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利害關係人角度探討臺東中央市場 未來營運轉型策略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從利害關係人角度探討臺東中央市場 未來營運轉型策略之研究"

Copied!
1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柯志昌 博士

從利害關係人角度探討臺東中央市場 未來營運轉型策略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Future Operation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of Taitung Central Mark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s

研究生:張品澤 撰

中華民國一一○年七月

(2)

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從利害關係人角度探討臺東中央市場 未來營運轉型策略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Future Operation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of Taitung Central Mark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s

研究生:張品澤 撰 指導教授:柯志昌 博士

中華民國一一○年七月

(3)
(4)
(5)

謝誌

時光匆匆轉眼間,也終於到了要寫碩士論文謝誌的這一刻!出社會之後,

未曾想過會有機會再次重拾書本走入校園進修,首先要感謝兩年前在吳美萱學姊 的鼓勵之下,報考臺東大學公事系碩士在職專班,且在得知順利錄取後的興奮心 情至今還難以忘懷。

此篇碩士論文可以順利完成,最感謝的當然是我的指導教授-柯志昌老師,

從論文題目的確定及研究方式的指導都給予我最明確直接的方向,尤其是在面對 論文題目「公有零售市場」這類型公共政策議題討論時,柯老師教導我務必要謹 記「框架外思考」模式及從「多元觀點切入」的方式探究公共政策的各項發展可 能,也常利用國內外案例來豐富我的思考方向及擴展我的視野,謝謝柯老師這兩 年來的悉心指導,讓我能在公共政策領域的思考上獲益良多。

再來要感謝臺東大學人文學院李玉芬院長及臺南成功大學洪綾君教授兩位 口試委員對此本論文的修正建議與不足需補正之教導,讓我的論文能更加完善完 整。在這裡我還要特別感謝一位我任職臺東市民代表會的好同事-劉秋美學姊,

在我寫論文每每遇到瓶頸想要放棄的時候,她總是默默鼓勵著我一定要撐下去,

假使沒有秋美學姊的協助就不會有今天這本畢業論文,秋美學姊-謝謝您。

最後,一定要謝謝柯老師團隊的所有成員們彼此間的互相扶持和勉勵,謝謝 您們一路上的鼓勵才能讓我完成碩士論文。當然免不了的還是要感謝我的太太及 我的家人們這兩年來對我的包容與體諒,才能讓我無後顧之憂的到校上課進修,

順利完成此篇碩士論文並取得碩士學位。

張品澤

2021 年 8 月 謹致

(6)

從利害關係人角度探討臺東中央市場 未來營運轉型策略之研究

作 者 : 張 品 澤

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

摘 要

矗立於臺東市區的中央市場是一棟具有歷史的建築物也是臺東縣規模最大 的傳統零售市場,它不僅解決民生消費之需求亦伴隨著臺東市民共同成長的記憶。

有鑑於臺東舊火車站遷移案對整個臺東市的長遠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因此研究生,

針對同屬大型公共設施的臺東中央市場未來營運轉型策略/發展作相關之學術研 究,期盼臺東中央市場之管理機關能夠避免重蹈覆轍臺東舊火車站遷移案所產生 的遺憾。本研究目的在於透過不同利害關係人角度探討臺東中央市場發展之歷程 與營運現況;並針對不同利害關係人探究臺東中央市場未來營運轉型策略之態度 與看法。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透過深度訪談利害關係人共計 10 人,研究結果說明如 下:(一)臺東中央市場與地方連結性高並與當地人建立正向情感的連結。(二)

面對大環境的變遷已改變消費者購物習慣,新時代的消費行為已影響傳統市場攤 商的生機。(三)相關利害關係人對中央市場遷建計畫資訊未能及時掌握與瞭解。

(四)中央市場未來營運轉型策略,在經營方式上利害關係人意見分歧,部分利 害關係人認為市場採委外經營可以減輕公部門負擔,但仍有部分利害關係人認為 按原有經營模式自行管理即可;閒置空間部分,利害關係人均認為有活化再利用 之必要,建議可與鄰近的正氣路觀光夜市作結合打造特色美食街(在地小吃、原 住民料理)或與各地區農會結合推廣在地特色農產品…等,藉此吸引觀光客消費 並了解在地文化與特色;基地使用部分政策管理機關認為應擇地新建一座符合現 代化需求的傳統市場,部分利害關係人則認為採原地重建對商圈影響較小;行銷 管理部分利害關係人認為市場攤商年紀普遍較大,對電子商務平台接受度不高,

但在大環境消費趨勢的改變下仍有其需要配合學習才能走出屬於自己的定位。

關鍵詞:傳統市場、地方感、利害關係人、營運轉型策略

(7)

A Study on the Future Operation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of Taitung Central Market through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Stakeholder Ping-Tse Chang

Abstract

The Taitung Central Market, sitting in the center of Taitung, is a historical landmark, the largest traditional retail market. It nurtures not only the livelihood needs but also the childhood memory shared among those who grew up in Taitung. Given the negative impact brought to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aitung City by the relocation of train station, the researcher studied on the future operational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other large public facility—the Central Market, hop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market would avoid repeating the same mistake with the train station. This research discusses the current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future transformation via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the stakeholders, as well as the stakeholders’ opinions and attitude toward the strategie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re applied in this research.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ten stakeholders, the results can be concluded as follows: (1) the market has developed a deep emotional connection with the locals, (2) the changes of the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consumer behavior have impacted the survival of traditional market vendors, (3) the stakeholders are facing difficulties of getting hold of the updat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ogress of the market relocation plans, (4) The disagreement upon the future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exist amid the stakeholders. While many stakeholders believe outsourcing management would reduce the burden of the public sector, some of them think the current operation is satisfactory. The matter of the use of the spare space has induced a few advices. Some supposed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space is necessary. Some suggested the collaboration with the Zhengqi Road Tourist Night Market to create a special food street which can bring in various local delicacies including indigenous snacks and aboriginal cuisine, or the cooperation with the regional farmers’ association around Taiwan to introduce loc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ecting to boost the tourist consumptions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ocal culture and specialties. Meanwhile, some policy management agencies of the base use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hoose a location to build a new market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modernization. Some stakeholders prefer the reconstruction on the current site declaring that the option cause the minimum impact. In addition to that, the marketing sector pointed out the average age of the venders in the market is higher indicating the acceptance of e-commerce platform might be lower. However, it seems to be an inevitable trend as the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evolves. Learning new technology is a necessary approach to get ready for the future transformation.

Keywords: Traditional Market, Sense of Place, Stakeholders, Operation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8)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1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2

第四節 研究流程………...3

第二章 文獻回顧………..4

第一節 地方感脈絡研究………...4

第二節 民生消費場所轉變……… ………..6

第三節 利害關係人定義………..10

第四節 國內外傳統市場案例分析…..………12

第五節 臺東中央市場發展歷程及營運現況……….……….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41

第一節

選定研究對象……….….41

第二節

訪談題綱設計………..…….…...42

第三節

研究架構……….………….…4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44

第一節 利害關係人對市場的認識與暸解………44

第二節 利害關係人對市場營運現況與遷建計畫認知分析………46

第三節 市場未來營運轉型策略分析………4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58

第一節 研究結論………..58

第二節 研究建議……….….60

第三節 研究發現………..61

參考文獻………..63

附錄一:研究訪談同意………..67

附錄二:訪談逐字稿………..68

附錄三:零售市場管理條例………..97

(9)

表目錄

表 2-1 地方的定義………4

表 2-2 地方感的定義………5

表 2-3 傳統零售市場、連鎖超市量販店、24H 便利商店比較………9

2-4 利害關係人定義………..…..10

2-5 國內外傳統市場改造及營運轉型案例相關研究 ………19

2-6 臺北雙連市場新竹東門市場營運模式策略比較………26

表 2-7 臺東中央市場攤(鋪)位統計…...………..………..31

表 2-8 臺東中央市場營運現況優缺點分析………38

表 2-9 臺東中央市場 SWOT 優劣勢分析………39

表 3-1 本研究選定研究對象相關資料……… ..41

表 3-2 本研究訪談大綱……… ..42

表 4-1 臺東中央市場利害關係人訪談 SWOT 優劣勢分析……….57

表 5-1 臺東中央市場 TOWS 矩陣圖策略分析……….59

(10)

