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背景

Alma Ata 健康促進宣言(1976)、Ottawa 健康促進憲章(1986)及美國健康國民(Health People, 2010)強調與教育民眾健康生活型態的重要性及健康生活型態對生活品質的影 響,更強調社區力量的重要性。眾多學者研究也支持個人的生活型態與健康狀態有正向 關係(Dever, 1976;Lalonde, 1974;Pronk 等人, 2004;Wilhide Tanner, 1991;林瑞雄,

1992)。衛生署保健處(2000)提出正向生活型態的建立,部分和「環境」有關,藉由

眾多研究也指出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的關係密不可分、相互影響。生活品質的影響 因子,其最大因素莫過於生活型態(Matsushita, Matsushima, 2004;高淑芬、蕭如冰、蔡 秀敏、邱珮怡,2000)。大部分老年人所闡釋的生活品質是維持健康、經濟來源、社會 認同、自尊和社會狀態,其範圍則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關係及環境層面,依 據內政部主計處 2005 年「老人狀況調查」顯示,台灣地區的老年人對其生活之期望最 主要仍以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之生理層面的身 體健康及環境層面的經濟來源無虞為主。Berrign 等人(2003)在全美國的健康與營養

層面及影響,設計相關活動及檢查,更符合效率及效益來提升各範疇的生活品質;同時 亦盼藉由相關的實務工作者可以利用醫院在社區與社會之間扮演健康促進的倡導者與 帶動改變的力量,將健康的生活型態由醫院帶入社區,由個人帶入團體,融入居家生活 後再引導其走入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團體之中,達到提升生活品質的目的。

第二節 研究目的

透過量性研究,以瞭解社區老年人之基本資料及生活型態之情形對生活品質的影響 程度,以做為相關政策之參考。故本研究目的為:探討社區老年人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 的關係。

(一)瞭解社區老年人的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的分佈狀況。

(二)探討社區老年人基本資料(性別、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經濟狀況、居住狀況、

抽菸狀況、喝酒狀況)在生活型態上(自我實現、健康責任、人際關係、運動休 閒、壓力處理、適當營養)的差異性。

(三)探討社區老年人基本資料(性別、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經濟狀況、居住狀況、

抽菸狀況、喝酒狀況)在生活品質上(生理健康、心理、社會關係、環境範疇)

的差異性。

(四)探討社區老年人基本資料(年齡、慢性罹病數)在生活型態上(自我實現、健康 責任、人際關係、運動休閒、壓力處理、適當營養)的相關性。

(五)探討社區老年人基本資料(年齡、慢性罹病數)在生活品質上(生理健康、心理、

社會關係、環境範疇)的相關性。

(六)在控制基本資料下,預測社區老年人的生活型態對生活品質的影響。

第三節 研究的重要性

由於生活型態及生活品質相關之研究,大多均是針對某特定疾病或某特定族群為研 究對象,再者為健康計畫實施前與後之成效評估,然而鮮少針對一般社區的健康老年人 為研究對象之報告,因此本研究希望針對社區的健康老年人進行生活型態及生活品質相 關探討;再者,世界衛生組織(WHO)基於全人照顧的考量,將生活品質含括生理健

康、心理、社會關係及環境四範疇,但研究多以重視生理健康及心理層面,隱藏社會關 係及環境層面對人的重要性,因此希望透過本研究力求宏觀與微觀、周延且廣泛的蒐集 相關資料,並以客觀的量性研究,來呈現社區老年人生活型態及生活品質的分佈情形,

同時亦盼達到藉由相關實務工作者可以利用醫院在社區與社會之間扮演健康促進的倡 導者與帶動改變的力量,將健康的生活型態由醫院帶入社區,由個人帶入團體,融入居 家生活後再引導其走入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團體中,達到提升生活品質的目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