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與總結

第二節 總結

台東縣反焚化爐興建的事件在2012 年 3 月由中華民國仲裁協會仲裁的結果 出爐後已經告一段落,從1999 年台東市大豐地區反自救會成員開始與台東縣政 府對抗,環境保護運動是一段很漫長的過程,一個由在地發起的民間環保運動是 值得去認識與瞭解的,在這抗爭的時程如何壯大其勢力讓更多人看見,以及環保 運動帶給台東縣居民的對焚化爐態度的轉變,其環境態度的轉變亦可視為一個公 民所關心環境議題的表現。本研究的進行獲得以下結論:

一、台東縣反焚化爐事件的歷程與困境

(一)台東市大豐地區反焚化爐自救會之歷程

大豐地區的居民自從於 1998 年底得知要在台東市豐谷里興建焚化爐的訊息,

並於1999 年組織反焚化爐自救會,其該自救會的運作柔性方針是向各政府單位 舉凡是行政院、環保署、立法院、總統府等,皆有發送陳情書表達停止興建台東 縣焚化爐計畫之訴求,也有到台東縣政府前抗議,甚至在多次的陳情與抗爭之下 大豐地區反焚化爐自救會有七位成員被判刑起訴。在2000 年 5 月 21 日台東市大 豐地區反焚化爐自救會和第三部門的環境保護團體(看守台灣協會、北投反焚化 爐協會等)組成反台東反焚化爐行動聯盟凝聚更多居民的意見,來影響執政者停 建焚化爐的政策;台東縣反焚化爐的興建政策,造成台東縣居民與政府雙方彼此 對抗,出現兩種聲音,雙方無法對等的溝通,到後來台東縣居民走上街頭發起「台 東縣反焚化爐千人遊行」直接向台東縣政府喊話,由人民直接對抗政府表達不滿 的意見,此環保運動堪稱是台東縣最大規模的遊行。台東縣焚化爐的興建案從 1999 年開始在地發聲表達停建的訊息,縱使換過縣長依然是讓台東縣的焚化爐 順利興建完工,使得台東平原上佇立一座焚化爐,為了不讓台東縣的焚化爐營運,

台東縣反焚化爐的核心人物在2005 年成立台灣環保聯盟台東分會繼續抵制焚化 爐在台東縣的運轉。

82

台東縣政府在不顧台東市公所、大豐地區反焚化爐自救會、台東地區居民,

以及台東縣議會議員反對下執意興建,歷經十三年後台東縣政府卻依據中華民國 仲裁協會的決議,給予達和大豐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新台幣19 億 6664 萬餘元的仲 裁費用。整個台東縣反焚化爐興建歷程,研究者發現到,台東縣政府興建焚化爐 的政策,對於台東縣垃圾量的評估訊息錯誤,亦不接納台東縣部份居民反對焚化 爐的意見,執意興建焚化爐,最終導致要買回焚化爐的困境。

如今,台東縣焚化爐提出「備而不用」的方式,轉為「備用廠」,執政單位 提出的「備用廠」方案,畢竟在台東平原上還是保存有焚化爐的設施。研究者認 為台東縣已推行多年的垃圾減量及垃圾資源回收,其實台東縣從一開始根本不需 要有推行焚化爐興建政策。綜觀台東縣反焚化爐的環保事件,台東縣政府所做的 決策更是缺乏環境保護的觀念,如果讓焚化爐運轉的話,更是不重視台東縣居民 的健康與生活環境品質會受到戴奧辛的影響。

(二)台東縣反焚化爐運動環保運動之困境

台東市大豐地區的居民在反對焚化爐時,所遇到的困境是台東縣政府不聽取 人民的意見,一意孤行的態度,使每次反焚化爐活動結束時,往往都會產生一股 無力感,加上台東縣其他居民參與率不夠,無法產生共鳴。台東縣政府堅持興建 焚化爐之態度亦是造成台東縣焚化爐興建案的困境,焚化爐的營運台東縣政府每 年要多負擔 1.4 億的運轉費用,再者台東縣議會刪除對焚化爐營運的預算以及阻 擋外縣市的垃圾進入台東縣焚化爐焚燒等,皆是台東縣政府試圖讓達和焚化爐運 轉中所遇到的困境。台東縣政府堅持在台東興建一座焚化爐,完全依照中央的政 策執行,未曾考量到「台東縣是否需要焚化爐」就按部就班的順從中央單位也在 台東縣興建焚化爐,因此台東縣政府在興建焚化爐的事件上導致自身陷入困境當 中,焚化爐的營運無法獲得台東縣議會的認可,在財政上需要給付給達和環保公 司龐大的興建費與營運費。

83

二、台東縣反焚化爐運動者對焚化爐之看法

研究者從訪談台東縣反焚化爐運動者得知,受訪者皆反對焚化爐設置在台東 縣。其反對的看法並不是焚化爐是鄰避設施,而是以「台東需不需要焚化爐」來 回應台東縣政府興建焚化爐的計畫。

