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六節 綜合討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受訪者 E3、E4:國內學者張國恩(Chang, KE)、宋耀廷(Sung, YT)、劉子鍵(Liu, TC)均為國內在數位學習領域生產力頗高的學者,但為何沒有出現在 CATAR 所 分析的資料中?

(六) 您認為對於較難解讀,無法歸類之主題類別如何分析、整理?

受訪者 E2:針對較難判讀,無法歸類之類別除了參考 C&E 之投稿主題類別 外,也可考量其他重要期刊之投稿主題類別進行歸類,例如 BJET 類別也很細(供 研究者加入新類別之參考),或參考 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 Development (ASTD)之 e-learning glossary。若能參考或整合數位學習核心期相關類別,如此 可避免自己定義主題類別,也可使得無法歸類之類別更容易進行歸類整理。

第六節 綜合討論

本研究旨在利用 CATAR 進行自動化文獻內容探勘,分別基於共現字、書目 對探勘自 2000 年至 2009 年間數位學習領域 SSCI 期刊文獻之研究主題類別,並 據此歸納數位學習領域研究主題架構。以下針對本研究所得之主題分析結果與過 去相關研究結果進行比較,並闡述本研究所採用的主題分析歸類方法的特性。

一、本研究與過去數位學習相關主題分析研究之比較

近年來各國因應數位化發展之需求迫切,因而對數位學習領域的相關研究極 其重視,本研究針對 2000~2009 年間之數位學習領域 SSCI 期刊文獻進行全面性 計量分析 ,以採 用廣義 數位學 習定義 而訂定 出十七 個(e-learning, elearning, electronic learning, digital learning, online learning, on-line learning, distance learning, distant learning, web-based learning, computer-based learning, Networked learning, Internet-based learning, mobile-learning, m-learning, ubiquitous learning, u-learning, distant education)檢索詞彙,得到與數位學習研究相關之 2,125 篇文獻,

希望歸納出更為完備的主題分析架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較於過去數位學習領域資訊計量相關分析,其中 Hung(2010)蒐集 2000 至 2008 年期間 SSCI 資料庫之 289 本期刊及相關會議論文,以二個(e-learning, Elearning)關鍵詞彙檢索出 689 筆與數位學習相關的期刊、會議文獻;Chiang,Kuo 與 Yang(2010)則研究 1967 至 2009 年期間 SSCI 國際期刊所出版與數位學習研究 相關的文獻,並以 e-learning、distance learning、digital learning、electronic learning 四個關鍵詞進行檢索,合計得到 1,944 篇相關文獻,本研究所採用之檢索策略顯 然更為嚴謹與完備。

此外,本研究以自動化主題萃取工具 CATAR 進行文獻內容探勘,分別以共 現字(co-word)及書目對(bibliographic coupling)進行主題歸類分析,據此比 對及補足 C&E 專家分類架構的不完整性,最後再輔以專家訪談進行微調,歸納 出更為完整之數位學習領域主題架構。表 4-32 比較本研究與過去國際間數位學 習領域資訊計量研究之差異,其中 Maurer 與 Khan(2010) 利用視覺化工具 -gCLUTO,將蒐集的數位學習相關文章以分割式聚類法(Partitional Clustering),

自動化分析出以 150 概念集群為基礎之 14 個主要研究主題(參見第二章表 2-9)。

此外,Hung(2010)運用文字探勘(text mining)技術,以 SAS 工具進行文件摘要相 似度計算,並據此進行階層凝聚歸類(Hierarchical agglomerative clustering),並輔 以兩位具有 16 年資深數位學習研究經歷之學者專家協助判讀,分析出數位學習 具有 2 大主題領域、4 個概念群集以及 15 個類別之主題分類架構(參見第二章表 2-11)。相較於上述的兩個研究,本研究的主題分析方法則採用共現字、書目對 進行主題歸類分析,由下而上以自動化資料探勘技術,並配合領域專家、理論知 識主題架構由上而下同時並行,探析出較完整且具代表性的 11 個研究主題及 55 個類別之主題分類架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4- 32 國際間數位學習領域資訊計量之相關研究比較

同異處

研究者 分析資料集 檢索

策略

資料擷取 欄位

研究年代

範圍 研究工具 研究貢獻

Hung(2010) 會議、期刊文獻 (689)

