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老人與孫子之間的情感奠基於心理學家所說:老人性格的轉變,看透複雜的 世界,進而轉向單純理想的境界。因此喜歡與兒童相處,從過程中獲得滿足與喜 悅,兒童回饋給老人家的情感也是濃密不可分開的。黛安納•巴巴利亞(Diane E.Papalia)和莎莉•歐茨(Sally Wendkos Olds)兩位學者在《成人發展心理學》裡提 到:艾瑞克森將晚年視為嬉戲、重拾兒童似的本質。(頁 653) 社會學家也曾經說 過,老人重視與社會接觸,老年人對社會主要的功能是幫助下一代社會化,對於 子女與孫子都有其影響與傳承意義。根據表 3-1-1,本節從老人與他人的互動關 係談起,歸納其互動情形如下表:

表 3-3-1 主角型老人與他人的互動關係 編號 老人與他人的互動關係

祖孫之間 親子之間 朋友之情 土地之愛

1 媽祖回娘家 ◎ ◎ ◎

2 帶著阿公走 ◎ ◎ ◎ ◎

3 送奶奶回家 ◎ ◎ ◎

4 阿公放蛇 ◎ ◎ ◎ ◎

以下分別從祖孫之間、親子之間、朋友之情、土地之愛來詳細闡述老人和他 人的互動:

一、祖孫之間

(一)無懼時空交隔的愛―俐方與奶奶

奶奶已經離開人世間,但俐方卻不害怕,因為她與奶奶感情深厚,早已跨越 生死之間。

摸著奶奶冰冷的臉頰,怎麼樣也不害怕奶奶已經和我隔在兩個世界了。我 從小膩在奶奶身邊,生與死的距離,影響不了我和奶奶緊貼的心。

(《送奶奶回家》頁 36)

在黯淡冰冷中,奶奶用最後的光和熱,傳遞給我關懷,縱使她無法再以血 肉之軀呵護著我,但是奶奶蓮花般的笑容,將會永遠盛開在我記憶的園子 裡。(《送奶奶回家》頁 38)

(二)從隔閡到釋懷―詹佑全和阿公

詹佑全的阿公因為手受傷、行動不方便,而對孫子表達感謝之情,一改往常 的魯莽態度,輕聲細語地對他說話:

交代完,爸爸帶我走進屋裡,阿公見到我,臉帶笑意的說:「就拜託你多 照顧阿公囉,阿公現在手不方便,很多事情都做不來。」

(《帶著阿公走》頁 64)

「幫我做一件事好不好?」阿公輕輕的說,我第一次聽他聲音這麼細微。

(《帶著阿公走》頁 66)

陪阿公去散步時,阿公的臉上也因為別人的讚美而增加許多光采:

「那麼小就知道幫阿公……」老人家們七嘴八舌說阿公子孫賢孝,也順道 誇獎我一番。(《帶著阿公走》頁 73)

同時佑全也學習阿公生活的技巧,與他暢所欲言:

於是我握鍋柄,阿公用他的左手,一會兒倒油、一會兒爆香,一會兒抓青

空心菜炒得又脆又亮。(《帶著阿公走》頁 80)

自從帶著阿公走的計畫準備完成後,詹佑全解決阿公的茫然,阿公也對孫子 增加信任:

我胸有成竹的說:「我們後天,不,明天就可以了,我們明天就到後龍找 人。」「不用了吧……」阿公說。

見阿公一臉茫然的樣子,我更是意氣風發的挺起胸膛,像他保證使命必 達。(《帶著阿公走》148)

我自背後聽到阿公喃喃說著:「阿公年紀大了,有時路怎麼走都不知道,

你就帶著我走好了……」

不知怎麼的,一股被信任的感動充斥全身,我趕緊大喊:「阿公,你想去 哪哩,我都跟著一起去。」(《帶著阿公走》頁 192)

(三)追尋夢想、全家齊心―阿全阿公與阿平

阿全阿公在忙碌之餘仍不忘記叫醒孫子,而阿平也明白阿公用心良苦,所以 也會趕緊起床幫忙:

我明白,他是在百忙之中抽空來叫我的,比如洗蚵洗到一半,或切菜切到 一半,聽到老時鐘「噹!」一聲,……,果然是六點半了,他就會慢跑著 上樓,沾滿手上的水或菜屑沿路滴著,掉著。(《阿公放蛇》頁 14)

阿公也會適時地幫助阿平解圍:

當爸爸、媽媽挽起袖子,拿起棍子要「處理」我的時候,他就會搖著頭問:

「又怎麼了?常常擺這種場面,不好看啦!」(《阿公放蛇》頁 17)

(四)溫暖的羽翼―罔市阿嬤與孫子陳思源

罔市阿嬤以母雞呵護小雞的態度,照顧孫子,擔心他發生危險,處處憂心他 的安危,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在徬徨無助時注入一股暖暖的安全感:

「呼!嚇死人了!來來來,我來走在你的左邊,小孩子不注意看車,真是 太危險了。……」阿嬤碎碎的唸著,和我交換了位置,還一直推我往路邊 靠。(《媽祖回娘家》頁 49)

冷風一吹,我興奮得縮起脖子,從頭頂下顫抖到腳底。阿嬤感覺到了,連 忙從背包裡摸出夾克為我披上。(《媽祖回娘家》頁 50)

五歲那一年,我還住在阿嬤竹山的家。一個深夜裡,我發高燒,咳嗽個不 停,阿嬤抱著我,背著手電筒,淋著雨,走了一個小時的山路,到小鎮上 敲醫生家的大門。事後我才知道我得的是急性肺炎,醫生給我打了針,說 是再晚來一小時就沒救了。我記得阿嬤日日夜夜看顧著我,還不停的擦著 眼淚。我這一條命,是阿嬤從死神那兒搶救回來的。

(《媽祖回娘家》頁 54)

思源因為爸爸、媽媽工作非常忙碌,所以和父母相處的時間總是很短暫,他 的內心是空虛的,但是阿嬤來陪伴他生活之後,改變了原本孤單無聊的生活。

還好,阿嬤來了以後,情況就好多了。早上,我有熱呼呼、香噴噴的稀飯 可以吃,放學後,我有豐盛的晚餐享用,有人陪我吃飯,聽我說學校裡面 許多好玩的事情,雖然還是要去上才藝課,但至少我心裡比較沒有那種寂 寞的感覺了。(《媽祖回娘家》頁 63)

二、親子之間

(一) 教育子女有成

黃安全阿公因為自己經歷人世間許多悲慘與苦難,體會頂著燄日工作、汗流 浹背的辛勞,因此對於子女的教育自然而然要求與期望甚高。子女們也孝順聽 話,認真學習,個個皆有所成。「空安全真是苦出頭了,當老闆了呢!」村子裡 的人開始這麼說:「你們看他那些兒女,乖巧上進又勤勞……」(《阿公放蛇》頁 113)阿公聽到別人的讚美總是笑得合不攏嘴。兒子和媳婦都在村子裡的小學教 書,五十餘歲時,「在都市大醫院當護士的大女兒已經結婚了,二女兒和兒子也 都結婚了,而且都如他的願――當上了老師。」(《阿公放蛇》頁 113)

罔市阿嬤的子女們也都是社會的好棟樑,從她為子孫祈求的敘述裡可以發現 為人父母的關懷與細心:「大兒子陳英耀,順利升上正教授。大媳婦呂瑤琳,醫 好久年的頭痛。二兒子陳英雄,貸款早日付清。……三兒子陳英凱,考上公費留 學。」(《媽祖回娘家》頁 37)

(二) 與子女相處融洽―親子情

俐方的奶奶一手辛苦拉拔孩子長大,與子女之間相處和諧,大姑姑是奶奶的 養女,但是她從來沒提過這件事,大姑姑說:「二十多年來,奶奶從沒當我是養 女,小時候家境還過得去,吃的穿的都不比你伯父他們差。」在大姑姑要嫁出去 的前兩個星期,奶奶才告訴她真正的事實。但當奶奶離開人世時,大姑姑仍然感 謝奶奶的養育之恩,她說:「奶奶說得沒錯,別人不一定要知道你的身世,但是 自己不能活得迷糊。我接受了這個事實,更感激奶奶給我完整的母愛。」(《送 奶奶回家》頁 88-89)

