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主要是根據第四章研究結果分析,形成結論,並依據研究的結論與發現 提出具體研究建議,以供相關教育人員、教育行政機關及後續研究,做更進一步 應用與研究時的參考。本章共分成二節,第一節為結論,第二節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綜合本研究發現,可歸納成下列結論:

壹、 能障礙學生其國小正常手足親子互動關係以「母親身體互動」關係最佳

貳、 智能障礙學生其國小正常手足手足關係以「手足相對地位」關係最佳

參、 智能障礙學生其國小正常手足所獲得的社會支持以「情緒支持」最多,其 次是「訊息支持」,而以「實質支持」最少;整體的支持情形良好

肆、 智能障礙學生其國小正常手足同儕互動關係以「正向關係」的知覺最高

伍、 正常手足對親子互動關係的知覺方面 一、 因「年級」不同而有差異存在:

層面因年級不同而達到顯著差異,「高年級」的正常手足在「父親心理互動」

層面其知覺高於「低年級」的正常手足。

二、 因「年長∕幼於智能障礙手足」而有差異存在:

「年幼於智能障礙手足」的正常手足在「父親身體互動」層面其知覺高於「年 長於智能障礙手足」的正常手足。

三、 因「父親教育程度」不同而有差異存在:

(一)父親教育程度為「高中職」的正常手足在「父親心理互動」層面其知覺高 於父親教育程度為「國中」的正常手足,且父親教育程度為「大學以上」

的正常手足在「父親心理互動」層面其知覺高於父親教育程度為「國中」

程度的正常手足。

(二)父親教育程度為「高中職」的正常手足在「父親身體互動」層面其知覺高 於父親教育程度為「國中」的正常手足。

(三)父親教育程度為「高中職」的正常手足在「整體親子互動關係」層面其知 覺高於父親為「國中」的正常手足,且父親教育程度為「大學以上」的正 常手足「整體親子互動關係」層面其知覺高於父親教育程度為「國中」的 正常手足。

四、 因「母親教育程度」不同而有差異存在:

(一)母親教育程度為「國中」的正常手足在「母親心理互動」層面其知覺高於 母親教育程度為「不識字或國小」的正常手足,且母親教育程度為「高中 職」的正常手足「母親心理互動」層面其知覺高於母親教育程度為「不識 字或國小」的正常手足。

(二)母親教育程度為「高中職」的正常手足在「與母親身體互動」層面其知覺 高於母親教育程度為「不識字或國小」的正常手足。

母親教育程度為「高中職」的正常手足在「整體親子互動關係」層面其知覺高於 母親教育程度為「不識字或國小」的正常手足。

陸、 正常手足對手足關係的知覺方面

一、因「年長∕幼於智能障礙手足」而有差異存在:

「年幼於智能障礙手足」的正常手足在「手足相對地位」層面其知覺高於「年 長於智能障礙手足」的正常手足。

二、因智能障礙學生之「障礙程度」不同而有差異存在:

智能障礙學生為「重度」的正常手足在「手足競爭」層面其知覺高於障礙手 足為「輕度」的正常手足。

三、因「父親教育程度」不同而有差異存在:

(一)父親教育程度為「高中職」的正常手足在「手足相對地位」層面其知覺高 於父親教育程度為「國中」的正常手足,且父親教育程度為「大學以上」

的正常手足在「手足相對地位」層面其知覺高於父親教育程度為「國中」

的正常手足。

(二)父親教育程度為「高中職」的正常手足在「整體手足關係」層面其知覺高 於父親教育程度為「國中」的正常手足。

柒、正常手足對社會支持的知覺方面 一、因「出生序」不同而有差異存在:

出生序為「老大」的正常手足在「實質支持」層面其知覺高於出生序為「其 他」的正常手足。

捌、正常手足對同儕互動關係的知覺方面 一、因「家庭狀況」不同而有差異存在:

「雙親家庭」的正常手足在「整體同儕互動關係」其知覺高於「單親家庭」

的正常手足。

二、因「父親教育程度」不同而有差異存在:

