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透過重新建構美感生活型態量表,將人進行分群,探討人與產品偏 好的關係,並針對偏好因子的選擇是否與美感因子有關的議題,進行深入的分析 探討。下節將針對本研究的發現與結果總結敘述。

5-1 結論

本研究經結果分析獲得以下結論:

(一)本研究使用之美感生活型態量表由八個因素構面構成,分別為「流行 時尚」、「新奢華」、「美學知識」、「浪漫童趣」、「獨特品味」、「藝術行 為」、「內斂反思」及「簡單樸素」。其雖未完全與預設構面完全符合,

卻發現了三個未被關注到的構面議題「浪漫童趣」、「內斂反思」及「簡 單樸素」。

(二) 透過受調者在此八個因素構面的因子得分,可將人(受調者)分為五個 美感生活型態族群,分為「簡單生活家」、「美學初心者」、「藝術手作 實踐家」、「森林系美感幻想家」及「流行時尚先行者」,並在各組的人 口統計資料中有一些傾向趨勢發現。「美學初心者」這個族群的組成以 男性居多,達 61.7%;「森林系美感幻想家」這個族群的組成以女性居 多,達到 87.2%;「藝術手作實踐家」這個族群的組成,以未受過藝術 相關訓練居多,達到 81%;「流行時尚先行者」這個族群的組成以 20-25 歲這個年齡層居多,達到 51,7%;「簡單生活家」的組成,則在分組的 人口統計資料中無特別發現。

(三) 研究結果得到了五個美感生活型態族群,同時也發現五個族群的分群 依據是從對待美感的態度由低至高再水平發展的。也就是當擁有一定 的美感認知後,便成為最底層的族群為「簡單生活家」。當美感認知再 度提升,則會晉升為上一階層的「美學初心者」。美學初心者結合自己 的喜好或與同好之間的交流,晉升為第三階層時,可能會有三種發展 狀況,「藝術手作實踐家」、「森林系美感幻想家」及「流行時尚先行者」。

金字塔最上層的族群代表美感的完全與圓熟,將美感層級第三層的三 個水平方向發展到極致,則會形成一圓融無礙的美感心靈主體,但本 次研究並未發現這樣的受調者。這樣的層級發展也恰好與 Maslow 需

93

求層級理論的發展模式相同,因此本研究將此發現定義為「美感層 級」。

(四) 在產品偏好的研究分析中得知,美感生活型態族群與產品偏好及偏好 因子有關,不同美感生活型態族群確實會有不同的產品偏好及會依據 不同偏好因子來選擇產品。但經過事後分析後,族群與族群之間的偏 好差異並不是全部都很明顯。但研究結果證明,。

(五)在美感因子與產品偏好的探討中,得知兩者間存在相關性,其中美感 生活型態構面中「新奢華」特質越高者,越喜歡名貴的產品,這個結 果在三樣產品---手機、汽車、手錶中皆可成立。而「獨特品味」特質 越高者,越喜歡產品中較特異獨行的外觀樣式。「內斂反思」特質越高 者,越喜歡被打破原有形式,賦予新的樣貌或定義的物品。

(六)美感因子與產品偏好因子之間亦存在相關性,其中美感生活型態構面 中「新奢華」特質越高者,越重視產品品牌的價值,這個結果在三樣 產品---手機、汽車、手錶中皆可成立。「流行時尚」與「新奢華」特 質越高者,越重視產品流行性。

(七) 研究結果訂出五個美感生活型態族群的設計策略:簡單生活家適合造 形簡單、色彩單純的產品;美學初心者適合個性化或是品牌信賴度高 的產品;流行時尚先行者重視產品的裝飾性;森林系美感幻想家喜歡 小巧可愛,且色彩鮮艷的產品外觀;藝術手作實踐家喜歡做工精細觸 感舒適的產品。

5-2 研究檢討與建議

本研究著重在探討工業設計領域的美感生活型態及其與產品的關係,希望藉 由本次研究能對美感生活型態有更深入的觀察與了解,根據研究過程中的發現、

分析結果中不顯著的部份,及後續研究的討論提出以下建議:

