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群眾外包之定義、類型與實例啟發

第三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群眾外包之定義、類型與實例啟發

「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由「群眾」(crowd)與「外包」(outsourcing)

兩字結合,乃Jeff Howe 與 Mark Robinson 於 2006 年創造之詞彙。其作為一項運用 科技及社群解決問題之工具,起初用於企業和電腦科學領域,之後漸漸拓展到公共 治理層面,廣納公民參與並賦權予公民,旨在解決影響公民生活之公共問題(如社 會與環境議題),並可收指引政府施政方向、增加政府效能及正當性之效(Brabham, 2013: 7-9; Certomà et al., 2015: 99-100, 103; Liu, 2017: 656, 663; Muller et al., 2015;

Williams, 2013: 22)。

Howe(2006)對群眾外包之定義為:透過公開號召,將傳統上由公司或機構 受雇者執行之工作,外包給不特定之人群網絡。美國參眾兩院於 2016 年 12 月通 過並經歐巴馬總統於2017 年 1 月簽署之「群眾外包及公民科學法」(Crowdsourcing and Citizen Science Act of 2016,即美國法典第 15 篇第 3724 條(15 U.S. Code § 3724)),則將「群眾外包」定義為「是透過請求一群個人或團體(特別是線上社群)

自願貢獻,以取得所需服務、點子或內容之方法」。Estellés-Arolas 及 González-Ladrón-de-Guevara(2012: 191-197)則自 2006 年至 2011 年之 40 個原創定義中,

進一步將群眾外包之內涵歸納為群眾、發起人及過程等3 個面向、共 8 個要素,分 述如下,並圖示如圖 8:

1. 群眾(the crowd):

(1) 組成:一群人,該群人所需之數量、知識及異質性視個案而有所不同。

(2) 所做工作:群眾自願投注努力、金錢、知識及經驗等,以完成有具體 目標之任務,任務之複雜度視個案而有所不同。

(3) 所獲回報:滿足某種需要,不論是經濟性、社會認同、自尊或個人技 能發展。

2. 發起人(the initiator):

(1) 身分:可能是個人、機構、非營利組織或公司

(2) 群眾之努力為其帶來之利益:解決問題之對策 3. 過程(the process):

(1) 過程類型:線上群眾參與 (2) 號召方式:公開號召 (3) 媒介:網路

圖 8 群眾外包之內涵及要素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具體而言,群眾外包之實際案例包含開放公眾協作編輯地圖之 OpenStreetMap,

其可產生 Goodchild(2007)所謂「自願性地理資訊」(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VGI)(Certomà et al., 2015: 93, 100);而 Google Map 亦運用群眾外 包機制(Bradley, 2017),開放公眾提供某地點之照片及造訪者評價等資料,經分 析後產生如某地點各時段造訪人潮等之有用資訊,或是藉由使用者上傳資料而能 提供即時路況資訊(Zhang, Yanru et al. 2018: 604)。經由許多個人之檢視、貢獻及 回饋,可提升資訊之數量及品質(如精確與即時),對其他使用者帶來利益。

雖然 OpenStreetMap、Google map、Wikipedia、Flickr、ResearchGate 及 YouTube 等平臺都需要群眾透過網路參與,有論者也認為屬於群眾外包之實例;但若以

doi:10.6342/NTU201802321

28

Estellés-Arolas 及 González-Ladrón-de-Guevara 之定義來評斷,這些案例或因無明確 目標、或因無明確發起群眾外包者等原因,而不足以算是群眾外包之案例。而 InnoCentive 及 Amazon Mechanical Turk 網站平臺則屬此最嚴格定義下之群眾外包,

因為在該網路平臺中,有發起人公開提出某些需被解決之問題,再由群眾提出對策 或代為解決;最後發起人之問題可獲解決,而群眾可獲得報酬,雙方皆獲益。

就群眾外包之類型而言,Brabham(2013: 10-20)強調,群眾外包是以解決問 題為導向之過程,可依實務工作者所欲解決之問題分為 4 類,包含:

1. 資 訊 管 理 ─ 蒐 集 資 訊 : 知 識 探 索 及 管 理 (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management)。