圖目錄

1-1 研究流程圖………..…3

2-1 臺北市南門市場………13

圖 2-2苗栗縣卓蘭鎮公有零售市場……….13

圖 2-3 臺中市梧棲第二公有零售市場………...14

2-4 南投縣集集鎮公有第一零售市場……….14

2-5 雲林縣水林鄉公有零售市場……….15

2-6 臺北市士東市場……….17

2-7 美國西雅圖派克市場……….18

2-8 加拿大蒙特婁水岸市場……….19

2-9 臺北雙連市場……….23

2-10 新竹東門市場………...25

2-11 臺東中央市場及其周邊地圖……….. 28

2-12 臺東中央市場建築物外觀………...29

2-13 臺東中央市場周邊街景………..29

2-14 臺東中央市場販售商品種類………..30

2-15 販售商品業別分類………..31

2-16 攤商配置圖………..31

2-17 臺東縣臺東市公所組織架構………..32

2-18 市場管理所辦公室………..32

2-19 臺東中央市場走道………..34

2-20 臺東中央市場 2 樓閒置空間………..35

3-1 研究架構圖………43

(11)

第一章 緒論

一座老市場,承載的不只是攤商的生計,也記憶了在地民眾的生活 及歷史軌跡。它還有沒有機會,拒絕遭到時代淘汰的命運?

﹙陳寧,2020﹚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臺灣,公共衛生知識尚未普及,在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及 美援的挹注下,1950 年代國民政府來臺之後,開始在臺灣推動一系列的環境衛 生示範計畫,希望藉此改善各地區的餐館、學校、社區環境…等公共環境衛生的 問題。在此同時也在全臺各地推動,興建各地方的公有零售市場的計畫,除了可 以解決攤販到處林立、隨意擺設造成的雜亂環境衛生問題,亦可穩定物價,增加 地方政府稅收、讓生活條件不佳的人,以低門檻的方式向政府承租攤位創業,改 善其生活品質。

國民政府來臺迄今也逾70 個年頭,當初各地方政府所興建的公有零售市場,

也都已經超過鋼筋混泥土建物法定的50 年使用年限,這也是目前各地方政府所 面臨的一項重大公共政策議題也是急需改善的棘手問題。近年來,各地方的傳統 公有零售市場,絕大部分都因建物老舊衍生出安全問題,因刻不容緩紛紛都在進 行改造、重建計畫。

以臺北市士東市場為例,引入新穎設計,以環保節能、明亮整潔的空間成功 改造成五星級的傳統市場,成功吸引媒體注意而加以報導,也已經將漸漸習慣到 超級市場購物的家庭主婦及消費者,重新吸引再回到傳統市場裡消費。另外,雲 林縣斗六東市場始建於1962 年,因外擴效應形成東市場商圈,不僅有濃厚的人 情味也是在地人的美好記憶,但昔日是現代化菜市場,因時間無情的流逝,如今 卻也成為城市裡,老舊且亟需改善更新的一環。

傳統公有零售市場在一座城市裡,屬商業行為結構中重要的環節也是重要的 社交活動交流空間,但在面對傳統零售市場逐漸不被消費者所青睞及原本商業機 能的逐漸喪失,如何審視及重新思考傳統公有市場的定位,是現今各地方政府均 要積極面對的議題,如何讓消費者能回流傳統市場消費及如何結合在地文化,甚 至將傳統市場打造成為城市中的觀光新亮點,都是值得各地方政府深思及探討的 重要議題。

第二節 研究動機

柯志昌﹙2014﹚曾表示學者 Weimer and Vinning 於 1999 年在他們著名的政 策分析論當中表示,在民主社會當中的政策分析工作,必須策略性的思考政策規

(12)

劃完成之後,合法化與執行的問題,也就是說,公共政策的規劃必須具備一種「向 前思考」﹙Forward-Looking﹚的策略意涵,這種策略思考的背後,主要是從政策 主管的角度,藉由預評估的各種工具﹙民調、座談、焦點團體……﹚,事先了解 所規劃政策可能有的「瑕疵」所在,並且預做修改或是防範,因此在這過程中,

政策利害關係人環境治理行為態度與議題的掌握是有其必要性的。

研究生從小出生成長在臺東市中心的臺東市第一公有零售市場﹙以下簡稱臺 東中央市場﹚,臺東中央市場緊鄰臺東縣政府及臺東舊火車站,所以不論食衣住 行,甚至就學都是在這個區域內發生,爰對臺東中央市場及其周圍商圈有相當程 度的瞭解,亦有著相當濃厚的情感。

2001 年間臺東舊火車站的廢站停駛,所帶來影響不僅是整個舊車站商圈的 沒落,對於整個臺東市區發展亦產生鉅大影響。近年來各縣市政府,都有著傳統 公有零售市場因老舊,面臨拆遷改建、軟硬體亟需更新改善的問題,且傳統公有 零售市場大多位在生活圈的中心,城市中的精華地段,是在地經濟中最活絡的區 域,也是庶民文化與地區生活的縮影。

然而本研究主題地點即臺東中央市場因面臨同樣的問題,建築物已達法定 50 年使用年限,且市場軟硬體設施及環境老舊不堪,相關問題亦急需改善解決。

尤其是公共安全問題,市場曾於2014-2015 年期間,發生 5 起天花板碎裂掉落砸 傷人事件,遭法院判決裁定國賠400 多萬元,管理機關即臺東市公所隨即進行市 場修繕相關作業,面對市場老舊建築物的問題,管理機關已勢在必行需提出整體 市場改善計畫。臺東中央市場之未來發展,是移地遷建、就地重建以及營運政策,

能以什麼政策機制獲得妥適處理,則是本研究探討的重點。

本研究將藉由蒐集臺東中央市場歷史背景資料,訪談利害關係人即為政府機 關代表人、消費者、攤商販賣者及周邊店家,對臺東中央市場的認知與建議,探 討中央市場除改建或遷建外,還有無更好的可能;符合臺東市民所期待的,並保 有傳統市場歷史功能及核心價值,進而對管理機關提出實質之建議與結論。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一個城市的發展與規劃,並不僅只在於大興土木的公共建設而已。每一項公 共設施的推動、每一個公共空間的利用,皆會影響在地居民生活品質與城市能否 永續發展。本研究對象為臺東中央市場,市場的發展歷程伴隨著臺東市民共同成 長的記憶。市場現況面臨建物老舊、消費行為、周邊環境的改變,從不同利害關 係人之角度出發,探究中央市場整體營運策略,透過本研究整理本研究之目的如 下:

一、以不同利害關係人探討臺東中央市場發展歷程與營運現況。

二、針對不同利害關係人探討對臺東中央市場未來營運轉型策略之看法與態度,

(13)

提出具體政策建議提供給管理機關參考。

位於臺東市中心的臺東中央市場,從1963 年開業營運至今已將近 60 年之久,

臺東中央市場的存在,伴隨臺東市民成長的記憶,市場與市民之間有相當程度之 情感依附與認同。隨著大環境消費型態的轉變,市場的未來,是維持現狀或是有 所改變,本研究擬定主要待答問題如下:

一、從不同利害關係人探討臺東中央市場發展歷程與營運現況?

