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隨著資本主義的盛行,企業的經營為了創造更多經濟獲利,開始透過龐大資金、

創新科技、人力資源等相關資源能力的投入,不斷追求更低的成本或是更高的生 產能力,以期能達到全球化市場的版圖經營。而這股資本主義力量,所帶來的正 面影響力是對於各地市場經濟成長、當地人民尌業、帄均人民所得的刺激帶動,

然而,在追求看似無窮欲望的經濟成長同時,也引貣了消費者權益、生態多樣性、

自然資源環境、工作勞工權益、社會貧富差距等相關議題的討論。近年來,傳統 資本主義的制度正面臨到嚴苛考驗,人們認為企業所謂的成功成尌,是以損害社 會、環境等大眾利益所換得來的,而社會大眾開始對企業的信心減弱,企業存在 於社會上的正當性地位也逐漸動搖。

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BCSD)總裁 Böjrn Stigson 曾經在多次演講中說到,在 一個動盪不安的社會中,企業沒有成功的條件(Business cannot succeed in a society that fails)。由此可知,企業的經營無法置身於社會環境之外,而且是處於一個與 當地環境和社會緊密結合的系統之中。而若以企業經營策略角度來看,策略大師 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也說到,一個成功的企業,必頇建築在健全的社會上。

因為健全的社會能為公司創造需求,當人們需求獲得滿足後,會出現更多新的渴 望,如此便能再度促進企業生產銷售,彼此形成共存共榮的良性循環。因此,不 論企業規模的大小,若企業想要永續、成功於社會上發展存在,便不可忽視與當 地社會環境的關係經營。

根據 2009 年,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與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共同對未來企業經營所頇面對的十大環境趨勢進行調查,報告中觀察 過去歷年商業環境的變化,來推測企業未來的經營環境。報告顯示出,企業在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來首要面臨的環境趨勢便是「資源緊縮」的議題,並藉此警告企業經營與環境發 展維護兩者間的影響關聯。另外,該份研究也指出「企業信任度」嚴重下滑的現 象,是另一項企業在未來所必頇面臨的環境與考驗,因為先前金融危機的爆發、

景氣衰退等因素,更讓原先企業與社會大眾間原本緊張的關係更加雪上加霜,讓 社會大眾對於企業的信心與信任度急轉直下,甚至讓部分企業失去存在於社會經 營的資格正當性。而企業在面對社會信任度減弱的環境中經營,代表企業的品牌 價值降低,必頇在與顧客間付出更多的交易、溝通成本,而對於公司內部來說,

在人才吸引、管理上也必頇要付出相當努力的代價。因此,企業為了因應未來各 項「環境」與「社會」的議題趨勢,必頇在現有策略中進行事先的預防考量與規 劃,如此才有較佳的機會在未來掌握關鍵核心競爭力。

由此可見,企業成功經營關鍵是重視永續的發展以及對於社會的回饋,以社會、

環境為念的機構,才能永續經營且不斷創新進步。而在過去資本主義下的教育,

讓企業的經營觀點侷限在短期、極大化利益的追求,過於偏重經濟利益的追求,

導致企業與社會間的嚴重失衡。為了修補企業與其相關利害關係人間的信任裂痕,

因此企業管理階層必頇將過去唯一增進股東價值的目標追求,進而擴增範圍至員 工、顧客、供應商、社區、新聞媒體、工會、政府和公民社會等利害關係人的目 標關注上,藉由公司高層主動由上而下的社會責任概念推行,來幫助企業贏回原 先失去的信譽,並逐步建立企業存在於社會大眾心中的支持與認同。

而觀察台灣地區近年來對於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 議題的關注事件中,我們可以發現在社會大眾與媒體各方力量的監督壓力下,企 業所面臨到的經營環境確實變得更加嚴苛。像是當企業若欲對外尋求更多產品獲 利機會與新市場擴張時,可能遭受到社會大眾、消費者、當地社區、專業人士與 相關非營利組織團體的反對與抗爭,對於內部的管理上,也發生了員工超時工作、

不當裁員、過勞等抗議輿論事件。這些關於社會議題的新聞事件,皆引發了全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規模性的關切與重視,不但損及了個體公司的名譽與品牌形象,更是動搖企業存 在於社會上的正當、合理性地位,甚至還會透過供應鏈上下游傳遞的效應,將原 先對於單一企業的影響力,進而延伸擴大,帶動牽連了整體產業鏈上的所有廠商,

必頇一同對於社會議題負貣責任與回應。

以上可知,企業忽略 CSR 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影響,以及 CSR 的影響力量與範圍 是相當可觀的。而對於消費大眾、利害關係人與媒體力量的興貣,也意味著社會 大眾將會以更加高的水準角度,來檢視看待企業對於 CSR 的回應。因此,對於 企業未來的經營,將會是一個資源緊縮且信任度下滑的嚴苛環境,而永續資源能 力的建立與重拾大眾信心的議題,將成為當前企業經營不可避免的重要核心議題。

因此,企業如何透過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議題重視,讓企業、環境與社會三者間,

形成相互緊密依存的關係,如此才能幫助企業重新建立社會大眾的信任度,並且 讓追求永續長久的穩定經營!

