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到目標語國家進行語言學習,是否就等於在真實情境中運用目標語言?二 語習得理論表明,欲習得一種語言,必須在真實情境當中以目標語進行互動 (Krashen, 1981; Swain, 1993; Ellis, 2005; Brown, 2007)。因此時有機關團體組織以 語言學習為目的之遊學團,至目標語國家進行短期旅行,行程中包含一定時數的 語言學習課程,例如由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主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部 承辦的海外華裔青年語文研習班。師大進推部為海外華裔青年安排了充實的課程,

包括華語文課程、民俗技藝課程、文化研習課程等;同時亦安排了教學參觀、寶 島攬勝等校外參訪活動。然而,目前的課程尚未將課堂教材與校外參訪活動結合;

華裔青年遠道而來,卻仍然在教室內學習語言,無法將所學到的語言知識立刻應 用在真實生活情境當中。語言和其他工具一樣,使用方式反映了特定社群累積的 定見。不明白某個社群與其文化,就不可能合宜的使用他們的工具 (Brown, Collins, & Duguid, 1989) 。要提升海外華裔青年的華語能力,應該使他們能在真 實情境中運用課堂所學得的知識。

傳統的語言學習方式侷限於課堂之中,只能以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擬對話情 境。隨著科技的發展,網際網路的發達,行動裝置的普及,在教室外學習語言已 經不是問題,結合真實情境的第二語言學習也越來越容易。網際網路已經使得工 作與學習的時間、地點起了重大的變化。Friedman (2005) 認為世界不斷被「抹 平」:科技應用不斷改寫企業的營利模式與我們的生活方式。網際網路使得工作 可以隨時隨地,學習也變得無遠弗屆,任何接上網路的人都可以擷取全世界的知 識。而行動電話的普及,使得網際網路與生活更加緊密的結合。世界銀行報告指 出行動裝置普遍的程度甚至超過了銀行帳戶、電力或乾淨的水(Kelly & Minges, 2012)。

當行動裝置發展到可以隨時連上網路之後,過去的遠距學習 (d-learning) 、 電化學習 (e-learning) 開始進展到行動學習 (Mobile Learning) 的階段 (Keegan, 2002),無所不在的學習成為唾手可得的現實。 Brown (2010) 便提出了 The Power of Pull 的觀念:網路上有所有的答案,隨時連網表示我們不需預備或屯積知識,

在我們需要學、想學的時候,就從網路上將資源拉出來,這樣的學習效果最好。

行動科技的發展也促使科技促進語言學習 (Technology Enhanced Language Learning, TELL) 發展了新的領域:行動輔助語言學習 (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MALL) 。過去二十年來,MALL 領域的相關研究已經有了非常豐碩 的成果,探討主題涵蓋了技術規格、行動裝置所有權、教學設計、學習理論、使 用者態度、激勵效果、基礎建設、教師培訓等;利用的媒介包括了手機簡訊、電 子郵件、線上共用平台、wiki 協作、播客、部落格等方式 (Burston, 2013)。

- 2 -

若將行動電話和平板電腦等當代科技,和單字卡、袖珍字典、掌上型電子 辭典、 MP3 隨身聽等等傳統行動裝置相比,現在的行動裝置不但具備攜帶性、

擴充性,更具備了即時更新的能力,能夠隨時隨地從網路上提取資源,展現 Brown (2010) 所謂的 The Power of Pull。而當語言學習者能夠隨時提取與環境有關的知 識時,便能夠進行情境感知 (Context-Awareness) 式學習,將目標與教材與真實 生活情境相結合;這正是學者們所認為理想的語言教學方式。(Brown, 2007)

目前 MALL 的文獻大部分針對英文學習;在華語作為第二語言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CSL) 的研究當中,利用行動裝置的教學設計還有很大的發 展空間。例如 Wong 等 (2011a) 研究以智慧手機進行中文字構造遊戲;Chang 等 (February 2010) 研究以無線手持系統支持中文閱讀活動;但其研究或側重於漢字 結構與中文情境,或注重中文閱讀,少有探討以行動裝置輔助華語口語溝通的研 究。本研究利用具有上網能力的行動裝置,建構情境感知華語學習環境,協助學 生在真實情境中進行華語口語溝通。

本研究回應海外華裔青年將華語課堂與生活情境結合的需求,探討如何利 用行動裝置結合線上合作學習平台,協助學生進行華語口語溝通,使他們能夠隨 時獲得語言學習知識、擷取情境資料,達到無所不在的學習。

1.1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結合行動裝置與線上合作學習平台,應用所建構之情境 感知華語學習環境於海外華裔青年的華語學習;促使海外華裔青年能夠將課堂語 言知識應用於生活真實情境中。為達此目的,我們針對華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 者設計課程活動,透過實驗歷程觀察、學習歷程記錄、前後測成績及學習者態度 問卷,了解海外華裔青年是否提高了口語溝通的表現,是否更加掌握教學主題的 相關句型,以及海外華裔青年對此種學習方式的態度。

1.2 研究問題

本研究擬探討的問題如下:

1. 海外華裔青年以行動裝置輔助華語口語互動,對於其華語溝通能力的提升有 何影響?

2. 海外華裔青年運用行動裝置在真實情境中進行探索,其華語口語溝通過程有

- 3 -

何表現?會運用哪些語言學習策略?

3. 海外華裔青年對於以行動裝置輔助華語口語溝通的態度為何?

1.3 研究意義

目前行動輔助語言學習的文獻,針對華語口語溝通學習的研究十分罕見;因 此對於行動裝置輔助華語口語溝通的學習成效、學習者態度、口語表現模式、所 使用之語言學習策略等都缺乏文獻可供探討。本研究企圖補充這一缺口,以來台 學習華語的海外華裔青年為對象,探討行動裝置對華語口語溝通學習成效的影響、

學習者的口語表現模式和語言學習策略、以及海外華裔青年對於此種學習方式的 態度。

1.4 研究限制

本研究在時間與受試者人數上有先天之限制:配合海外華裔青年研習班時程,

本研究全程共計四週,包括前後測、教育訓練、課後訪談等實驗流程,實際進行 教學活動時間為二週共六小時。受試者人數亦受限於該期研習班學生總數,共計 34 人。

1.5 名詞定義

本研究中所謂的華語口語互動或溝通能力,意指學習者的華語聽說能力。

為評估學習者之聆聽能力,本研究使用由母語者錄音之線上聽力測驗考題,內容 為教學活動中使用的詞彙與句型,透過前後測成績比較,觀察學習者華語聽力的 進步幅度。為評估學習者之口說表現,安排實驗過程錄影,於教學活動結束後分 析學習者的華語口說能力。

本研究中所謂的學習態度,分為三個面向:對華語學習的看法、對利用行 動裝置學習華語的看法、對於所安排學習活動的看法。為了解以上三個面向,本 研究運用「華語學習動機問卷」與「行動學習華語態度問卷」了解學習者對華語 學習與行動輔助華語學習的態度,並製作開放式訪談問卷,於課程結束後進行一 對一訪談。

- 4 -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