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我們現在的交易市場是經過長時間的進步,慢慢演變成如今所熟悉的交易機制。

交易者於市場投資,有許多種不同的方法可以達成交易目的,這些方法在不同的時 空背景下會以不同的方式呈現。

最初的交易方式是以掛實體牌子的方式提供投資者交易資訊,這種方式的交易 速度緩慢,且資訊揭露不夠透明。漸漸地,科技開始進步,電子公告版出現,交易 資訊揭露的速度加快不少,衍生出華爾街跑單員這一類的場內交易市場,如今,他 們依然保留這樣的交易方式。緊接著,電子下單出現了,如美國的 NASDAQ 交易市場 完全地電子化,由此開啟電子化交易的時代。

台灣在過去的集中交易市場,想要交易需寫單送往交易所,再由市場搓合。在 國外開始使用電子化系統後,台灣也跟著引進,隨後也開始進入電子下單的時代。

台灣期貨市場於 1998 年推出第一檔期貨商品,自此開始有了期貨市場,期貨市場 一開始即是用電子下單系統,故一推出即有不錯的交易量。

台灣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在 03 年以前皆是競價搓合市場,但由於科技的進步,

2004 年以後期貨市場已變成連續市場,而股票市場也在近幾年頻頻縮短每秒縮合的 間距,這一切的變化皆來自於科技的進步,同時帶動交易的速度。

過去的交易需要寫單,需要等待,在搓合市場,即使下單也需要等到系統集合 買賣單搓合後才有可能成交,而前進到了連續市場,只要有對手單就會立即成交,

因此若是下市價單,下單的速度將會決定交易到的價格;若是下限價單,下單的速 度則會決定是否有機會成交;若是下了委託單後卻回心改意,則會需要作出改單或 刪單的動作,這些動作也需要一定的速度,否則在未處理時即有可能成交於市場。

交易速度頻頻上升,資訊也由於科技的進步越來越透明,因此衍生出新的交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手法,認為市場資訊的充足性,可以判斷出未來市場走向,透過超越其他交易者的 下單速度,可以獲得更好的進場價格。由此程式交易開始走進交易市場。

透過程式交易,市場的交易量開始明顯增加,而程式交易也適用於不同的市場 交易者。自營商為了增加市場的流動性,會在買賣雙方提供限價單以供成交,過去 是由人工的方式快速判斷最佳買賣價,再下單以提供市場交易者成交,現下的方式 則交由程式於變動時下單或回收委託單。外資具有龐大資金以及資訊取得的優先能 力,因此開發程式交易來獲取更高報酬。一般交易者可以透過自身能蒐集的資訊,

撰寫出屬於自己的交易程式,不過每位交易者能獲取的資訊以及對於資訊的分析能 力有所不同,另外撰寫程式交易也需要一定的門檻基礎,所以在這方面的一般交易 者較少。

程式交易對 2000 年以後的市場有深遠的影響,自從程式交易大量應用於市場 後,市場的變動速度增快不少,同理,市場波動性也因此大增。當有公開市場資訊 發布時,資訊的反應時間會越來越短,當今的市場到底屬於半效率市場還是完全效 率市場,依然是個值得探討的議題,不過透過交易系統電子化以及程式交易,資訊 揭露程度將會越來越透明,市場反應速度也越來越快,使得整個市場有越來越往完 全效率市場的方向前進。

市場的效率演進未必是件好事,當速度超過人們可以反應的時間,就會產生市 場不可預期的重大事故。可能急漲後急跌,也可能大跌後迅速回填。近幾年的交易 市場出現許多值得研究的事件,例如最著名的金融海嘯、或者是 2010 年的閃現崩 盤(Flash Crash),這些都是發生於金融市場的真實事件,其背後原因皆與程式交易 有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由於美國市場大多交易者是法人機構,散戶所占比例較世界其他交易市場來的 少,因此法人們有足夠的能力以及資本去推動程式交易,並透過此種交易方式獲利。

而當大家都用程式交易後,想要得到更多利潤,就必須比其他人早發現有利可圖點,

也要比別人更早下單,因此速度成為戰爭的關鍵,當大家都比拚速度時,一股勢不 可擋的洪流就會衝擊整個市場。

人工下單的好處在於下單前可以有更多的思考空間,缺點卻是速度太慢以及反 應不及;程式下單的好處則在於可以更快完成交易委託,缺點卻是僅能依照先前設 定好的邏輯操盤,有突發狀況也必須事先有備用邏輯存在,否則將會依照指令進行 一連串的交易行動。高頻交易是將程式交易的速度無限提高,達到與交易所接近零 時差的報價揭露,目的在於賺取最佳報價之間的價差利潤,因此高頻交易又可以看 作是模擬造市者的交易模式。

過去的學術領域在市場上觀察到一個現象:比較沒有耐心的交易者會下市價單 追求快速成交,有耐心的交易者傾向下限價單,他們有較多時間在下單後觀察市場 動向,再決定是否修改他們的委託單。這樣的二分法在程式交易出現後已逐漸模糊,

更於高頻交易後發生令人無從解釋的現象—快速抽單。快速抽單首次出現於學術領 域是 Hasbrouck & Saar (2009)所提出,定義下限價單後,兩秒內立即刪單,這樣 的委託單將之稱為快速抽單。快速抽單的現象打破過去的學術定義,下限價單的交 易者不再是有耐心的交易者,若只是偶然性發生,或許可以稱為操作錯誤,但在 Hasbrouck & Saar (2009)的研究中發現美國市場有超過 33%的限價單是快速抽單,

這點就值得讓人深思其背後動機。

本篇論文主要使用台灣期貨市場的毫秒資料,可以區分市價單和限價單,也可 以知道交易者的族群。台灣市場是否存在快速抽單,若存在,操作方式背後有何動 機存在?何種原因造成委託單馬上取消,而他們這樣操作的結果究竟對於報酬有何 影響,我想對這些點做出深入的探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