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少年小說中的老人書寫 ―以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少年小說中的老人書寫 ―以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為例"

Copied!
15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林文寶先生

少年小說中的老人書寫

―以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為例

研究生:林藹苒 撰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九月

(2)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林文寶先生

少年小說中的老人書寫

―以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為例

研究生:林藹苒 撰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九月

(3)
(4)
(5)
(6)

2006〜2009

2006 年 7 月,感謝兒文所給我一個機會,讓我再度回到求學的生涯。

2007 年 7 月,感謝老天爺眷顧,送子鳥為我帶來一個可愛的女兒。

2008 年 7 月,再度踏上南迴鐵路的月台,耳畔響起來去台東的曲聲。

2009 年 7 月,即將邁入求學的尾聲,結束在學業與論文的壓力中。

踏入兒文所的殿堂,是一趟豐富與充實的學習之旅,感謝阿寶老師以執著的 辦學態度引領我進入兒童文學領域,也難忘楊老師那些道不盡的故事,溫文儒雅 的說書人杜老師以及張老師的大俠風範,高尚氣質、談吐優雅的游老師,和學生 之間亦師亦友的郭老師。因為老師們的引導,讓我的思考更為深沉與延展。也要 感謝待人親切的彥芬學姊,解決我們所遇到的疑難雜症,得以安心上課。

難以忘記 95 兒文暑的夥伴們,雖然只有在第一年和大家一起學習,但是那 一份互相關懷、體恤的暖意,安撫離鄉背景的孤寂,感謝宜臻、心怡、妙君、怡 文、佳盈、錦華、怡寧、雪香、惠琴、姿君、慧萍的關心,謝謝你們!

也要感謝 96 兒文暑這一群活潑的同學們,因為中斷一年而加入你們,卻增 添許多美麗色彩在我的學習旅途上,從你們身上,讓我學會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就 是「美」,在忙碌的戰鬥營裡,依然不疾不徐地處理接二連三的活動,不僅有聲 有色,同時留下最美的回憶。

這段讀書生涯是求學路途中最為忙碌的一場戰役,因為自己必須身兼多重身 份,是學生、母親、教師的綜合體,感謝父母親義無反顧地照顧我那年幼的女兒,

讓我無後顧之憂;感謝我的先生明彥以包容、體諒的心胸,鼓勵與支持,幫我解 決遇到的每一項難題;感謝遠在美國的大妹適時的關心,小妹的美食支援與多方 協助;也感謝我的女兒小黎,平安快樂的成長,讓媽媽能安心地讀書。同時感謝 關心我的每一個同事與朋友,一通通捎來的簡訊足以振奮我那疲憊的心靈,都是 讓我繼續努力的力量。

感謝阿寶老師對我的勉勵與提攜,總是不厭煩地與我一起討論論文的架構與 內容,感謝徐守濤老師細心的審視論文的內容,逐字檢查與提出的寶貴意見,還 要感謝見解獨到的游珮芸老師對我的鼓勵與建議。

從 2006 年到 2009 年,對我而言,是人生中充滿挑戰的階段,我生了一個 孩子,也生出一本論文,感謝老天爺,也感謝生命中與我相遇的每一位貴人。

2009 年 9 月寫於台北

(7)

少年小說中的老人書寫

―以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為例

林藹苒

國立台東大學 兒童文學研究所

摘要

本研究以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作品為研究文本,分析其中的老人書寫。九歌 現代少兒文學獎以鼓勵作家創作兒童文學作品,提升國內兒童文學水準,並培養 兒童開闊的世界觀以及社會人生之關懷為宗旨,是台灣唯一以少年小說為徵文對 象的兒童文學獎,以此獎項為台灣少年小說的標竿,文本中呈現華人社會豐富多 樣的面貌,是研究者選擇當做研究文本主因。

從老人社會學與老人心理學出發,整理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相關老人書寫的 文本,以普羅普《故事型態學》角色區分理論為依據,歸納老人以主角、相助者、

贈與者的角色呈現為多數。本研究探討少年小說中老人角色形象書寫,分析其人 生觀與價值觀。從老人的外表形象、內在描寫、老人和子女、孫子、朋友和自然 的互動關係,以及文化傳承談起,整理歸納文本裡老人角色的外在與心理特質,

