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綜合討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任程度而有所不同,對於調查結果發布機構的信任程度越高,將會越支持網路 輿情分析的結果。

第四節 綜合討論

根據迴歸分析的結果,本研究得到幾個值得討論的研究成果。在人口基本 變項的部份,本研究發現教育程度對於民意調查的技術信任上影響力相當高,

雖然在整體模型中都未達著顯著水準,而教育程度在研究所以上的民眾,對於 民意調查信任程度的標準化迴歸係數均達到 0.1 以上,足見教育程度對民意調查 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然而在網路輿情分析的部份影響力不大。在自變數方面,

網路信任、政治參與、政治效能感與政治信任都分別對網路輿情分析的信任有 正向及負向的影響,機構信任則是迴歸模型中最具影響力的變數,據此,以下 分別敘述教育程度、政治信任、政治行為與態度及機構信任影響民意調查與網 路輿情分析的比較分析。

壹、 人口變數部份

在人口控制變數的部份,由下表可知,經過迴歸分析,當民眾年齡越高對 民意調查的技術信任則會越低,其餘的變數對民意調查的影響力並不是十分顯 著。而網路輿情分析也相同,年齡越高,民眾對於網路輿情分析的技術信任程 度越低,可能原因是年齡越高的民眾對於網路及社群媒體運作並不瞭解,對於 以網路資訊為主要分析單位的網路輿情分析的運作程序也難以理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32:人口變數影響信任程度示意表 依變數

技術信任 道德信任 支持程度

人口變數 民意調查 網路輿情 分析

民意調查 網路輿情 分析

民意調查 網路輿情 分析

性別 × × × ○正向 × ×

年齡 ○負向* ○負向* × × × ×

教育程度 × × × × × ×

收入 × × ○正向 ○正向 × ○正向

註:×表示標準化迴歸係數不具統計顯著意義。

○表示標準化迴歸係數具有統計上顯著意義。

*表示與預期結果相符。

資料來源:本研究。

在年齡的部份,當民眾年齡越高,對於民意調查及網路輿情分析的信任程 度也會越低,這樣的結果和 Dran 與 Hildreth(1995)的研究發現相同,當民眾年齡 越小,則會越相信民意調查的結果。

教育程度在民意調查的技術信任與道德信任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標 準化迴歸係數均大於 0.1),相較於其他教育程度,研究所以上學歷的民眾對於 民意調查的技術信任、道德信任及支持程度都比較高,這樣的趨勢也和過去的 研究結果相似(Dran & Hildreth, 1995; Goyder, 1986; Hildreth, 2008; Krosnick, 1991; Sjoberg, 1954),雖然影響的比例並未達到顯著的水準,仍具有一定的影響 力。民意調查屬於發展較久的民意分析方法,是一種系統的、科學的民意蒐集 方法,較高學歷的民眾會較願意相信民意調查的結果。網路輿情分析方法的分 析結果中,教育程度並不是一個具有影響力的變數,這樣的結果顯示民眾對於 網路輿情分析這一套方法仍然存在著疑慮,對於其背後的科學背景及方法論基 礎並不熟悉,因此信任程度並不會因為學歷的提高而提高。

貳、 網路信任的影響

自變數對於兩種民意蒐集分析方法的影響如下表所示,可知機構信任不論 是對民意調查或是網路輿情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而對於網路輿情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析的信任,網路信任是一個重要的變數,政治參與、政治信任及網路政治效能 感都分別對民意調查與網路輿情分析有不同的影響力,以下將分別以表 33 為示 意表敘述之。

表 33:自變數影響信任程度示意表 依變數

技術信任 道德信任 支持程度

自變數 民意調查 網路輿情 分析

民意調查 網路輿情 分析

民意調查 網路輿情 分析

網路信任 × ○正向* × × × ×

政治參與 × × × × ○正向 ×

政治信任 ○正向* × ○正向* ○正向* × ○負向 網路政治效能感 × ○正向* × ○負向 × × 研究機構信任 ○正向* ○正向* × × ○正向* × 政治機構信任 ○正向* ○正向* × ○正向* ○正向* ○正向*