(一)美感生活型態量表

儘管本研究在量表的建構過程中,以較嚴格的標準來篩選檢驗題項,所得因 素構面與預設構面並未能完全符合。推測可能是因為在設計的初期,對於文獻的 探討還不夠全面。建議後續研究可應用其他觀點切入,收集更廣泛的構面與題項。

94

焦點小組的成員也可請求多方面領域的人員加入,以使美感生活型態量表的建構 更為完整。另外一個成熟的量表必須透過不斷的更新與修正,以符合時代的變遷,

因此,跨時期生活型態因素型態與常模的檢定,也是使美感生活型態量表更趨於 成熟的必要工作。

(二)問卷抽樣

由於本次研究採用網路問卷型式發放問卷,雖然較為便利,但網路問卷無法 完全控制地區、性別等項目,來使抽取樣本達到人口分布比例的特性。因此本研 究在台灣各地區等人口統計參數的人數並未達到人口分布比例特性。故本研究建 議後續研究者如能根據人口分布比例進行抽樣,例如在各大地區的著名景點,輔 以發放人工問卷,或是透過其他誘因,增加台灣各地區受調者主動參與問卷的回 答,相信研究結果會更能代表台灣地區美感生活型態真實現況的反應。

(三)美感生活型態分群的產品偏好

研究結果顯示出各群組間的產品偏好差異並非十分顯著,推測可能是因為各 產品樣本之間差異不夠大,或流行性過高的產品可能會打破群組間喜好之區別,

進而影響最後結果的顯著性。各項產品的同質性太高,可能在樣本的收集上,忽 略了”普通”款式的產品。建議後續研究者,能在前期篩選產品樣本之時,先考慮 到過於流行之產品是否應該保留或剔除,並由各種可能性的產品中挑選受測產品 樣本。

另外,產品的造形隨著時間的變化也會有所改變,三項產品中以 3C 產品的 手機變化最為快速,因此在偏好調查也須持續的修正刺激樣本,建議手機以兩年 為限,便應修正受調刺激樣本;而手錶與汽車外形變化幅度較低,則以三年為限,

修正受調刺激樣本,以因應時代的變化。

(四)美感因子與產品偏好因子

產品偏好因子是依據文獻探討及焦點小組討論所訂定出來,但可能尚有許多 因子未被考慮。建議後續研究者可以在這部分更深入的探討,或許會發現更多美 感因子與產品偏好因子之間的關係。

95

中文參考文獻

1. 李正源,(1997)。SPSS 統計分析與應用。台北市 : 碁峰。

2. 崔光宙,(1997)。美感判斷發展研究。北市 :師苑。

3. 蘇靜秀,(1998)。由生活型態角度探討產品意象語彙差異性之研究-以手錶 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4. DeVellis, R. F,(1999)。量表的發展:理論與應用(吳齊殷 譯)。台北:旭 昇。(原著出版年:1991 年)

5. Backer, G. S.,(1999)。解讀偏好(鄒繼楚 譯)。台北:遠流。(原著出版年:

1996年)

6. 林晉寬,(1999)。行銷網際網路之理想型產品。中華管理評論,2 (5), 157-168。

7. 莊耀嘉,(2000)。馬斯洛。台北:桂冠。

8. 譚大純、陳正男、賴孟寬,(1999)。ICP 生活型態量表之信效度檢驗、因素 重組與趨勢比較—行銷領域之應用。中華管理評論,2(7),69-80。

9. 林晏州,(2000)。遊憩區選擇行為之研究-敘述偏好模式之應用。戶外遊憩 研究13(1),63-86。

10. 劉維公,(2001)。當代消費文化社化理論的分析架構:文化經濟學、生活風 格與生活美學。東吳社會學報,11,113-136。

11. 吳淑鶯, (2001)。生活型態區隔在廣告效果上之差異性研究。中華管理評論,

4 (2), 39-50。

12. 朱光潛,(2003)。談美。台中:晨星。

13. 黃俊英,(2003)。多變量分析(七版)。台北:中國經濟企研。

14. 張東豪,2003。以都會區生活型態觀點探討e化房車座艙意象與內裝造形設 計,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錢致蓉,(2002)。年輕女性之生活型態與產品設計開發研究-以行動電話為 例,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漢寶德,(2004)。談美。台北:聯經。