2. 資訊管理─分析資訊:分散式人類智 慧任務分包( distributed human intelligence tasking)。

3. 點子發想─解決經驗上之問題:問題解決挑戰賽(broadcast search)。 4. 點子發想─發想並可選擇落實哪些創新之點子:同儕審閱提案並決定

(peer-vetted creative production)。

上述 4 類亦為美國加州「2017 年群眾外包及公民科學法」(Crowdsourcing and Citizen Science Act of 2017)中所肯認群眾外包保護與促進公共衛生之可能方式,除此之 外,該法認為可能之利用方式亦包含蒐集與分享資料、加強環境保護時之公共參與、

提升對污染/危險地點/執法活動之意識等。

Muller et al.(2015: 3186-3194)在分析氣候及大氣科學中之群眾外包案例時則 認為,群眾外包有 3 個值得注意之面向。首先是依據有無人為參與,可分為有生命 的(animate)和無生命的(inanimate)群眾外包,前者係指需要某些形式之人為介 入,後者係指藉由環境感測器及其網絡取得資料。其次是資料蒐集與上傳之自動化 程度,可分為全自動化(雖然環境感測器之安裝時可能需要人為介入,但會自動蒐 集與上傳資料)、半自動化(如感測器自動蒐集但需人為上傳)及手動(即蒐集與 上傳都需由人來做)。其三為參與者之主被動性,主動式(active)群眾外包係指 人們需時常介入如蒐集與上傳資料之工作,被動式(passive)群眾外包則係指人們

僅為個別環境感測器之看守人,僅負責安裝並確保其持續運作。基於此,Muller et al.將群眾外包之案例分為以下 6 類:

1. 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即為有生命之群眾外包。

2. 社會媒體(Social media):如Web2.0 之互動性自願性地理資訊。

3. 在原地之感測器(In situ sensors):如Air Quality Egg 之類低成本、體積小 且可連網之個人空氣感測站。

4. 智慧裝置(Smart devices):將感測器與智慧型裝置做連結,如以AirBeam 感測懸浮微粒數據並上傳至AirCasting 平臺。

5. 移動式平臺(Moving platforms):如以水上或陸上交通工具搭載空氣品質 監測裝置。

6. 「隱藏」網絡(‘Hidden’ networks):被動且無生命之群眾外包,做某些裝 置設置目的外之觀測,例如透過空中交通管制雷達觀測風與溫度。

Williams(2013: 5)則將眾多群眾外包之案例歸納為 8 類,包含:社會生產

(social production,如 linux、Wikipedia、OpenStreetMap)、群眾募資(crowdfunding)、 微型工作(microwork,如 Amazon Mechanical Turk)、危機地圖(crisis mapping,

如 Ushahidi)、創新挑戰賽(innovation challenges,如 Innocentive)、數位腦力激 盪(digital brainstorming)、參與式預算(participatory budgeting)及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如 Galaxy Zoo、Outbreaks Near Me)。

事實上,已有公部門開始運用群眾外包機制,將公民作為政府規劃及執行政策 之夥伴,期能透過加強公共參以獲得線上社群之集體智慧,解決公共問題或達成政 策 目 標 (Liu, 2017: 657-658; Mergel & Desouza, 2013; U.S. 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2018a);如美國總務署(U.S. 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GSA)

之Challenge.gov 平臺於 2010 年上線,聯邦政府中超過 102 個機關於該平臺上舉辦 競賽並提供獎金,向公眾尋求解決問題之方法。23

23 GSA 甚至認為,此種尋求公眾建議之方式由來已久,如 18 世紀時美國國會大廈設計圖廣邀競 圖即屬之(U.S. 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2018a)。

doi:10.6342/NTU201802321

30

至於公部門從過往案例中可獲得之啟發(Brabham, 2013: 21-28; Liu, 2017: 659-663; Mergel & Desouza, 2013: 885-888; Williams, 2013: 23-24),包含:

1. 清楚界定問題與目標,並規範對策之格式與內容,使產出可符合需求與期

24 例如美國 Digital.gov 上就提供挑戰賽之相關資源(https://digital.gov/resources/),包含運用 Challenge.gov 進行群眾外包之概覽(https://digital.gov/services/challenge-gov/)及公部門實務工 作者之社群(https://digital.gov/communities/challenges-prizes/),另於 Challenge.gov 上建立工具 箱(https://www.challenge.gov/toolkit/),給予執行挑戰賽各階段(準備、擬定、執行、頒獎、移 轉)及各類型挑戰賽(詮釋與分析資料、創意設計、新創企業、以創新方法解決問題、科學、

軟體、科技技術)之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