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自從民國八十三年成立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後,教改會提出許多教育改革 的目標與口號,如「教育鬆綁」、「學校本位課程」…等教改政策,其目標是「把 每個學生帶上來」及「帶好每個學生」,並培養全人發展的學生,使學生朝著人 本化、民主化、多元化、科技化、國際化邁進(行政院教育改革省議委員會,1996), 從這些理念及目標來看,教育的目的無非是培養一個健全的學生。然而,教育改 革除了使學生學習到基本學識之外,更應該能透過教育改革的努力,使學生能夠 快樂的學習、快樂的成長。筆者認為,過去十餘年所推動的教改,所著重的除了 學生在各領域的成長,更應進一步探討學生是否真正的樂於學習,在學習過程中 學生是否心理感覺快樂、幸福,而這也正是筆者想藉此調查研究來探討學生心理 幸福狀況的背景與動機之一。

在現今社會中,心理幸福是一項重要的課題,心理不幸福會對個人造成許多 影響,如社會不適應、身體不健康,甚至犯罪、自殺等問題(馬傳鎮,1982;張 明利,2005;Chang,2001)。根據行政院衛生署(2004)資料顯示,自殺在台灣地 區少年主要死因排名第 14,在青年主要死亡原因排名第 2,可見心理幸福不幸福 會對個人造成許多影響,甚至對生命造成威脅,可見心理幸福對個人影響很大,

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而在諸多影響心理幸福的原因中,壓力事件是一項影響心理幸福的重要因 素,有許多研究指出壓力事件會對心理幸福造成影響(邱惟真,2004;張苙雲,

1989;陸洛、高旭繁、周雲、蕭愛玲,2001;Brantley et al., 1988;Kessler et al., 1985;

Lu,1994),例如:陸洛等人(2001)曾針對兩岸三地做跨文化比較,研究來自兩 岸三地不同職業、公司型態、部門共 740 位受訪者,研究結果皆顯示不論台灣、

大陸或香港地區的受訪者,其壓力事件越多者則身心健康越差。由於可知,壓力 事件可能對心理幸福造成影響;另外也有針對國中生做過心理幸福方面的研究

(李欣瑩、姜逸群,2001;何茉如、林世華,2000),例如:李欣瑩、姜逸群(2001)

對桃園市 455 位國中生的研究指出壓力事件與憂鬱呈顯著正相關,心理健康與憂 鬱呈顯著負相關,也就是說一個人壓力事件越多則會越憂鬱,越憂鬱則心理幸福 感越低,可見得壓力事件對青少年心理幸福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筆者目前身處台東,由於台東地處東部,有其獨特發展背景,筆者在台東時 深刻感受到其特殊的文化,例如原住民的比例高達三成,這是外縣市較不可能有 如此高的原漢人口比例,且本研究原住民的樣本數夠大,足以進行原漢比較分 析,此為研究動機之一;而過去針對原漢的研究樣本數少,且多以家庭社經背景、

父母管教方式及學業成績來研究(詹馨,1984;陳貴龍,1987;劉春榮、吳清山、

陳明終,1995;譚光鼎,2002),並無看到以壓力事件來探討原漢心理幸福之研 究,且之前的研究並未看到以路徑分析來探討學生背景透過壓力事件對心理幸福 的影響,因此本研究想透過路徑分析來探討壓力事件對心理幸福的影響,因此想 透過本研究來探討壓力事件對心理幸福的影響,此為研究動機之二;另一方面,

由上述研究可知,壓力事件可能會對心理幸福造成影響,然而,目前並無看到以 此對東部地區做大樣本的研究,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基於上述三個研究動機,筆者欲透過 2005 年「台東縣教育長期資料庫之建 立:國中小學生學習狀況與心理健康追蹤調查」,瞭解台東縣地區國中八年級學 生之心理幸福之現況為何?並且透過本研究瞭解學生壓力事件與心理幸福之關 連情形?學生背景與心理幸福的關係為何?學生是否會因其背景不同及壓力事 件而影響心理幸福?這些問題都是筆者想透過研究,來瞭解台東地區國中生的心 理幸福狀況,也希望本研究結果能提供給教師、家長及教育相關人員,用以提升 學生心理幸福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本研究目的旨在藉由此調查研究,瞭解台東縣國中八年級學生的心理幸福狀

況及學生背景與心理幸福有何關連,並進一步探討學生背景透過壓力事件對心理 幸福的影響為何?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在探討下列問題:

一、台東縣國中八年級學生心理幸福現況。

二、台東縣國中八年級學生背景與心理幸福有何關連?

