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6-1 結論

本研究五個案例從問卷調查結果及其他意見說明中,依結果顯示可以看出有 七成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在都市環境中設置公共藝術,有助於改善生活空間品質及 美化環境的效果,公共藝術品設置的成敗在於它與週遭環境的整合能力,如何讓 特有的空間與特有的元素一起呈現,公部門必須統整出一具有體驗性能的美學觀 念與詮釋,並帶動市民對公共藝術的敏感度及喚回人類與生俱來的感官享受,促 使其觸碰週邊環境時,能用潛意識去體會那和諧與愉悅,透過作品的存在能產生 對環境的「地點感」,並藉以將侷限的空間加以提昇,依據問卷調查分析及受訪 者意見整合分析結果呈現,提出幾點探討分析如下:

一、問卷之結果顯示受訪者認為在都市環境中設置公共藝術,五案例中「城 市光廊」於分析結果中得票率最高,深具「紀念性」,經比對其他意見結果呈現,

高雄市民對於「城市光廊」原地點的大統百貨及中山體育館仍有很深刻的記憶,

故在問項中「紀念性」給分時大多屬同意,另在其他問項中亦拔得頭籌,故顯示 受訪者對高雄城市美化的成果認為是其他縣市爭相模仿的典範,並對高雄市產生 地方的歸屬感及優越感。

二、問卷中於最喜愛作品中以黃金愛河的「鰲躍龍翔」及新光碼頭「紅色貨 櫃裝置藝術」勝出,經比對其他意見結果呈現,由於近年來城市行銷加上活動的 舉行,受訪者對於其印象最為深刻,故在作品得分最高。

三、依問卷分析結果顯示民眾在認同感的部分一致顯示公共藝術的設置有助 於提昇自我美感作用,在問卷其他意見內容中提及接觸公共藝術品時,在公共藝 術設計手法部分的評分多數皆屬同意,並認同公共藝術介入都市環境有助於提昇 公民美學且具有美化環境提昇視覺的美感功能,在心理層面讓人產生藝術感、優 雅感,甚至產生對地方的歸屬感;例如案例五的「城市光廊」,多數民眾引以為 傲的原因是其地屬高雄心臟地區,對於公共藝術的設置皆採高雄市印象三元素:

陽光、海洋、鋼鐵,利用拋磚引玉的手法讓高雄市其他地區甚至國內其他開放空 間競相模仿,具有行銷高雄市的條件。

6-2 後續研究建議

本問卷設計構想原為欲建議各執行單位日後操作之參考依據,但從問卷調查 中發現高雄市五案例之公共藝術作品,其設置之精神缺少與人互動層面,大多數 人認為公共藝術作品僅具「地標性」及「視覺功能」,且有關於本研究未能深入 探討的部份,以及研究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與感觸,在此提出後續研究建議,冀望 以供後續研究者能進一步剖析及探討:

一、本研究僅針對案例作品設置及民眾接受度進行比對分析,在落實「民眾 參與」的部份亦具有關鍵性的影響,而本文未能對此議題詳細研究,須待後續研 究者做更深入之探討,透過問卷調查意見結果顯示,對於公共藝術的意涵及操作 過程仍欠缺民眾參與機制,大多數是認為是「百分之一條款」及主題活動下的產 物;故建議須明訂「上位指導及下位參與計畫」,並對不同層次的設置目標訂定 可資對應的規範內容。

二、本研究未對工程案之設計者及藝品創作者部分多做著墨,為使公共藝術 的設置更能配合實際上的需要,故公共工程中的「百分之ㄧ條款」介入時機亦值 得深入探討。

三、由本研究中之高雄市五案例設置比對民眾所認知的公共藝術,結果顯示 公共藝術作品的「親和性及趣味性」百分比低於15%(詳表4-7),說明了民眾要 的公共藝術不再只是單純雕塑,而是可以親近倚靠的作品;故建議公部門設計在 徵件內容中能加入此一設置主題,讓創作者不再只是從自身觀點創作而忽略作品 實際使用機能,並能提供創作性兼具可接近性之作品,有助於人們與公共藝術之 間的互動關係,再者公共藝術品大抵設置於戶外空間,亦應加強教育一般民眾對 作品認同保護的心態與使用行為。

四、雖然法令明文中規範了公共藝術的範疇,但執行單位對於高雄市五案例 中公共藝術作品設置的內涵的描述不完善,故於施測時常會產生受訪者對作品本 身與基地環境特性毫無干的等意見,創作原意與民眾對於作品的解讀竟相違背,

造成許多執行單位執行設置作品的美意淪為話題;故建議加強設置設計理念告示 牌及作品產生的緣起之宣導,讓民眾透過對公共藝術的了解,延伸至對週邊環 境、都市環境的認同感及歸屬感。

五、由高雄市五案例作品中為呼應高雄市鋼鐵工業,案例中大量採用在地性 之材料,但使用後狀況卻為斑駁生鏽,大量採用的燈具,其汰換維修比例亦增加

了日後維護的困難;故建議創作者於創作藝品須考量基地環境特性及思考日後維 護管理的重要性。

六、由於在問卷問項中多數受訪者對於「公共藝術」名詞的定義及認知多數 處於大概知道是設置於開放空間的藝術作品,故發現民眾對於公共藝術的基本知 識略顯不足;故建議可將環境藝術學習教育納入學童綜合教育或通識課程中,透 過戶外教學及藝術賞析的體驗,藉以落實學童藝術美感教育的啟發,作為培養訓 練「場所意義」理念的開端。

