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Economic:Taking Stock, Looking Ahead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8(3):595-613

五、 綜合問題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辯護或支持相關部會意見的現象,不過這似乎也是應該的。

(四)會議委員出席低,是否影響會議進行?

會議太過密集,致委員常無法全程參與,而自由請假,有損害委員 審議權及申請人權益之虞。委員經常性缺席或不發言的情形似乎有 些嚴重。依現況運作實務而言,應尚無相關事證證明代理人有道德 風險之案例。認為如委員不出席,則似乎應該提供書面審查意見,

以避免該領域無人審查。

(五)受聘為審議組織委員有何「激勵」因素?

覺得沒有什麼激勵事項。主管機關似有在評量委員之表現,只是評 量之標準不明確。沒有激勵誘因也好,因為如果有,可能就會被懷 疑只是再幫政府背書,而無法本於專業暢所欲言。

三、 組織集體行動

(一)出席會議時是否曾經未能發表意見,原因為何?

沒有特別意見,或許原本就沒問題吧。

(二)委員發言是否僅得就「專長」發言?如「土木工程」專長委員,是 否可就「交通」、「建築配置」議題發表「感想」?

可以任意不受限制任意發言。

四、 組織運作

(一) 大會會議時,對於專案小組會議所討論無異議之議題,是否重提討 論?

認為既然設置了專案小組先行審查,那當然要信任,就已經釐清的 事項應該不用再審查。如有未出席專案小組會議的委員想要進一步 的釐清相關疑義,似乎也沒人說不可以。

(二) 審議組織做成會議結論的正式規則為何?主席是否能依據「正式規 則」做成結論?

表示有部分委員未發表意見若不計算委員同意意見人數,則主席所 謂的共識是否能與多數決劃上等號不無疑問。

(三) 會議結論內容是否符合委員發言意見?

沒有特別意見。

(四) 會議結論是否能公平或有效率的落實國土資源分配?

如主管機關過於強勢主導審議會議,則有影響多元意見(專業)審 議之虞。

五、 綜合問題

(一)對於審議組織之制度安排有何修正建議?

建議專家學者委員人數應大於機關委員以利集思廣益,表示時代變 化很快,社會科學分工越來越細,是有必要擴大委員專業領域與增 加公民參與。

(二)對於審議組織之組織運作有何修正建議?

認為如國家政策是基於選舉選票考量圖利特定財團或非基於保護弱 勢等公益目的,而釋放利多於少數特定族群時,則審議委員應有「抵 抗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科學園區第四期開發案專家學者委員有疑慮,但機關委員受政策指 示,應以產業發展為優先,而強烈表示應予同意;或新店安坑垃圾 掩埋場開發案專家學者委員認為申請人已窮盡一切努力將外部影響 內部化(如為防止垃圾車滴水或惡臭,而承諾採購密閉式垃圾車等), 但機關委員考量地方民眾激烈反抗,應以環境保護與居民權益優先,

而不願意同意,導致一再退回重審。

(三)會議時意見之發表是代表「個人」亦或是代表「委託人」或其他?

因無正式規則限制,故可暢所欲言。

(四)會議委員出席低,是否影響會議進行?

審議會議的確普遍出席率都不太高,專案小組就更離譜了。應尚無 疑慮委員有道德風險之案例。

(五)受聘為審議組織委員有何「激勵」因素?

覺得沒有什麼激勵事項。如從每年專家學者委員與熱心公益人士委 員之續聘名單觀察,主管機關似有在評量委員之表現,只是評量之 標準不明確。

三、 組織集體行動

(一)出席會議時是否曾經未能發表意見,原因為何?

專案小組會議召開頻繁,幾乎都沒有機關委員出席,常見僅少數專 家學者委員出席,因而會議多、報告書太厚,要事先完全閱讀完很 難。則自然於出席會議時,無法提供審查意見。

(二)委員發言是否僅得就「專長」發言?如「土木工程」專長委員,是 否可就「交通」、「建築配置」議題發表「感想」?

可以任意不受限制任意發言。

四、 組織運作

(一)大會會議時,對於專案小組會議所討論無異議之議題,是否重提討 論?

認為就已經釐清的事項應該不用再審查。

(二)審議組織做成會議結論的正式規則為何?主席是否能依據「正式規 則」做成結論?

沒有特別意見。

(三)會議結論內容是否符合委員發言意見?

沒有特別意見。

(四)會議結論是否能公平或有效率的落實國土資源分配?

應該可以。

五、綜合問題

(一)對於審議組織之制度安排有何修正建議?

建議專家學者委員人數應大於機關委員以利集思廣益,表示社會科 學分工越來越細,是有必要擴大委員專業領域與增加公民參與。

(二)對於審議組織之組織運作有何修正建議?