對文化傳承的信念及其思維方式。

老化是生命的課題之一,以目前人口比例發現,老年人口逐漸增加,老人們 克服老化的事實,主動幫助他人,以慈祥善良的面容對待自己的子孫,以堅持勤 勞的態度面對未來,以圓融的生命智慧協助子孫解決困難,同時傳承生活經驗與 文化知識,呈現出豐富的文化意象,他們在漫長的馬拉松賽裡,締造美麗的佳績。

更為可貴的是,女性老人經過傳統與現代的歷練,改變其對生命態度,肯定自我 價值,努力發揮生命的光彩。

關鍵詞:老人角色、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老人心理、文化傳承

(8)

The Images of the elders in Taiwan’ s Young Adult Fiction ― Exemplified with the Prizewinning Works of Chiuko’ s Modern

Children’ s Literature Award

Lin Ai-Jan

Abstract

The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images of the elders in the prizewinning works of Chiuko’ s Modern Children’ s Literature Award , chosen as the literary text. Chiuko’ s Modern Children’ s Literature Award, the only one in Taiwan to solicit young adult fictions, attempts to encourage the productions in children literature, improve the level of children literature in Taiwan, as well as develop children’s global views and their care to society and life. The award is considered as the benchmark of young adult fictions in Taiwan. The researcher chooses the text as a result of the abundant and various images of Chinese society.

Based on the sociology and psychology of aging, the researcher organizes the text related to the images of the elders in Chiuko’ s Modern Children’ s Literature Award and concludes that the elders represent the roles of a leading character, a helper, and a donor in the majority according to Propp’s theory of role differentiation in 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The study explores the images of the elders in young adult fictions and analyzes their views of life and value. In terms of the appearances, the inne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lders and their children, grandchildren, friends as well as nature, the belief of cultural generation , and their ways of thinking.

Aging is one of the lessons in life. The structure of population shows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he elders increases. To sum up, the elders overcome the facts of aging, help others voluntarily, treat their descendent gently, confront the future diligently and firmly, solve the difficulties of their descendent by sophisticate wisdom, at the same time, pass down the experiences and cultural knowledge, and reveal the abundant cultural image. The elders perform perfectly in the long life marathon. Of great worth, the elderly women change their attitudes toward life. Furthermore, they are self-approval and do their best to brighten their life.

Keywords: the elders character, Chiuko’ s Modern Children’ s Literature Award, the elders psychology, cultural generation

(9)

目次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貳章 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與相關文獻探討...7

第一節 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7

第二節 老人研究...13

第三節 普羅普《故事型態學》角色區分理論...24

第四節 老人角色分析 ...25

第五節 小結...29

第參章 以老人為主角人物書寫...30

第一節 角色分析...30

第二節 老人形象...32

一、外表形象 ...33

二、內在描寫 ...38

第三節 老人與他人的互動關係...45

一、祖孫之間 ...45

二、親子之間 ...49

三、朋友之情 ...53

四、土地之愛 ...56

第四節 老人與文化傳承 ...58

一、信仰文化 ...59

二、知識傳承 ...60

第五節 小結...62

第肆章 以老人為相助者/贈與者人物書寫 ...63

第一節 角色分析...63

第二節 老人形象...65

一、外表形象 ...66

二、內在描寫 ...70

第三節 老人與他人的互動關係...79

一、綿密的祖孫之情 ...80

二、默默支持的長輩 ...83

三、伸出援手的老者 ...86

四、跨越鴻溝、迎向未來...90

第四節 老人與文化傳承 ...96

(10)

一、知識與經驗的傳承...97

二、文化的傳承 ...101

第五節 小結... 119

第伍章 結論 ...120

參考書目 ...126

附錄………133

(11)

