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而知識經濟最重要的動力,就是科 技、創意與終身學習。當今資訊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科技不但帶給教 育新的希望,也被認為是培養國家未來人才的必要管道。

為因應時代需要,教育部陸陸續續推展許多資訊教育計劃。於 1990 年起建構「臺灣學術網路」,由大學之網路服務延伸至中小學,相繼推 動有:「改善各級學校資訊教學計畫」、「電腦輔助教學發展及推廣計畫」。

自 1997 起,教育部開始實施為期十年的「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 計畫重點即在建構資訊化校園,使資訊教育延伸至國中、國小,使全民 具備資訊基本應用能力,全面提升國小至專科資訊環境,為科技島做紮 根的工作。為改變傳統以老師主導的教學模式,透過多媒體電腦輔助教 學、電腦網路所創造的多元化、全方位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可依個人能 力與興趣自我學習,使因才施教與終身學習的理想得以逐步落實,資訊 科技結合教學應用,已然形成趨勢。

1999 年推出「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投注許多經 費充實電腦資訊設備,建置中小學教學軟硬體環境,所有學校均有電腦 教室並連網。2009 年「建置中小學優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環境計畫」建置 e 化專科教室、數位教室、資通安全防護體系服務機制等,2012 年開始 推動「教育雲端應用及平台服務推動計畫」,使數位學習環境更加完善。

2

2001 年公布「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揭示了資訊融入教學之願 景; 2006 年規劃「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訂定善用資訊科技、激發創 意思考、共享數位資源和保障數位機會等核心理念,從學生資訊科技應 用能力、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及數位教學資源等六個構面,擘劃未來 教育願景與目標。2001 年實施「在職教師資訊培訓實施計畫作業」,以 培養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能力。

在此投資與建設下,期能創造優質的教學環境、運用資訊科技來改 善教師的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師生的資訊素養。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教師一定要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嗎? 資訊科技融入生物教學擁有 許多傳統式教學不能達到的優勢,可在教學過程提供更多具體生動的生 物與生態影音資料,以加深理解,促進師生互動,並引起學生的學習興 趣。

在台灣擔任國中教師一直被視為極具挑戰性的工作,主要原因是國 中青少年其身心發展正處於狂飆的階段,正負交集的特質,使有些青少 年不容易靜下心來上課。此外,國中階段屬於義務教育,學生的智力、

人格特質、家庭背景等個別差異甚大,這樣的差異使國中的教學困難度 變高,教師的壓力也隨之增加。如何使高成就學生的潛能充分發揮,使

3

低成就的學生也能適性發展,全面提升學生在課程中的參與與理解,是 教育上所關切的問題。

所以,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一個著力點,運用電腦多媒體的教學,

期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學生樂在學習,提高教學品質,並 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那麼,生物科的實際教學情形是如何? 資 訊科技融入生物教學,是否在實際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 就,並提高認知的層次呢? 本研究將針對這些問題做一探討。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本研究就資訊科技融入國中生物科教學的應用,將探討以下問題:

1. 生物課使用電腦多媒體教學是否提高學生在學習上的勝任感?

2. 使用電腦多媒體教學是否能提升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3. 電腦多媒體的使用是否能有效提高學生生物科的學習成就?

4. 使用電腦多媒體教學是否影響學生在知識、理解、應用、分析各認知 層次的學習成就?

5. 使用電腦多媒體教學是否使學生更喜歡了解大自然及更關心大自然 生態?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1.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就是,教師教學時配合授課內容與教學策略之所 需,應用電腦多媒體網路的特性,將資訊科技視之為教學工具(徐新逸、

吳珮瑾,2002)。包含上課時直接上網查詢資料內容、及時解決上課時學 生的問題、做教學簡報、使用教科書出版公司的電子書與教學光碟…等 過程,使用文字、圖像、語音、音樂、動畫與影片。

在本研究中,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指的是教師在教室使用電腦,搭配 單槍投影機所進行的電腦多媒體教學。

2. 學習成就 (learning achievement)

張春興(民國 85)認為學習成就是只個人在學業上實際所能為者,亦 即個人目前在學習行為上所能實際表現的心理能力。在本研究中生物科

「學習成就」定義為生物科「測驗成績」,指的是「桃園縣 99 學年度國 中科學奧林匹亞競賽」初賽中,全縣 65 所國中八年級學生的生物成績,

及知識、理解、分析、應用等不同認知類型的成績。

3. 勝任感 (sence of competence)

「勝任」是一種感受,當學生覺得上課時,能感覺老師講解很清楚,

能感覺聽得懂,則覺得本身當一個學生的身分是「勝任」的,是「合適」

的。當學生上課時具有勝任感,他能夠感受自己在教室內是具有能力

5

的,是舒適的,感覺自己有發展的空間,能夠掌握自己的學習狀態。

本研究中,「勝任感」包括學生在上課中是否「感覺老師講解很清 楚」、是否「感覺聽得懂」。

4. 學習興趣(learning interests)

Kilpatrick(1925) 認為興趣是心理上對事物的看法,當願意與喜好做 一件事的時候會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勇往直前 ; 此種興趣可激發全心 全意的活動。Häussler 等人(1998) 指出學科相關興趣可分為兩個不同的 部分 : 對學科內容的興趣與對所有教學和表現活動等學科編排活動的 興趣。

在本研究中,學習興趣指的是對生物學科內容的興趣,及對生物科 教學活動的興趣。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的研究範圍與限制說明如下:

一、 研究範圍

在施測對象中,本研究是以九年一貫課程下八年級學生為研究對 象,學生分布範圍是桃園縣,而學科內容是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97)自 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中的生物課程部分為研究內容。分析試題的內容則以 桃園縣科學奧林匹亞競賽的試題為範圍。

6

二、 研究限制

受限於時間、人力、地理限制等因素,本研究的限制如下:

(一) 研究樣本的限制

在調查區域的限制上,僅限於調查研究桃園縣地區學生,無法涵蓋 台灣其他地區。

(二) 研究工具的限制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工具是問卷量表,預期學生能以個人想法誠實、

耐心作答,不受其他外在因素干擾而有所偏差。

(三) 研究結果的限制

本研究僅能分析電腦多媒體教學的頻率,對國中生在生物學習上的 影響。至於電腦多媒體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形式、內容,對生物科學 習的影響,在本研究中則無法進行探討。而本研究的結果也僅能供參考,

不宜對其他群體做過多的延伸推論。

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