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就最近三年IMD 所發表的世界競爭力四大指標資料而 言,香港與新加坡係屬全能型的國家,為亞洲國家或地區各項指標中發展 最為耀眼的一群。而台灣、日本、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印度、泰國和韓 國等 7 個國家或地區是屬於同一競爭群,其亦可視為近幾年內,會強烈威 脅到台灣的競爭對手。至於菲律賓與印尼則因競爭力四大指標相對較弱,

可將其歸為另外的第三群競爭群。同時,由差異性分析的結果可知,將亞 洲11 個國家或地區分為此三個競爭群體是具顯著性意義的,亦即表示三個 競爭群間在經濟表現、政府效能、企業效率和基礎建設等四項競爭力指標 上的平均表現明顯的不完全相同。

其次,在整體競爭優勢的探討中,可發現台灣是以「企業效率」與「基 礎建設」為優勢指標,日本是以「基礎建設」為優勢指標,而中國大陸則 是以「經濟表現」、「政府效能」為優勢指標,至於其他國家則在四大指標 中,並無哪一項是特別突出的。而在四大指標影響總體分數方面,研究結 果亦發現,「企業效率」與「基礎建設」指標對總體分數的影響程度相對 較大,而「經濟表現」與「政府效能」指標則相對影響較弱。

因此,彙集此兩方面的訊息,同時對照IMD 的總體排名與四大指標的 個別排名可知,影響台灣總體分數最重要的「企業效率」與「基礎建設」

2007 年的總體指標排名上,要較 2006 年退步 1 名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而在第二競爭群內影響四大指標的次指標相對重要性方面,經由混合 迴歸模式所估計的參數顯示:在「經濟表現」中,「就業」對其之影響相對 較大,「國際貿易」次之,而「價格」的影響則相對較弱;在「政府效能」

中,「商業法規」對其之影響相對較大,「社會架構」次之,而「會計政策」

的影響則相對較弱;在「企業效率」中,「態度與價值」對其之影響相對較 大,「管理實踐」次之,而「金融」與「生產效率」的影響則相對較弱;而 在「基礎建設」中,「健康及環境」對其之影響相對較大,「教育」次之,

而「基本建設」和「科學建設」的影響則相對較弱。

至於第二競爭群中的 7 個國家或地區在個別競爭指標中的差異方面,

研究結果亦歸納:在「經濟表現」上,中國大陸明顯優於其他 6 個國家或 地區,馬來西亞、印度與泰國則明顯優於韓國;在「政府效能」上,中國 大陸明顯優於韓國;在「企業效率」上,台灣則明顯優於中國大陸和韓國;

在「基礎建設」指標上,日本明顯優於其他 6 個國家,台灣與韓國則明顯 優於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印度、泰國,而中國大陸則明顯優於印度,馬 來西亞明顯優於印度和泰國。

此外,為能進一步瞭解所有評比國家中影響四大指標的相對重要次指 標與其之間的關聯性,經由本研究所建立之IMD 競爭力指標關聯模型並估 計其路徑係數顯示:在「經濟表現」指標上,「國內經濟」對其影響程度相 對最高,「國際貿易」、「國際投資」與「就業」三項則對其影響程度大致相 仿;在「政府效能」指標上,「制度體系」對其影響程度相對最高,而「商 業法規」次之;在「企業效率」指標上,「管理實踐」對其之影響程度相對 最高,而「態度與價值」次之;在「基礎建設」指標上,「科技建設」對其 影響程度相對最高,而「教育」、「健康及環境」、「科學建設」與「基本建 設」四項則對其影響程度大致相仿。

最後,研究中結合先前的分析結果,進一步探究台灣的相對優勢或劣 勢細項指標。其中在「經濟表現」方面,「國際貿易」次指標中較具優勢的 細項指標為「進口商品及商業服務成長率」與「貿易指數」;「價格」次指 標中較具優勢的細項指標為「消費者物價通貨膨脹」此一項。在「政府效 能」方面,「會計政策」次指標中較具優勢的細項指標為「總稅收收入」;

而較具劣勢的細項指標則為「資本和資產稅收」;在「商業法規」次指標中 較具劣勢的細項指標為「投資刺激」與「新公司成立天數」;在「社會架構」

次指標中較具劣勢的細項指標為「政治不穩定風險」與「社會凝聚力」。

而在「企業效率」方面,「生產效率」次指標中較具優勢的細項指標為

「服務業生產力」與「中小企業」;在「金融」次指標中較具優勢的細項指 標為「銀行業務部門資產」、「風險資本」、「股票市場資本額」與「代理商」;

而較具劣勢的細項指標為「金融風險因素」與「金融機構的透明度」;在「管 理實踐」次指標中較具優勢的細項指標為「公司適應性」與「企業家精神」

在「態度與價值」次指標中較具優勢的細項指標為「對全球化的態度」、「適 應性與可塑性」與「評價系統」。在「基礎建設」方面,「基本建設」次指 標中較具劣勢的細項指標分別為「土地面積」、「可耕種面積」與「總發電 量」; 在「科學建設」次指標中較具優勢的細項指標為「全國平均總研發人 數」、「國外專利權」與「軍事專利權」;在「健康及環境」次指標中較具劣 勢的細項指標「可再生能源」。