表目次

表1-4-1 作品與老人角色人物表...5

表 2-1-1 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得獎作品相關研究論文...7

表 2-2-1 兒童文學中的老人題材研究期刊論文...20

表 2-2-2 兒童文學中的老人題材研究論文………21

表 2-3-1 老人角色區分表...25

表 3-1-1 以老人為主角人物分析表...31

表 3-2-1 主角型老人形象... 32

表 3-3-1 主角型老人與他人的互動關係...45

表 3-4-1 主角型老人與傳承...58

表 4-1-1 以老人為相助者/贈與者人物分析表...63

表 4-2-1 相助者/贈與者型老人形象...65

表 4-3-1 相助者/贈與者類型老人與他人互動關係...79

表 4-4-1 相助者/贈與者型老人與文化傳承...96

(12)

第壹章 緒論

老化是每一個人必經的過程,但是每個時代所面臨的社會問題未必相同,如 何面對「老」的課題,也是我們需要仔細思慮的。此章會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與 動機予以說明,並說明研究目的與問題,以及研究方法與步驟,最後闡述研究過 程中的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童年的回憶中,外婆是我的照顧者,打點生活上的點點滴滴。猶記得到了 該上幼稚園的年紀時,總是不敢自己一個人留在學校,要求她在門外等我,如此 的情節發展當然是結束第一次學校生活,每天和外婆及妹妹在家裡享受童年的自 在生活。這是我的外婆,現在已經是八十幾歲的老人,雖然不乏被疾病所擾,但 依然穩健地踏著每一步伐。外公是在我生命中的第二個老人,壯年時期意氣風 發,面貌嚴肅,內心溫暖,猶如《創意神豬》裡的阿公,總是固執而堅持,而今 飽受帕金森氏症所苦,身體狀況時好時壞,但仍然抱持一線生機,希望藉由現代 進步的醫療技術可以治癒自己的病症。我的奶奶是第三個老人,也是處於八十幾 歲的老年期,但是卻是一個跟隨時代潮流向前走的老者,每天必定閱讀報紙,在 前些年還每週會踏入文化中心借閱書籍,主要乃因為她出生自於優渥的家庭,所 以在日據時代即接受教育至高中畢業,她飽覽群書,知書達禮,展現高貴典雅的 氣質。他們是我生活中的老人,以獨具的面貌度過生命中每一天。

在文學的殿堂裡,《紅樓夢》裡的劉姥姥遠從「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到大 觀園出了一番風頭,層出不窮的鬧笑話,如此活潑逼真的形象描寫,造就出一個 流傳二百年的名人―老婆婆。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描寫一個老人單純的生活,

(13)

以及他不但自動接受乖舛的命運,而且還深愛這種命運直到最後一刻。老人在故 事中總是充滿睿智的言語、行動,再三打動人心。這些經典名著中的老人存在的 價值與魅力如滔滔洪流,加深我探求的渴望。不禁好奇思考他們看待事情的想 法、身為長者的心情,又經由閱讀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作品的過程中,發現老人 角色潛藏其中,驅動研究者關心老人心理歷程的動力,遂決定以老人為研究主 體,找尋那一條堅韌的生命之河。

(14)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目前書店裡陳列各式各樣的少年小說書籍,在眾多書目中,如何選定研究文 本是較為棘手的難題。本研究擬從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的作品著手,因為九歌現 代少兒文學獎已深耕多年,作品的水準是受到肯定的。所以研究者從作品中找尋 老人角色,探究少年小說中老人角色的呈現與其人物發展的主要意涵,將研究目 的述說如下:

1、 探討少年小說中老人的形象書寫及塑造。

2、 探討少年小說中老人的人物形象在文本中所呈現的意義。

3、 探討少年小說中老人與子女、朋友、孫子的互動過程及其人生觀。

4、 探討少年小說中老人在傳承文化上的做法與價值觀。

歸結上述的研究目的後,將研究問題分列如下:

1、 少年小說中,老人的形象有哪些類型?

2、 少年小說中,老人在文本中呈現什麼樣的外在面貌與內心思維?

3、 少年小說中,老人在生命歷程中與周遭環境、人物的互動方式,以及呈 現的價值觀?

4、 少年小說中,老人面臨傳統文化傳承有哪些想法與做法?

