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研究結果與討論,所得結論如下:

一、規律運動行為現況:

大學學生開學後有從事體育課以外的規律運動行為佔全體學生的十分之 ㄧ,研究對象最主要的運動項目前三名分別為走路、爬樓梯、籃球。

二、運動社會心理因素之現況分析:

大學學生自覺運動利益得分相當高,有八至九成的學生十分認同量表所 列之運動益處,而自覺運動障礙平均得分偏高。運動自我效能部份得分偏低,

大學學生運動自我效能僅有 2-5 成把握,在社會支持部分,僅有同儕之運動社 會支持會影響大學學生的運動行為,而運動自我調節的能力屬於中等偏低的 程度,運動享樂感部分屬於中等程度偏高。

三、個人背景因素與社會心理因素之間的關係:

(一)自覺運動利益:

學生是男生、有參與運動社團、收看運動性節目以及自覺健康狀態較「好」

者,自覺運動利益亦較高。

(二)自覺運動障礙:

學生為女生、未收看運動性節目及健康狀態「差」者,自覺運動障礙亦 較高。

(三)運動自我效能:

學生為男性、常收看運動性節目、健康狀況愈好者、BMI 值為正常範圍、

有參與運動社團,其運動自我效能亦較高。

(四)運動社會支持:

學生的自覺健康狀況愈「好」者有較高的家人運動社會支持,而學生為 男性、有收看運動性節目、BMI 值愈「高」者以及健康狀況愈「好」者,同 儕運動社會支持程度亦較高。

(五)運動自我調節:

學生為男性、常收看運動性節目者、BMI 值較「高」、健康狀況愈「好」

者,運動目標能力亦較好。而為男性、有參與運動社團、常收看運動性節目 以及健康狀況愈「好」者,運動計畫的能力亦相對較高。

(六)運動享樂感:

學生為男性、有參與運動社團、常收看運動性節目以及健康狀況愈「好」

者,運動享樂感亦較高。

四、個人背景因素對規律運動行為之影響:

影響大學學生從事規律運動之個人背景因素為性別、運動社團參與、健 康狀況、是否收看運動性節目,亦即男性的規律運動比率較女性高,有參與 運動社團的規律運動比率高於無參與運動社團者,自覺健康狀況「好」者其 規律運動比率較自覺健康狀況「普通」與自覺健康狀況「差」者為佳,收看 運動性節目的規律運動比率較未收看運動性節目者高。

五、社會心理因素對規律運動行為之影響:

社會心理因素中的運動自我效能、同儕運動社會支持、運動目標、運動 計畫以及運動享樂感與規律運動呈現正相關,而自覺運動障礙與規律運動呈 現負相關。亦即運動自我效能愈大、同儕運動社會支持愈多、運動目標得分 愈高、運動計畫得分愈高以及運動享樂感愈大、自覺運動障礙愈少者其從事 規律運動的比率亦愈高。

六、規律運動的重要影響因素:

經邏輯斯迴歸分析(Logistic Regression)發現,本研究對象的規律運動 行為可由運動社團參與與運動自我效能兩變項來做預測。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之結果、發現、討論及結論,針對如何提昇研究對象的規律 運動行為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如下:

一、提昇大學學生的規律運動行為

(一)加強女生的運動行為

本研究結果發現,女生的規律運動比率明顯偏低,因此,提升女生的規 律運動比率為學校運動計畫的重點之ㄧ,建議學校應降低女學生的運動障 礙、提升運動自我效能、運動享樂感並加強運動目標與運動計畫的訂定能力,

以提升女學生的規律運動行為。

(二)增設運動社團

研究發現參與運動社團的學生有較佳的規律運動行為,建議可透過調查 了解與增設學生喜愛的運動社團,讓學生可透過參與這些社團,體驗運動的 快樂,亦可藉由與同學、朋友一同參與而提升運動的樂趣。

(三)加強學生的運動自我調節技能力

本研究發現,運動自我調節能力會影響大學學生的運動行為,建議在教 育上加強學生的運動自我調節技巧,例如:如何設定運動目標、運動計畫,

且確實執行等。另外,從研究結果亦發現,大學學生在時間管理與規劃的能 力有待加強,建議在日後的運動推廣課程上,加入時間管理的內容,讓對象 知道如何將運動規劃於日常的活動中。

(四)提升學生的運動自我效能

大學學生運動自我效能僅有 2-5 成把握,自我效能把握度較低的為「身體 不舒服時」、「有其他是要處理時」、「感覺疲倦時」,建議應提升學生自我照顧 的能力,以免學生因為身體的不舒服或疲累等因素而降低運動自我效能。另

外,學校的課程安排也不宜過重,應該讓學生有時間規劃自己的運動計畫,

避免因為過多的考試、報告,導致學生疲累而影響運動的自我效能 。

(五)透過同儕團體的力量,建構支持性網絡

同儕的社會支持在促進學生規律運動行為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應該 鼓勵研究對象多與同學、朋友一起從事運動,共同規劃運動目標、計畫並確 實執行,藉由同儕的鼓勵與支持,建構同儕的支持性網絡,進而養成規律運 動行為。

二、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擴展研究族群

本研究限於人力、時間,故立意取樣台北縣某技術學院學生為母群體,

因此推論有其限制,建議未來應擴大研究族群或進行不同族群的比較研究,

以提供國人更完善的運動計畫。

(二)針對性別深入探討

研究發現性別為大學學生規律運動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建議未來可分 別針對男生、女生的規律運動行為影響因素作深入的探討研究,用以提出適 合不同性別的介入策略。

(三)小型介入實驗研究

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同一研究對象進行小型教育介入實驗研究,並設立 控制組,以確認運動障礙、運動自我效能、運動自我調節、運動社會支持以 及運動享樂感的改變,是否會導致規律運動行為的改變。

(四)增加質性研究

運動行為的相關研究大多是以問卷調查的量性研究為主,未來建議能進 行質性研究,以進一步發掘其他可能影響運動行為的因素。

(五)擴大運動行為的研究層面

本研究僅探討大學學生的規律運動行為,以了解規律運動行為與個人背 景因素與社會心理因素之間的關係,建議未來應擴大運動的層面,如探討不 同的運動種類、運動強度與個人背景因素與社會心理因素的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