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科書是課程與教材的一部分,其內容可提供教師作為整合課程與教 材的教學參考。在現今「一綱多本」的環境下,教科書的評選指標可用於 評估教科書之良莠,但在數學科教科書評選這個學術領域上卻較少有研究 去探討其權重值之建立。因此,本研究旨在利用模糊理論 (fuzzy theory)、

層級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與模糊層級分析法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HP),作為本研究之主要研究方法,建立教科 書評選指標之權重,並利用 BFR 法 (branch freezing rule) 刪除權重過低 的指標,重新建構教科書評選指標以供評選參考。本章旨在說明本研究的 動機與目的,並對本研究中有提及的名詞加以釋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一、 教科書的開放與評選

政府遷臺以來,各項教育制度、課程內容以統一管制為原則。民國五 十七年,為配合九年一貫國民義務教育之實施,教育部規定國民中小學教 科書一律由國立編譯館統一編輯。民國七十六年,政府宣布解除戒嚴,隨 著社會結構轉型,要求教科書開放的呼聲逐漸興起 (藍順德,2003a)。因 此,到了民國八十六年,政府教育部開始開放民編版的編輯與審查。而在 現今的九年一貫國民義務教育,教科書的編輯已呈現「一綱多本」的現象。

教科書開放有其深遠的意義:(一)透過教科書編審轉化,達成課程改革目 標;(二)發揮教師專業自主,增進教師專業知能;(三)適應學生多元學習,

培養國民創新能力;(四)促進課程教材研究發展,提升教科書品質;(五) 提供民間參與教育改革機會,廣納社會資源 (藍順德,2003b)。而且對許 多人而言,教科書是其組織和實施教學的重要參考來源;是學生學習與成 長的重要管道;也促使家長瞭解子女學習內容,進而協助子女學習的主要

1   

2   

憑藉,教科書的好壞,實對學習品質的影響既深且遠 (教育部,2003),由 其可見教科書的評選有其重要性。

而由周珮儀 (2003) 研究發現,國內在研究主題方面以教科書本身的 內容居多,教科書的評鑑與選擇則居次;在研究科目方面,數學科教科書 的研究相較於其他類科明顯偏少。所以本研究擬建立國小數學科教科書評 選指標之權重值,以供未來教科書選用的參考,評選出適合教師與學生數 學學習的教科書。

二、 評選教科書之方法

層級分析法為 Saaty (1980) 所發展出來,主要應用於有多數評估準則 的多準則決策 (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 問題上,在各領域上都有使 用此種方法的學術研究,研究者認為,可將其運用於建立數學教科書評選 指標之權重,設計出一個能夠評選教科書的工具。但是傳統的 AHP 將問 卷的語意變數轉化成明確值 (crisp value) 之等距變數 (interval variable)。

林原宏 (2002) 指出此種資料分析方式,有下列兩項值得商確:(一)人類思 考具模糊性與不確定,而此傳統上將語意變數轉變成等距變項數值,過於 簡化且欠缺理由依據:(二)本質上思維是一種多元邏輯的過程,將語意變 數轉換明確值,對於質化且主觀判斷、具不確定且模糊性的語意變數而 言,實有不妥。吳柏林 (2005) 也提到因為人類的語言、思維與決策,常 有模糊及不完整的特質,故社會調查的設計問卷過程中充滿很多模糊概 念、模糊架構與模糊歸納邏輯。故研究者擬將「模糊」的概念代入研究中,

改善 AHP 問卷語意上的缺失。近年來,由 Zadeh (1965) 所提出來的「模 糊理論」蓬勃發展,在各領域上皆有所建樹,包括應用於決策方法上。

Buckley (1985) 提出利用模糊理論應用於層級分析法 (AHP),而發展出結 合模糊理論的「模糊層級分析法」。因此,本研究選用模糊層級分析法 (FAHP) 作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期能更為貼近人類思維,符合真實

想法,並能夠實際用於評選教科書。

另外,在 AHP 與 FAHP 中若有 個評選指標時,則需進行

個成對比較,故當評選指標眾多時,對於專家填答造成相當程度的負擔以 及困難度,且在運算過程中會產生龐大的計算量 (蔡博凱、林原宏,2008),

這增加了在實際應用上的複雜度。因此,為了能使國小數學科教科書評選 指標的評選指標簡化,降低其在實際應用上的困難,故本研究擬利用 BFR 法,將權重過低的評選指標刪除,降低數學科教科書評選指標在實際應用 上的複雜度。

n

n ( n − 1 ) /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旨在利用模糊層級分析法 (FAHP) 建構 出教科書評選指標之權重,以期提供具體可行的教科書評選方式,使其能 幫助評選教科書之良莠。因此,將本研究目的臚列如下:

一、 利用模糊層級分析法 (FAHP) 與 BFR 法建立國小數學教科書評選 指標之權重值。

二、 根據研究成果提供教科書評選參考。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 模糊理論

由 Zadeh (1965) 提出模糊理論,是以模糊邏輯為基礎,將傳統數學之 二元邏輯做延伸,將元素和集合之間的關係,以介於[0,1]之間的隸屬度 (membership) 描述。模糊理論應用的範圍廣泛,從工程設計到社會人文科 學都有相關研究。

二、 層級分析法

由 Saaty (1980) 提出的層級分析法,主要應用在不確定 (uncertainty)

3   

4   

情況下及具有多數個評估準則的決策問題上。自 AHP 發展以來,發表的 相關論文和期刊文章眾多,應用相當廣泛,在經濟、社會人文、管理科學 等領域都有許多相關研究。

三、 模糊層級分析法

由 Buckley (1985) 基於傳統層級分析法的不精確問題,與求取權重方 式難以被使用在模糊矩陣運算,便將模糊理論導入傳統層級分析法上,並 將一致性的概念轉化到模糊矩陣中,進而發展出模糊層級分析法,FAHP 也被廣泛的應用在各領域。

四、 BFR 法

由 Millet and Harker (1990) 所提出的 BFR 法,主要是針對層級分析 法指標過多,造成決策者判斷的負擔,用來刪除權重過低的指標,是一種 在學術研究上應用於層級分析法,判斷權重是否過低的方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