老人在社會上通常是弱勢的一環,期望透過本研究引起社會對老人看法有所 改變,兒童與少年讀者們也能挖掘老人的人生智慧寶藏,學習尊敬與關懷。

(1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一、 研究方法

本論文之研究,以文本分析法為主。

(一) 本論文將廣泛收集的相關書籍與文獻整理歸納,以老人學理論為基 礎,並探討普羅普「角色」區分理論。

(二) 再以文本分析法細讀文本,依據普羅普「角色」區分理論將文本中 有關老人角色整理出來。

(三) 運用角色整理結果,探討文本中三種主要老人角色的外在、內心與 生命價值觀。

(四) 歸納研究結論。

二、 研究步驟

本論文以老人為主要研究對象,整理老人生理、心理與社會學理論作為分 析老人書寫的依據,另外,也將普羅普「角色」區分理論製成表格,再細讀九 歌現代少兒文學獎作品,將其中的老人角色加以區分。

角色區分為主角、相助者和贈與者為多數,於是研究者從這三種角色區分進 行分析。以近代小說史對人物塑造的探討開始,結合老人學在生理、心理與社會 學理論範疇,發現老人的內、外在特質、與他人的互動活動是角色呈現的重要意 義,於是決定從此方向進行。首先以分析文本裡的主角型老人談起,分析文本製 表時,從形象、老人與他人互動和老人與文化傳承三個方向探究。研究者發現形 象研究又可區分為外表形象與內在描寫;老人與他人互動關係則分為祖孫之間、

親子之間、朋友之情與土地之愛;老人與文化傳承則探討知識與經驗的傳承和文 化的傳承。而相助者與贈與者老人書寫的研究形式也依照主角型老人的方法進 行。最後研究者歸納分析文本裡老人的面貌形象,以及呈現的老人新挑戰。

(1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主要針對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作品的老人進行探討,經細讀文本發現 老人的角色,包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字面意義上出現「老」一輩的男、

女性長者都涵括在其中。

研究者整理1992至2008年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和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作品 涵括的老人角色,依據普羅普「角色」區分理論來做分類,總共有31本,文本中 老人的角色呈現以主角、相助者、贈與者、被尋求者四種形象居多,但是被尋求 者的角色形象不夠鮮明,故以主角、相助者、贈與者三種角色為研究範圍,其他 少數角色則不列入本篇討論之內。文本作品與老人角色人物表如下:

表1-4-1 作品與老人角色人物表 編

書名 作者 出版時間 人物/老人

1 少年龍船隊 李潼 1993.11 火炎伯公、林森伯公 2 少年曹丕 陳素燕 1994.9 奶奶

3 老蕃王與小頭目 張淑美 1995.9 嘎企賴、瑪樂德 4 冬天裡的童話 馮傑 1996.7 爺爺

5 小子阿辛 木子 1997.4 豆子的阿公、阿嬤 6 第三種選擇 陳素宜 1997.9 曉春的奶奶、阿公 7 姊妹 劉碧玲 1999.7 外公、外婆

8 第一百面金牌 鄭宗弦 1999.7 太師父 9 阿公放蛇 陳瑞璧 1999.7 阿公

10 南昌大街 王文華 2000.7 阿公、老山東、打鐵伯公 11 藍天使 林音因 2001.7 外婆

12 媽祖回娘家 鄭宗弦 2001.7 阿嬤、阿婆、老先生 13 送奶奶回家 陳貴美 2001.9 奶奶、老伯伯(陳龍生) 14 再見,大橋再見 王文華 2001.9 外公、外婆

15 寒冬中的報歲蘭 陳沛慈 2003.1 將軍爺爺、將軍奶奶 16 創意神豬 呂紹澄 2003.1 三叔公、阿公

17 泰雅少年巴隆 馬筱鳳 2003.7 頭目、雅基 18 我家是鬼屋 陸麗雅 2004.1 老阿公

(17)

19 藍天鴿笭 毛威麟 2004.7 阿公、阿福伯 20 米呼米桑•歡迎

王俍凱 2004.7 都姆

21 紅眼巨人 彭素華 2005.1 夫夫 22 剝開橘子以後 劉美瑤 2005.1 爺爺 23 在地雷上漫舞 姜天陸 2005.1 士官長 24 老樹公在哭泣 謝鴻文 2006.1 李桑 25 他不麻煩,他是