台東縣市因為推行資源回收、垃圾減量、廚餘回收等措施,使台東縣的垃圾 量是有逐年明顯減少的。台東縣垃圾量達不到廠商所預計「每日處理三百噸」的 垃圾處理量,資源回收的政策在1996 年實施,在 2001 年時台東縣的垃圾量也呈 現遞減趨勢,如果當時台東縣政府有意識到資源回收的方式,會使台東縣的垃圾 量減少,其實以現有的衛生掩埋法就能夠徹底解決台東縣的垃圾問題,台東縣政 府能停立即停建焚化爐的興建工程,2011 年台東縣焚化爐的仲裁案也許就不需 要賠款給達和廠商19.6 億元。

三、台東縣居民對焚化爐興建的態度轉變

根據本研究受訪的台東縣居民在對焚化爐「興建完工」(知道者佔73.2%)、

「廠址所在地」(知道者佔59.6%)及「備而不用的焚化爐」(知道者佔59.1%)

之認知;對於目前台東縣焚化爐是否要營運使用的態度,有52.3%的受訪者認為 是不需要營運的,且衛生掩埋法就能有效處理台東縣的垃圾問題者佔58%,對於 台東縣焚化爐營運的態度,與達和廠商在1999年的問卷調查及2000年電話調查,

其結果整體而言,對於台東縣處理垃圾問題之方式:「第一次面訪調查受訪者有 71.1%及第二次電話調查的受訪者有53.3%,皆認為採取焚化法來處理台東縣的 垃圾問題」。從上述得知,台東縣的居民對於焚化爐的營運態度上是有轉變的,

轉變為以衛生掩埋為主,不再是以焚化法處理。研究者推測會有此轉變,跟本研 究的受訪台東縣居民社經地位及教育程度偏高,其對環境保護的訊息的接收度也 會比較高,加上受到反焚化爐運動者對焚化爐的環境教育之影響,所以在焚化爐 的興建或營運態度也會呈現於比較負面的態度,都會有對本研究的受訪者的環境

84

態度產生變化。

本研究在焚化爐比衛生掩埋場相比較的優點,「可以降低垃圾體積」比例佔 總抽樣數的49%,從;對於焚化爐營運後,受訪者認為台東縣的環境以「造成公 害污染」及「影響居民健康居多」居多,分別佔57.9%和57%;受訪者在對反焚 化爐運動者之認知部份,皆以不知道有大豐地區反焚化爐自救會、台東環保聯盟 的受訪者居多,其比例分別為62.6%及60.9%。從本研究的結果發現,台東縣反 焚化廠興建環保運動的例子,就只有大豐地區居民及少部份的環保團體與台東縣 政府抗衡,台東縣的其他居民就比較少有參與或響應環境保護之運動,

本研究的電話調查,受訪者對於大豐地區反焚化爐自救會(知道者佔37.4%)、 台東環保聯盟(知道者佔39.1.%)及反焚化爐遊行運動(知道者佔30.6%)的認 知較低,但是與「台東縣焚化爐營運是否有受到自救會與環保聯盟的影響」之數 據相比,認為有受到影響者卻有提高至49.4%,研究者推測受訪者對台東縣焚化 爐的運轉能被阻擋下之認知,是有受到反焚化爐運動者的發送宣傳單、舉辦環保 遊行等活動當中,進而使受訪者接收到焚化爐的負面訊息,間接獲得正確的環境 教育與環境知識。

85

參考文獻

一、中文

專書:

丘昌泰(2007)。《鄰避情節與社區治理》。台北:韋伯文化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李美枝(1994)。《社會心理學—理論應用與研究》。台北:大洋出版社。

李永展(1995)。《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理論與實證》。台北:胡氏文化事業有 限公司。

施信民(2006)。《台灣環保運動史料彙編》。台北:國史館。

夏黎明等編撰(2005)。《台灣地名辭書卷三台東縣》,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蕭新煌(1987)。《我們只有一個台灣—反污染、生態保育與環境運動》。台北:

圓神出版社。

期刊:

侯錦雄(1997)。由居民環境態度觀點探討不寧適公共設施的環境衝突—以台中 市垃圾焚化廠設置過程為例。中國園藝,第43 期,第 3 卷,第 208-224 頁。

陳建志(2002)。垃圾政策應翻轉:呼籲朝野立委共同催生新世紀零垃圾政策說 貼。看守台灣,第4 卷,第 4 期,第 280-281 頁。

湯京平、陳金哲(2005)。新公共管理與鄰避政治:嘉義縣市跨域合作為例。政 治科學論叢,第23 期,第 101-132 頁。

謝和霖(2002)。為何我們要承受錯誤的政策:糾正環保署「回應『台東縣需要 焚化爐』」一文。看守台灣,第4 卷,第 4 期,第 273-275 頁。

羅美棧(1983)。台灣省垃圾處理之經濟探討。台灣經濟,第74 期,第 13 頁。

86

碩博士論文:

王俊隆(2004)。民眾參與鄰避設施過程之研究:以竹南焚化廠及新店安坑一般 事業廢棄物掩埋場為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新竹縣。

林怡瑩(2004)。環境風險、環境運動與媒體:以台灣焚化爐政策爭議的媒體再 現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鴻慶(2004)。台東縣垃圾焚化廠興建過程之政策分析。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 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孟瑜(2003)。解構鄰避現象:反焚化爐運動中的科技與民主。國立清華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陳孟瑜(2003)。解構鄰避現象:反焚化爐運動中的科技與民主。國立清華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