2 個 檢索 詞彙

摘要 2000~2008 SAS 數位學習主題研究

分類 2D-4G-15C

Maurer&Khan(2010) 會議、期刊文獻

(7759) 無 標題、摘要 2003~2008 doc2mat, gCLUTO

以 150 個概念集群 基礎之 14 個研究

主題

本研究 期刊文獻

(2125)

17 個 檢索 詞彙

標題、摘要與

參考書目 2000~2009 CATAR

輔以共現字與書目 對之主題歸類分析 結果,調整 C&E 人 工專家所得之主題 架構,得到 11 主題 55 類別之主題架構

再則,比較本研究所得之數位學習領域 SSCI 期刊文獻主題分析架構(如表 4-27 所示)與上述兩篇過去相關研究結果之後發現, Maurer 與 Khan(2010)所分 析出的 14 個研究主題槪念大部分著重在教學科技 (instructional / educational technology)、方法(instructional methods)、發展(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與學習 者環境(learner environment) 。而本研究所剖析出的主題類別為基礎設施、管理 與技術(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Technology & Tech)佔 22%、教學和學習 (Teaching and learning)佔 16%、教育學(Pedagogy)佔 13%、應用(Applications)佔 11%、學科領域(Discipline Areas)佔 11%、設計和環境(Design and Environments) 佔 7%、評價和測量(Evaluation and Measurement)佔 7%、教育(Education)佔 7%,

如圖 4-14 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 14 本研究剖析歸類結果之各主題類別比例

而 Hung(2010)的研究結果所得之 15 個類別主題中,計有 CL1:systems and models 、CL4:community and interactions、CL5:multimedia、CL6:adaption and usability、CL7:gaming、CL9:suppport systems、CL11: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和 e-learning in medical education 等 8 個類別主題與本研究有相同的歸類分析結 果,因此本研究所剖析的主題類別研究面向除了與 Hung(2010)的研究結果有超 過半數相近,更能探析出較多且具代表性的重要主題類別。例如 m-learning、

Personalized learning 、 Cooperative /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藉此研究人員可依據本研究所歸納出之主題分析結果,查找到相 關的期刊文獻。

二、以共現字進行主題分析之特性

本研究發現共現字主題歸類分析結果,會歸類出較為廣泛的研究主題(例如 CL01 探討教學環境即為多樣性研究主題,合計有 843 篇),若從 S4 階雖可觀察 出其主要的主題類群,但是其研究主題涵蓋範圍太大,導致以自動擷取之關鍵標 題詞彙進行人工判讀,歸併給定研究主題的標題詞時,因其概念知識有許多跨類

0% 5% 10% 15% 20% 25%

Applications Design and Environments Discipline Areas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Measurement Experimentation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Technology & …

Languages Legal,Economic and Ethical Aspects Pedagogy Security Standardiz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11%

7%

11%

5%

7%

2%

22%

0%

4%

13%

0%

2%

1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別的現象,而產生主題名稱決定的困難。也就是共現字主題歸類分析結果,對於 較大主題類群的解讀較為困難。

三、以書目對進行主題分析之特性

相較於共現字主題歸類分析,書目對分析因文件間相似度計算較為嚴謹,因 此歸類的主題面向較少,但可信度較高。相較於共現字方法,書目對顯然在主題 地圖上呈現出較明確的分群結果,並且其研究主題的特性大都為較聚焦的研究主 題,對研究人員來說,除了可協助了解發展中的研究主題外,更可幫助專家解讀 出重要明確的研究議題。例如 Game、Health、Nurse、Cognition、Motivation and Usability / user studies。

四、C&E 專家分類架構之主題分析

C&E 係以專家知識為基礎所訂定之分類架構,該期刊也是數位學習重要的 核心期刊之一。本研究對 C&E 專家分類架構輔以 CATAR 自動化歸類分析結果,

進行數位學習領域研究主題歸類,結果發現有近八成的主題具相互關聯與對應。

透過 CATAR 之分析結果觀察其主題和類別間之從屬關係也較為清楚,因此有助 於初入門的研究者,探索領域研究主題的相關文獻。

再從 C&E 專家之人工分類架構搭配 CATAR 自動化歸類結果進一步分析,

發現某些具代表性與重要的研究議題,可以經由 CATAR 自動化技術分析出,但 這些研究主題並未出現在 C&E 的人工主題分類架構中。因此,藉由 CATAR 自 動化技術可有效協助領域學者專家,定期檢視期刊投稿主題類別架構是否有增修 必要之參考。