【參考文獻】

一、中文參考書目 A、書籍部份

1.于正倫,1991,《城市環境藝術—景觀與設施》,博遠圖書有限公司,台北縣。

2.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0,《都市計畫防災規劃手冊彙編》,台北市。

3.內政部營建署編印,2005,《2005 城鎮地貌改造競爭型提案彙編》,台北市。

4.王行恭,1994,《中國傳統市招》,文建會出版,台北市。

5.王玉齡,2005,《玩藝學堂—校園公共藝術》,文建會出版,台北市。

6.朱惠芬,2005,《遊戲組曲—裝置公共藝術》,文建會出版,台北市。

7.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0,《公共藝術年鑑》,台北市。

8.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公共藝術年鑑》,台北市。

9.吳光庭,1994,《城市風格與建築形式》,文建會出版,台北市。

10.吳瑪俐,1997,《德國公共空間藝術新方向》,文建會策劃,藝術家出版社,

台北市。

11.吳宏謀,2006,《水岸花香—海洋博覽繪》,高雄市政府工務局,高雄市。

12.李俊賢,2005,《全民書寫—常民公共藝術》,文建會出版,台北市。

13.周鍊‧林大為,1994,《光環境與公共藝術》,文建會策劃,藝術家出版社,

台北市。

14.林季雄,1994,《都市景觀與環境美化》,文建會出版,台北市。

15.林崇傑,2002,《城鄉規劃理論與實務》,台北市。

16.林熺俊,2005,《街頭美學—設施公共藝術》,文建會出版,台北市。

17.林群英,2006,《新編藝術概論》,台北縣。

18.胡朝聖‧袁廣鳴,2005,《魔幻城市—科技公共藝術》,文建會出版,台北市。

19.洪再利,2006,《水岸花香—永續城市》,高雄市政府都發局,高雄市。

20.翁劍青,2004,《城市公共藝術》,東南大學出版社,南京。

21.高燦榮,1994,《巴黎街道招牌藝術》,文建會出版,台北市。

22.財團法人台北市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1999,《公共藝術示範(實驗)設置執 行實錄》,文建會出版,台北市。

23.財團法人台北市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2000,《這條路很藝術—以台北市公共 藝術通廊成果實錄總結報告》,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台北市。

24.翁劍青,2004,《城市公共藝術》,東南大學出版社,南京。

25.倪再沁,2005,《藝術反轉—公民美學與公共藝術》,文建員會出版,台北市。

26.高雄市建築師公會編製,2005,《2005 建築師年鑑》,高雄市。

27.高雄市政府,2006,《高雄市 95 年度「城鎮地貌改造—創造台灣城鄉風貌示 範計畫」(政策引導型)第二階段申請補助計畫書—高雄市水岸花香城市新 風貌》,高雄市。

28.黃才郎,1994,《公共藝術與社會的互動》,文建會策劃,藝術家出版社,台

北市。

29.黃長美,1994,《城市閱讀》,文建會出版,台北市。

30.張世儫,1994,《環境設計與課題》,文建會策劃,藝術家出版社,台北市。

31.陸蓉之,1994,《公共藝術的方位》,文建會策劃,藝術家出版社,台北市。

32.夏鑄九,1994,《公共空間》,文建會策劃,藝術家出版社,台北市。

33.陳健北,1994,《馬德里公共藝術》,文建會出版,台北市。

34.陳燕靜,1997,《水景公共藝術生態》,文建會策劃,藝術家出版社,台北市。

35.陳惠婷,2005,《心靈門診—醫院公共藝術》,文建會出版,台北市。

36.黃健敏,1998《發現都市–美西篇》,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市。

37.黃健敏,1998《發現都市–美南篇》,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市 38.麥肯‧邁爾斯(Malcolm Miles)著,簡逸姍譯,2000,《藝術‧空間‧城市—

公共藝術與都市空間遠景》,創新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

39.郭少宗,2005《雕塑公園在亞洲》,藝術家出版社,台北

40.郭瑞伸‧郭彰仁,2005,《創意地帶—園區公共藝術》,文建會出版,台北市。

41.郭瓊瑩,2005,《自然製造—生態公共藝術》,文建會出版,台北市。

42.曾旭正,2005,《打造美樂地—社區公共藝術》,文建會出版,台北市。

43.新見國際規劃設計公司,2004,《2005 城鎮地貌改造競爭型提案彙編》內政 部營建署編印,台北市。

44.楊子葆,2005,《藝術進站—捷運公共共藝術》,文建會出版,台北市。

45.蔡秀玉,2004,《來自高雄的明信片—最愛高雄.八年蛻變 1998~2006》,高雄 市政府工務局,高雄市。

46.劉俐,1997,《日本公共藝術生態》,文建會策劃,藝術家出版社,台北市。

47.劉永仁,1997,《米蘭公共藝術縱覽》,文建會策劃,藝術家出版社,台北市。

48.劉可強,1994,《環境品質與社區參與》,文建會出版,台北市。

49.樋口正一郞,1992,《都市環境雕塑》,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台北 市。

50.賴世剛,1992,《(市政專題研究報告地 318 輯)如何提昇市政審議機制之研 究—以都市設計審議、環境影響評估及公共藝術審議為例》,台北市政府研 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台北市。

51.營建雜誌社編印,2004,《建築法規彙編》,台北市。

51.營建雜誌社編印,2004,《建築法規彙編》,台北市。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