二、從不同利害關係人而言,長遠而論對中央市場有何期待與願景?對未來營運 轉型策略有何想法與建議?包含中央市場的﹙一﹚經營方式、﹙二﹚基地使用、

﹙三﹚空間配置、﹙四﹚行銷管理。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對象為臺東中央市場,從確定研究主題後,並透過文獻回顧,擬定研 究方法,本研究採質性深度訪談方式,從不同利害關係人包含:政府機關相關人 員、消費者、攤商、周邊店家,探討中央市場未來營運轉型策略,所蒐集到的資 料經由歸納分析與整理,提出具體結論與建議。依上所述,建構出本研究流程圖 詳如圖1-1 所示:

1-1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繪製

確定研究主題與研究 動機

政府機關

研究目的與問題

文獻回顧

質性深度訪談

消費者 攤商 周邊店家

資料整理與分析

結論與建議

(1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章將針對本研究的相關理論與文獻加以探討。共區分五節,第一節為地方 感脈絡研究。第二節為民生消費場所轉變;第三節為利害關係人定義;第四節為 國內外傳統市場案例分析;第五節為臺東中央市場發展歷程與營運現況。

第一節 地方感脈絡研究 一、 地方的定義

地方感與地方認同是緊密相連的,在地方感的研究中,有關「地方」的討論 一直是地方感研究中很重要的部分,因為只有對地方有相當的熟識與瞭解,才能 有效發揮地方的功能。在研究地方感之前,本研究先就「地方」加以說明與定義。

從地理學家段義孚(1988)指出地方的重要性,他認為地方空間是自由的,我們 都倚賴著地方。林昆岳﹙2012﹚具體說出,地方是一個充滿意義的場所,在生活 中,可藉由自身的經驗體認地方,然而,地方也會影響在地成員的生活方式,更 說出地方包含著歷史文化、環境氛圍、經驗感受與價值觀,是透過在地成員親身 感受後對場所給予高度的認同感。另有關學者針對地方的定義彙整如表 2-1 所 示。

2-1 地方的定義 作者

(年代) 地方定義

Christian Norberg-Schulz

(1979)

地方是具有物質的本質、型態、質感及顏色的具體物所組成的 一個整體。這些物的總和決定了一種「環境的特性」,亦即地方 的本質。一般而言,地方都會具有一種特性或「氣氛」。因此地 方是定性的、整體的現象,不能夠約簡其任何特質,諸如空間 關係,而不喪失其具體的本性。地方結構必須加以「地景」與

「聚落」來描述,並以「空間」和「特性」分類加以分析。

Edward Relph

(1976)

將地方視為各式各樣的經驗現象,並檢視這些不同地方的性 質,像是地點、地景,和個人關聯,有些評價產生是本於我們 對地方經驗和感覺的程度。地方是由文化所定義,而地點位置 在嚴格的至圖意義下,只是地方的一個偶然性質。地點或位置 均非必要或充份的地方條件。

Yi-Fu Tuan 地方乃生物所需感覺價值中心所在..它不像一般有價值的物 品,可以攜帶或搬運,可說是一個價值凝聚,乃人類居停所在。

Allan pred

(1986)

地方是一個不必然的過程,乃是由生產與分配計畫,其他社會 和五化型式,個人傳記、地景轉變以及權力關係這五個因子所 作用的結果。

J. E. Malpas

(1999)

地方是內在的,是主體性本身建立的依據-地方不是建立在主體 性之上,而是主體性依據以建立的基礎。因此,我們並非先有 一個主體,以地方的觀念來理解某些世界特徵;反之,主體性 的結構是在地方結構之內,以及經由地方結構而成型的。

(15)

D. Massey

(1990)

地方是一種動態過程;地方不必然具有邊界,透過與外界的連 結,可以建構出自己的地方;相對於傳統地方概念的單一認同,

人對於地方的認同是具有內在矛盾性的;地方的重要性與獨特 性並不曾消失,地方的獨特性不斷的被再生產,但並非源自於 長久與內生的歷史。

資料來源:黃禮強(2008)

二、地方感的定義

Tuan(1974,1977)認為地方感理論是人與地環境關係研究的本質,人們居 住在地方或經常性接觸地方,就會對地方產生各種強烈和持久的情感反應。本研 究主題地點臺東中央市場即是如此,啟用迄今約 60 年,住在臺東市區的人們,

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對臺東中央市場在也熟悉不過,中央市場也是婆婆媽媽經常 接觸之地方,透過長時間的購物與消費,對中央市場這個地方產生強烈的情感與 依賴。地方感就可以說是群體與個人在特定地方所產生的情感,並將其經驗成為 自我部分的認同。市場在地方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於臺東市區長大的居民而言,

中央市場不僅僅是交易買賣的場所,更是有著與民眾情感依附的所在。因此,本 研究的主題地點臺東中央市場,不應該只是菜市場,中央市場對臺東居民及其周 邊商圈來說地方連結性高,與在地居民也有著相當濃厚的情感,居住在臺東市區 的居民,對中央市場也有高度的地方認同感。

地方感的研究在於探究人與環境的情感連結,而所謂的地方感則是指人類對 於地方有主觀和情感上的依附。Jorgensen 與 Stedman (2001) 提出地方感係由地 方 認 同 (place identity) 、 地 方 依 附 (place attachment) 與 地 方 依 賴 (place dependence) 所組成,代表人們在認知 (cognition)、情感 (affect)、行為 (behavior) 上對地方的連結關係。透過歷史文獻的蒐尋,彙整有關地方感之定義,詳如表 2-2 所示。

2-2 地方感定義 作者

(年代) 地方感定義

林嘉男 許毅璿

(2007)

地方感不只代表環境與人的連結現象,也可能代表著一種態度、感 受、行為與思維模式與生活態度。

蔡文川

(2009)

地方感是社會、文化、歷史、環境所建構之觀念,是看不到、摸不 到,而是內心主觀的感受,是群體或個人的親身經驗。

Tuan

(1977)

地方感是人們認同地方的方式,對人類具有意義的地方也很多,家 鄉是極為重要的地方,人們會附著於家鄉是人類共同的情感。

蔡靜瑜

(2002)

地方感除了個人主觀的形成之外,其建立也必與個人過去的歷史有 關,且個人意識會受社會影響,社會也會受個人影響。

黃禮強

(2008)

地方感與個人經驗有關,但並非靜態的,而是隨時轉變的動態過 程;地方感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同時也會受到地方的結構,諸如

(16)

社會結構、文化脈絡、歷史發展等因素的影響;地方感不僅是由地 方內部的地方個性所塑造,其同時也是與外界之間互動所建構出來 的;地方感會隨著時間而變。

張玉蓮

(2014)

地方感會因不同的群體、個人或大眾產生不同的意義,就如同居民 或是管理者等不同的角色, 會對一個相同的地方產生不同的感 覺,不同的文化對地方的體驗及詮釋也不同。

Pred, A.

(2002)

地方感必須以具有時空的日常生活實踐來重新詮釋,藉此地方感成 為伴隨其他意識發展和社會化的元素,是個人生活經歷的一部份。

地方感也以社會和經濟結構特性來重新詮釋,這些結構乃是被相同 的實踐所表現和再生產。

Johnston, R. J.

(1994)

地方感是一種透過互動而產生的感受,它是居住者與交流者交流後 獲致的主觀情感。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二節 民生消費場所轉變

一、 市場相關名詞定義

(一)傳統市場

何謂傳統市場?邢志航(2001)指出市場係在經濟活動過程當 中,透過買賣雙方接觸,決定商品交易價格的一種經濟組織。依黃 志誠(2018)將臺灣傳統市場形態大致分為三類,說明如下:

1.上午的固定市集,則所謂傳統早市。

2.下午的固定市集,則所謂黃昏市場。

3.路線、時間不固定出現,則所謂流動市場。

對一般民眾來說,市場是生活必備的場所,也與居民生活息息 相關。對民眾而言,傳統市場還有其功能性,則是社區民眾可藉由 消費採購過程中,攏絡情感交流的場所。然而在傳統市場也有著濃 厚的人情味,民眾因長時間之購物,在議價過程中與攤商產生情感 的連結。隨著現代化消費習慣的改變,傳統市場面臨現代零售擴張 的挑戰,為能提升傳統市場其競爭力,亦成為地方建設發展重點項 目之一。

(二)零售市場

依據經濟部頒發之零售市場管理條例第3 條所稱,零售市場之 定義即指經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核准,於都市計畫市場用地或非 都市土地之甲、乙、丙種建築用地,以零售及劃分攤(鋪)位方式,

提供蔬、果、魚、肉類及其他民生用品集中零售之營業場所。

(17)

(三)公有市場

詹穎達(1987)指出公有市場的興建是由政府出資建造所有權歸屬 政府所有,市場鋪位、攤位皆是出租,並由販賣者向政府機關承租 經營。陳文鎮(2006)指出,經由政府機關核准銷售之商品,並由 相關主管單位管理、收取租金等,為政府機關提供零售商與消費者 的交易場所,因市場用地為公有用地,所以稱之為公有市場。