我弟弟

陳三義 2006.7 外公、外婆

26 走了一個小偷之 後

李慧娟 2006.12 阿嬤

27 帶著阿公走 鄭丞鈞 2007.6 阿公 28 歡迎光臨幸福小

蔡聖華 2007.8 外公 外婆 29 神秘島 陳昱 2007.12 太爺爺

30 阿祖的魔法天書 陸麗雅 2008.7 華山道長(阿祖) 31 月芽灣的寶藏 鄭淑麗 2008.7 老姜

本研究主要以主角、相助者、贈與者三種類型的老人為對象,主要討論老人 的內外形象、老人與他人的互動以及文化傳承,並無法涵蓋整體老人的面貌,呈 現多樣性的老人問題,是本研究的一大限制。

(18)

第貳章 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與相關文 獻探討

此章以相關文獻探討為主,從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沿革說起,蒐集相關期刊 論文加以整理歸納。並探究老人學的相關研究作為理論背景,以及以普羅普角色 區分理論為角色分析依據,逐一分析老人角色。

第一節 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

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以「鼓勵作家創作兒童文學作品,以提升國內兒童文學 水準,並提高兒童的鑑賞能力,啟發其創意,並培養其開闊的世界觀以及社會人 生之關懷。」為宗旨,自1992年創設,是目前台灣地區唯一以少年小說為徵文對 象的兒童文學獎,其參選資格以海內外華人為主。

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贊助下,第一名獎金逐年提高,第一屆十五萬 元,第二屆十八萬元,第三屆以後為二十萬元。第九屆後,第一名改為文建會特 別獎,第二名為評審獎,第三名為推薦獎,佳作仍為佳作獎,之後又將佳作獎改 為榮譽獎。為了鼓勵新人,第二屆開始,限制曾經得過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 及九歌現代兒童文學首獎者,不得參加。後來又改為三年內不得參加。2002 年 將「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之名稱,改為「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

一、九歌現代兒童文學得獎作品相關研究

表 2-1-1 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得獎作品相關研究論文 編

研究者 論文名稱 完成時間 研究取向

1 徐曉放 九○年代少年小說中的台灣 2002.8 研究文本中台灣現代家

(19)

家庭問題―以九歌現代兒童 文學獎得獎作品為例

庭問題的呈現與處理,

成員間的互動與衝突。

2 施佩君 台灣少年小說中的少女形象

―以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作 品為例

2003.6 以社會學中女性主義及 女性讀者的角度對少年 小說中少女形象進行分 類,並探討背後所具的 社會、文化意識形態。

3 楊寶山 台灣少年小說人物刻畫技巧 之研究―以九歌現代兒童文 學獎得獎作品為例

2003.8 整理與分析文本中,從

「外在描寫」「內在描 寫」與「情節刻畫」三 個面向探討小說人物的 描寫方式。

4 徐筱琳 少年小說中青少年的感情世 界―以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 作品為例

2005.1 探 討 青 少 年 的 感 情 生 活,從青少年感情的建 立、發展與結果,與重 要他人的互動關係。

5 洪綺蓮 少年小說中的台灣文化研究

―以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作 品為例

2005.6 歸納文本中台灣文化在 社會的形式現象、人物 形象及文化功能。

6 呂得輝 少年小說中啟蒙與成長的心 靈捕手―以九歌現代少兒文 學獎得獎作品為例

2006.7 歸納文本中少年成長與 啟蒙的三部曲―衝突、

逃避與認同,經家人、

老師、朋友、長者的協 助,解決問題,衝破難 關、邁向新境界。

7 蔡戶正 文化的殖民與融合―從「九 歌現代兒童文學獎」得獎作 品談起

2006.8 透過文本分析原住民文 化、漢人傳統文化、西 方科技文化對台灣的影 響。

8 楊鴻銘 鄭宗弦少年小說創作技巧研 究: 以其九歌現代兒童文學 獎得獎作品為例

2006.8 研究鄭宗弦少年小說的 創作技巧,以文學創作 的觀點,從情節、人物、

主題與環境等要素,探 究鄭宗弦其得獎作品的 創作技巧特色。

9 陳素宜 發現客家身影―從「九歌現 代兒童文學獎」看台灣現代 少年小說中的客家文化現象

2007.1 以 客 族 作 家 的 客 家 作 品、客族作家的非客家 作品、非客族作家的客

(20)