五、專家訪談建議與討論

(一)受訪者 E01 表示數位學習領域的知識架構是 ontology、semantic 網路式 的結構,因此不容易以 tree 分群來分析歸類。就此觀點而言,本研究採用 CATAR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自動化技術基於共現字與書目對進行主題歸類的方法,確實有其侷限性。受訪者 E01 建議可以 CATAR(書目對、共現字)自動化歸類分析結果,再搭配學者專家分 類架構調整,進行數位學習領域主題分析。

(二)在訪談中專家提出國內學者張國恩(Chang, KE)、宋耀廷(Sung, YT)、劉 子鍵(Liu, TC)均為國內在數位學習領域生產力頗高的學者,卻未出現在 CATAR 所的分析資料中,究其可能原因為本研究之檢索策略,還是沒有含括所有數位學 習領域研究所採用的關鍵詞,也有可能是本研究僅以 SSCI 期刊文獻為主要研究 對象,蒐集文獻的範圍不夠廣泛,亦有可能是這三位學者所發表的期刊文獻常使 用的關鍵詞彙,並未包含於本研究所採用的檢索詞彙。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發現若將 CATAR 基於書目對與共現字之主題分析 歸類結果進行交叉分析比對,可以彌補彼此的不足,據此可歸納出具參考價值之 數位學習領域主題架構。此外,若能再輔以諸如 C&E 專家訂定之主題分類架構,

在相互搭配之下,利用 CATAR 基於書目對與共現字之主題分析歸類結果輔助補 足專家人工歸類之不足,得到一調整後之人工主題分類架構,而所得之調整人工 主題分類架構,可再由專家訪談微調所得之主題分析架構。本研究發現這樣最能 得到客觀且完備之主題架構分類結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旨在針對數位學習領域之相關研究文獻進行主題分析,透過 17 個選 定之關鍵詞彙,檢索數位學習領域 SSCI 期刊文獻合計 2,125 篇,利用自動化內 容探勘工具 CATAR,進行概觀分析;研究進一步針對文章篇名、摘要進行共現 字分析,以及針對文章之間書目對關係剖析歸類,並據此分別得到基於共現字與 書目對之主題分析架構,最後邀請數位學習領域學者專家協助解讀,期能分析與 歸納出數位學習領域完備的主題架構,以幫助研究者掌握數位學習領域之研究全 貌。本章提出本研究所獲致之研究結論,也進一步提出數位學習領域未來研究主 題發展的建議,以供後續有志於數位學習領域研究之研究人員參考。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針對檢索之數位學習領域期刊文獻,以 CATAR 自動化內容探勘工具 得到包括概觀量化分析、共現字、書目對歸類分析和 C&E 專家分類架構之主題 分析結果,茲將本研究所獲致之研究結論歸納如下:

一、數位學習領域 SSCI 期刊文獻之作者發表篇數及作者生產力排名

本研究分析於 SSCI 資料庫所檢索之介於 2000 年至 2009 年間之數位學習領 域期刊文獻 2,125 篇,依據年代及發表篇數之分析發現,文章篇數大致呈現逐年 成長趨勢,尤其以 2008 年發表 423 篇達到最高峰。此外,國際間這 10 年來最具 生產力的前十名作者排序分別為:1.蔡今中(Tsai, CC),28 篇;2.Richardson. JTE,

14 篇;3.Koper. R,14 篇;4.陳德懷(Chan, TW),11 篇;5.陳國棟(Chen, GD),

11 篇;6.黃悅民(Huang, YM),11 篇;7.黃國禎(Hwang, GJ),11 篇;8.Cronje. JC,

9 篇;9.陳年興(Chen, NS),8 篇;10.陳志銘(Chen, CM),7 篇。最具影響力的作 者中台灣作者即佔有七位,顯見台灣學者在數位學習領域的研究能量相當可觀。

然而若考慮作者合著之情況,則高被引文章之作者生產力也隨之變更如下:

然而若考慮作者合著之情況,則高被引文章之作者生產力也隨之變更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