二、 民生品消費場域轉換歷程

臺灣傳統市場建築物的出現,早在日本治理時期為了環境衛生及整 頓交通混亂而規劃的。臺灣的傳統市場管理亦是沿用日本治理台灣時留 下來制度,臺灣的攤販經營模式,也是延續了華人民生用品買賣的傳統 習慣。在國民政府治理臺灣之後,將「市場」列入長期都市計畫的「公 共設施」範圍內,在當時國家整體經濟困難、人民謀生不易,因此政府 為了照顧百姓生活,依法編列相關建設預算,於是在各地區興建菜市場,

以解決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民生必需品購買的方便性,從此之後,不管在 都市、鄉鎮都可以看到各地方政府開始興建公有零售市場,同時,政府 也制訂相關市場管理法規並鼓勵民間利用市場用地興建民有市場,共同 分擔政府的責任。然而隨著時代的演變,除了公有、民有零售市場外,

也出現了其他多樣性種類的採買民生品消費場所,如黃昏市場、大型量 販店、超級市場、攤販集中場、便利商店…等。

在臺灣民生消費習慣及型態的轉變,大略可分為 1970 年代前的傳 統市場時期、1980 年代連鎖賣場超市及便利商店迅速擴張期、1990 年 代到現今傳統市場的轉型與現況改善。然而臺東的消費型態轉變大略也 是循著這樣的時期分類發展著,以下就分別依各時期之發展情形大略說 明。

(一)日治時期:公有零售市場起始

傳統市場的起始和政府部門積極地規劃及介入有相當關係。清領時 期的日常民生用品買賣,最主要是透過城門通道和廟埕廣場市集的攤販 來取得,並無所謂的菜市場規劃與管理。到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則積極 進行有關菜市場的各項規劃與建設,並針對攤販的問題,如衛生不佳、

環境髒亂、阻礙交通以及妨礙觀瞻等問題,訂定了管理公營化的經營市 場政策,包括禁止新設私人經營的菜市場,並嚴格取締攤販亂象,開啟 了臺灣公有零售市場的序幕。

而日治時期,臺東也有一座公營的菜市場,興建於1918 年(大正 7 年),於1932 年(昭和 7 年)重新改建,是臺東地區最早的菜市場,其 原址位於現今的光明路及和平街路口,亦是當時最熱鬧的路段和市集。

(18)

(二)國民政府來臺至1970 年代之前:公有零售市場制度延續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臺灣的都市計劃制度,是沿襲日治時期的規 劃,在臺灣光復後,國民政府當局為了管理傳統零售市場,即於 1947 年由當時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發佈「臺灣省公有市場管理規則」並 依法劃設市場專用地目,再由政府或者私人興建菜市場,承租給攤商 販賣民生所需商品,服務市場附近居民以解決民生消費需求。政府一 方面整頓隨意擺設的流動攤販,另一方面收編私有市場且積極興建各 地區的公有零售市場,使傳統市場數量持續倍增。此時期日常生活用 品,都必需要到傳統市場購買,在這個時期傳統市場在零售業上佔有 重要的角色。

(三)1980 年代:連鎖超市、便利商店擴張期

在這個時期連鎖超市、連鎖便利商店已開始漸漸生根。此時大小 型的連鎖超市、便利商店就如雨後春筍般的開始進入社區鄰里。1979 年 5 月 27 日,由統一企業公司獨資開設的「7-11 便利商店」全省十 四家門市同時開幕,並同時積極推展二十四小時並標榜全年無休的營 業服務,從此引起日本、美國及臺灣在地便利超商連鎖體系紛紛引進 臺灣開設便利商店,成為在臺灣成長最迅速的現代零售產業,並且漸 漸的在改變傳統的消費習慣。

(四)1990 年代:傳統市場轉型、現況改善及量販店興起

政府當局從1985 年開放外國企業資金投資國內零售業市場,從此 開啟市場零售業企業化經營的大門。然而直到 1989 年國內的豐群集 團和荷蘭的 SHV 集團才合資在桃園開設第一家批發量販店-萬客隆

(Makro);家樂福(Carrefour)是一家法國的大型零售集團,為歐洲 第一、世界第二大零售商,也是量販店(Hypermarket)業態的首創者。

同年12 月家樂福大賣場於亞洲的第一家分店在臺灣高雄市開幕。1991 年開始臺灣本土及外國企業公司相繼投入量販店開設。1990 年遠東集 團也在臺北景美成立本土大賣場-遠東愛買(Hyper),1997 年美國的好 市多(Costco)與大統企業合作開設連鎖會員收費制倉儲式批發量販店,

目前在全球九個家共設有超過五百家的分店;同年大潤發的第一家門 市店「平鎮店」於桃園縣平鎮市盛大開幕; 2000 年英國的超市龍頭特 易購(Tesco) 也於桃園開幕。

短時間內有這麼多的量販店快速崛起,對於現有的傳統零售市場 是一大衝擊,對於傳統零售市場原本營運上就已經面臨許多層面上的 問題,經營上實屬困難,在面對如此多元的競爭情形下更是雪上加霜,

再加上傳統市場因環境老舊且管理不易,由於目前傳統市場大多興建

(19)

年代都較早,至今已經有許多環境問題必須改善解決。因此傳統市場 的轉型或是改變經營型態,已逐漸成為管理機關的一門重要議題。綜 上,有關傳統零售市場、連鎖超市量販店、24H 便利商店經營模式比 較,詳如表2-3 所示。

2-3 傳統零售市場、連鎖超市量販店、24H 便利商店比較 市場

類型 傳統零售市場 連鎖超市量販店 24H便利商店

發展 歷程

傳統市場稱為墟市或 市集,早期因商業不發 達農民在閒暇之餘時 會互通有無,互相交換 物 品 或 是 用 貨 幣 購 買。通常會約定時日墟 期一起在墟市或市集 買賣,時間通常都是農 民秋收之後,這就是早 期傳統市場模式之始。

1930年代,麥克爾.庫 倫在美國首創第一家 超級市場以自助式服 務、低毛利、低售價為 競爭武器,不同於傳統 商店的高利潤,反而追 求的是薄利多銷、形成 鮮明對比。在當時處於 經濟危機的美國此種 經營方式卻意外相當 成功。

起源於美國加油站的附 設小店,後來流行到東 南亞國家在擴散到許多 國家尤其是人口密集的 都市地區,由於販賣商 品總類眾多,有時也被 當成鄰里間的小超市,

便利商店多樣化的經營 也越來越受到民眾的青 睞。

基地 面積

各地方市場基地大小 不一,時空背景不同興 建方式也不相同。

依區域人口數展店大 小 不 一 , 介 於 200 坪

~2000坪之間。

在臺灣的便利商店通常 介於20坪~60坪之間,但 便利商店市場競爭激烈 尤其是都會區,隨著多 元化經營對面積的需求 也就越來越多。

經營 模式

大部分傳統市場都是 由各地方政府經營,隨 著時代演變也有私人 經營的民有市場及因 消費時間改變方便上 班族採買而出現的黃 昏市場。

超市量販店整體環境 會比傳統市場方便、乾 淨、衛生。營收不只是 販賣商品利潤,還包括 廠商的上架費及推銷 費用,當然每日的現金 流更是一項重要的資 金運用來源。

多半是以加盟連鎖方式 經營,由公司總部負責 指導加盟主營運方式,

加盟方式經營可以減少 總部人事成本也可以吸 收傳統商店經營便利商 店。

經營 特色

攤商和消費者面對面 直 接 互 動 的 消 費 方 式,價格有彈性可以殺 價,攤商多也可以貨比 三家。販賣肉品都是當 天宰殺未經冷凍,需求 也可以依照消費者的 需要酌量買賣,是比較 有人情味的販賣方式。

超市量販店通常販賣 日常所需的百貨商品 及急速冷凍食品,和傳 統市場販賣通常是當 天收割的蔬菜或是當 天捕抓的魚貨及當天 宰殺的溫體豬肉不相 同。

便利商店業者未在小店 面販賣更多商品及更多 元化的服務,除了販賣 加熱即食品,也提供預 購型錄及電子商務系統 的等服務,以有效發揮 最大的營收。

資料來源:台灣傳統市集商情年鑑、本研究整理

(20)

第三節 利害關係人定義

柯志昌(2014)主張在現今民主政治環境中,公共政策的發展對於公部門的 管理者不但是必須要研究的課題,面對危機時的危機管理更是個難題,更需要面 對多元化且複雜環境及符合各利害關係人的需求。因此,如何確認公共政策之多 元利害關係人與其需求,是一個值得研究及重視的議題。

