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軍醫制度的規劃

第二章、 戰時的軍醫體系

第一節、 軍醫制度的規劃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發展的過程之中,也未如預期中順利,究其因素,軍醫人員之派系問題,甚 為發展不順遂之關鍵要素,這項要素在戰後,藉由幾位當時軍醫領袖級人物,

如林可勝、張建、盧致德等的建議與研商以及在蔣中正、陳誠等軍政高級首 長的認可之下,完成當時各軍醫教育單位之整併與改組,並於 1947 年中成立 國防醫學院後,軍醫人員之派系問題才初步獲得改善,故此問題自戰前即存 在始,在歷經了抗戰過程乃至戰後,其各方衝突之爭議與融合之情況究竟為 何,亦是本章要討論的問題。

第一節、 軍醫制度的規劃

若要探討蔣中正對於軍醫或其制度的規劃概念,首先要從蔣對於管理軍 隊醫療與衛生清潔的重視程度談起。軍隊內的醫療衛生和士兵的身體管理有 密切關係,當兵就是為了要和敵人拼鬥,所以必須保持身體健康,對此蔣相 當的重視5。根據目前所留下的相關史料當中,顯示出最早在黃埔軍校時期,

蔣對於軍校學生的衛生清潔情況就相當地重視,常親自進行清潔檢查,他認 為檢查的目的,是為了練習將來戰時動員準備,如果在學校裡面不注重衛生,

一旦帶兵打仗的時候,必定會發生許多的弊病出來6。如夏令時容易發生疫 症,會申令軍校的軍醫處長7及軍醫院院長切實督責各部隊軍醫,在清潔衛 生上要認真辦理,尤其在廚房、廁所、暗溝、浴室、倉庫、飯廳、寢室等處,

5 皮國立,〈抗戰前蔣介石的日常醫療經驗與衛生觀〉,收入呂芳上主編,《蔣介石的日常生 活》(臺北:政大出版社,2012 年),頁 390。

6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蔣介石年譜(1887-1926)》,頁 168。

7 黃埔軍校軍醫處所負責之業務有:1.關於衛生教育及治療事項、2.關於身體檢查事項、3.

關於傷病之綜核統計勤務之分配事項、4.關於防疫事項、5.關於衛生材料之籌備事項、6.

關於衛生宣傳清潔檢查事項、7.關於療養室診斷所管理事項、8.關於所屬人員統計調查升 降任免調補賞罰考績事項。王鳳翎編輯,《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史稿:第一冊》(臺北:龍文 出版社,1990 年),頁 22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要每日派軍醫輪流檢查,撒石灰粉或避疫水,另對於飲料或菜蔬,要會同管 理處切實注意。總之求其清潔,不發生疾病為度,以每月將以上各地方詳細 檢查一次,並督責其大掃除為要8。對於一個領導人而言,蔣會如此注意細 部之事,或許與他早年留學日本時,親身在軍隊之中所感受到的階級之嚴、

待下之虐與營內之整潔有關9,藉由親身經歷,往後將自身的經驗帶回中國 的軍隊之中。蔣認為,當時的軍隊之中多數的士兵都不是戰死而是病死的占 大多數,故蔣十分注意士兵的疾病與衛生問題,他對軍校生說:「大家要時時 刻刻保全身體的康健,打仗是不會死的,出征的軍人大都是病死的多,所以 第一要緊是保全各位自己身體的康健,然後可以建功立業,完成革命的責 任。」10由此可看出蔣對於軍隊中,士兵的醫療衛生問題關注甚切,但同時 也暴露出當時中國軍隊醫療素質之低落與不足。

有了對於軍隊醫療及衛生整潔的重視概念,蔣開始思考,如何逐步規劃 維繫軍隊中醫療與衛生的軍醫制度發展,以作為保持軍隊戰鬥力之要素。國 民革命軍在東征北伐時期,藉由當時發生戰事後,蔣時常前往傷兵醫院視察 與慰勞傷病兵之機會,觀察到當時士兵受傷後,常面臨到軍隊中之衛生隊軍 醫逃亡,傷兵醫治無人,傷者飲痛呻號的窘境,蔣見此情況認為:「軍醫不良,

經理無方,軍隊要素三失其二,準備欠周,咎在於一人也。」11然則這樣的 情況同時也反映在當時的黃埔軍校之中,蔣認為校中負責衛生醫療的軍醫處 與野戰病院腐敗不堪12,傷兵飲食無時,看護乏人,煎熬痛苦 13,在這樣的

8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蔣介石年譜(1887-1926)》,頁 352。

9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蔣介石年譜(1887-1926)》,頁 14。

10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蔣介石年譜(1887-1926)》,頁 275-276。

11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蔣介石年譜(1887-1926)》,頁 276。

12 據蔣的相關資料中顯示,當時在黃埔軍校之中,負責軍醫業務的軍醫處或野戰醫院,其主 事者常有不法行為,只圖將資源中飽私囊而罔顧士兵生命,因此常替換主事者,蔣也多 次就此情況大發雷霆,認為有迫切的改革必要。

13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蔣介石年譜(1887-1926)》,頁 336、4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情況之下,軍隊士兵則無法安心地面對戰場險峻的情況,會大幅影響軍隊戰 鬥力。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後,各部隊長官呈蔣的軍事報告中,亦常有表示 各軍隊對於中央所派駐於各軍之軍醫皆多不良,希望中央軍醫業務單位能詳 查嚴究與改進為要14。故蔣在軍醫業務之主管方面,不論是在黃埔軍校時期 的軍醫主管15、軍政部軍醫司(署)主管,或是軍醫學校校長等職,皆有到 任未久即又更換之現象16

