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四節 國內外傳統市場案例分析…

傳統市場顧客多由固定消費者所組成,這意謂著消費者已經習慣到自己熟悉 且帶有人情味的傳統市場去消費。但傳統市場正面臨老顧客逐漸減少,年輕族群 不願前往消費,大型量販商場興起,且隨著大環境以及消費習慣之改變,市場老 舊建築已不敷現況使用,面臨拆除改建或搬遷或進行硬體改善,加上建築相關法 令更迭,市場無法配合更新或轉型種種問題,以致造成營運狀況不振與蕭條,實 為傳統市場沒落之主要原因(黃士誠,2018)。關於傳統市場改造及營運轉型案 例說明如下:

一、 國內外傳統市場改造及營運轉型案例

(一)臺北市南門市場

自1907 年成立,一座位於臺北市的公有傳統市場,簡稱千歲市場,

於1946 年更名為南門市場,內部空間面積約為 2254 坪,並分為地下 1 樓、地上 1、2 樓共三大區域,1 樓主要以販賣南北乾貨及熟食為主要 商品,2 樓則以販售百貨、飲食為主,地下 1 樓則以販賣魚、肉、生鮮 蔬果,約270 攤位。南門市場為臺北市極具規模老字號的市場,也是臺 北市民採買年貨首選之好地方。南門市場歷史悠久,建築物因被鑑定為 海砂屋,已於2020 年 10 月熄燈,攤商暫時搬至中繼市場,舊有市場已 進行拆除,新建市場為高12 層鋼骨鋼筋混凝土建物,為求交通便利,

設計將與三鐵共構,除方便原有消費者購物,可望吸引更多新的客源。

改建案預計於2022 年完工,新大樓啟用將成為臺北市新地標(聯合新 聞網,2020)。臺北市南門市場搬遷前詳如圖 2-1 所示。

圖 2-1 臺北市南門市場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2020)(經本研究整理)

(二)苗栗縣卓蘭鎮公有零售市場

市場為地下1 層、地上 2 層之建築物,地下 1 樓 21 個停車位已全 部出租,1 樓規劃 39 個攤位,北側 15 個攤位全數出租,南側 24 個攤 位及2 樓,2008 年 12 月依市場現況標租。2009 年 3 月起由連鎖賣場-全聯福利中心承租使用,出租使用率100%。不僅為周邊民眾提供便捷 的購物環境,而且活化市場鄰近的商機,帶動地方繁榮。苗栗縣卓蘭鎮 公有零售市場詳如圖2-2 所示。

2-2 苗栗縣卓蘭鎮公有零售市場 資料來源:聯合報(2015)(經本研究整理)

(三)臺中市梧棲第二公有零售市場

採取與前述卓蘭鎮公有零售市場委外營運模式一樣,除市場外圍 15 間店鋪仍有梧棲鎮公所管理,出租使用率 100%。而內部 1、2、3 樓 及地下室停車場皆由大型賣場承租,出租率一樣是100%。臺中市梧棲 第二公有零售市場詳如圖2-3 所示。

2-3 臺中市梧棲第二公有零售市場

資料來源: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2020)(經本研究整理)

(四)南投縣集集鎮公有第一零售市場

市場1 樓由農會與鎮公所共同經營,做為農特產品及民生用品展售 中心,2、3 樓為社會福利設施,分別由社區長青大學及美學協會借用 作為終身學習場地及數位學習中心,4 樓作為市場管理所辦公室,5 樓 為機電空間。經多目標活化使用,提供當地居民方便購物、終身學習之 場所,也解決鎮公所辦公處空間不足的問題。南投縣集集鎮公有第一零 售市場詳如圖2-4 所示。

圖 2-4 南投縣集集鎮公有第一零售市場

資料來源:行政院活化閒置公共設施執行情形報告﹙2011﹚

(五)雲林縣水林鄉公有零售市場

市場目前已轉型為紅蘋果日間照顧中心,原設施為 1989 年興建之 2 層樓加強磚造建築物,1、2 樓供作市場使用,因地處偏僻,加上連鎖

超市興起、人口外流,逐漸成為荒廢閒置空間。為因應水林鄉人口老化 情形,轉型成立日照中心,它是多年前由水林鄉親自發性發起,將舊有 閒置市場改造成日間照顧服務中心,為鄉內 75 歲以上獨居老人提供供 餐服務,還可容內70 位長輩用餐的-長青食堂,目前已結合政府長照 2.0,

及時給予老人照顧與關懷。綜述得知,因早期興建的公有市場,都位於 市中心人口密集地方,但老舊市場能不能繼續營運,和城市街區的變遷 有相當大關係,人口老年化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將老舊公有市場轉 型成社福公共設施場所,可解決老人照顧問題,亦可配合政府推動長照 2.0 將其落實執行。雲林縣水林鄉公有零售市場詳如圖 2-5 所示。

2-5 雲林縣水林鄉公有零售市場 資料來源:聯合報(2015)(經本研究整理)

(六)臺北市士東市場

張鈞凱(2020)臺北市士東市場成立於 1992 年,營運至今長達 20 多年,已成為鄰里生活的重要據點。地上2 樓、地下 1 樓建築物,1 樓 127 攤位、2 樓 128 攤位,1 樓主要販售蔬果、魚肉、花卉商品;2 樓以 販售服飾、手飾、珠寶配件為主。地下室規劃為收費停車場。市場改造 前,與一般傳統市場沒什麼差別。歷經臺北市政府、建築美好關係團隊