一、利害關係人定義

Freeman﹙1984﹚指出利害關係人概念可追朔至 1963 年,在史丹佛研究機構 備忘錄(Stanford Research Memorandum)中首次引用「利害關係人」的詞彙。隨後,

利害關係人理論之研究受到廣大的運用係因Freeman 於 1984 年出版「策略管理:

利害關係人途徑」(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此書明確指出利 害關係人理論在管理學界的重要性,亦開啟學界對利害關係人的研究(Donaldson and Preston,1995;Freeman and McVea,2001)。

早期文獻指出,營運策略必須考量到多數受到影響的人或團體,但卻忽略能 夠影響組織活動的所有利害關係團體(Anderson,1982)。政策目標的達成,並非 單純提供服務、滿足民眾需求即可,而是將多元的利害關係人參與到政策網絡中,

針對能夠影響政策執行之利害關係人進行行銷,將組織、社會和環境之間整合,

實為政策目標達成之有效途徑﹙勞秀君,2012:41﹚。然而,學界對於利害關係 人之定義,有不同的認定,這代表著所做分出的分析與應用會有所差異,本研究 針對利害關係人定義,彙整如表2-4 所示。

2-4 利害關係人定義

作者(時間) 利害關係人定義

Jansson B.S.

﹙2003﹚

政策利害關係人有下列幾種:1.利益團體的領導與成員。2.倡 導團體﹙尋求積極政策改革﹚3.與該方案有關的行政官員與幕 僚。4 立法者與其助理。5.政府首長﹙民選﹚6.政府監督機關 與提供資金者或受益者。8.地方政府的規範體系﹙如護理之家 的查核機關﹚9.專業團體﹙如:社工人員全國協會﹚10.利益團 體組成聯合會。11.政黨領導人。

Dunn,W.N.

﹙1994﹚

政策利害關係人係受到公共政策或影響公共政策,對政策冒風 險的個人或團體。

吳定

﹙2003﹚

受某項政策方案直接或間接、有形或無形影響的人員,包括正 面影響與負面影響人員在內,它的範圍比「標的人口」﹙target population﹚要為廣泛。政策活動的受益者與受害者。

朱志宏 丘昌泰

﹙1995﹚

政策利害關係人分為 3 類:

1. 政策制定者﹙policy makers﹚:這是指產生、運用與執行 政策的個人或團體。

2. 政策受益者﹙beneficiaries﹚:政策制定過程中直接或間接 受到利益的個人或團體。

3. 政策受害者﹙victims﹚:政策制定過程中,喪失其應得利

(21)

益的個人或團體。

Freeman

﹙1984﹚ 足以影響或受組織目標達成所影響的人。

Clarkso

﹙1995﹚

個人或團體擁有或聲稱擁有某公司及其過去、現在與未來活動 之所有權、權力或利益。

Grimble and Wellard

﹙1997﹚

任何分享共同利害或利益之個人或組織。

Buanes et al

﹙2004﹚ 直接、間接影響或受影響的個人或團體。

Dunn

﹙1994﹚

受到政府政策影響或直接間接影響公共政策,對政策下了賭注 的個人或團體。

Varvasovszky and Brugha

﹙2000﹚

對議題涉及利益或受影響的參與者,或對決策與執行過程有主 動或被動影響的參與者。

資料來源:陳威華﹙2014﹚柯于璋﹙2015﹚、本研究整理 二、利害關係人設定

朱志宏、丘昌泰(1995)將政策利害關係人分為三類:本研究將從這三類分 類中,分別依其定義設定臺東中央市場相關利害關係人進行本研究調查與進行深 度訪談的對象,以下將為利害關係人設定對象逐一說明:

(一)政策制定者(policy makers):這是指產生、運用與執行政策的個人或團 體。

由此政策制定者的定義,本研究將利害關係人設定為擁有臺東中央 市場實際政策權力的政府機關代表,其一即為臺東市公所主任秘書,其 職責是襄理臺東市公所各項市政業務之推動,也是臺東中央市場各項政 策制定與執行的重要利害關係人之一。其二即為臺東市公所公有零售市 場管理所所長,其職責是實際管理臺東中央市場所有業務,包括市場攤 位管理及申租、環境清潔維護等工作,也是屬於臺東中央市場實際執行 政策面的重要利害關係人。

(二)政策受益者(beneficiaries):政策制定過程中直接或間接受到利益的個 人或團體。

由此政策受益者定義,本研究將利害關係人設定為臺東中央市場攤 商及消費者,因為臺東中央市場是由臺東市公所實際經營管理,所以在 對臺東中央市場不管做出任何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最直接受到影響的就 是中央市場的攤商和消費者,因為他們也是最直接且最頻繁的臺東中央

(22)

市場使用者,因此將他們設定為本研究的重要利害關係人。

(三)政策受害者(victims):政策制定過程中,喪失其應得利益之個人與團體。

上述政策受益者反之也是政策受害者,因為不管臺東市公所對臺東 中央市場做出任何的政策不管好與壞,中央市場攤商與消費者他們都是 最直接受到政策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其二政策受害者即設定為中央市場 周邊店家,因臺東中央市場外擴效應形成一個市場商圈,長期以來市場 周邊商圈店家已經與臺東中央市場發展成密不可分公且共生的夥伴關 係,但臺東市公所的政策執行只能對中央市場攤商有直接影響,對市場 周邊商圈店家並無直接關係,所以當臺東市公所對臺東中央市場做任何 政策決定都與市場周邊商圈店家無關,但周邊商圈店家可能因為臺東市 公所的政策執行而受到其利益的喪失,因此本研究將臺東中央市場周邊 商圈店家設定為重要利害關係人。

第四節 國內外傳統市場案例分析

傳統市場顧客多由固定消費者所組成,這意謂著消費者已經習慣到自己熟悉 且帶有人情味的傳統市場去消費。但傳統市場正面臨老顧客逐漸減少,年輕族群 不願前往消費,大型量販商場興起,且隨著大環境以及消費習慣之改變,市場老 舊建築已不敷現況使用,面臨拆除改建或搬遷或進行硬體改善,加上建築相關法 令更迭,市場無法配合更新或轉型種種問題,以致造成營運狀況不振與蕭條,實 為傳統市場沒落之主要原因(黃士誠,2018)。關於傳統市場改造及營運轉型案 例說明如下:

一、 國內外傳統市場改造及營運轉型案例

(一)臺北市南門市場

自1907 年成立,一座位於臺北市的公有傳統市場,簡稱千歲市場,

於1946 年更名為南門市場,內部空間面積約為 2254 坪,並分為地下 1 樓、地上 1、2 樓共三大區域,1 樓主要以販賣南北乾貨及熟食為主要 商品,2 樓則以販售百貨、飲食為主,地下 1 樓則以販賣魚、肉、生鮮 蔬果,約270 攤位。南門市場為臺北市極具規模老字號的市場,也是臺 北市民採買年貨首選之好地方。南門市場歷史悠久,建築物因被鑑定為 海砂屋,已於2020 年 10 月熄燈,攤商暫時搬至中繼市場,舊有市場已 進行拆除,新建市場為高12 層鋼骨鋼筋混凝土建物,為求交通便利,

設計將與三鐵共構,除方便原有消費者購物,可望吸引更多新的客源。

改建案預計於2022 年完工,新大樓啟用將成為臺北市新地標(聯合新 聞網,2020)。臺北市南門市場搬遷前詳如圖 2-1 所示。

(23)

圖 2-1 臺北市南門市場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2020)(經本研究整理)

(二)苗栗縣卓蘭鎮公有零售市場

市場為地下1 層、地上 2 層之建築物,地下 1 樓 21 個停車位已全 部出租,1 樓規劃 39 個攤位,北側 15 個攤位全數出租,南側 24 個攤 位及2 樓,2008 年 12 月依市場現況標租。2009 年 3 月起由連鎖賣場- 全聯福利中心承租使用,出租使用率100%。不僅為周邊民眾提供便捷 的購物環境,而且活化市場鄰近的商機,帶動地方繁榮。苗栗縣卓蘭鎮 公有零售市場詳如圖2-2 所示。

2-2 苗栗縣卓蘭鎮公有零售市場 資料來源:聯合報(2015)(經本研究整理)

