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如何建構出績效好且具效率的投資組合一直是實務界和學術界的討論 重點,自從 Markowitz (1952) 提出以平均值、變異數分析方法,建構投資 組合的效率前緣曲線,建立了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的基礎,Sharpe (1964) 發 展出資本資產訂價模型 (CAPM) ,以及 Fama (1970) 提出效率市場假說 以降,依市值加權的市場投資組合 (market portfolio) 便被認為是最具效率 的投資組合。

由Dow and Jones 於1884 年利用11 家公司股票,透過價格加權平均所 合編的道瓊平均指數是全世界最早的股價指數。1913 年,Cowles 採用市 值加權平均指數奠定了S&P500 指數的基礎,目前市場上指數主要建構方 式多類似S&P500 市值加權指數。到了1970年開始,出現了不同的指數編 製方式。

然而,許多學者不相信長線投資的投資方式,例如:Cowles (1932) 分析 16家金融服務機構、20家火災保險公司、24份金融相關出版品的預測,結 果發現長期的獲利表現並不好。Malkiel (1995) 研究1971年至1991年的主動 型基金,指出主動型基金無法打敗市場,即使是尚未扣除經理人的費用與 手續費等,長期表現都比不上市場投資組合;而表現優越的基金時常也無 法延續其優秀的表現,其他研究指出的此現象,很可能是受到存活者偏誤 (survivorship bias) 的影響。Kahneman 在其著作 Thinking, Fast and Slow (2011) 中提到,杜克大學對大型公司的首席財務長,對於標普指數的預測 進行調查,11,600份的調查結果顯示他們無能力做出正確預測,預測與未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發展的相關性甚至是些微地低於0。

許多基金公司投入發展被動式投資組合,建構依市值加權的市場投資 組合,即為指數型基金 (ETF)。指數型基金只是緊跟著市場投資組合作相 對應的權重調整,並不加入經理人對於未來的展望,盡可能地減少追蹤誤 差 (tracking error) 與追蹤差距 (tracking difference) 成了此派追隨者的 首要任務。Malkiel (1995) 也建議投資者將資金投入成本低廉的指數型基 金,購入市場投資組合,在低廉的成本費用之下,指數型基金表現常優於 主動型─經理人依各自方法擇時選股─基金。首檔指數型基金於 1975 年,

由美國的先鋒集團 (Vanguard Group) 所發行,目前總資產高於 5000 億美 元。

然而,已有為數眾多的文獻指出,市場並不如想像中的如此效率。其 中一個依市值加權的指數基金的明顯缺點,即為經常在經濟泡沫期間,股 價將到達崩盤之際,過度地購入泡沫最大的幾檔股票,在崩盤時也就會遭 受過度的傷害。許多市場人士因此採用增值指數基金 (enhanced index fund),

不完全依照市值比率建構基金,試圖在不大幅偏離指數的情況下,藉由市 場的不效率性獲利。增值指數基金為一種被動型基金與主動型基金的混合 體,不會大幅度偏離標竿指數,但仍保有主動的決策空間,希望在承受與 被動型的指數基金相近之風險下,達到更高的報酬。Riepe and Werner (1998) 和 diBartolomeo (2000) 都指出增值指數基金可以達到比被動型指數基金 更佳的平均數變異數效率性 (mean-variance efficienc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Riepe and Werner (1998) 和 diBartolomeo (2000) 都指出增值指數基金 可以達到比被動型指數基金更佳的平均數變異數效率性 (mean-variance efficiency)。 此篇論文主要根據Chen, Chen, and Bassett (2007)的基本價值加 權法來研究台灣50市值權重的分配,探討其績效表現以及台灣產業概況在 不同權重配置策略下,是否可以得到和國外市場相同的顯著卓越效果為本 研究主要研究目的。此篇文章之前,Arnott et al. (2005) (hereafter AHM) 已 提出此想法,其估計基本價值的方法是採用會計報表上的數字。然而,對 於基本價值該如何判定並無絕對的方法,此篇作者採用過去股價會反應基 本價值的想法,為了去除雜訊的干擾,便將過去股價做平滑處理,以移動 平均估計基本價值,採用過去一段時間的股票權重中位數做為新的指數的 權重。因此本篇研究主要即採取這種研究方式來探討台灣50和基本價值加 權法的績效比較和產業分配狀況。

第三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共分成五個章節,各章內容概述如下:

第一節 緒論

說明本章內容包括研究背景、動機和目的,以及所欲研究之架構。

第二節 文獻探討

探討對於投資組合策略和目前不同共變異數矩陣估方法已應用的國內外研 究相關文獻,透過回顧文獻來使研究方式能夠更加符合本研究的目的。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方法

說明本研究之研究期間和資料選定的說明,並且定義變數名稱以及所使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的方法概念,將詳述本研究在資料處理上的選定方式。

第四節 實證研究結果分析

將實證所得結果詳述,並說明研究結果的分析探討。比較各種方法之間的 績效表現。

第五節 結論和建議

根據第四章之實證結果,歸納出研究結論,且提出本研究限制,以提供後 續研究者再進行深入探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