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項 社會網路隨處可見

本研究希望了解上市櫃公司獨立董事的社會網路結構。

現代人活在各式各樣的社會網路當中!所謂社會網路(social network),是一 連串人與人連結的關係及結構,這可能是朋友關係、同事關係、校友關係甚至 性關係等。

從社會學的角度而言,人的所作所為,部分原因來自其所處社會結構中的 位置,另部分來自其個人內在偏好與特質1。換句話說,這兩股力量分別為結構 (structure)與意志行動(agency)。而社會網路的生長與消滅,就是這兩股力量拉 扯的結果。人在行為時,往往以為自己是獨立的個體而依照個人意志決策,完 全沒能察覺自己當下的行為其實是「鑲嵌」在更大的社會結構及網路當中。這 樣的社會網路的的確確存在,因為人為了要在群體中生活,都已經被周遭的人 群社會化了。在許多的社會現象中,如金融市場的暴起暴落到革命的爆發,都 能使用社會網路來解釋,為了更加了解群體行為,進而改善引導,對於社會網 路的研究就有其必要。社會網路結構對獨立董事公司治理行為的影響往往會被 傳統研究所忽略,但社會網路對個體行為的影響卻時常更勝於個體本身特質的 影響。

以下舉兩個知名的實驗來說明之:

一、電擊實驗2 3 4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 Milgram 於六零年代在報紙上刊登廣告,招募民眾前來 耶魯大學參與一項關於「體罰對於學習行為的效用」之實驗,並告訴參與者他 被隨機抽中將扮演「老師」的角色,以教導隔壁房間的另一位參與者——「學

1 Duncan J. Watts, Six Degrees: The Science of a Connected Age Reprint Edition, #1050, W. W. Norton

& Company(2004), Kindle Edition.

2 Id., at #1908.

3 Mark Buchanan, Nexus: Small Worlds and the Groundbreaking Theory of Networks, #293, W. W.

Norton & Company(2003), Kindle Edition.

4 Milgram experimen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lgram_experiment

5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anford_prison_experiment

家 Granovette 認為:人際互動中產生的信任關係是組織間從事交易關係的必要 基礎,也是決定交易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人的行動無法從人際的關係間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同公司、同學校、同一政黨等等)成員之間的連結管道;而社會結構,則用來區 分個人在社會之中所隸屬的組織或所扮演的角色。此學派透過純粹關係性的網 路資料抽取出關於社會族群階層的資訊,如測量成員之間的社會距離,或根據 網路關係的相似程度,將成員適當地分類。在這樣的角度之下,個體的社會網 路可說是個體社會身分的代表。

另一學派將社會網路視為普及知識的管道,或是影響力的傳播媒介。個體 在整體關係模式中所佔的地位,將決定他所能獲取的資訊,或者他所能影響的 對象。因此一個人在社會中的角色,不僅依賴他所處的團體,也因為他在團體 中的地位而有所差別。此學派發展出一些測量技巧用以量化個體在網路中的地 位,並將此數值拿來和其他個體比較。

前述社會學下的社會網路分析都以靜態的網路結構作為研究對象,它們並 不把社會網路看作是社會力量影響之下逐步演進的實體,反而傾向於將之視為 這些力量造就出來的固定架構。

網路科學則使用數學方法為傳統社會網路分析上的兩個學派引入動態演進 的概念。一般又可依照傳統社會網路分析的學派將網路科學分成網路動態學以 及網路上的動態學9

網路動態學(dynamics of the network),則觀察網路本身的結構發展——網 路連結的生成與斷裂,並使用數學詮釋各種網路的特徵。在此脈絡之下,學者 觀察諸多網路都發現其具有「小世界網路」的特徵,小世界網路可謂最為人所 知的網路動態學之議題。

網路上的動態學(dynamics on the network),將網路想成是個串連個體的平 台,個體在網路上尋找資訊、散布謠言、做出決定,其呈現出來結果會受到旁 人所作所為的影響。有些學者還利用資料探勘的技巧,分析個體所釋放出來的 巨量資料,預測群體未來的走向,並將此研究方法稱為「社會物理學」。

第三項 研究目的

本研究使用網路科學的角度,觀察「動態」的獨立董事社會網路。獨立董 事是我國主管機關為改善公司治理所引進的新制度,可以說是公司治理法制近 十餘年最大的變革之一。在主管機關的要求下,獨立董事很有可能在未來取代

9 Id., at # 792.

11 http://mops.twse.com.tw/mops/web/index

12 劉連煜,現行上市櫃公司獨立董事制度之檢討暨改進方案─從實證面出發,第 114 期,頁

128(200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在複雜理論和社會物理學的視角下,獨立董事就好像眾多的社會原子,其 藉由同事關係構成獨立董事社會網路這個社會組織,而該社會組織的行為又進 而影響公司治理此一社會現象。獨立董事是社會原子這種說法,和網路科學之 獨立董事社會網路的「去個體化」相輔相成,都屬於網路思考(network

thinking13),重視個體之間的關係更甚於個體的屬性。

綜上所述,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有二:

一、採取網路思考方式,觀察現行我國上市櫃公司獨立董事之社會網路及 上市櫃公司社會網路,並探討兼任獨立董事在其中所扮演之角色。

二、採取網路思考方式,提出改善獨立董事公司治理行為的可行方案。

第二節 論文架構

本文一共分為七個章節,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公司治理」,第三章「公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