(三)臺中市梧棲第二公有零售市場

採取與前述卓蘭鎮公有零售市場委外營運模式一樣,除市場外圍 15 間店鋪仍有梧棲鎮公所管理,出租使用率 100%。而內部 1、2、3 樓 及地下室停車場皆由大型賣場承租,出租率一樣是100%。臺中市梧棲 第二公有零售市場詳如圖2-3 所示。

(24)

2-3 臺中市梧棲第二公有零售市場

資料來源: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2020)(經本研究整理)

(四)南投縣集集鎮公有第一零售市場

市場1 樓由農會與鎮公所共同經營,做為農特產品及民生用品展售 中心,2、3 樓為社會福利設施,分別由社區長青大學及美學協會借用 作為終身學習場地及數位學習中心,4 樓作為市場管理所辦公室,5 樓 為機電空間。經多目標活化使用,提供當地居民方便購物、終身學習之 場所,也解決鎮公所辦公處空間不足的問題。南投縣集集鎮公有第一零 售市場詳如圖2-4 所示。

圖 2-4 南投縣集集鎮公有第一零售市場

資料來源:行政院活化閒置公共設施執行情形報告﹙2011﹚

(五)雲林縣水林鄉公有零售市場

市場目前已轉型為紅蘋果日間照顧中心,原設施為 1989 年興建之 2 層樓加強磚造建築物,1、2 樓供作市場使用,因地處偏僻,加上連鎖

(25)

超市興起、人口外流,逐漸成為荒廢閒置空間。為因應水林鄉人口老化 情形,轉型成立日照中心,它是多年前由水林鄉親自發性發起,將舊有 閒置市場改造成日間照顧服務中心,為鄉內 75 歲以上獨居老人提供供 餐服務,還可容內70 位長輩用餐的-長青食堂,目前已結合政府長照 2.0,

及時給予老人照顧與關懷。綜述得知,因早期興建的公有市場,都位於 市中心人口密集地方,但老舊市場能不能繼續營運,和城市街區的變遷 有相當大關係,人口老年化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將老舊公有市場轉 型成社福公共設施場所,可解決老人照顧問題,亦可配合政府推動長照 2.0 將其落實執行。雲林縣水林鄉公有零售市場詳如圖 2-5 所示。

2-5 雲林縣水林鄉公有零售市場 資料來源:聯合報(2015)(經本研究整理)

(六)臺北市士東市場

張鈞凱(2020)臺北市士東市場成立於 1992 年,營運至今長達 20 多年,已成為鄰里生活的重要據點。地上2 樓、地下 1 樓建築物,1 樓 127 攤位、2 樓 128 攤位,1 樓主要販售蔬果、魚肉、花卉商品;2 樓以 販售服飾、手飾、珠寶配件為主。地下室規劃為收費停車場。市場改造 前,與一般傳統市場沒什麼差別。歷經臺北市政府、建築美好關係團隊

(26)

與市場自治會共同進行推動改造,2017 年打造出不同的市場樣貌,獲 得經濟部五星級模範市場獎的肯定,讓傳統市場也能變得這麼美。市場 特色如下,臺北市士東市場照片詳如圖2-6 所示。

1.環境優雅潔淨綠意盎然。

2.攤位各具特色動線開闊流暢。

3.自理組織完善資訊公開透明。

4.垃圾分類冷藏設備環衛升級。

5.設置 i 郵箱獨立哺乳室友善便利。

6.全面提升 e 化電子支付。

7.門面美觀大方五星市場顧客專享。

改造前 改造後

改造前 改造後

(27)

改造前 改造後 圖 2-6 臺北市士東市場

資料來源:每日頭條(2019)(經本研究整理)

(七)美國西雅圖派克市場﹙Pike Place Market﹚

派克市場是一個即為傳統之菜市場,也是西雅圖最著名景點之一,

市場中臥虎藏龍,如今分店係遍佈全球的星巴克咖啡,其創始店即來自 於派克市場,目前依然是個外觀樸素小店,雖然每日有遊客慕名而來一 睹老店風姿,在熱鬧喧嘩傳統菜市場中,星巴克創始店始終相對低調安 靜地存在派克市場中。

派克市場處於西雅圖市中心西南邊,成立於 20 世紀初,一開始設 立農漁生產者直接販賣給消費者原則,各攤商均有維持小規模經營共識,

不允許且避免批發商壟斷貨品及控制貨品價格。二次世界大戰後,農業 科技和交通運輸的進步,改變農業和零售經濟型態,超級市場及現代化 購物中心興起,使得派克市場一度蕭條及沒落,又因為派克市場位於西 雅圖市中心,它的好地點更引起關注,建商蠢蠢欲動想把派克市場拆除 重建,包括旅館、住宅、立體停車場等。

多虧當時建築學者幫忙及市民自發性保存力量,再經過民間發起

「市場之友」﹙Friends of the Market﹚,持續努力訴求保留市集社區經濟 及文化活力,才得成功爭取到支持,最後終於阻擋下派克市場更新計畫,

這也才能夠保存派克市場的磚造建築和拱廊商街,改以歷史保存區劃定,

市場才得以順暢營運,並且成立派克市場歷史保存委員會來監督該區的 各種發展及再利用活動,若當時派克市場更新計畫付諸實行,今天的派 克市場將不復存在,換來的只是立體停車塔及住宅群。

派克市場再生帶來收益,加上西雅圖市政府挹注資金,媒合多元社 會服務結合及再利用,當中包括社會住宅、老幼照護、保險及免費醫療

(28)

等,即便後來聯邦政府福利政策大幅縮編,派克市場基金會持續透過募 款、市場營利分配等機制,盡量維持相關的社會服務工作能持續運作。

至今依然有近百位低收入戶在此長期居住,持續享用醫療社福、老幼照 護、食物銀行等相關社會服務資源。美國西雅圖派克市場詳如圖2-7 所 示。

2-7 美國西雅圖派克市場

資料來源:爆肝護士的玩樂記事網(2018)(經本研究整理)

(八)加拿大蒙特婁水岸市場(Atwater Market)

水岸市場位於加拿大法語區魁北克省市區南側,它是一棟美麗建築 物,佇立在運河旁,還是歷史悠久的傳統零售市場,從其命名可得知它 的地理位置和水岸有共生淵源。水岸市場創立於 1933 年,位置建在運 河旁方便貨物直接從碼頭進出,水岸周邊就是工人住宅和幅員遼闊的工 業區,完整體現以工業及河運為主的城市配置。

水岸市場設計為4 層樓建築,1 樓戶外是花卉及蔬果零售,室內則 以五穀雜糧、麵包及乳製品為主零售賣場;2 樓則是販賣及處理肉品賣 場;3-4 樓則共構成挑高且無隔間大型集會廳,在當時是蒙特婁市重要 公共空間場域,可做為教育活動、大型集會及博覽展示等活動。1960 年晚期至1980 年初期,水岸市場經歷一段蕭條低迷時期,如同西雅圖 派克市場案例,於1968 年一度欲拆除市場之計畫,因遭到市民大規模 抗議作罷,直到1982 年才漸漸啟動重要水岸市場整修更新。

二次大戰後城市河運已不在重要,1970 年開始不在開放運河行船,

直到2002 年才開始檢討重新啟動運河使用,這段時間河流水質惡化嚴 重,沿岸為數眾多工廠關門成為閒置的廠房,卻也波及水岸市場生意,

縱然1 樓零售買賣商業活動沒間斷過,但水岸市場樓上閒置空間如同周 邊廠房一樣,一度變成治理城市中難題。1990 年初期,西雅圖蒙特婁 市政府開始重新檢討運河和此區水岸定位,研擬文化資產再利用及引入

(29)

休閒遊憩系統規劃策略,於1997 年重新開放,水岸市場更是其中非常 重要一環。水岸市場生意重新振興,且在運河開放前,水岸市場閒置空 間已轉為健身房使用,重新融入社區生活。加拿大蒙特婁水岸市場詳如 圖2-8 所示。

2-8 加拿大蒙特婁水岸市場

資料來源:臺北產經網(2019)(經本研究整理)