註:×表示標準化迴歸係數不具統計顯著意義。

○表示標準化迴歸係數具有統計上顯著意義。

*表示與預期結果相符。

資料來源:本研究。

在網路輿情分析的技術信任與道德信任的迴歸模型中,網路信任都是相當 重要的影響變數,迴歸係數均在 0.1 以上並具有統計上顯著性,這樣的結果顯示,

當民眾對於網路上的資訊信任程度越高,對於網路輿情分析在技術上的信任程 度越高。然而在支持程度的模型中,網路信任卻變成一個不具影響力的因素,

可見即使民眾因為信任網路上的資訊,進而信任網路輿情分析的結果,如果政 府進一步欲利用網路輿情分析作為工作進行民意的蒐集與分析,民眾並不會因 此而支持。

在選戰的運用上,美國總統歐巴馬在 2008 年競選美國總統時,就是利用網 路科技進行政見的宣傳及論述,網路科技同時也帶給候選人不同的挑戰:競選 透明化與網路監督。因為網路科技的傳播效應,任何資訊在網路上流傳的速度 非常快,任何一點缺失都可能無限放大,這種網路的加乘作用無形變成候選人 的壓力;而網路監督的要求首先出現在美國賓夕維尼亞大學安尼伯格公共政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中心的「事實查核」網站(FactCheck.org),這個網站成立的宗旨就是要作為選 民權利的維護,幫助選民監督政治人物的行為舉止,在網路的時代,任何資訊 散播的速度都非常快,特別是帶有抹黑意味與聳動性的謠言,美國另一個「政 治事實」網站也是因應這種情況而特別成立一個單獨的部門,進行抹黑事實的 查證(汪萬里,2008)。

因為這些網站的出現,讓民眾能夠根據揭露的資訊自行判斷網路上所流傳 的訊息是否為真,對於網路信任程度的提昇具有相當大的影響,而台灣也有類 似的網站進行政府資訊的揭露,最有名的就是零時政府網站(www.g0v.tw),該 網站是以開放、協作的精神,以資訊服務為基礎,讓政府資訊更為透明化,幫 助公民能夠更快速瞭解政府運作、快速瞭解議題、不被媒體壟斷,有效監督政 府行政作為,g0v 最著名的計畫是號召民眾將監察院政治獻金資訊數位化23,讓 民眾在家裡就能夠關心政治。這些網路提供的資料與數據都是能夠親眼辨認的,

並且來源值得信任,網路上的訊息並非都是虛假的,也有一大部份的資料是可 供驗證且正確的。Wang 與 Emurian(2005)整理了可以增加網路信任的不同設計,

包含圖像設計(graphic design)、結構設計(structrure design)、內容設計(content design)與社群設計(social-cue design),在電子商務的領域中,網站的設計將 會影響人們對於網站內容的信任程度,信任程度是非常難以量化的指標,透過 具體化的網站設計能夠讓民眾能加信任網路資訊,而 g0v 網站也透過資訊科技 將網站內容、政治資訊圖像化、增加社群媒體連結提高互動性,根據 Wang 與 Emurian 的研究結果,都是可以提昇網站信任程度的因素。

本研究的結果發現民眾的網路信任程度越高,對於網路輿情分析結果的技 術信任程度越高,儘管支持程度的影響比較並不高,增加民眾對於網路信任程 度(尤其是政治資訊的信任),民眾對於網路輿情分析方法的整體信任程度將會 有所提昇。網路信任程度如何提昇,從政府的角度出發,增加政策資訊的透明

23 沃草(2014 年 4 月 22 日)。g0v 鍵盤救國!31 萬筆政治獻金資料一天比對完畢。蘋果日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度,並且提高公共政策討論的機會,讓相關議題能夠在網路上發酵,才能夠激 起討論,運用科技工具增加政策透明度也可以讓民眾更信任政府(Bertot, Jaeger,

& Grimes, 2010),增加民眾對政府官員的信心,這類的陽光法案也被視為是民主 政府的一項指標(陳志瑋,2013),從 g0v 的例子來看,由於法規的限制,民眾 調閱政治獻金資料時,只能夠以紙本方式進行閱覽,政府在政策工具層面制定 了政治獻金法來提昇政治透明化程度,但是實質上在透明化程度的改進仍然不 多,g0v 進一步幫助政府完成了在網路資訊透明化的工作。政府在進行政策制訂 時,如果能夠將相關政策資訊上網供民眾參閱,增加政策討論的知識基礎,當 出現爭議時,網路上的討論將會是較具有分析意義且民眾願意相信的,當網路 信任程度增加時,政府在運用網路輿情分析結果作為政策行銷時,民眾對其結 果也會較願意相信。

參、 政治參與對分析方法的信任

一、政治參與

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民眾對民意調查方法的信任中,政治參與程度提高並 不會影響民眾對於民意調查的信任程度(對技術信任、道德信任的影響力均不 高)。民意調查雖然不是一個完美的民意蒐集方法,仍然是一個相對來說較好的 工具(Kaiser Family Foundation, 2001),對於民意調查屬於較支持的態度,在民意 調查的技術信任與道德信任中,政治參與的影響力均不高且未達顯著,支持程 度雖然標準化迴歸係數未達 0.1,但是在統計上具有顯著意義,由此結果可驗證,

台灣的民眾在政治參與程度較高,對於民意調查的支持程度也會提高。

民主政治是民意的政治,民意應該如何評估,方法眾說紛紜,民意調查是 以抽樣方式進行系統性的民意的蒐集,不論是否具備政策相關知識者都是調查 的對象(陳義彥等人,2013),當政策內容較具體指涉到特定人士時,論者認為 以利害關係人作為民意的基礎,較能夠切合政策議題,擬出較好的政策內容(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敦源等人,2011)。社群媒體網站的出現,讓民眾的政治參與程度24大幅提高,

敦源等人,2011)。社群媒體網站的出現,讓民眾的政治參與程度24大幅提高,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