與市場自治會共同進行推動改造,2017 年打造出不同的市場樣貌,獲 得經濟部五星級模範市場獎的肯定,讓傳統市場也能變得這麼美。市場 特色如下,臺北市士東市場照片詳如圖2-6 所示。

1.環境優雅潔淨綠意盎然。

2.攤位各具特色動線開闊流暢。

3.自理組織完善資訊公開透明。

4.垃圾分類冷藏設備環衛升級。

5.設置 i 郵箱獨立哺乳室友善便利。

6.全面提升 e 化電子支付。

7.門面美觀大方五星市場顧客專享。

改造前 改造後

改造前 改造後

改造前 改造後 圖 2-6 臺北市士東市場

資料來源:每日頭條(2019)(經本研究整理)

(七)美國西雅圖派克市場﹙Pike Place Market﹚

派克市場是一個即為傳統之菜市場,也是西雅圖最著名景點之一,

市場中臥虎藏龍,如今分店係遍佈全球的星巴克咖啡,其創始店即來自 於派克市場,目前依然是個外觀樸素小店,雖然每日有遊客慕名而來一 睹老店風姿,在熱鬧喧嘩傳統菜市場中,星巴克創始店始終相對低調安 靜地存在派克市場中。

派克市場處於西雅圖市中心西南邊,成立於 20 世紀初,一開始設 立農漁生產者直接販賣給消費者原則,各攤商均有維持小規模經營共識,

不允許且避免批發商壟斷貨品及控制貨品價格。二次世界大戰後,農業 科技和交通運輸的進步,改變農業和零售經濟型態,超級市場及現代化 購物中心興起,使得派克市場一度蕭條及沒落,又因為派克市場位於西 雅圖市中心,它的好地點更引起關注,建商蠢蠢欲動想把派克市場拆除 重建,包括旅館、住宅、立體停車場等。

多虧當時建築學者幫忙及市民自發性保存力量,再經過民間發起

「市場之友」﹙Friends of the Market﹚,持續努力訴求保留市集社區經濟 及文化活力,才得成功爭取到支持,最後終於阻擋下派克市場更新計畫,

這也才能夠保存派克市場的磚造建築和拱廊商街,改以歷史保存區劃定,

市場才得以順暢營運,並且成立派克市場歷史保存委員會來監督該區的 各種發展及再利用活動,若當時派克市場更新計畫付諸實行,今天的派 克市場將不復存在,換來的只是立體停車塔及住宅群。

派克市場再生帶來收益,加上西雅圖市政府挹注資金,媒合多元社 會服務結合及再利用,當中包括社會住宅、老幼照護、保險及免費醫療

等,即便後來聯邦政府福利政策大幅縮編,派克市場基金會持續透過募 款、市場營利分配等機制,盡量維持相關的社會服務工作能持續運作。

至今依然有近百位低收入戶在此長期居住,持續享用醫療社福、老幼照 護、食物銀行等相關社會服務資源。美國西雅圖派克市場詳如圖2-7 所 示。

2-7 美國西雅圖派克市場

資料來源:爆肝護士的玩樂記事網(2018)(經本研究整理)

(八)加拿大蒙特婁水岸市場(Atwater Market)

水岸市場位於加拿大法語區魁北克省市區南側,它是一棟美麗建築 物,佇立在運河旁,還是歷史悠久的傳統零售市場,從其命名可得知它 的地理位置和水岸有共生淵源。水岸市場創立於 1933 年,位置建在運 河旁方便貨物直接從碼頭進出,水岸周邊就是工人住宅和幅員遼闊的工 業區,完整體現以工業及河運為主的城市配置。

水岸市場設計為4 層樓建築,1 樓戶外是花卉及蔬果零售,室內則 以五穀雜糧、麵包及乳製品為主零售賣場;2 樓則是販賣及處理肉品賣 場;3-4 樓則共構成挑高且無隔間大型集會廳,在當時是蒙特婁市重要 公共空間場域,可做為教育活動、大型集會及博覽展示等活動。1960 年晚期至1980 年初期,水岸市場經歷一段蕭條低迷時期,如同西雅圖 派克市場案例,於1968 年一度欲拆除市場之計畫,因遭到市民大規模 抗議作罷,直到1982 年才漸漸啟動重要水岸市場整修更新。

二次大戰後城市河運已不在重要,1970 年開始不在開放運河行船,

直到2002 年才開始檢討重新啟動運河使用,這段時間河流水質惡化嚴 重,沿岸為數眾多工廠關門成為閒置的廠房,卻也波及水岸市場生意,

縱然1 樓零售買賣商業活動沒間斷過,但水岸市場樓上閒置空間如同周 邊廠房一樣,一度變成治理城市中難題。1990 年初期,西雅圖蒙特婁 市政府開始重新檢討運河和此區水岸定位,研擬文化資產再利用及引入

休閒遊憩系統規劃策略,於1997 年重新開放,水岸市場更是其中非常

市場 2008 年地下 1 樓規劃之停車位全部出租。

讓傳統市場也能變得這麼美,大走文青

賣場-全聯福利中心承租經營,一來不失原本傳統市場的提供民生所需的功能,

二來提供民眾便捷的購物環境,更能活化市場周邊商機,並為地方帶來繁榮,是 相當成功的營運轉型模式。南投縣集集鎮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及雲林縣水林鄉公有

二來提供民眾便捷的購物環境,更能活化市場周邊商機,並為地方帶來繁榮,是 相當成功的營運轉型模式。南投縣集集鎮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及雲林縣水林鄉公有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