認為內區委會委員應參考非都市土地使用審議作業規範(以下簡稱 作業規範)來審議相關案件,但作業規範之規定部分屬提供內區委 會裁量空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審議委員深度訪談紀錄—C

受訪者:C、多次於審議組織獲聘專家學者委員,資歷 7 年 一、 制度

(一)國家設置「審議組織」的制度與法令依據為何?

區域計畫法、各級區域計畫委員會組織規程、非都市土地開發許可 審議作業規範,都市計畫法、各級都市計畫委員會組織規程。

(二)國家設置「審議組織」的目的為何?

應該是為了要集思廣益,公平審議。

(三)承上,審議組織運作結果是否能符合設置目的?

覺得還好,專家學者委員原本就是提供專業審查意見供主管機關參 考,只要自己善盡告知的責任就好。

(四)審議組織的「正式規則」為何?試舉例較熟悉之規則內容。

區委會之「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都委會之「媒體園區審 議規範」。

(五)審議組織是否存在「非正式規則」?

非正式規則常因為解決個案議題而創設,可增加審議彈性。

(六)認為較具影響性之非正式規則為何?

若正、副主任委員不克出席,需由出席委員推舉代理主席時,常基 於行政事務與會議主持熟練度而推薦由主管機關出席之代表委員中 官階高者擔任。

(七)「非正式規則」的存在是否影響審議之公平性或效率?

如果有非正式規則的話應該會影響正式規則的運作,但是好?是壞?

就不一定了。

二、 組織個體行為

(一)受聘為審議組織委員之過程?

認為之所以同意受聘,是因為主管機關看重,受聘為委員似乎不會 明顯提升其社會地位,所以獲聘為委員或續聘,似乎不算是一種激 勵行為,提高報酬似乎不影響出席率與審議品質。或許有部分女性 委員較資淺,但不影響其專業性。除涉及其自身利益的案件外,應 盡量採不迴避,因某一委員迴避了,則該領域即無人把關。

(二)受聘後有接受「委託人」之何種「任務指示」?

依規程規定與現況運作而言,主管機關之高階主管人員(正、副首 長、常務次長、主任秘書)應視為委託人。覺得沒有什麼任務指示,

有任務交付不明確之虞。幕僚人員均尚能中立不偏頗的執行業務。

(三)會議時意見之發表是代表「個人」亦或是代表「委託人」或其他?

可暢所欲言,對於機關委員的發言,則有感受到有傾向為政策辯護 或支持相關部會意見的現象。

(四)會議委員出席低,是否影響會議進行?

會影響。無法證明代理人有道德風險之案例。

(五)受聘為審議組織委員有何「激勵」因素?

覺得沒有什麼激勵事項。沒有感受到監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 組織集體行動

(一)出席會議時是否曾經未能發表意見,原因為何?

專案小組會議召開頻繁,幾乎都沒有機關委員出席,常見僅少數專 家學者委員出席。因而會議多、報告書太厚,要事先完全閱讀完很 難。則自然於出席會議時,無法提供審查意見。

(二)委員發言是否僅得就「專長」發言?如「土木工程」專長委員,是 否可就「交通」、「建築配置」議題發表「感想」?

可以任意不受限制任意發言。

四、 組織運作

(一)大會會議時,對於專案小組會議所討論無異議之議題,是否重提討 論?

認為既然設置了專案小組審查,那當然要信任審查意見,未於全體 委員會議審議中討論。

(二) 審議組織做成會議結論的正式規則為何?主席是否能依據「正式 規則」做成結論?

表示有部分委員未發表意見若不計算委員同意意見人數,則主席所 謂的共識是否能與多數決劃上等號不無疑問。

(三) 會議結論內容是否符合委員發言意見?

無意見。

(四)會議結論是否能公平或有效率的落實國土資源分配?

如主管機關過於強勢主導審議會議,則有影響多元意見(專業)審 議之虞。

五、綜合問題

(一)對於審議組織之制度安排有何修正建議?

建議專家學者委員人數應大於機關委員。

(二)對於審議組織之組織運作有何修正建議?

幕僚人員熟悉相關業務其所研擬的初審意見很有參考價值應保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四)會議委員出席低,是否影響會議進行?

會議密集,致委員常無法全程參與,而自由請假,有損害委員審議 權及申請人受審議財產權益之虞。認為依現況運作實務而言,應尚 無疑慮且尚無相關事證證明代理人有道德風險之案例。認為如委員 不出席,則似乎應該提供書面審查意見,以避免該領域無人審查。

(五)受聘為審議組織委員有何「激勵」因素?

覺得沒有什麼激勵事項。沒有感受到監督。

三、 組織集體行動

(一)出席會議時是否曾經未能發表意見,原因為何?

專案小組會議召開頻繁,幾乎都沒有機關委員出席,常見僅少數專 家學者委員出席,因而會議多、報告書太厚,要事先完全閱讀完很

專案小組會議召開頻繁,幾乎都沒有機關委員出席,常見僅少數專 家學者委員出席,因而會議多、報告書太厚,要事先完全閱讀完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