小姑姑和奶奶之間的母女感情更是甜蜜似糖衣,「小姑姑排行老么,從小就 和奶奶黏得緊,嬌小的身材,使她看起來還像個繞著媽媽群擺轉的小女孩。小姑 姑常常和小姑丈載著奶奶去兜風。」(《送奶奶回家》頁 14)

林爺爺因病早逝,過世的當下,俐方的爸爸一滴眼淚也沒流下來,奶奶嚴厲 的追問原因,爸爸卻不出聲。

爸爸咳著氣,臉又轉向靈堂:「我母親又氣又傷心,使盡全身力氣打我,

打到她手發軟,我終於嚎啕大哭了,哭得好委屈。」爸爸說:「這是我第 一次被打。」(《送奶奶回家》頁 126)

從爸爸所講的「這是我第一次被打」這句話可以了解:奶奶對自己子女的教 養方式是民主溫和的,對孩子的愛是永無止境。爸爸因為被奶奶打,所以委屈地 離家出走,那一晚爬到豬肉攤上就睡著了,隔天早上,被大家嚇醒後,奶奶也因 為好心人來告訴她,來到市場。

「你奶奶來了之後,牽著我回家,什麼也沒再提。她打水給我洗臉。」

(《送奶奶回家》頁 130)

那時爸爸因為年紀小,心裡只單純地想到:嚴格的父親過世了,他不用再被 壓迫背古文,所以覺得很高興。奶奶事後也不再追究爸爸的不懂事,為孩子打水 洗臉,讓爸爸感受到母親的疼愛與呵護。

詹佑全的阿公有四個兒子,最小的患有唐氏症,但是阿公從小都將他帶在身 邊,和他相依為命。自從發生車禍,右手摔傷後,爸爸替阿公想了辦法:阿公先 到豐原和他們住一陣子,阿凱小叔則計畫將他帶到教養院。阿公無法接受小叔離 開他,因而大發雷霆。

「爸,」爸爸看了我ㄧ眼,深吸了口氣,說:「我想阿凱還是不要跟著我 們住豐原好了。」

「他自己沒辦法在石角過日子,在豐原也會迷路。」

「然後呢?」

「嗯……」爸爸沉吟了 一會兒,還望向土狗,好像想從牠那裡得到加持。

「有話快說,不要吞吞吐吐。」阿公逼著爸爸問,我只知道阿公有些頑固,

但沒見過他這麼咄咄逼人。

「我想下午帶他去彰化。」

「去那裡幹嘛?」阿公語氣硬了起來。

「呃……彰化那裡有一間天主教修女辦的教養院,專門收留像阿凱那樣的 人,」爸爸揩揩額頭上的汗,繼續說:「我請朋友向裡面的修女拜託,讓 阿凱住一個月,一個月後你拆石膏了,我再把阿凱接回來……」

爸爸話還沒說完,阿公就大聲了,原本黝黑的臉龐,也轉成暗紅色,阿公 生氣了:「像阿凱那樣的人?阿凱像誰,你說?人就是人,哪有什麼向阿 凱那樣的人?」(《帶著阿公走》頁 52-54)

從這段精采的對話,我們看到阿公―身為父親對子女的疼惜,他不捨得讓患 有唐氏症的小兒子離開他的身邊,心疼孩子如果到了教養院所遇到的可憐遭遇,

所以他絕對無法接受阿全父親的安排。在阿公的眼裡,阿凱小叔和大家都是一樣 的,都是「人」。

因為了解阿公的個性,爸爸、媽媽也能為阿公著想,擔心他覺得自己老而無 用,所以都會讓阿公主動協助。只要阿公來到豐原家裡,「阿公順道彎腰收拾一 樓的兩個大垃圾桶。大家已知道要留一點事給阿公做,否則他會心裡不舒服,認 為自己幫不上什麼忙。」(《帶著阿公走》頁 34)

(三) 婆媳互動

沙依仁在《高齡學》裡提到老年父母如何與子媳、或女兒、女婿相處的方法,

沙依仁在《高齡學》裡提到老年父母如何與子媳、或女兒、女婿相處的方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