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3 行動輔助語言學習

行動科技的發展使得行動裝置愈來越輕薄,內容卻能夠擴充到接近無窮,結 合 網 路 更 可 以 即 時 更 新 與 尋 找 資 源 ; 這 些 特 性 使 得 科 技 促 進 語 言 學 習 (Technology Enhanced Language Learning, TELL) 開啟了新方向,衍生出行動科

- 7 -

技輔助語言學習 (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MALL)。自 1990 年代中期 以來, MALL 的研究主題涵蓋了技術規格、行動裝置所有權、教學設計、學習 理論、使用者態度、激勵效果、基礎建設、教師培訓等;使用的行動科技則以下 列五種為主:電子辭典,個人數位助理 PDA,行動電話,MP3 播放器,以及最 近的平板電腦(Burston, 2013)。已經有許多研究探索了 MALL 獨特特徵所創造 的語言學習新方法,包括攜帶性、社會互動性,環境靈敏度,連通性,個別性,

立即性 (Lan, Sung, & Chang, 2007)。

前述五種行動科技中,行動電話的發展最為蓬勃;行動電話的基本功能是 傳遞訊息,因此研究者時常利用此項功能將學習教材傳送給學生;例如 Levy 與 Kennedy (2005)將學生上課學過的資料,或是他們希望學生收看的電視節目,透 過 SMS 發給學生;Lu (2008)、Kennedy 與 Levy (2008) 、Cavus 與 Ibrahim (2009) 用手機傳送待學習的新詞彙供學生學習。

除了簡訊之外,行動裝置也可以呈現篇幅較長的閱讀材料; Wang 與 Smith (2013) 的研究透過行動裝置學習閱讀與文法。Chang 與 Hsu (2011) 發展了使用 PDA 的即時翻譯系統,輔助教室中的同步精讀課程。

研究者也利用行動裝置的多媒體特性,協助學習者練習聽力與口語能力。

Lys (2013) 以 iPad 輔助大學德語課程中的進階學習者,進行課堂內外的對話練 習;Demouy 與 Kukulska-Hulme (2010) 的計畫允許學生使用 iPod、MP3 播放器 與行動電話練習聽說。

亦有研究者利用行動裝置的網路功能進行學習活動,Taylor 與 Gitsaki (2003) 要求學生使用手機瀏覽器功能進行搜尋。而隨著行動裝置網路功能的發展,越來 越多研究加入了合作學習的元素;例如 Kiernan 與 Aizawa (2004)要求學生彼此以 電子郵件溝通,藉此教導目標語的結構;前述 Chang 與 Hsu (2011) 的研究以 PDA 輔助普通教室中的同步精讀課程,其發展的系統綜合了即時翻譯、即時翻譯加註、

即 時 多 人 分 享 翻 譯 加 註 功 能 , 使 學 習 者 能 夠 合 作 翻 譯 。 Comas-Quinn 與 Mardomingo (2009) 建立的行動學習計畫,促使學習者參與一個聚焦於外國文化 的線上資源創作活動;學生以行動電話、數位相機和 MP3 播放器收集他們遭遇 的外國文化樣本,然後上傳他們的紀錄到一個文化部落格分享給其他成員。

另外,由於行動裝置的普遍性,使它成為平衡學習機會的利器。Valk、Rashid 與 Elder (2010) 就顯示了移動電話如何讓發展中國家的學生獲得教育資源與服 務,特別是農村與偏遠地區。

普遍來說,個人裝置提供學生學習的擁有權,導致了正向的語言學習經驗 (Kukulska-Hulme, 2009)。Lys (2013) 利用 iPad 輔助大學中的進階德語學習者進

- 8 -

行課堂內外的對話練習,發現利用 iPad 進行額外練習確實提高了學習者口語表 現的品質與數量。Wang 與 Smith (2013) 研究學習者透過行動裝置學習閱讀與文 法的效果,指出一般來說學生對手機輔助學習態度正面,認為是提高閱讀與文法 能力的有效方法。但要引起學習,材料必須吸引學習者,不能過嚴。Kim、Rueckert、

Kim 與 Seo (2013)研究學生對個人行動裝置用於學習的看法,以及學生如何使用 行動裝置溝通與合作。研究結果顯示行動裝置能提供新的學習經驗,造成更多教 室外的學習活動,提供更多社群中的學習機會。

研究者們除了鼓勵教育者在教學現場使用行動裝置,也注意到行動裝置運 用於語言教學並非無往不利。Demouy 與 Kukulska-Hulme (2010) 的研究允許學 生使用 iPod 和 MP3 播放器與行動電話練習聽說;他們發現雖然 iPod 和 MP3 輕易被參與者採用,在行動電話上的活動滿意度較低。Kim 與 Kim (2012) 發現 行動裝置的小螢幕造成有關學生注意力與視覺能力的認知缺陷。Stockwell (2008, 2010)進行了為期三年的研究,結論是技術、教學、心理甚至環境的障礙時常阻 止學生選擇智慧手機等行動裝置,即使他們對行動學習有正面的觀感。他比較了 透過行動平台與電腦學習詞彙的表現,結果顯示兩組之間的詞彙活動分數或詞彙 進步情況沒有一致的差異。

