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股票市場的出現,除了提供企業資金需求的融資管道之外,也是投資人進行 個人理財的一個重要投資標的,隨著台灣股市的蓬勃發展,各種投資策略也隨之 產生,這些策略主要可分成技術分析、基本分析及籌碼分析,然而這些策略不外 乎就是想藉由過去的一些指標或績效來預測未來的股價。

股票市場的投資人主要可分為專業機構法人(institutional investor)與 散戶,法人可藉由其強大的資料庫來取得第一手詳細資訊,在進行投資的時候往 往有專業的經理人及研究團隊對投資標的進行分析決策,且有風險控管團隊控制 投資的內容及風險;相對於法人擁有的專業團隊,散戶在投資時,須先在眾多金 融商品中挑選適合的標的進行追蹤操作,過程需要很多資訊的收集、整理、分析 及決策,但並不是每位散戶投資人都有充分的金融知識,能對投資標的進行評價 分析,即使有能力,也不見得有時間蒐集。散戶投資人除了對訊息的取得及解讀 能力較弱,也會有一些行為財務上的框架效應、處分效果等,因此在績效上往往 落後於專業投資法人。

自 Benjamin Graham(1934)提出價值投資法(value investing),以每股盈 餘(EPS)及低本益比做為選股的策略後,訂立了一套檢視價值投資的標準,其採 用的指標包括流動比率、本益比、股價淨值比等。爾後,Warren Buffett 承襲 了 Graham 的價值投資策略,將價值投資法發揮得淋漓盡致,利用自由現金流量、

權益報酬率(ROE)、負債比率等指標評價股票內含價值(intrinsic value),耐心 等候股票價格低於內含價值後進場投資,創造了驚人的報酬率。近年,

Piotroski(2000)提出皮式 F 分數(F-Score),利用歷史數據,檢查 9 個基本面,

找出價格偏低但基本面良好的公司進行投資。價值投資法的精神在於「尋找價值 被低估的股票」,亦即不論其股價高低,只要其真實價值高於市場價格,便是良 好的投資標的。有學者根據不同的產業特性,構建適用於不同產業的評價模型,

藉以衡量個股的真實價值,另有以財務屬性的角度著手,將價值型股票中體質較 差者剔除,篩選出真正名副其實,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

根據效率市場價說,股票價格會反映所有攸關的市場資訊,因此,投資人無 法藉由分析公司基本面來獲取超額報酬。然而在真實世界中,卻常會出現市場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

常之現象,例如「規模效應」、「元月效應等」,投資人可藉由買進某一特徵之股 票或在特定時間買入股票賺取超額報酬,其原因在於效率市場假設所有投資人皆 為理性,但真實世界並非所有投資人皆能立即反應及分析新的資訊。相對於效率 市場假說,行為財務學在人類面對投資決策時,加入了心理反應的研究,除此之 外,也研究是否可藉由錯誤的心理反應,反向操作達到套利目的。

人類心理因素及管理者對市場的各種限制,使得真實世界並非效率市場,股 價並不能即時有效的反應所有公開資訊,公司若公佈財報後優於預期,股票可能 無法馬上反應完成。1993 年由 Jegadeesh & Titman 所提出的「動能效應」

(momentum effect),說明了買進過去一段時間處於強勢的股票,報酬率明顯優 於買進過去一段時間處於弱勢的股票。因此本研究將探討投資人是否可藉由觀察 公司財報,進而挑選財務體質優良的公司進行投資獲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統計,國內股市散戶投資人占的比率約為 65%,然而由於專業知識的缺 乏、易受情緒性影響、資金的限制及資訊的不對稱等,散戶投資人在台股獲利的 比率遠較專業機構法人低。許多研究也證實散戶投資人在股票市場中損失遠高於 專業投資人,Baber et al.(2009)實證發現台灣股票市場散戶投資人的專業知識 與技能訓練不足,可能無法做出正確的買賣決策且持有未散風險的投資組合。其 中關於股東與管理當局持有資訊的不對稱,近年來我國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 會對於公開發行公司、上市櫃公司及興櫃公司所要求的資訊揭露相關規範已漸形 完備,包括財務報表之上網登錄、重大訊息之即時揭露、月營收之統計彙整、董 監事持股明細、資金借貸背書保證內容之公開等,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已經有了相 當改善。儘管如此,散戶投資人對於這些公開透明的財務會計資訊卻未必能正確 解讀或有效轉化為可獲利的投資策略。

近年來許多學者,包括 Beaver, Clarke and Wright(1979)、Ou and Penman(1989)、Holthausen and Larcker(1992)、Stober(1992)等,都發現公開 的財務報表資訊可作為一種交易策略,並從中獲得超額報酬。以財務變數形成評 分指標作為選擇投資標的基準的則有 Piotroski(2000)與 Mohanram(2005)。

Piotroski 針對價值股公司進行 9 項基本面的評分,合計所有項目而得的總評分 稱之為 F-SCORE。Mohanram(2005)則著眼於成長股的投資策略,其評分標準稱之 為 G-SCORE,評分項目中獲利能力部份與 F-SCORE 相似,但另以簡單預期與會計 保守等取代財務槓桿與營運效率。此外,G-SCORE 參考 Soliman(2004),將產業 差異的因素一併納入考量。

本研究主要在於藉由財務報表中的公開資訊,並依據價值投資法的選股策略,

篩選出基本面良好的股票進行投資,驗證價值投資策略在台灣股票市場能否真正 為投資人賺取超額報酬,股票是否真的存在動能效應。旨在建立一套客觀且系統 化的選股指標,協助投資人在眾多投資標的中篩選基本面表現較佳的公司,並進 一步辨識其股票價格目前是否處於低估,以獲得相對較高報酬率及相對較低風險 的投資組合,期望在一千多家上市櫃公司中,為投資人找到一個既簡單又能真正 長期獲利的選股策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

第三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的流程如下,共分為五章,除第一章之緒論外,第二章為國內外文獻 回顧,文獻的方向主要分成 3 大部份,首先探討與價值效率有關的文獻,其次探 討利用財務指標建立投資組合的文獻,最後探討財報公佈時效性與股票超額報酬 之間關係的文獻。第三章為研究方法,將賴靖宜(2011)衡量公司的 9 項財務指標 加以改善,並採用評分制與排名制兩種方式將上市櫃公司分群。第四章為實證分 析,首先探討各項財務比率與超額報酬間的相關性,其次探討投資組合的超額報 酬是否顯著,最後以敏感性分析結尾。第五章為結論與建議,全篇論文架構如圖 1-1。

圖 1-1 研究流程圖

緒論

文獻回顧

研究方法

以排名分群

績效評估 研究設計

以分數分群

結論與建議 實證結果分析

研究變數說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