三、台東縣國中八年級學生壓力事件對心理幸福的影響為何?

四、台東縣國中八年級學生背景透過壓力事件對心理幸福的影響為何?

五、根據研究結果,提供台東縣教師及家長或相關人士,做為提昇國中學生心理 幸福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壹、學生背景

本研究所探討之學生背景為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家庭社經地位與族群。家 庭社經地位採用學生的父母教育年數、父親職業及全家家庭收入來代表。族群則 以父親的族群為據,分為原住民與漢人。將阿美族、布農族、排灣族、卑南族、

魯凱族、達悟族、泰雅族、賽夏族、鄒族、邵族、平埔族與太魯閣族等十一族合 併為原住民,另將本省閩南人、本省客家人與大陸各省市合併為漢人。

貳、壓力

stress

與壓力事件(stress events)

壓力(stress)是指個體在面對干擾其平衡狀態或使其能力無法負荷的刺激 事件時所表現出來的緊張狀態,其中這些可能會使個體失去平衡的刺激事件(即 壓力事件)所包括的層面很廣,諸如社會長期事件、災變事件、生活改變、日常 瑣事及心理因素等,皆可能會讓個體產生壓力的感受(張春興,1989;游恆山、

李素卿譯,1999;郭靜晃,2000;葉重新 1999)。在日常生活環境中,個體所面 臨的壓力事件有很多,當這些壓力事件使他感到無法負荷時,便會對個體造成了 壓力。

本研究所定義的壓力事件為:學生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刺激事件,這些刺激 事件可能會干擾學生的平衡狀態或超過其能力所能負荷,將其定義為壓力事件。

本研究壓力事件的操作型定義根據「學生學習與生活狀況問卷」中第四大項「文 化、休閒活動和生活習慣」的第二部分「上國中以來,下列事情發生過嗎?(可 複選)」做分析,本大題共有:父母離婚或分居、爸爸或媽媽過世、我有兄弟姐 妹離家出走或逃家、我在班級的成績排名明顯退步、我被同學故意勒索或打傷…

等,共有十四個壓力事件選項(參見附錄一),有勾選者得 1 分,沒有勾選者得 0 分,得分越高則壓力事件越多,得分越低則壓力事件越少。

參、心理幸福

心理幸福是指在情緒、行為皆保持穩定的狀態,使自己在面對自我及外在壓 力事件時,能有良好的適應行為,在生活中感受需求、享受快樂(賴倩瑜、陳瑞 蘭、吳佳珍、林惠琦、沈麗惠,2000)。

本研究心理幸福的操作型定義,參考 Lin、Dean 和 Ensel(1986)的 CES-D 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此量表兼具心理狀態的正 反面向度,測量心理正反面主觀感受及心理健康情形,進而了解心理幸福狀況。

本研究心理幸福的操作型定義為「學生學習與生活狀況問卷」中第五項的心情寫 照(見附錄一)(第 1-12 題),選「幾乎每天」給 4 分,選「隔天就有」給 3 分,

選「每週一、二次」給 2 分,選「都沒有」給 1 分。做因素分析後(見附錄三,

表 1),可分為憂鬱感、成就感與人際疏離感三個向度。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以 2005 年「台東縣教育長期資料庫之建立:國中小學生學習狀況與

心理健康追蹤調查」調查資料做分析,此調查研究是台東縣教育局委託台東大學 於 2005 年對台東縣國中八年級學生所做的普查(黃毅志、侯松茂、巫有鎰,2005)。 此一次級資料庫的研究對象為台東縣國中八年級學生與家長,研究結果無法推論 到台東縣國中八年級學生與家長之外。

貳、就研究變項而言

本研究用上述資料庫之國中八年級學生「學生學習與生活狀況問卷」與「家 長問卷調查」做分析,有效樣本為台東縣國中八年級學生 2760 人,探討壓力事 件與心理幸福的關係,由於心理幸福包含的層面太廣,無法將所有影響心理幸福 的變項都納入探討,例如:社會網絡、制控信念與人格特質都會對心理幸福造成 影響(吳武典、林繼盛,1982;周玉慧,1997;林南、盧漢龍 1989;洪有義,1977;

陸洛,1998;黃春太,姜逸群,2001;簡茂發、蔡玉瑟 1995),這些變項雖然不 在本研究的範圍內,卻可做為未來研究的參考。

參、就研究方法而言

本研究為量化研究,探討台東縣八年級學生心理幸福情況,並未輔以觀察、

深入訪問等質化研究,建議未來研究可以採量、質兼具的研究方式,收集更豐富 多元的資料。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