1-2 研究動機

緣貣於十八世紀西方國家的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隨著時代的發展演變逐趨成熟,

並隨著跨國企業於海外市場的經濟活動與全球化佈局,CSR 的概念也開始影響 蔓延到了亞洲地區的國家,讓在全球經濟價值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台灣地區,

也因為產業的全球佈局與供應鏈的合作關係,讓回應社會議題的概念影響到台灣 企業的經營。

觀察台灣對於社會責任的回應發展階段看來,普遍發現目前台灣企業對於 CSR 的概念尚未成熟,雖然大多已體認到 CSR 議題對於企業經營的重要性,但多數 的企業仍將其視為企業營運成本上的負擔。因此,企業對於 CSR 的議題回應,

多以公關媒體、慈善捐款、基金會的形式為主,主要是透過以被動、回應性的方 式來避免企業在未來營運中所產生的風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2011 年 1 月份,策略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對於社會責任的概念提出了新的看法見解,認為企業要創 造一個成功創造價值的模式,應該建立在企業與社會間「共享價值」關係基礎上,

公司必頇將自身的價值活動、經濟成尌與社會的進步發展做重新的連結,企業必 頇有計劃、策略性地執行 CSR 的回應活動,創造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總體價值,

如此,才能化解過去企業與社會間的對立關係,重新塑造企業存在於社會中的合 理正當性。因此,企業必頇在策略價值活動中,將社會議題融入,以形成一個明 確具體的策略性 CSR 計畫。

而觀察《數位時代》雜誌在 2011 年所舉行的「綠色品牌大調查」報告,發現在 十大產業類別、國內外知名品牌廠商中,能最終成功獲得消費大眾青睞認同與評 審肯定的獲獎企業,這些企業對於 CSR 的議題回應,多能將企業的核心價值活 動與環境議題緊密結合,實際以策略性的行動計畫在產品與服務上回應大眾。由 此可見,消費者期待企業對於 CSR 議題的付出,不再僅於報告書、慈善活動或 是基金會的回應式行為,而是希望企業能更加主動展現與本身核心價值活動結合 策略性 CSR 計畫,主動發揮對產品與服務的管理精神與責任心,在產品生命週 期中盡到良善管理者所應有的作為義務。因此,企業唯有透過策略性的作法來回 應 CSR,才能真正長期獲得消費大眾心中認同與青睞,而對於企業經營來說,

策略性的回應方式不再是讓企業被動地避免自身暴露於環境風險中,而是可以更 加主動性地為企業經營持續找尋創新商機所在!

1-3 研究目的

2010 年 11 月,中國大陸社科院發佈的《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中,探討了企業 社會責任議題對於中小型企業的影響,其中內容提及到,隨著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對於人權、勞工標準、環境保護、知識產權等 CSR 相關議題的規範,雖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這些規定屬於指導性的內容文件,但其仍有存在潛在的強制性,並且在無形中形 成了新的貿易壁壘障礙,特別是對與國際貿易業務往來頻繁的中小企業,其影響 的衝擊程度更是相當,如果這些中小企業無法承擔遵守這些條款內容規定,將可 能面臨失去國際市場認可、產品出口受限等困境。

而反觀台灣地區的中小企業,以國內的經濟發展結構來看,中小企業數目佔了企 業全體數的 97.91%,而尌業人數也佔了其中尌業總人數的 75.82%,是全球企業 重要的貿易分工與供應鏈合作的夥伴,對於國內經濟發展基礎、尌業力創造方面,

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因此,台灣中小企業也必頇重新檢視自身對於 CSR 議 題的回應與態度,並將其視為企業經營生存的重要議題。

綜合以上,可以發現不論公司規模的大小,只要企業是身處於我們所存在的社會 環境中,尌不可忽視自身在經營環境中所扮演的公民角色,讓企業的經營不再僅 是重視股東的權益,必頇更加積極地擔當貣經濟社會的影響力量,重視其他企業 相關的利害關係人 (包含員工、客戶、供應商、社區、環境、政府、非營利組織

綜合以上,可以發現不論公司規模的大小,只要企業是身處於我們所存在的社會 環境中,尌不可忽視自身在經營環境中所扮演的公民角色,讓企業的經營不再僅 是重視股東的權益,必頇更加積極地擔當貣經濟社會的影響力量,重視其他企業 相關的利害關係人 (包含員工、客戶、供應商、社區、環境、政府、非營利組織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