除了軍醫不良外,當時因醫藥價格昂貴,軍隊購置不足,故雖有軍醫之 診斷,但無治療之藥物,軍隊衛生組織形同虛設17。由此可看出,軍醫業務 之不良,並非係出一因,而是在當時環境之下多種因素集合而成。

在在顯示,蔣中正對於軍隊中醫療衛生之注重,欲改進此問題,蔣認為 要從軍醫教育之提高素質與軍醫制度之完善建立為最主要之根本。蔣在 1925 年 8 月 15 日的〈上軍事委員會改革軍政建議書〉中即提到關於現有軍事學校 整頓之問題,當時各軍在軍事教育上雖多有設立各類軍事補習性質學校18, 立意甚佳,然因辦理方式與教學方法各異,名稱亦不統一,容易造成教學品 質事倍功半或派系叢生,故在謀求軍政統一之前提之下,須先將各類軍事教 育統一。蔣認為實際的辦理方式為規劃設置一所高等軍事學校,以利軍事人 才之培育,但目前礙於實際現況,尚無法實現規劃時,應先在黃埔軍校中設 置各類專科,而軍醫是蔣認為軍事作戰當中不可或缺之六大因素之一,亦有 設立軍醫專門學校之規劃,目前雖因經費問題無法大規模的開辦,但應先從

14 「蔣中正電劉瑞恆據各方報告署派軍醫皆多不良望詳查嚴究」〈一般資料—民國二十五年

(五)〉,《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200-00267-089。

15 黃埔軍校從 1924 年創校至 1934 年止,歷任主管該校軍醫業務者有宋榮昌、孫洞環、王若 儼、郭琦元、褚民誼、金誦盤、歐陽慧聰、蔣士焘、盧致德、嚴智鍾等人。

16 關於軍醫行政單位主管及軍醫學校校長等職之歷任名單,請參閱第二章之彙整表格。

17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蔣介石年譜(1887-1926)》,頁 469。

18 關於各部隊所自行設立之軍醫補習訓練班名單,可參考全文末之【附錄一】全國醫事學校 一覽表。

案館編,《蔣介石年譜(1887-1926)》,頁 339。

24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蔣介石年譜(1887-1926)》,頁 65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校成立以來,多次要求教官注重士兵的擔架看護勤務訓練25,往後在軍事行 動中,亦常要求各軍隊之軍醫人員切實整頓與訓練擔架隊,要如登峰一樣熟 練,在將來檢閱各師時,對此要特別考驗26,抗戰時,蔣甚至在軍醫會議上 提到:「大家不要以為衛生隊和擔架兵與戰爭無關重要,就隨便找些人來湊 數,……我們前方一般官兵,因無良好的軍醫和擔架隊,一方面打仗,一方 面要顧慮受傷無人抬救,如此,就減少了官兵作戰的勇氣。」27且蔣對於擔 架原先的使用方式不甚滿意,原本軍隊訓練一副擔架是由四人所操作,但蔣 認為這樣使用在人力上殊不經濟,所以將擔架操作由四人減為兩人,擔架形 式亦改為竹編眠轎的樣式,以節省人力及提高便捷性28

由蔣在黃埔軍校時期與國民革命軍東征北伐時期對於軍醫的初步規劃想 法與實行經驗,延伸至往後國民政府時期及抗戰時期,才有更為完整的軍醫 教育與行政制度規劃與落實。

「窮參謀,富軍需,跑腿副官,吊兒啷噹當軍醫」,這是三零年代部隊中 常聽到的一句口頭禪。對於當時的情況而言,由於國民革命軍完成北伐不久,

在軍事行動上又陸續面臨了中原大戰、對中共進行的五次圍剿行動以及剿撫 各地方軍事實力派之行動,尚無一段完整且長時間的軍事修整期,自然無法 較為全面性地整頓軍隊。當時軍隊中的軍醫制度亦是不佳,部隊中的醫療人 員大多數是由未受專業訓練之人員充當,少數才是由軍醫學校或一般醫學院 畢業學生徵募而來,如此杯水車薪的情況,加以部隊中之軍醫制度設計不良,

即便是專業的醫療人員也不願待在部隊中,轉業或離開軍隊至民間開業的現

25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蔣介石年譜(1887-1926)》,頁 651。

26 「蔣中正電賀國光要求各軍切實訓練各團擔架隊並考核各團軍醫衛生隊」〈籌筆-統一時 期(八十九)〉,《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10200-00089-029。

27 秦孝儀主編,《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十五演講,頁 104-105。

28 「蔣中正電何應欽部隊所用擔架改為二人肩負式以節省人力行動便捷」〈交擬稿件-民國 三十二年八月至民國三十二年十二月〉,《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

002-070200-00019-0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當時全國的軍醫及司藥人員合計共有四千餘人,由表 3-1 所顯示的比例 觀之,可以發現不論是軍醫署直屬之醫院或者是中央直屬部隊中,由軍醫專 門學校或一般國內外醫學院校所養成培育者,醫療人員部分皆僅占三至四成 左右的比例,司藥人員部分則僅有一至二成的比例,且這還是屬於中央之單

當時全國的軍醫及司藥人員合計共有四千餘人,由表 3-1 所顯示的比例 觀之,可以發現不論是軍醫署直屬之醫院或者是中央直屬部隊中,由軍醫專 門學校或一般國內外醫學院校所養成培育者,醫療人員部分皆僅占三至四成 左右的比例,司藥人員部分則僅有一至二成的比例,且這還是屬於中央之單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