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宗旨在探討女性創業者之職家衝突與創業自我效能,本章 將針對研究主題,以多層面說明,並以過去所發表之文獻進行梳理。

研究背景與動機

根據 Bosma 與 Kelley(2018)在全球創業觀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GEM])2018-2019 的報告中指出,臺灣在國 家創業環境指數的排行位居第四名;在創業精神的社會價值中,有 69.6%的民眾認為,創業是最好的職涯選擇,但只有 24.2%的民眾認為 創業是不困難的。NECI 是 GEM 針對國家的創業整體環境於 2019 年推 出的全新指標,包含 12 個創業條件(Entrepreneurial Framework

Conditions [EFCs]),臺灣在其評比中的內部市場負擔與管控、物理建 設、政府政策(稅務與官僚主義)皆名列前茅,如表 1-1 所示(1=非常 不足,9=非常充足;此調查排名共列入 54 個國家)。針對創業市場的 重視,政府做了不少努力,無非是想降低創業者的創業障礙,以助長 創業活動。

經濟部統計處(2020)的公司登記現有家數資料顯示,2020 年 6 月底全國新登記的女性負責人比例為 30.90%,男性負責人比例為 69.10%。回顧 2011 年 12 月底的統計資料,女性負責人比例為

28.95%,男性負責人比例為 71.05%。1111 人力銀行(2018)在 2018 年 10 月公布了女性創業意願調查,欲創業的女性比例高達 89.07%,由 此可見,儘管女性創業成長速度緩慢,但相較男性創業比例逐年遞 減,女性對於創業的意願強烈。

表 1-1

資料來源:“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2018-2019 Global Report” by N. Bosma

& D. Kelley, 2018., London, UK: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ssociation, p.108.

女力崛起的時代,女性在職場上可能會比男性遇到較多的挑戰與 保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Agarwal, 2015)。

環視臺灣的創業環境與女性創業者比例上的驟增,女性創業在台 已非特例。以政府協助的資源而言,臺灣女性在創業路途上可以獲得 的協助十分多元;「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 [SBIR])」針對遴選後的創新商業計畫提供計畫總預算比例上 的補助,藉此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年滿 20-65 歲之女性或 45-65 歲國 人可以申請「微型鳳凰創業貸款」以低利率的貸款獲得初期創業資金 上的支持。除了資金的協助外,「女性創業飛雁計畫」則是以育成的 方式協助女性在創業過程中鏈接創業資源、藉知能課程提升企業競爭 力及特別針對女性提供創業相關諮詢。除此之外,該計畫特別設立遴 選機制,以競賽方式遴選優秀女性創業菁英,以樹立女性創業成功典 範,鼓勵女性創業。

綜合女性創業盛況與臺灣民眾對於創業一職有如此高的評價,女 性創業議題想必未來在臺灣勢必持續成長。另一層面,女性的創業特 性與過去一般以男性為討論主軸的研究相比,有許多截然不同的角 度。綜上所述,驅使了本研究對於女性創業者的濃厚興趣,此為動機 之一。

創業往往並非一帆風順,女性在創業過程中不僅要面臨資金、人 脈與市場等挑戰,女性所要面對的家庭與事業上兩頭燒的局面更是一 大困難。既使是提倡兩性平等的時代,女性在意識上仍會有更多責任 在母親與妻子的角色中。同時面臨家庭與事業上的挑戰,讓女性在創 業的過程中所背負的責任更多。因此,女性的職家衝突也是近幾年學 者所關注的議題。

儘管女性創業的比例日益增加,還是有部分的女性有高度創業意 願卻遲遲未投入創業市場。檢視創業者所遇到的困難,若要凸顯女性 職業面對的困難,應該以家庭的維繫最異於男性創業(范惟翔、黃宗 慶,2018)。家庭的維繫成為創業的困難之一,顯見家庭的負荷及責 任與創業產生了衝突,導致職家互動的過程產生失衡,也就是產生了 職家衝突。一般認為,女性在職家衝突中往往面臨較大的衝擊,而身

為創業者的女性比在職者所承受的壓力及困難更是不同層次。瞻望目 前眾多的女性創業成功案例,部分女性因此在家庭上有些失衡的情 況,但維繫良好的家庭關係的女性也大有人在。因此,女性創業者在 職家衝突的情形或應對方式也許與一般女性在職者有所不同。

若要探討創業的過程與結果模型,缺乏職家介面(Work-Family Interface)的談討,則是不完整的。職家議題對於每一個工作者或創業 者而言,都是緊密不可切割的(Jennings & McDougald, 2007)。職家 衝突多是由個體所扮演的不同角色間產生,個體在不同的領域所扮演 的角色可能會對於另外一個領域的角色造成衝突,過去有學者利用三 種不同的角色操作策略(消除角色、減少角色、角色共享),進行女 性創業者職家衝突的研究,研究發現角色操作策略對於女性創業者的 職家衝突有顯著的影響,其中又以角色共享效果最彰,除了同時享受 工作和家庭角色,還能減少角色間的衝突(Shelton, 2006)。