17. 杜瑞澤,(2004)。生活型態設計:文化、生活、消費與產品設計。台北:亞 太圖書。

18. 詹偉雄,(2005)。美學的經濟 。北市 : 風格者。

19. 別蓮蒂,(2005)。2005 年台灣消費者生活型態白皮書。台北:東方線上。

96

20. 維吉妮亞.帕斯楚,(2004)。風格美感經濟學(閻蕙群、陳俐雯 譯)。台北:

商智。(原著出版年:2003 年)

21. 邱皓政,(2005)。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二版)。台北:五南。

22. 朱惠英,(2006)。台南市男性上班族生活型態對情人節花束購買意願及屬性 偏好影響之研究。朝陽學報,7,65-85。

23. 劉維公,(2006)。風格社會。台北:天下雜誌。

24. 別蓮蒂,(2006)。2006 年台灣消費者生活型態白皮書。台北:東方線上。

25. 蔣勳,(2006)。天地有大美。北市 : 遠流。

26. 蕭啟志,(2006)。生活型態調查導入產品造型設計的適切性初步研究。大同 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7. 黃章展 , 李維貞(2007)。生活型態、環境偏好對於遊客住宿基地選擇之影響。

中華戶外遊憩學會期刊,19 (2)

28. 方紀蘋,(2007)。美感生活型態與餐廳屬性偏好之研究 。東海大學/景觀學 系碩士論文。

29. 盧秉德,(2007)。從消費文化和設計美學探討當代消費美學。實踐大學工業 產品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30. Danziger, P. N.,(2007)。M 型社會新奢華行銷學(馬志工 譯)。台北:臉 譜(原著出版年:2005 年)

31. 施百俊,(2009)。美學經濟密碼。台北市 : 商周。

32. 山下和彥,(2009)。美學企業力(蔡青雯 譯)。台北:商周。

97

英文參考文獻

1. Lazer, W. (1963). Life style concepts and marketing. In Greyser, Stephen (Ed.), Toward Scientific Marketing (130-139).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n.

2. Wells, W. D., & Tigert, D. J. (1971). Activities, interests and opinion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11(4), 27-35.

3. Wind, Y., & Green, P. E. (1974). Some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analytical problems in life style research. In Well, W. D. (Ed.),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99-126).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4. Plummer, J. T. (1974). 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life style segment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1, 33-37.

5. Schewe, C. D., & Calantone, R. (1978). Psychographic segmentation of tourist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6(3), 14-20.

6. Housen, A. (1987). Three methods for understanding meseum audiences. Museum Studies Journal, 2(4), 41-49.

7. Gladwell, N. J. (1990). A psychographic and sociodemographic analysis of State Park Inn user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8(4), 15-20.

8. Hui, M., Joy, A., Kim C., & Laroche, M. (1993). Equivalence of lifestyle dimensions across four major subcultures in Canad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nsumer Marking, 5(3), 15-35.

9. Gronow, J. (1997). The Sociology of Taste. Lodon: Routledge Press.

10. Hair, J. F., Anderson , R. E. Tatham, R. L., & Black, W. C. (1998). Multivariate dataanalysis.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11. Bloch, P. H., Brunel, F. F. & Arnold, T. J. (2003).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centrality of visual product aesthetics: concept and measuremen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9(4), 551-565.

12. Sagoff, M. (2003).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preference and choice. The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31(6), 587-598.

98

附錄一 因素構面與相關題項

構面 題項

獨特品味 限量二個字常讓我引起購買的衝動。

我懂得欣賞人們眼中黑暗的事物(反向的美) 我喜歡台客風格的裝扮。

我喜歡龐克、鉚釘的物品。

我喜歡個性化 (台客或龐克…等裝扮) 商品。

我喜歡在手機上鑲水鑽。

我喜歡在手機上鑲水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