透過本研究文獻回顧國內外傳統市場改造案例,傳統市場普遍因老舊建築,

人口外流、現代化消費行為的改變,使得傳統市場消費人口逐漸減少,造成市場 閒置空間低度使用。長遠而論,為能使市場持續發揮其功能性,在管理者努力下,

已陸續完成改造轉型成為多元場館,相關案例彙整詳如表2-5 所示。

2-5 國內外傳統市場改造及營運轉型相關案例彙整 改造及

營運轉型 案例

研究發現 改造及營運轉型

模式/策略

臺北 南門市場

˙1907 年成立。

主體結構為地下1 樓、地上 2 樓建築物。

˙改造用途如下:

販售南北雜貨商品,包含乾貨及熟食、百 貨、飲食、魚、肉、生鮮疏果。2020 年 熄燈。建築老舊,舊有市場已進行拆除。

預計 2022 年完工。新建市場為高 12 層 鋼骨鋼筋結構建築主體,交通便利,設 計將與三鐵共構,可望吸引更多客源。

˙改造模式:結合交 通樞紐

˙新南門市場設計結 合三鐵共構交通建 設,除了方便原有 顧 客 繼 續 前 來 購 買,也能因三鐵共 構交通便利的關係 吸引更多的新客源 前 來 南 門 市 場 消 費。

苗栗縣 卓蘭鎮 公有零售

˙因921 地震損壞,於 2004 年重建完成。

主體結構為地下1 樓、地上 2 樓建築物。

˙改造後用途如下:

˙轉型模式:委外經 營。

˙卓蘭鎮公所不堪連

(30)

市場 2008 年地下 1 樓規劃之停車位全部出租。

地上1 樓及 2 樓北、南側 39 個攤位全數出 租。2009 年由連鎖賣場-全聯福利中心承租 使用。提供民眾便捷的購物環境,更能活 化市場周邊商機,並能帶來地方繁榮。

三 年 虧 損 上 百 萬 元,鎮代會決議降 租金及主動向連鎖 超市招商,2009 年 全聯超市進駐後成 功轉型活化卓蘭市 場,帶動小鎮的人 潮和商機。

臺中市 梧棲區 第二公有 零售市場

˙2001 成立。

主體結構為1-3 樓建築物。

˙地下室做為停車場、地上 1-3 樓做為市 場使用。

改造用途:現由大型賣場承租,出租率為 100%。

˙轉型模式:委外經 營。

˙2008 年攤商租約期 滿 全 部 不 續 租 , 2009 年配合經濟部 中部辦公室市場活 化計畫,委外由全 聯超市經營,成效 良好。

南投縣 集集鎮 第一公有 零售市場

˙因921 地震傾毀,於 2006 年重建完成。

主體結構為地下 1 層、地上 5 層之 RC 建 築物。

˙改造用途如下:

1 樓由集集鎮公所與農會共同經營;2-3 樓 做為社會福利設施;4 樓做為市場管理 所辦公室;5 樓做為電機空間使用。透 過多目標活化使用,提供給當地居民購 物、終身學習之場所,也改善鎮公所辦 公同間不足之問題。

˙轉型模式:複合式 經營。

˙雖曾經轉型經營福 利 中 心 但 並 未 成 功,在經營策略上 轉與農會共同經營 展售中心及與多元 使用,轉型經營後 成功活化。

雲林縣 水林鄉 公有零 售市場

˙1989 年成立。

主體結構為2 層樓建築物。1-2 樓做為市場 使用。後因人口外流、大型賣場興起、

地處偏遠等,市場逐漸成為荒廢閒置空 間。

˙改造用途如下:

已活化運用,目前已轉型為日間照顧中 心,做為社福公共設施場所。

˙轉型模式:日間照 護中心.。

˙市場依公共設施用 地多目標使用辦法 活化,由雲林縣家 園關懷協會承租,

成立日照中心,成 功活化閒置市場也 解決水林鄉無老人 日照中心的問題。

臺北市 士東市場

˙1997 年成立。

主體結構為地上2 樓、地下 1 樓建築物。

˙改造用途如下:

1 樓 127 攤位、2 樓 128 攤位,1 樓以販售 蔬果、魚肉、花卉商品為主;2 樓以販售 服飾、手飾、珠寶配件為主;地下室規劃 收費停車場。2014 年透過推動改造計畫,

˙改造模式:引入新 穎現代化設計成功 再造。

˙整修市場硬體設備 和排汙水系統,解 決市場空間紊亂、

惡 臭 、 昏 暗 等 問

(31)

讓傳統市場也能變得這麼美,大走文青 風,榮獲經濟部五星級模範市場的肯定。

題。引進文青及日 式風格設計打造為 環保市場,成功吸 引媒體報導市場生 意業績大幅提升,

並譽為「五星級市 場」美名。

美國 西雅圖 派克市場

˙20 世紀初成立。

˙改造用途如下:

市場經營方式以農漁生產者直接販賣給消 費者為原則,各攤商維持小規模經營共 識。隨著經濟型態的改變,現代化購物商 場興起,民間發起訴求保留市集社區經濟 及文化活力,成立市場歷史保存委員會,

為市場再生帶來收益,加上政府挹注資金 再利用,媒合多元社會服務,例如:老幼 照護、免費醫療、社會住宅等,至今尚有 百位低收入戶長期居住,持續享有醫療、

照護等相關社會服務資源。

˙改造模式:民間自 發 性 拯 救 老 市 場 即 結 合 社 區 多 元 利用。

加拿大 蒙特婁 水岸市場

˙1933 年成立。

主體結構為4 層樓建築物。

˙改造用途如下:

1 樓販售花卉、蔬果零售區。2 樓販售肉品 賣場。3-4 樓做為大型集會廳。

1982 年市場進行整修更新。

1990 年政府重新檢討水岸定位,研擬文化 資產再利用及引入休閒遊憩系統規劃策 略。市場因此重新振興,閒置空間已轉 型為健身房使用,重新融入社區生活。

˙改造策略:管理機 關重新檢討市場定 位及結合社區多元 利用。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聯合報新聞網(2020)經濟部中部辦公室主任郭坤明指出,我們現在正嘗試 將青年、創新和菜市場這三者結合再一起,翻轉民眾對傳統市場骯髒紊亂的印象。

他也舉例,一般傳統市場的2 樓以上空間都閒置沒有在使用,那就可以用作日間 照護據點或是社區里民活動中心,像鹿港第一公有零售市場等許多的歷史建築物 都不能改建,那就和時下流行的健身中心合作,作為發展全民運動的活動空間。

在閒置攤位部份以1 元低價給年輕人擺攤承租,並鼓勵承接的青年人幫老攤位進 行新形象改造,新竹東門市場、臺中忠信市場都有改造成功的案例。

從表2-5 的國內外傳統市場改造及營運轉型案例分析中不難發現,大部份的 傳統市場都是因為市場裡某些空間被長期閒置,而被管理機關提出來檢討及改善。

如苗栗縣卓蘭鎮公有零售市場及臺中市梧棲區第二公有零售市場均是市場攤位 無人願意承租而導致市場攤位空間閒置,管理機關轉型委外經營方式,引進連鎖

(32)

賣場-全聯福利中心承租經營,一來不失原本傳統市場的提供民生所需的功能,

二來提供民眾便捷的購物環境,更能活化市場周邊商機,並為地方帶來繁榮,是 相當成功的營運轉型模式。南投縣集集鎮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及雲林縣水林鄉公有 零售市場,1 樓則是維持傳統市場和賣場的功能,2 樓以上閒置空間則是活化利 用作為社會福利設施使用及轉型為日間照護中心,結合社區鄰里需要,也是相當 成功的複合式轉型模式。

反觀臺東中央市場目前1 樓的傳統市場商業機能依然相當活絡,但 2 樓規劃 的攤位空間則閒置好幾10 年,又因中央市場其地理位置位於臺東市中心,生活 機能及民生品所需原本就相當充裕充足且多元,並不缺大型賣場這類商業行為,

臺東市公所如果以此類委外模式經營,則不適用於臺東中央市場。因中央市場的 地理位置屬臺東市較早發展的區域,在邁入老齡化的社會的同時因市場周圍開發 較早,在當時並未有社會福利設施及老年照護這種思維概念下,所以周圍鄰里幾 乎沒有相關社會福利設施可照護老幼,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展長照2.0 的計劃,各 地方政府要爭取相關社福長照的相關預算也相對較容易爭取,臺東市公所可以藉 由將中央市場2 樓閒置空間轉型為日間照護中心,一來可解決老社區老年及幼兒 的照護問題,也解決2 樓空間長期閒置的問題。主管全臺傳統市場的經濟部中部 辦公室也希望傳統市場的閒置空間都能朝向結合社區使用,來解決市場空間閒置 的問題。