亦有學者觀察到研究者所運用的行動裝置和文獻出版時的行動裝置性能有 落差。Ballance (2012) 認為與傳統的電腦相比,行動科技提供使用者前所未有的 靈活性,但也因為發展迅速而使得研究者的腳步跟不上行動裝置的介面與性能提 升。他以 Stockwell (2010) 於 2007 年啟動, 2010 年發表的研究為例:Stockwell 研究中所描述的是前智慧手機時代的行動學習環境;然而在研究開始的 2007 年 以及之後的 2008 年,iPhone 和 Andriod 先後面市;行動電話的性能與生態發 生重大變化,Stockwell 在結論中提到的許多問題,已經因為行動科技的進步而 解決。

雖然研究者大都對 MALL 抱持樂觀的看法,但多數行動學習研究關注的 仍是詞彙學習的相關研究(Godwin-Jones, 2011)。Lu (2008)的研究以三十名台灣高 中生為對象,比較學生們以手機簡訊和紙本教材學習英語詞彙的成效;經過兩週 實驗後,結果顯示簡訊學習組理解的詞彙比紙本組更多;學生對於透過行動裝置 簡訊學習課程也抱持正面態度。不過其延宕後測顯示學生遺忘了許多透過簡訊學 習的詞彙。Kennedy 與 Levy (2008) 的研究以手機發送學習材料;寄出的簡訊內 容混合了已知詞彙與新詞彙。他們發現學生很高興能複習已知訊息,而且他們認 為訊息內容通常實用又有趣。Song 與 Fox (2008)進行了多案例研究,調查香港高 年級大學生如何用 PDA 進行詞彙學習;他們發現行動裝置用於任務中的許多方 面;且在部分案例中,學習者的詞彙學習活動結合了行動裝置與電腦。 Butgereit 與 Botha (2009) 的系統是一個運用多種文字轉語音引擎的手機應用程式,讓教師 可以創造英語或非洲語的詞彙列表,鼓勵非洲學生練習拼寫。Cavus 與 Ibrahim

- 9 -

(2009) 發展的系統用簡訊寄送科技英語詞彙與意義。Chen 與 Li (2010);Hsieh、

Chen 與 Hong (2007);Cheng、Hwang、Wu、Shadiev 與 Xie (2010)等的研究利用 PDA 與無線網路,讓高中生或大學生探索校園,進行英語詞彙學習。Hwang 與 Chen (2013) 的研究則讓學生在午餐時利用 PDA 學習食物的英語詞彙,將學習 材料與真實情境相結合。

除了偏重辭彙研究之外,與華語學習相關的行動輔助語言學習文獻,數量 遠不如英語學習,現有的文獻又偏重漢字結構、辭彙與閱讀。漢字筆畫結構是中 文學習的難點之一,也是研究者較常探討的面向:如 Tam 與 Huang (2012) 提出 一個基於學習對象的電子學習軟體,讓使用者正確習寫漢字的筆畫順序;結果顯 示外國學習者可以在課堂後的任何時候在手機上有效的學習與練習寫字。Wong、

Boticki、Sun 與 Looi (2011a) 以新加坡母語為中文的中文學校學生為對象,研究 以智慧手機或紙製卡片進行中文字構造遊戲的差異,發現大部分學生偏愛使用容 易進行各種嘗試的卡片。經過重新設計之後,Wong、Hsu、Sun 與 Boticki(2013) 的漢字組合遊戲「漢字拼一拼」,要求學生以智慧手機透過網路接受隨機的漢字 部件,然後自行尋找其他同學協商,以組合出合格的漢字。

中文詞彙也是研究的重點。Wong 的一系列研究以行動裝置結合 wiki 寫作 輔助中文成語的學習:學生以智慧手機拍攝生活中的場景,據以創造包括特定中 文成語的描述;目的是利用行動裝置輔助正規課程,進行結合真實生活情境與中 文成語的無縫學習,培養學生以中文詮釋日常生活遭遇的能力 (Wong, L.-H., &

Looi, C.-K., 2010; Wong, L.-H., Chen, W., & Jan, M., 2012; Wong, L.-H., 2013) 。 亦有研究者關注如何以行動裝置輔助中文閱讀。例如 Chang、Lan、Chang 與 Sung (February 2010) 使用無線手持系統,在中文課堂中支持個別和合作閱讀 活動,幫助教師進行閱讀策略教學。結果顯示有助於學生應用閱讀策略,促進了 小型閱讀團體的合作學習。

至於以行動裝置輔助華語口語溝通的文獻則十分稀少。Edge、Searle、Chiu、

Zhao 與 Landay (2011) 提出一個行動裝置應用程式 MicroMandari,利用基於位置 的Foursquare 服務,在世界各主要城市提供情境相關內容,支持中文的「微學習」; 應用程式利用GPS 判斷使用者位置,提供使用者身處情境有關的中文詞彙或句 型的閃現卡。該研究進行了為期四周的實驗,有 23 位參與者,分布於北京和上 海。研究結果顯示身處中國的外籍人士對於在真實情境中使用所學會的語言和母 語者互動有困難,而且需要更多動機使他們花更多時間學習。

從上述回顧的文獻可知,行動科技的飛速進步導致行動學習的蓬勃發展,

行動裝置輔助語言學習的效果已有許多研究成果。然而目前文獻偏重於英語學習、

詞彙學習;行動輔助華語學習,尤其是華語口語溝通的研究十分難得,仍然有很

- 10 -

大的研究空間。因此本研究針對海外華裔青年,設計教室外的口語溝通課程,並 利用行動裝置輔助學習者,使學習者能在真實情境中和母語者順利進行口語互 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