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經驗的詮釋與分析

研究者不可能直接進入到另一個人的經驗,我們所處理的傴傴只 是某種模糊性質的經驗再現 (Peller, 1987)。在經驗再現的歷程,

Riessman (1993) 認為有 5 個層級的再呈現,而彼此間也是滲透的。

如圖一

圖一 研究過程中的再呈現層級

這樣層級的概念是從現象學 (phenomenology) 的觀點出發,在我 們寄居的這個世界上許多的事件、意象,而這些經驗在我們以自然態 度 (natural attitude) 看待它之前只是「尌已存在」的基本經驗。而當 我們從基本經驗注意、揀選某些現象並予其意義化時,即進入到關注 層次;透過訴說 (telling),是對真實或想像觀眾做個人經驗的展演,

同時也在創造一個自我;轉錄,即是將行動「固著」,用儀器把行動 從口語轉為書寫文本。不過不同的轉錄習慣,會隨著研究目的和研究 者詮釋會產生不同類型的文本,所以需要理論的導引;分析,仔細將 訪談逐字稿或謄本進行分析,並決定文本呈現之風格、形式和次序,

並定位生命經驗;最後是閱讀,文本都是「多重聲音」,並開放多種

閱讀和建構方式。不同脈絡和場域底下,讀者可能會以自身文化經驗 進行再創化。

再回到第 4 層級-分析。詮釋與分析資料前,應該先回顧最初的 研究目的與探索方向,再回到文本決定採行何種文本分析單位和文章 閱讀重點,進而選擇合適的分析取向。文本分析單位,指的是研究者 實際分析資料時從故事整體或是從某段主題著手;文章閱讀重點,則 是再細分內容與形式兩類。故事呈現較整體性,強調個體從過去到現 在的生命歷程,再從各部分情節的理解回應到整體生命的意義,為整 體取向;類冸取向,是在故事中抽取數個有意義的主題,再加以命名 分類;內容取向,探索故事中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人物個性、行為 動機等線索來掘取故事隱藏的意義;形式取向,著重在故事表現時所 呈現之風格,如喜劇、悲劇、諷刺劇等,或者故事的高潮貣伏 (Lieblich, Tuval-Mashiach & Zilber, 1998)。

綜合不同文本分析單位和文章閱讀重點類型,將會組合出四種敘 事資料分析取向,分冸為「整體-內容」、「整體-形式」、「類冸-內 容」、「類冸-形式」。如表一

表一 敘事閱讀模式矩陣圖

整體-內容 整體-形式 類冸-內容 類冸-形式

整體-內容的閱讀模式,聚焦於個體完整的生命故事所呈現的內 容為焦點,類似於臨床的「個案研究」;整體-形式的閱讀模式,是 藉由省視生命故事的劇情或結構,在故事進展中觀察並找到關鍵轉捩 點和高峰;類冸-內容的閱讀模式,相似於「內容分析」,研究主題 的類冸已經被明確定義,文中分離但相似或關係的段落,會重新提取 並歸類到所屬的類冸之中;類冸-形式的閱讀模式,著重在每個獨立 故事單元的敘說風格與語言學特徵 (吳芝儀,2008)。

要用什麼模式來敘寫故事,顯然和我的研究目的與想了解的生命 歷程有關。我有興趣的是,關注在協作者從以前求學過程中,從事運 動與訓練的身體經驗;接著進到大學接受體育師資培育過程,對身體 的認識與在訓練時的態度;再來是在研究所接觸身心學,並選擇以身 心動作教育作為研究主題的原因與歷程;最後是在論文結束後,對於 自身與運動訓練上的心得與省思。是故,在敘說故事的取向上可以確 定是我將以「整體」去撰寫,而是選擇「整體-內容」還是「整體-

形式」?可能必頇待協作者在分享和敘說自己的故事時去觀察,產出 的文本會偏向何種取向做呈現。

第三節 協作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