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背景

大學是集合匯聚專業菁英知識及公共資源之所在。近年來,社會對於身為高 等教育及專門學科研究領導地位、負有培育人才大任之大學,寄予高度期待,並 賦予更重大的責任,認為大學師生享有豐富社會資源的同時,應能更關心公共議 題、瞭解社會需求、回饋鄉里、帶動地方繁榮發展。如何在培養國家人才與專門 學科研究,同時挑起社會責任,是現今大學教育的使命,也是政府與大學共同努 力的方向。

教育部於民國 106 年開始試辦「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 USR 計畫),訂有 3 項目標[1]:

一、強化大學與區城城鄉發展的在地連結合作。

二、藉由教師帶領學生以跨科系、跨領域、跨團隊、跨校串聯的力量,或結合地 方政府及產業資產,共同促進在地產業聚落與社區文化創新發展。

三、培養新世代人才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藉此增進學生的在地認同,激發在地就 業與在地創業的動力。

推動上路後,試辦年(民國 106 年)、第一期(民國 107~108 年)與第二期

(民國 109~111 年)皆受到大專校院熱烈回響。在民國 106 年試辦年,計有 118 所大專校院、170 件計畫申請通過;第一期計有 99 所大專校院、220 件計畫申請 通過;第二期計有97 所大專校院、217 件計畫申請通過。以上通過之 USR 計畫,

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目標 11「永續城市 及社區」相關者,分別計有30 件、41 件及 92 件,領先其他多數目標項目,足以 顯示「永續城市及社區」是不少大專校院有能力且有興趣做為「在地連結」與「人 才培育」之議題。詳細申請件數,請見表1-1。

1-1 USR 計畫類型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之比對情形

單位:件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試辦年

(民國106 年)

第一期

(民國107~108 年)

第二期

(民國109~111 年)

1.消除貧窮 — 14 17

2.零飢餓 14 33 7

3.良好健康與福祉 60 30 69

4.優質教育 — 53 91

5.性別平等 — 8 5

6.乾淨用水及衛生 1 22 6

7.可負擔及乾淨能源 1 9 7

8.合宜工作與經濟成長 110 39 39

9.產業、創新及基礎設施 5 9 53

10.減少不平等 22 16 41

11.永續城市及社區 30 41 92

12.負責任的消費及生產 19 46 47

13.氣候行動 1 11 6

14.水下生物 3 11 4

15.陸地生物 15 16 7

16.和平、正義與強大機構 0 9 4

17.強化永續發展執行方法及 活化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 係

— 18 17

※:以民國 106 年 170 件計畫參考 SDGs 進行比對,其中部分目標未列入。

(資料來源:[1, 2, 3],及本研究整理)

第一章 緒論

USR 計畫在國內各大專校院如火如荼展開,亦已納為學校績效指標之一。反 觀本所建築工程技術成果,應可利用此一趨勢,加強建築工程技術之人才培育,

經由「學中做、做中學」之實際操作並實踐成果,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建立自信 心,並可透過USR 計畫達到「在地連結」,結合學界、產業界及政府機關的力量,

達成地方創生改造,創造多贏局面。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內容

1.2.1 研究目的

一、瞭解大專校院如何經由 USR 計畫,利用自身科系專長,使其成為協助 地方政府解決問題的夥伴。

二、系統性歸整民國104~109 年之本所建築工程技術研究成果。

三、藉助大專校院力量,將本所研究成果做為向下扎根、人才培育之教材,

並向地方基層推動。

1.2.2 研究內容

一、蒐集國內外USR 計畫推動情形與執行方式。

三、蒐集並瞭解跨校、跨領域之間互相合作或經驗複製之模式型態。

二、盤點本所建築工程技術相關之研究計畫內容與成果。

四、分析並擇選適合與 USR 計畫結合之建築工程技術研究成果,並初步規 劃。

1.2.3 預期成果

一、本所建築工程技術研究成果與 USR 計畫結合,由大學教師帶領學生實 作方式,有助於專業能力向下扎根、以不同於過往的模式進行在地型推 動。

二、創造本所研究成果之跨領域、跨機構的合作機會。

三、藉由經驗複製,發揮校際間之擴散效益,達到建築工程技術永續經營。

四、擴大本所科技計畫執行績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