二、 傳統市場閒置空間成功活化案例探討

傳統市場裡買菜加蔥、店家與顧客此起彼落的殺價聲,這就是傳統市場 裡的日常,這樣的經營方式雖富有人情味,但是隨著消費型態的轉變,在面 對量販店、連鎖超市、網路商店等新時代零售方式相繼問世,也漸漸影響到 現代消費者的選擇。現今許多傳統市場的人潮已不復以往熱絡,近年來無論 是政府管理機關或是市場攤商均為翻轉傳統市場的頹勢,皆開始思索傳統市 場如何轉型經營及是否有更符合現代消費需求的多元經營方式。

(一)臺北市雙連市場:市場閒置空間轉型經營國際青年旅館

雙連市場是臺北市較早進行傳統市場活化的案例之一,因為商圈轉 移,市場攤商陸陸續續遷出或停業,導致雙連市場 2、3 樓處於閒置狀 態長達10 多年,進而成為閒置的蚊子館菜市場。臺北市政府於 2009 年 評估之後,對雙連市場實施整修改建,於2013 年以「傳統市場+青年旅 館」的新型態轉型模式經營,鎖定穩定成長的背包客旅遊市場,為鄰近 老城區重新引進人潮。

雙連市場是全臺第一起公有房舍轉型國際青年旅館的成功案例,目 前地下及地上 1 樓仍肩負傳統市場功能,販賣肉品、蔬果及傳統小吃,

至於原先閒置的 2 樓空間則規劃為 22 間青年旅遊房的青年旅館、自助 餐廳、健身房及自助洗衣間,並在公共空間裝飾臺北意象風景圖,突顯

(33)

出在地景致文化與人文特色。雙連市場轉型合體青年旅館經營,讓來旅 遊的背包客在下榻處就能體驗臺北庶民生活及在地小吃,讓原先已漸漸 沒落的傳統市場連帶周邊商圈及老城區,也藉由傳統市場轉型的青年旅 館再度引來人潮與商機。臺北雙連市場詳如圖2-9 所示。

2-9 臺北雙連市場

資料來源:獨家日報(2017)(經本研究整理)

由雙連市場的轉型契機上不難發現,臺東中央市場也有著和雙連市 場相同的經營困境,目前臺東中央市場1 樓攤商仍正常營業,雖然攤商

(34)

生意不如以往熱絡但還屬尚可,然而市場2 樓攤位空間長期閒置荒廢實 屬可惜,管理機關臺東市公所在幾 10 年前也曾經用免費使用 2 樓攤位 的優惠方式,試著將市場攤商導入2 樓空間販賣商品,但最終還是功虧 一簣無法如願。臺東中央市場的2 樓空間占地約 1,154 平方公尺(約 350 坪),倘若管理機關臺東市公所能和臺北市雙連市場一樣,嘗試導入創 新的思維與跳脫傳統經營的模式,或許能為臺東中央市場帶來永續經營 的新契機。

(二)新竹市東門市場:白天為菜市場早市,晚上搖身變為美食街

新竹市東門市場設立於1900 年,曾是臺灣最大的菜市場,於 1977 年改建,為地上3 層、地下 1 層之建物,成為全臺第一座集合式市場,

也是新竹市第一座有電動手扶梯的菜市場建築物,是當時最「潮」的賣 場,進駐許多舶來品商店,堪稱是新竹的西門町。但隨著時代變遷,建 築物構造及設備逐漸老化,傳統市場榮景已不復存在。新竹市政府近年 來陸續啟動東門市場活化,利用各項再造工程,包含年輕的力量在東門 市場萌芽茁壯之「東門青年基地」,東門市場創意美食名店進駐等等,

短短幾年已吸引近 40 餘家年輕店家進駐開店,不少店家甚至成為排隊 美食名店。

新竹市必遊景點東門市場全天候提供各式異國美食,是新竹市最熱 鬧常態的「夜市」,新創立飲食攤從 4 年前僅個位數,成長到如今超過 100 攤,產發處張力可表示,白天的東門市場為早市,吸引許多買菜族,

晚上的東門市場搖身變美食街,更是許多年輕人晚餐、消夜首選。不論 是日間還是夜間攤商,老攤位或是新攤商,都對於市場環境的改善都有 著相同的期待。(新竹市政府產業發展處,2021)

新竹市東門市場,重建不到50 年,當年很現代化的東門市場,與 臺灣其他老市場面臨了同樣的挑戰。新型態購物方式的崛起,像超商,

大賣場,甚至網路購物都讓些老市場無力招架。即使是位於新竹市黃金 地段的東門市場,40 多年前的老建築物格局早已無法滿足多數商家或消 費者的需求,原本市場有500 多個攤位,只剩下一些仍在堅持的老店面,

2、3 樓更是人去樓空,只有老客人還沒來此,眷戀熟悉的消費模式。近 年來,臺灣各地舊市場改建或活化的議題有不少的討論,新竹的傳統市 場活化指標便是東門市場,新竹市政府與在地大學合作,將東門市場 3 樓轉型為青年創業基地,除了提供給年輕人創業空間之外,也希望青年 的創意和活力能與老市場激盪出新火花。走過百年路程的東門市場,也 許能再次擔綱領頭羊的角色,帶動週遭老街區產業的再次興起。新竹東 門市場詳如圖2-10 所示

(35)

2- 10 新竹東門市場

資料來源:中時新聞網(2020)(經本研究整理)

一座傳統市場能存在百年之久,對一座城市來說一定有它繼續存在的必要性,

但當初的設計規劃是否還能讓老市場滿足現代化的消費需求,無法滿足,這個答 案我想是肯定的。新竹市東門市場和本文研究主題臺東中央市場的問題背景相差 不遠,甚至有些地方是雷同的。兩座市場的位置都相同位於城市中心的黃金地段,

一樣的市場建築物本身都老舊亟需改善公共安全問題,一樣的市場一樓以上的空 間都閒置著。但不同的是,在新竹市政府努力推動改造之下,將原本樓上的閒置 空間轉型為青年創業基地,吸引年輕人進駐老市場開店,目前白天依舊為菜市場 早市販賣商品,晚上則搖身變為美食街,吸引更多原本不青睞老市場的年輕族群,

數據

圖 2-3 臺中市梧棲第二公有零售市場  資料來源: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2020)(經本研究整理)  (四)南投縣集集鎮公有第一零售市場  市場 1 樓由農會與鎮公所共同經營,做為農特產品及民生用品展售 中心,2、3 樓為社會福利設施,分別由社區長青大學及美學協會借用 作為終身學習場地及數位學習中心,4 樓作為市場管理所辦公室,5 樓 為機電空間。經多目標活化使用,提供當地居民方便購物、終身學習之 場所,也解決鎮公所辦公處空間不足的問題。南投縣集集鎮公有第一零 售市場詳如圖 2-4 所示。
圖 2- 10 新竹東門市場  資料來源:中時新聞網(2020)(經本研究整理)  一座傳統市場能存在百年之久,對一座城市來說一定有它繼續存在的必要性, 但當初的設計規劃是否還能讓老市場滿足現代化的消費需求,無法滿足,這個答 案我想是肯定的。新竹市東門市場和本文研究主題臺東中央市場的問題背景相差 不遠,甚至有些地方是雷同的。兩座市場的位置都相同位於城市中心的黃金地段, 一樣的市場建築物本身都老舊亟需改善公共安全問題,一樣的市場一樓以上的空 間都閒置著。但不同的是,在新竹市政府努力推動改造之下,將原本樓上的閒
圖 2-12 臺東中央市場復興路入口~建築物外觀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2021.03﹚
圖 2-19 臺東中央市場走道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2021.03﹚
+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Master Taixu has always thought of Buddhist arts as important, the need to protect Buddhist arts, and using different forms of method to propagate the Buddha's teachings.. However,

Continue to serve as statements of curriculum intentions setting out more precisely student achievement as a result of the curricul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