• 沒有找到結果。

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經濟學 者,更是一位成功的投機家,在經濟學界可說是相當罕見,且影響很多層 面,尤其是在經濟理論與經濟發展這兩個領域。他的「乘數理論」展示了 財政政策的有效性,也鋪陳了「赤字支出」可以補充私部門有效需求的不 足,並作為一種就業政策。

凱因斯畢生嘗試建立一套超越古典理論的一般理論,強調政府支出的 意義,並藉以發展成穩定總體景氣波動的政策工具。其財政政策作為穩定 政策的建議,在全球各地市場取向的經濟體中普遍被實施。

英國亞當斯密的著名主張「看不見的手」,強調尊重「市場機能」,排 除任何人為的干預,讓市場中的供需自然達到均衡的價格與數量,以達充 分就業與創造人類福祉。但在 1929 至 1933 年的世界經濟大蕭條:農業生 產不足、股市大崩盤、高失業率,徹底摧毀了「看不見的手」的神話。美 國亦爆發了極其嚴重的長達 4 年的經濟危機,而凱因斯的《一般理論》則 提供了「一個充分就業是例外,而失業的存在是常態」的經濟分析。認為 除非刺激需求,否則經濟就不可能增長,進而不可能達到充分就業。所以 建議政府要經常干預市場,特別是在景氣衰退時,更要採用赤字預算和靈 活的財政政策。美國羅斯福 ( Franklin D. Roosevelt ) 總統著名的新政(New Deal),可說是凱因斯主義的一大勝利。

本研究主要是針對凱因斯的經濟理論對美國 1930 年代財政政策的影 響,本章涵蓋二部分:一、研究動機,二、研究目的。

第 1.1 節 研究動機

根據謝明明(2009)所述,近日包括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新興經濟體,

以及許多歐洲國家都強調政府干預,並運用財政手段刺激經濟,使得曾經

1謝明明(2009);「兩個凱因斯」,http://www.cnfi.org.tw,2009/2/4。

2聯邦儲備系統的核心機構是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Board,簡稱美聯儲;它的全稱叫 The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即聯邦儲備系統管理委員會,也可以稱 之為聯邦儲備系統理事會),它是一個聯邦政府機構,辦公地點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該委員會由 7 名成員組成( 其中主席和副主席各 1 位,委員 5 名),須由美國總統提名,

經美國國會上院之參議院批准方可上任,任期為 14 年( 主席和副主席任期為 4 年,可連任 ) 。

長;擴大公部門的投資,帶動內需經濟;發放消費券,鼓勵消費,活絡經 濟等。

第三、各國政府渴望充分就業而不可得,凱因斯理論再度受到重視。

在金融海嘯最嚴重、失業率持續攀升的時候,人類又面臨一次潛在經濟蕭 條的此刻,讓人喚起記憶中的凱因斯。

韓國在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中應聲而倒,最後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 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3求援。金融風暴導致股匯市重挫、

投資及消費大幅萎縮、工業生產遽減、經濟持續惡化等等問題,直接衝擊 到韓國的勞動市場,對於就業產生極大影響。

面對國際,台灣這幾年競爭力下滑,國民所得與經濟成長率皆淪為四 小龍之末。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公佈的 2009 年 IMD 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排名重挫,從 13 名跌到 23 名,比中國大陸的第 20 名還差,而國際信用評等機構

(Standard & Poor's)也警告,台灣可能淪為亞洲後段班。行政院主計處 2009 年 2 月評估,台灣今年 GDP (國內生產毛額) 為-2.98%,但標普評 估恐為-10%,其實和經濟學人預估的-9%相當接近,而且接下來 4 年全負 成長,2009 年政府負債占 GDP 的比率恐怕高達 129%4。根據行政院主計 處預估 2009 年經濟成長率為-4.04%,由於自由經濟體係無法自動調節經濟 活動達成各項經濟目標,致使政府部門在經濟體系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肩負起促進經濟成長、維持充分就業及經濟穩定的責任。

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係於 1945 年 12 月 27 日成立,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職責是監察貨幣匯 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其總部設在華盛頓,

是致力於促進全球金融合作、加強金融穩定、推動國際貿易、增進高就業率、經濟穩定成長以 及降低貧窮的組織。

4財經中心(2009);「全 球 競 爭 力 台 灣 下 滑 10 名」,http://www.nownews.com,/2009/05/20.。

第 1.2 節 研究目的

2008 年是全球經濟史上的災難年,金融海嘯衝擊世界各國,美國華爾 街投資銀行土崩瓦解,各國汽車廠瀕於倒閉,房地產價格持續下跌,人們 擔心是否要重演 1929 年起全球經濟大蕭條?期待救世主出現,以挽救瀕 臨崩潰的全球經濟。凱因斯的理論曾是 1929 年至 1930 年代世界經濟大蕭 條的救贖,也隨著景氣的良窳而載沉載浮,景氣好的時候,自由主義當道,

景氣不好的時候,凱因斯理論又被熱烈討論。

美國是工業國家中典型資本主義國家,凱因斯的政策理論如在美國生 效,則到處即能生效。再者,美國所遭受結構問題的痛苦較多數國家為大,

假如地域的和種族的失調仍能以凱因斯的方法維持充分就業,則在其他任 何地方也可維持。

因此本研究目的有兩點如下:

第一、探討凱因斯《一般理論》形成的背景如何。英國的經濟學者凱 因斯對貨幣理論及經濟循環理論雖早已有所批評,但其自成年以來一直是 接受正統派的經濟學原理的,之所以改變作為一般經濟理論專家,是在 1930 年《貨幣論》與 1936 年《一般理論》出版之間才突然發生的。何以 如此,這就是我們想要研究的目的。

凱因斯在 1936 年出版的重要著作《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簡稱《一般理 論》。該書的出版在經濟學上來說是開創性的,這也是後來總體經濟學得 以發展的主要思想源泉。凱因斯的思想後來形成了資本主義國家的主要思 想體系,即為凱因斯學派 ( Keynesian School ) 。其追隨者隨後也被稱為是 凱因斯主義者(Keynesian)。

凱因斯的《一般理論》是一本改變 20 世紀經濟學與經濟的重要作品,

薩繆森(Paul Samuelson 1970)、托賓(James Tobin 1981)、莫迪里安尼

(Franeo Modigliani 1985),皆是因為拜讀這本名著而成為經濟學家的,他 們可以說是美國的凱因斯學派之代表人物。凱因斯的這本大作是用來說明 經濟大蕭條何以會發生,並如何解決的著作。他認為結構性的失業的確存 在,而傳統上他的老師馬歇爾(Alfred Marshall)所代表的新古典主義經濟 學則無法說明非自願性失業的現象,而訴之於市場的價格機制之調整,根 本沒辦法說明 1930 年代經濟大蕭條產生的原因,亦無法解決大量失業存 在的現象。凱因斯認為透過政府擴大財政支出,可以增加就業。二次大戰 後的長期榮景期,資本主義陣營國家大半採行凱因斯學派的經濟措施。所 以我們想要深入了解凱因斯何以會撰寫《一般理論》的形成背景。

第二、探討凱因斯理論如何影響美國 1930 年代的財政政策。凱因斯 主張以財政政策作為解決經濟問題的工具,也就是以財政作為平衡經濟的 手段,提高社會的消費意願,創造充分就業的機會。所以國家經濟活動積 極性,更為重要,國家財政規模的擴大,也形成必然的要求。

大蕭條始於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美國與歐洲各國的經濟 關係密切,所以很快就變成世界性的經濟蕭條。凱因斯主義認為,大蕭條 是由於 1929 年投資機會的減少和投資需求的崩潰,引起政府的財政政策 惡化,再加上不合時宜的財政政策,造成 1929 年的衰退演變成為大蕭條。

當時經濟蕭條是來自國際關稅壁壘的貿易障礙,羅斯福總統的「新政」

(New Deal)採取了廣泛的措施,以強大的力量控制了金融危機,挹注在 促進內需方面的經濟流通,為整個經濟危機奠定了緩和的基礎。因此凱因 斯理論的策略在 1930 年代羅斯福總統時代是成功的。

羅斯福上任後從 3 月上旬到 6 月中旬應對危機的一系列政策「新政」, 其特點就是一切都不受傳統所制約。「新政」幫助美國擺脫了經濟危機,

美國又重新走上了繁榮發展的軌道。「羅斯福新政」在美國歷史上佔有極 為重要的地位,對西方世界的經濟發展也產生重大的影響。

由上所述美國財政政策與凱因斯理論有很大的關聯,但究竟是凱因斯 理論完全影響美國財政政策,抑或是其影響程度有限,其如何影響?值得 探討研究。

第 1.3 節 研究方法

為配合研究動機及研究目的,本研究將透過回顧「凱因斯《一般理論》

形成的背景」、「美國 1930 年代重大財政政策」文獻資料,以及運用個案 分析法,確定研究架構及內容,蒐集資料進行分析,進而提出本研究之結 論,於以下章節探討上述的議題。

一、文獻探討法:參酌有關凱因斯及美國財政政策的書籍、研究報 告、期刊、論文等相關資料,予以綜合整理歸納,以期能對凱因斯及美 國財政政策獲得更深刻的了解。

二、個案分析法:針對美國 1930 年代羅斯福總統新政之個案,將相 關資料利用理論分析,提出個人見解,期能提供較具參考性之結論。

第 1.4 節 論文架構

為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論文架構除了第一章緒論以外,第二章 為文獻回顧,第 2.1 節說明凱因斯《一般理論》形成的背景文獻,第 2.2 節說明美國 1930 年代重大財政政策文獻,接著第三章為探討凱因斯《一 般理論》形成的背景進一步分析,第 3.1 節凱因斯成長背景進一步分析,

第 3.2 節大時代環境的變遷;第四章為美國的財政政策個案-羅斯福新政分 析,第 4.1 節新政的由來,第 4.2 節凱因斯理論與羅斯福新政的關聯,第 4.3 節美國的反響,最後是第五章結論。

本研究流程規劃如下所示:

圖 1:研究流程 圖

文獻回顧

美國 1930 年代重大財政 政策文獻

凱因斯《一般理論》形成 的背景文獻

緒 論

緒 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