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統性:藉由鼓號樂的重複出現,連接第樂章對比樂段

剛已提及此樂章段落主題及樂段之間的對比性,在此我們將探討馬勒如何運用特殊 手法,連接樂章中具對比性的音樂,這不僅使得對立音樂出現在同一樂章中不顯得突 兀,也構成第一樂章的統一性。

(一) 透過鼓號樂,連接主要段落【A】中兩個對比的部分

這個連接樂段的鼓號樂動機,馬勒取材自主題 a 段落之尾奏,它第一次出現在 20-34 小節主題 a 之尾奏,在這裡,馬勒使聽眾聽到一個完整的鼓號樂連接動機【譜例 32】。

其中包含動機 1:20-23 小節定音鼓的三連音與顫音,動機 2:24-27 小節法國號的附點 節奏,動機 3:27-30 小節長號具節奏感之旋律,動機 4:31-32 小節法國號後半拍節奏,

動機 5:33-34 小節的大鼓節奏,之後連接至主要樂段的第二部分。

【譜例 32】 《第五號交響曲》,第一樂章,第 20-34 小節各聲部鼓號樂動機。

這些動機將成為之後連接對比性樂段之鼓號樂素材,只是連接的樂段不同,鼓號樂 的動機組合不同,配器音色也不同,我們從以下分析例子可看出每一次的變化。

第一次,主題 b 段落尾奏進入主題 a 段落時,其尾奏(53-60 小節)出現的是由長號吹 奏的動機 3 跟動機 4。【譜例 33】

第二主題 a 段落連接到之後主題 b 段落鼓號樂(83-88 小節),則是由定音鼓演奏動機

1 顫音,接給長號演奏動機 2,再接給大鼓演奏動機 5。【譜例 34】

值得一提的是,當 120 小節主題 b 段落接給主題 c 段落時,這個連接對比樂段的鼓 號樂並未出現,顯示由於主題 b、c 風格相近,故馬勒並未安排鼓號樂出現於此。證明 了鼓號樂的出現與「連接對比性的段落」之目的有關,同時也印證筆者將風格相近的主 題 b、c 視同為主要樂段的第二部分,此觀點是合理的。

【譜例 33】 《第五號交響曲》,第一樂章,第 53-60 小節長號、低音號聲部。

【譜例 34】 《第五號交響曲》,第一樂章,第 83-88 小節長號及打擊聲部。

(二) 透過鼓號樂,連接主要樂段及中段

以鼓號樂作為連接對比樂段的技巧,不僅僅出現在主要段落中兩個對比性部分之銜 接,同樣的在具對比性的主要段落與中段之間的銜接。

在第一樂章,中段的出現常常作為一個突然的插入,打斷原有的氣氛,明顯與主要 段落表現葬禮行列之莊嚴音樂有所區隔,因而馬勒使用樂章一開始小號吹奏的三連音動 機,貫穿第一樂章主要段落與中段兩個對比段落的銜接。

當主要樂段接給第一中段時,152-154 小節的連接樂段角色由小號扮演,小號以 pp 吹奏三連音動機。【譜例 35】

【譜例 35】 《第五號交響曲》,第一樂章,第 147-154 小節小號聲部。

當主要樂段接給第二中段時,316-322 小節銜接樂段的角色改由定音鼓扮演,顯示 馬勒善於在配器上製造令人驚喜之變化,他讓每一次動機的出現都是經過包裝、改變的。

【譜例 36】 《第五號交響曲》,第一樂章,第 312-320 小節定音鼓聲部。

同樣的,當兩個中段回到主要段落【A】時,主要段落總是以小號吹奏小三度三連 音動機開啟主要樂段,因此藉由這不斷出現於樂章中的三連音動機,很快的消弭了樂段 間的隔閡,自然地使對比的樂段連接起來。這完全馬勒的精密設計巧思,他讓聽眾在一 開始瞥見往後會浮現的連接段落之動機,使得動機再度出現時,聽眾自然產生一種似曾 相識的感受,以此連接對比性段落;藉由它,龐大的樂曲結構獲得完美統一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