第二節 建議

對台灣而言,當務之急是要如何在知識經濟時代中,重新提升台灣原有 的「企業效率」與「基礎建設」兩項競爭優勢,並且持續改善其之「經濟 表現」與「政府效能」兩項競爭劣勢。據此,根據實證分析的結果,本研 究擬對政府主管相關機構提出具體的建言,並對該議題未來的研究方向提 出建議,以期能有更多且深具學術與實務意義的發現:

一、對主管機關之建議

(一) 就個別競爭指標而言,在具有的優勢指標(企業效率和基礎建設)

下,台灣應持續提升原有的競爭優勢。如研究中所探討出的:在「企 業效率」方面,「生產效率」次指標中較具優勢的細項指標為「服務 業生產力」與「中小企業」;「金融」次指標中較具優勢的細項指標 為「銀行業務部門資產」、「風險資本」、「股票市場資本額」與「代 理商」;「管理實踐」次指標中較具優勢指標的細項指標為「公司適 應性」與「企業家精神」;而「態度與價值」次指標中較具優勢指標 的細項指標為「對全球化的態度」、「適應性與可塑性」與「評價系 統」;在「基礎建設」方面,「科學建設」次指標中較具優勢的細項 指標為「全國平均總研發人數」、「國外專利權」與「軍事專利權」。

其次,在具有的劣勢指標(經濟表現和政府效能)下,台灣應積極 改善處於競爭劣勢的環境,如研究中所探討出的:在「政府效能」

方面,「會計政策」次指標中較具劣勢的細項指標為「資本和資產稅 收」;在「商業法規」次指標中較具劣勢的細項指標為「投資刺激」

與「新公司成立天數」;在「社會架構」次指標中較具劣勢的細項指 標為「政治不穩定風險」與「社會凝聚力」。因此,建議相關主管機 關應深入探究這些指標背後代表的經濟涵義,並公布相關研究內容 與制定相關的施政策略,以維持並增強原有的競爭優勢或加以積極 改善所處之競爭劣勢。

(二) 就整體經濟環境而言,政府若期望台灣能成為亞太經貿中心或亞太 營運中心,藉以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進入與台資回流,

加快經濟成長的速度,則政府的施政政策則必需能確實配合全球與 周邊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趨勢;如此方能讓台灣順勢邁向國際舞 台,避免或擺脫經濟與貿易被邊緣化的危機產生。又若台灣欲朝向

「自由貿易區」的形式發展時,則更應以務實的態度集思廣義,考 慮如何建立成一個更具開放性、自由性與具國際觀的投資環境,藉 以積極參與東亞、南亞的經濟繁榮,同時亦可進一步參與全球經濟 的整合活動。

二、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本研究限於無法取得原始初級資料,僅以IMD 公布的次級資料為研 究數據,所得結果可能有所限制;因此,建議後續研究者在研究相 關議題時,應盡可能尋求原始初級資料,如此將可使分析的結果更 具代表性與說服力。

(二)本研究所選取的IMD 年報資料僅介於 2005 年至 2007 年,並未用到 2005 年之前的數據,其原因係在此之前的歷年 IMD 評估資料之績效 結果排序標準不一。因此,建議後續研究者可將取樣時間增長,多 加入未來幾年的時間數據資料,如此將可更深入探討台灣與其他競 爭國家間的優劣勢關係與相關議題。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1. 方世榮(2001),《統計學導論(四版)》,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 司。

2. 王怡如(2007),「互動行銷、服務價值、顧客滿意度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 究-以宜蘭地區休閒農場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宜蘭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

3. 朱鎮明、朱景鵬(2006),「政府效能對國際競爭力影響評析」,《研考雙月 刊》,30(6),6-23。

4. 江啟臣、黃富娟(2006),「全球化下城市競爭力指標之探討」,《研考雙月 刊》,30(5),27-41。

5. 宋筱珮(2005),「租稅與國家競爭力關聯性之研究」,碩士論文,高雄應 用科技大學商務經營研究所。

6. 承立平(1996),「提昇國家競爭力的基礎與基礎建設」,《經濟前瞻》,48,

44-48。

7. 邱皓政(2006),《結構方程模式》,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8. 周子敬(2006),《結構方程模式(SEM)-精通 LISREL》,台北:全華 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9. 林秀英(2001),「解讀國家競爭力指標-上」,《技術尖兵》,83,16-17。

10. 林秀英(2001),「解讀國家競爭力指標-下」,《技術尖兵》,84,16-18。

11. 洪嫦闈(2006),「從IMD 國家競爭力排名探討公共工程投資與產業趨勢 -開創新局(營建業面臨轉型)-上」,《營建知訊》,284,48-53。

12. 洪嫦闈(2006),「從IMD 國家競爭力排名探討公共工程投資與產業趨勢 -開創新局(營建業面臨轉型)-中」,《營建知訊》,285,58-63。

13. 洪嫦闈(2006),「從IMD 國家競爭力排名探討公共工程投資與產業趨勢 -開創新局(營建業面臨轉型)-下」,《營建知訊》,286,57-64。

14. 高希均、石滋宜(1997),《競爭力手冊》,台北:天下遠見文化出版股

14. 高希均、石滋宜(1997),《競爭力手冊》,台北:天下遠見文化出版股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