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經濟基礎理論相關研究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0-40)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四節 經濟基礎理論相關研究

詹士樑(1992)利用區位商數法將台北都會區之產業區分為基礎就業與非基礎就 業,並建立經濟模型計算基礎產業對總就業之乘數。鄧瑞兆(2002)將台灣地區劃分 都市與鄉村並利用區位商數法探討城鄉的基礎與非基礎產業,在就業與人口乘數效 果而言,都市的影響效果皆大於鄉村。吳惠琴(2006)針對台灣地區利用區位商數法 探討城鄉之產業發展,顯示台灣城鄉之基礎產業會因該地區之特性、發展狀況及定 位不同而異。

應用經濟基礎理論之研究已歷時多年,其涵蓋之方法包含區位商數法、輸出基礎分析法 (export-base analysis)以及投入產出模型(input-output model)等研究方法,其主要的目的 皆是探討區域內經濟結構的改變。本文之研究方法乃應用經濟基礎理論進行新竹地區與 苗栗地區之探討,故本節由文獻選取出與本研究方向較為相似的文獻進行整理。將整理 後的經濟基礎理論之相關研究彙整如表4與表5:

22

表4

經濟基礎理論國內相關研究

作者 主題 研究方法 主要結論

唐富藏 (1981)

台北市都市經濟之 研究

區位商數法 輸出基礎法

商業為台北市目前的經濟基礎產 業,如出口貿易業、餐旅業等。以 基礎分析法顯示台北市工業生產 中有相當大的部分供給台北市以 外地區的需求。

張剛維 (1990)

台北都會區製造業 成長與結構變遷之 研究

標準複利方法 區位商數法

台北都會區製造業的成長與台灣 地區息息相關,且成長的幅度有趨 緩的情形;產業結構由民生工業轉 為以技術型工業為重,而產業空間 的分布則由都會中心區向郊區遷 移,並預測未來都會區製造業的成 長將趨緩,且衛星市鎮與都會郊區 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心。

張璠 (1991)

台灣地區製造業結 構變遷對製造業區 位影響之研究

區位商數法 因子分析 群落分析

製造業朝專業化方式發展,並以台 北和高雄為主要發展核心,但有逐 漸分散發展的現象。

詹士樑 (1992)

台北都會區人口經 濟模型之研究-人 口與產業成長預測 與分析

區位商數法 Mathur-Rosen 法

計量經濟模型 投入產出模型

由於各種政經條件的相互作用,台 北都會區在近40年來,吸引了大 量的人口與產業集中於此,然而在 聚集經濟效果、政府部門資源分配 及期使台北都會區成為國際性金 融中心等動力下,台北都會區的持 續發展。

蘇月香 (1993)

台灣中區製造業結 構與空間分佈之研 究

集中係數 雜異化係數 區位商數法 相對成長析 移轉分配法 投入產出析

中部地區製造業之分佈有逐年分 散之趨勢,且各鄉鎮市區製造業結 構亦傾向雜異化。較有利於中部地 區發展之產業為金屬製造業、橡膠 製品業、運輸工具業、精密器械業 及電機器材業等。

23

表4 (續)

作者 主題 研究方法 主要結論

歐俊隆 (1994)

台灣地區製造業空 間分佈與發展類型 之研究

專業化係數 地區化係數 區位商數法 因子分析

隨著各縣市都市化程度的日益提 高,各縣市產業結構變得較多樣化 是普遍的趨勢。另外根據地區化係 數所得之結果發現除了紡織業、木 竹製品及非金屬家具業、化學材料 業及運輸工具業外,其餘業別於空 間分佈歷程上,皆成分散趨勢。

黃仁德 姜樹翰 (1998)

台北市就業變動的

經濟基礎分析 區位商數法

台北市的基礎產業人數變動能顯 著影響非基礎就業人數只有商業 中的金融保險業與工商服務業,兩 者 的 就 業 乘 數 分 別 為 1.22 與 6.07,即這兩種產業的就業乘數每 增加1 人,將分別使非基礎總就業 人數增加1.22 人與 6.07 人。

鄧瑞兆 (2002)

