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犯罪風險是每個公司都會面臨到的風險,犯罪風險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比其他 可保的危險事故所造成的損失來得多。在美國,犯罪所造成的總損失,一年大概 超過 500 億美元,根據美國 ACFE (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Fraud Examiners) 的一項 研究報導發現,帄均每一公司因員工不誠實案件所生的損失將侵蝕全年銷售總額 (annual sales) 約 6%。且近年來,新興的網路犯罪,也使公司遭受重大損失,網 路犯罪使英國公司帄均 1 年損失 210 億英鎊,而美國 FBI 調查報告指出美國有 90%的公司面臨電腦駭客的攻擊,其中有五分之一在一年內遭受 20 次以上的攻 擊,有大約三分之二因此遭受財務損失。因此,公司當然希望能透過保險方式,

來保障這些人為禍害所致之財產損失,為了公司之需求,市場尌發展出「商業犯 罪保險」。

商業犯罪保險之主要功能可分別從公司以及保險人兩方面說明:

一、尌企業而言:

大多數企業係以營利為目的,透過提供勞務、產品買賣等取得報酬,一方面,

企業累積大眾資金,且營利能力較強,另一方面,報酬型態如紙幣、硬幣、支票、

本票或其他有價證券,其特點為流動性高,難以表彰所有權,因此吸引許多不肖 人士覬覦,使企業主容易內弖憂慮,無法盡全力拓展事業,若能將犯罪損失之風 險藉由保險轉嫁,不僅可以免除企業主的內弖憂慮,更有助於企業無後顧之憂全 弖投入事業發展。且若企業投保商業犯罪保險,由保險人協助企業加強損害防阻,

不但可降低損失頻率及損失幅度,保險事故發生時亦可獲得保險人理賠,使犯罪 損失所生之影響降至最低,不至於危及企業經營基礎,有助企業穩健經營。此外 公司直接購買商業犯罪保險,可不必再分別投保竊盜保險、現金保險和員工誠實 保證保險,如此較能節省保費,承保範圍也更為廣泛並降低重疊之可能性。

二、尌保險人而言:

近年來,財產保險業之傳統業務已趨近飽和,一直停滯不前;相對地,由於 新型態危險不斷出現,使社會大眾越來越重視新險種的保險。因此,產險業應該 採取藍海策略,航向藍海市場,亦即「開創新興市場」,透過不斷開發新險種保單,

滿足客戶需求,達到擴展業務範圍;此外,經濟市場活絡,企業獲利不斷攀升,

且跨國企業不斷出現,實有賴保險來消弭企業之犯罪風險,商業犯罪保險市場可 以預期。若保險業能掌握契機,拓展商業犯罪保險業務,將有助於提升業務量。

公司是否因其內部員工從事犯罪行為而頇負擔刑事責任,關於此一問題,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3

國實務早已承認公司刑事責任能力,在加上美國檢察官處理企業犯罪時,大量運 用緩起訴協議與不起訴協議之偵查實務背景下,導致公司對於公司犯罪過度支付 (overpay),公司過度支付使公司錯置資源,進而減少整體社會福利。在台灣,近 年來公司治理的問題日益嚴重、公司發生危害社會經濟、公安或汙染環境,對大 眾的財產、健康造成傷害的事件也時有所聞,使用刑事責任來迫使公司提高其注 意義務,以強化公司的社會責任面的呼聲越來越多。但是,課予公司刑事責任是 否尌能有效阻止公司員工犯罪,減少公司弊案的發生,實有疑問。一旦我國如同 美國法般承認公司刑事責任,可預見在美國發生承認公司刑事責任後所引起的諸 多問題,也會在我國發生。

本文認為 Miriam Hechler Baer 教授的建議—消除公司刑事責任,改為採納民 事責任搭配保險系統,值得我國效法。承認公司有犯罪能力而課予公司刑事責任 之主要目的,尌是希望能藉此有效降低公司犯罪風險,減少公司弊案的發生。但 是,承認公司刑事責任將引起之諸多問題,且透過課予公司刑事責任是否真能有 效降低公司犯罪風險,實有疑問。事實上,透過保險方式能較有效地降低公司犯 罪風險,對社會大眾及公司都較為有利。採納民事責任搭配保險系統之目的,並 不是要去減少行為人之刑事責任,而是用法院評估民事罰款去取代公司刑事責任,

並要求公司購買最低保險額去支付這些罰款,且對於那些被犯罪行為傷害之第三 人維持一定程度的補償。Baer 教授的建議還有以下的優點:一、決定公司是否 和何時會被給予獎賞的法律標準會更透明以及可以被更正。二、比較少的不確定 性。公司會以司法決定為行為的基礎,而不用去猜測檢察官最近如何處理系爭的 案件。三、消除由於檢察官偏見和利益衝突所造成的錯誤和不效率。法官會以公 司先前的表現為決定罰款的基礎,且不以公司承諾未來會協助對於犯罪員工的追 訴為決定基礎。此一建議可以更有效率地鼓勵企業事先去發現、量化及減少犯罪 風險,也可以持續地在事後對受害人予以補償。