若將「職」、「家」議題以不同的觀點來解讀,「職」與「家」

的角色間採以平衡、和諧及共伴的方式進行聯繫,則會有不同層面的 解釋,家庭對於工作的支持可能作為事業成功的可能性之一。

研究發現,女性角色對於家庭與工作間的聯繫比男性角色更積 極,而以家庭與企業間的聯繫以及家庭對創業者成功的支持而言,女 性創業者獲得明顯的受益,男性創業者卻無從中受益(Powell &

Eddleston, 2013)。職家衝突的影響對於女性更為強烈,而目前針對女 性創業者的職家衝突議題研究在臺灣尚未盛行,因此成為本研究動機 之二。

究竟為什麼女性創業者會有如雨後春筍般的誕生?除了時代背景 的改變以外,是什麼趨使女性創業者踏上創業的道路?若以心理學的 角度出發,對於創業者的創業意圖(Entrepreneurship intention)多與自

我效能(Self-efficacy)作為連結。創業意圖指的是個人對於開創新事 業以獲得營利與增長為目的之意願;Bird(1988)曾表示,創業家的意 圖將決定組織成立之初的形式與方向,以及組織的發展與結果(Henry, Treanor, Sweida, & Reichard, 2013)。而創業意圖與性別、教育與家庭 背景有著緊密的關聯(Crant, 1996)。

自我效能在人們的日常中擔任了「催化劑」的角色,自我效能高 者能對於自身所訂定的目標有更佳的效能。但就像化學反應一樣,若 時間、環境或其他因素的改變,則自我效能的效果就會隨之改變。若 要探討女性創業的意圖、執行力、問題解決技巧、受挫力或是結果,

那麼就涉及創業自我效能了。

早期針對創業自我效能之性別差異性研究通常認為男性的創業自 我效能感較女性高,在創業過程中,具有強烈男性特質的個體,創業 自我效能感較高(Mueller & Dato-On, 2008)。

時代的轉變讓創業不只需要擁有專業還需要有創新能力,根據研 究指出,創新能力會因創業自我效能而有所改變,創業自我效能越 高,創新能力則會越強(Ahlin, Drnovšek, & Hisrich, 2014)。

創業自我效能有助於達成創業任務,研究指出社區型創業的過程 中,社區對於男性的期望大於女性。另一方面,在資金的籌備上,男 性較女性順利。值得一提的是,創業自我效能越高,無論是從內部或 外部籌備資金,都具有更高的意願,使得在創業過程中更順利。由於 女性創業者除了資金上的考驗以外,還須面對社區較低的期望,相較 於男性,女性更需要提升個人創業自我效能(Coleman & Kariv, 2014)。

透過對女性創業意圖的好奇與對自我效能的認識,創業的過程中 必須具有一定的自信來推動事業各階段的成就,創業自我效能對於女

性創業的順利與否,是個重要的因素之一。由此,本研究第三個動 機,則是為了瞭解創業自我效能對於女性能夠在創業的路途中順利,

是否具影響力。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透過實證探究女性創業者之職家衝突程度與創業自我效能是否具 有相互關係,希能將研究結果供欲創業或以創業的女性參考,期待降 低女性創業者的職家衝突,鼓勵欲創業的女性降低膽怯,勇敢冒險!

本研究將藉由文獻的梳理與科學實證落實研究目的,並為待答問題尋 求解答。

一、研究目的

(一) 探討女性創業者之職家衝突情形。

(二) 探討女性創業者之創業自我效能程度。

(三) 探討女性創業者創業自我效能對職家衝突之影響。

二、待答問題

(一) 女性創業者之職家衝突情形?

(二) 女性創業者之創業自我效能高低程度?

(三) 女性創業者之創業自我效能與職家衝突是否會造成影響?

研究範圍與限制

為確保本研究之嚴謹性,本節針對研究對象進行說明,並侷限研 究範圍,且說明本研究所包含之限制:

一、研究範圍與對象

本研究探討重點在於女性創業者職家衝突與創業自我效能之關聯 性,透過問卷調查了解女性創業者的職家衝突情形與創業自我效能高 低程度。

為對應研究目的並充分了解女性創業菁英之職家衝突與創業自我 效能之情形,以參與經濟部「女性創業飛雁計畫」之創業女性為母 體,150 位女性創業菁英為樣本,透過問卷調查了解其職家衝突與創業 自我效能之關聯。

二、研究限制

(一) 本研究之問卷調查法以匿名方式實施,僅假設受試者作答客觀 誠實。

(二) 本研究問卷實施的測量時間為橫斷式研究,僅能了解受試者當 下作答時的職家衝突與創業自我效能情形,無法得知研究對象 在不同時間及情境下的創業自我效能及職家衝突情況。

(三) 本研究對象為女性創業菁英,與一般創業者對於職家衝突與創 業自我效能之感知程度可能有主觀上不同,故本研究結果不推 論於一般創業者。

(四) 為使本研究受試者為具有相當程度的創業成果者,而非無創業

(四) 為使本研究受試者為具有相當程度的創業成果者,而非無創業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