父親教育程度為「高中職」的正常手足在「正向同儕互動關係」層面其知 覺高於父親教育程度為「國中」的正常手足。

玖、親子互動關係與同儕互動關係各層面有相關

一、親子互動關係與「正向同儕互動關係」各層面具有正相關,即親子互動關係 越密切,正向的同儕關係就越高。

二、親子互動關係與整體同儕互動關係各層面具有正相關,即親子互動關係越密 切,整體的同儕關係就越高。

拾、手足關係與同儕互動關係各層面有相關

一、手足關係與「正向同儕互動關係」各層面具有正相關,即手足關係越密切,

正向的同儕關係就越高。

二、手足關係與「負向同儕互動關係」各層面具有負相關,即手足關係越密切,

負向的同儕關係就越少。

三、手足關係與整體同儕互動關係各層面具有正相關,即手足關係越密切,整體 的同儕關係就越高。

拾壹、社會支持與同儕互動關係各層面有密切相關

一、社會支持與「正向同儕互動關係」各層面具有正相關,即對社會支持知覺越 高,正向的同儕關係就越高。

二、社會支持與整體同儕互動關係各層面具有正相關,即對社會支持知覺越高,

整體的同儕關係就越佳。

拾貳、智能障礙學生其國小正常手足的親子互動關係對同儕互動關係具有預測力 一、在「整體同儕互動關係」方面,以「母親心理互動」向度的預測力最高,其

次是「父親心理互動」向度。

二、在「正向同儕互動關係」方面,以「父親身體互動」向度的預測力最高,其 次是「父親心理互動」向度。

拾參、智能障礙學生其國小正常手足的手足關係對同儕互動關係具有預測力 一、在「整體同儕互動關係」方面,以「實質支持」向度的預測力最高,其次是

「手足相對地位」向度。

二、在「正向同儕互動關係」方面,以「手足相對地位」向度的預測力最高。

三、在「負向同儕互動關係」方面,以「手足衝突」向度的預測力最高。

拾肆、智能障礙學生其國小正常手足的社會支持對同儕互動關係具有預測力 一、在「整體同儕互動關係」方面,以「實質支持」向度的預測力最高。

二、在「正向同儕互動關係」方面,以「訊息支持」向度的預測力最高,其次為

「情緒支持」向度。

拾伍、親子互動關係、手足關係、社會支持對同儕互動關係具有預測力

一、在「整體同儕互動關係」方面,以「實質支持」向度的預測力最高,其次依 序為「手足競爭」與「母親心理互動」向度。

二、在「正向同儕互動關係」方面,以「訊息支持」向度的預測力最高,其次為

「手足相對地位」向度。

三、在「負向同儕互動關係」方面,以「手足衝突」向度的預測力最高。

拾陸、不同背景變項在親子互動關係、手足關係、社會支持對「整體同儕互動關 係」具有預測力

一、在「不同障礙程度」方面

(一)輕度智能障礙者以「實質支持」向度的預測力最高,其餘依序為「手足競 爭」、「母親心理互動」與「母親身體互動」。

(二)中度智能障礙者以「情緒支持」向度的預測力最高,其餘依序為「手足競 爭」、「手足相對地位」與「手足衝突」。

二、在「不同家庭狀況」方面

(一)雙親家庭者以「訊息支持」向度的預測力最高,其次是「手足衝突」層面,

最後是「父親心理互動」

(二)單親家庭者的則不具預測力。

三、在「年長∕幼於智能障礙手足」方面

(一)年長者於以「父親心理互動」向度的預測力最高,其次是「實質支持」。

(二)年幼者以「訊息支持」向度的預測力最高,其次是「手足競爭」,最後是

「手足衝突」。

四、在「不同年級」方面

(一)低年級者以「實質支持」向度的預測力最高,其次是「母親心理互動」,

最後是「手足衝突」。

(二)中高年級者以「實質支持」向度的預測力最高,其餘依序為「手足競爭」、

「母親心理互動」、「母親身體互動」與「手足相對地位」。

五、在「不同出生序」方面

(一)排行為老大者以「母親心理互動」向度的預測力最高,其次是「情緒支持」。

(二)排行為老么者以「訊息支持」向度的預測力最高,其次是「手足競爭」。

六、在「不同父親教育程度」方面

(一)父親教育程度為國中以下者以「實質支持」向度的預測力最高,其次是「手 足競爭」。

(二)父親教育程度為高中以上者以「情緒支持」向度的預測力最高,其次是「手 足衝突」,最後是「父親心理互動」。

七、在「不同母親教育程度」方面

(一)母親教育程度為國小以下者以「實質支持」向度的預測力最高,其次是「手 足競爭」。

(二)母親教育程度為國中以上者以「手足衝突」向度的預測力最高,其次是「手 足相對地位」,最後是「母親心理互動」。

第二節 建議

以下就研究結果對相關教育單位、家庭及未來研究提出一些建議,以增進對 智能障礙正常手足在同儕互動關係上的輔導與研究。

壹、 對學校的建議

一、 輔導家中有身心障礙手足學生良好同儕互動關係之建立,尤其是來自單親 家庭者

本研究發現,家中有智能障礙手足的單親家庭學生其同儕互動關係較雙親家 庭學生差。是故,學校應對有智能障礙手足的單親學生給予適當的輔導與關懷。

學校輔導室可多舉辦人際關係小團體、社交活動或社交能力訓練等,協助學生發 展人際交往的能力,並針對有智能障礙手足的單親學生給予個別輔導;在班級中 老師應善用班級輔導,透過團體討論、團體遊戲、價值澄清等活動,利用同儕的 力量,將有智能障礙手足的單親學生帶入團體中,讓其感受同儕的支持力量。

二、 辦理親職教育,增進親子互動關係

二、 辦理親職教育,增進親子互動關係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