應用「輸出基礎分 析法」探討台灣城 鄉之人口與就業

輸出基礎分析法 區位商數法

台灣都市地區以製造業、商業、服 務業為主要產業,而鄉村地區以 農、林、漁、牧等農業生產活動為 主,而在就業乘數結果而言,都市 影響效果較鄉村地區來的高,而人 口乘數結果而言,都市的影響程度 仍較鄉村地區高。

崋國鼎 (2002)

台灣地區都市體系 等級變遷之研究

文獻回顧法 迴歸分析法 移轉占分法 區位商數法

都市層級介於 5 萬至 10 萬人為 例,此都市層級在民國65 至 70 年 同時出現在移轉占分4與區位商數 的產業有其他塑膠製品製造業、塑 膠膜袋製造業、其他化學製品製造 業、土木工程業、農會、漁會信用 部等5 項;民國 70 至 75 年有其他 塑膠製品製造業、其他化學製品製 造業、基本化學工業、塑膠日用品 製造業、陸上運輸業等5 項;民國 75 至 80 年有燃料零售業、藥類、

化粧品零售業等2 項;民國 80 至 85 年有金屬模具製造業、燃料零 售業等2 項。

4 都市經濟學家利用此方法將地方產業的成長歸納以下兩種因素,一為占分因素(share component),

另一移轉因素(shift component),並透過移轉占分法可對都市各產業的競爭力進行分析。

24

表4(續)

作者 主題 研究方法 主要結論

崋國鼎 (2002)

台灣地區都市體系 等級變遷之研究

文獻回顧法 迴歸分析法 移轉占分法 區位商數法

都市層級介於 5 萬至 10 萬人為 例,此都市層級在民國65 至 70 年 同時出現在移轉占分5與區位商數 的產業有其他塑膠製品製造業、塑 膠膜袋製造業、其他化學製品製造 業、土木工程業、農會、漁會信用 部等5 項;民國 70 至 75 年有其他 塑膠製品製造業、其他化學製品製 造業、基本化學工業、塑膠日用品 製造業、陸上運輸業等5 項;民國 75 至 80 年有燃料零售業、藥類、

化粧品零售業等2 項;民國 80 至 85 年有金屬模具製造業、燃料零 售業等2 項。

陳冠位 林素橞 黃若男 (2003)

台灣城市生產者服 務業空間群聚之測 量

專業化系數

1. 生產者群聚具發展淺力的都 市。

2. 都市中心成市生產者服務業 的成長均較一般縣市地區要 來的明顯快速。

李振文 (2004)

台南科學工業園區 液晶顯示器產業群 聚現象研究

區位商數法 問卷調查 訪談調查

南科光電產業所呈現為垂直關係 的 廠 商 聚 集 多 於 水 平 聚 集 ; TFT-LCD 產業對於南科地區的經 濟重要性是顯著的,並且為該區域 帶來經濟發展;以皮爾森相關分析 驗證充沛的高素質人力資源對於 產業聚集程度有正面顯著影響;從 皮爾森相關分析驗證完善的基礎 設施與資本資源提供對產業群聚 程度有正面顯著影響。

5 都市經濟學家利用此方法將地方產業的成長歸納以下兩種因素,一為占分因素(share component),

另一移轉因素(shift component),並透過移轉占分法可對都市各產業的競爭力進行分析。

25

表4(續)

作者 主題 研究方法 主要結論

許智富 (2004)

台灣觀光旅館旅客 訂房供應鏈網路空 間互動與整合策略

區位商數法 資料包絡分析法

跨期績效評估 多元迴歸分析 Porter 鑽石體系

觀光行銷上應多注意市場結構之 變化,改變經營型態,並透過訂房 供應鏈的建構,整合觀光相關資源 以增加旅客訂房收入;在整合觀光 相關資源方面,除了直營之外,還 可透過連鎖、結盟的方式,達到整 合的目的。

馮怡心 (2004)

群聚化策略帶動紡 織業發展-以絲織 專業區為例

區位商數法 訪談法

就產業分析來看絲織專區的產業 集中度很高,為所屬地區的目標產 業。但就關鍵要素方面來看網絡關 係不強烈及廠商和學校的互動不 高,造成人才方面或研發方面不 足,所以未來在絲織專區開發完成 之後,要思考的方向為加強網絡關 係和學校的互動關係。

吳家豪 (2004)