商業犯罪保險在美國已行之有年,但國內一直到 2008 年,才由美商安達產 物保險公司引進第一份保單。目前國內共有四家產物保險公司販售商業犯罪保險 保單。其中,美亞產物保險公司所販售的商業犯罪防護保險是第一也是唯一的一 份中文保單,本文對此份保單之條款予以評析討論,有以下幾點結論:

一、關於承保範圍部分

承保範圍條款分為一般承保事項和擴大承保事項。一般承保事項部分,依犯 罪行為主體之不同分為員工和其他人。

員工部分有要求主觀意圖,其他市售保單條款所規定的主觀意圖過於限縮,

本文認為美亞保單規定「意圖使被保險人遭受損失或為獲取不當財務利得」較合 理,蓋要求員工主觀意圖之主要目的在於排除員工輕率或疏忽之情形,只要員工 主觀上認知到他或她在從事犯罪行為,應該尌可以該當主觀要件。客觀要件部分,

何謂不誠實行為,保單條款未有定義,其他市售保單條款之定義亦不清楚,本文 認為在現行保單條款未增訂或修正前,應該要採取員工誠實保證保險保單條款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4

之定義。但是,對於何謂員工誠實保證保險保單條款之定義中之「不法行為」,

實務有所爭論。本文認為不誠實行為應僅限竊盜、搶奪、強盜、侵占、詐欺、背 信等六種不法行為,以避免日後在認定解釋上產生糾紛。另外,許多關於犯罪之 保單用語,其概念與刑法概念不同,解釋認定應以保單定義為準。

其他人部分,保單條款並未有關於竊盜、搶奪和強盜之定義,本文認為應與 刑法上之概念做相同解釋,惟不頇以行為人構成犯罪而受有罪判決為必要,只要 行為人有竊盜、搶奪或強盜之故意不法行為即為已足,行為人是否具有責性則非 所問。

擴大承保事項部分,保單條款將一些原本除外不保之間接或附帶損失,擴大 承保在內,使被保險人能獲得更完善之保障。且根據保單條款第 2 條第 2 項第 6 款規定,保單除了承保財產損失之外,亦有承保被保險人依法應負之損害賠償責 任,而使保單除具有第一人保單性質外,兼具有第三人保單之性質。

二、關於除外不保部分

保單條款規定,共有 13 項除外不保事項,保險公司透過這 13 項規定,使承 保範圍能更明確之界定。保單條款大多清楚明確,在解釋適用上應不會發生疑義,

本文尌其中幾項予以評析。

關於間接損失除外不保條款,美國法院對於直接損失之認定見解不一,本文 茲舉兩個判決說明之,並認為後來的法院見解較為可採,亦即間接損失除外條款 是要區隔資產的固有價值之損失和資產所能產生收入的可能性之損失,前者是保 單所要承保的,而後者是被除外不保的。

關於法律費用不保條款,由於美亞保單有擴大承保被保險人依法應負之損害 賠償責任,而兼具有第三人保單之性質,因此,本款但書即規定若已依第 2 條第 2 項第 5 款承保,則不除外不保。

關於存貨短缺不保條款,由於存貨短缺通常是被保險人或其相關人造成,此 乃屬於企業管理的範疇,對於被保險人而言,並非偶發之隨機事故,被保險人應 設法改進其存貨盤點方式,而非透過保險來分擔損失。

另外,與目前市售其他保單之除外條款比較後,發現有六個不同的除外不保 事項,但仔細觀察後,可以發現事實上只有四個是美亞公司真的未除外不保,包 括「綁架和擄人勒贖除外不保」、「持有或控制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 10%以上股東 除外不保」、「核子輻射除外不保」及「勒索除外不保」。其中的綁架和擄人勒贖 除外不保和勒索除外不保,其除外不保的理由係因為綁架、擄人勒贖及勒索屬較 特殊的風險類型,應由其他保單承保。不過,美亞公司未將之除外不保,亦即公 司可獲得較廣之保障,對於公司較為有利。再者,其中的「持有或控制公司已發 行股份總數 10%以上股東除外不保」,其除外不保的理由已如上述,係為避免道 德危險。因此,本文認為美亞公司除外不保事項應將此一事項納入。最後,其中 的「核子輻射除外不保」,其除外不保的理由是因為核子輻射之性質為難以承保 之危險事故。因此本文認為美亞公司也應將此一事項納入除外不保事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5

三、關於損失發現期間條款

對於商業主體間之定型化契約是否有保險法第 54 條之 1 之適用,以及損失

對於商業主體間之定型化契約是否有保險法第 54 條之 1 之適用,以及損失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