從群聚觀點探討台 北金融中心之研究

區位商數法 訪談法

台北市各區以中正區、大安區、中 山區、松山區皆呈穩定階段;以訪 談之基本面而言,歸納出金融人才 通常以金融業自行培育;以互動面 而言,要促使整體金融產業向上提 升,經由建立適當競爭機制,讓各 類型機構皆有發揮空間;以政府面 而言,我國市場監理一向重安全而 輕效率,因此市場難以孕育創新而 缺乏競爭力。

林宜鋒 (2004)

產業群聚、產業發 展 與 區 域 經 濟 成 長:以中部機械產 業為例

區位商數法 問卷分析 Lucas 人力資本

模型

機械產業是分工專業化的產業,並 且是區域的發動型產業,產業群聚 帶來的技術創新,由數學模型可得 知的確促進區域經濟成長;此外也 以台中工業區設立,來觀察人口移 入的變化,最後結果得知產業群聚 的結果,使就業人口大量移入,民 眾的基本需求使當地形成商業聚 集,也因而區域經濟發展。

26

表4(續)

作者 主題 研究方法 主要結論

汪明生 馬群傑 (2004)

高雄地區發展課題 之分析之比較

區位商數法 區位因素選擇分 析

高雄市近年來的基礎產業以製造 業為重心,經濟發展高度依賴高 汙染低回饋產業,導致產業發展 失衡;雖然高雄地區在觀光等第 三級產業發展上有所提升,但面 對高雄地區經濟衰退及產業失衡 的困境,根本解決之道在於促成 兩岸往來直接通航,若能促成兩 岸直接通航,則才有助於地區第 二級產業轉型。

馬群傑 陳金貴 (2007)

台南市地方文化產 業發展課題分析研 究:與台北市、台 中市及高雄市比較

區位商數法

台北市、台中市兩市基礎產業以 服務業為主,而高雄市產業結構 偏向高汙染性製造業的明顯失衡 狀態;相較於台北市、台中市與 高雄市,台南市製造業與服務業 無所偏廢,產業發展呈現較為均 衡的發展態勢。台南市若能將文 化與服務產業有所配置,則有利 於促成地方經濟成長與活化。

吳惠琴 (2007)

台灣地區城鄉人口 與就業之研究-經 濟基礎分析法之應 用

區位商數法 經濟基礎分析法

台灣城鄉的基礎產業會因該地區 之特性、發展狀況及定位不同而 異;而經濟基礎產業的確是一個 區域經濟力量的關鍵,因為基礎 產業活動的擴張會對非基礎產業 提供一個成長基石,進而帶動地 區內整體就業的成長。

27

表4(續)

作者 主題 研究方法 主要結論

黃國修 (2008)

我國南北兩大都會 區人口與就業之研 究

區位商數法 經濟基礎分析法

1. 兩大都會區基礎產業由原本 工業轉型以服務業或工商服 務業併進為主之產業。

2. 兩大都會區就業人口演變態 勢則呈現差距擴大現象。

3. 由就業乘數效果分析可知,台 北都會區應發展商業、運輸倉 儲及通信業與其他服務業,高 雄都會區則應發展商業以帶 動區域內就業人口。

4. 由人口乘數效果分析可知,台 北都會區應發展商業、運輸倉 儲及通信業與其他服務業,高 雄都會區則應發展商業以帶 動區域內人口數。

廖志龍 (2008)

桃園縣八德市聚落 發展之研究

文獻蒐集法 田野調查法 區位商數法

1. 清治時期與日治時代產業發 展以農業為主,研究區聚落發 展的重心以西南部霄裡、八塊 厝與下庄仔為主。

2. 民國 62 年開始,以區位商數 的結果發現,營造業、製造業 與礦業及土石採取業為研究 區在工業發展時期的基礎性 產業。

曾昭捷 (2009)

台中都會區產業發 展與人口就業之研 究

區位商數法 經濟基礎分析法

1. 台中市與台中縣產業發展方 向有所不同,但若以台中都會 區來看,依然能保有台中縣、

市產業優勢。

2. 由就業乘數與人口乘數分析 可知,台中縣應發展製造業、

台中市應發展商業與其他服 務業、台中都會區只有發展製 造業以帶動總就業人口與總 人口數。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0-4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