家作品為分析討論的面 向,就兒童文學角度,

檢視客家文化形貌。

10 馬麗君 少年小說中的台灣美食書寫

―以九歌得獎作品為例

2007.6 依作者、文本主要角色 的族群將台灣美食分為 閩南、原住民、客家、

外省四大族群,探討其 文化意涵及象徵意義。

11 廖雙秀 台灣少年小說中的女性角色

―以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為 例

2007.7 探討女性角色在家庭與 社會的定位及反映的社 會價值觀點。

12 王姵翎 少年小說中人物的挫折與成 長―以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 得獎作品為例

2007.7 從個人與環境因素探討 造 成 青 少 年 挫 折 的 因 素,並分析他們的反應 及克服挫折的方式。

13 陳明芳 臺 灣 少 年 小 說 中 的 性 別 角 色: 以九歌現代兒童文學奬 作品為例

2008.1 將作品中的男女人物以 男性化、女性化及兩性 化三種性別角色來做分 類與分析,觀察這些被 形 塑 的 性 別 角 色 的 差 異,以及整體上呈現的 訊息。

整理與分析研究論文中,提及人物研究的相關部分如下所述:

徐筱琳認為青少年的友情、愛情與親情牽繫著青少年的情緒起伏。研究者分 析在人生狂飆期的青少年期,女性角色如何藉由社會現代化的過程,深化現代女 性的形貌。

施佩君探討的女性角色有女生、女孩、女兒及青春少女。研究者探討除了性 別與社會賦予的角色特質之外,後現代社會中女性如何在生活中自我認同,尊重 多元的差異進而自我實現。

徐曉放認為在少年所接觸的各種生活中以家庭生活最為重要,九O 年代社 會變遷傳統價值逐漸瓦解,許多的家庭問題逐一浮現。研究者探討女性角色如何 認同變遷中的家庭功能,面對日漸失去傳統功能的家庭時如何尋求其他協助,對

(21)

自身未來角色的期許及適應。

楊寶山從「外在描寫」「內在描寫」與「情節刻畫」三個面向探討文本的人 物刻畫。研究者透過作者以女性為第一主角的角色描寫,歸類出作家筆下女性角 色的傳統價值、現代觀點及後現代身影。

廖雙秀認為少年小說中的第一女主角在親情、友情及愛情中自我認同外,也 在社會價值觀的認同與衝突互動下,打破非黑即白的價值認定。作品適度呈現灰 色地帶及描寫主角左右為難的情境,讓讀者經歷心靈的成長與啟蒙。

王姵翎從研究中認為青少年產生挫折的因素主要來自家庭親子關係與課業 壓力,在遭遇挫折反應上分為攻擊性、逃避性、妥協性與積極性,以言語攻擊較 多,大多能以接受他人的建議來克服挫折。

陳明芳認為作品中,男性人物大多傾向男性化性格,女性人物則大多傾向兩 性化性格,其中,作品中的角色又以男性人物居多。再者,父親性格傾向男性化 特質的得獎作品以初期最為集中,而母親性格傾向女性化特質的得獎作品,同樣 也有集中在文學獎初期的情形。另外,女性同儕角色在近幾年的得獎作品中都有 明顯傾向兩性化性格的情形。

本研究參考以上的人物研究方式,將討論少年小說中的老人,藉由老人的外 在與內在呈現特質,並研究老人與他人的互動關係,以整理出老人的生命價值觀。

二、九歌現代兒童文學得獎作品期刊論文

論文專輯《少兒文學天地寬 - 臺灣少年小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該書出 版於2002年6月,探討內容有3篇:

林文寶以〈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的觀察〉一文,將第一屆至第九屆的得 獎作品做一綜覽性的觀察。作品類別以現實小說最多,科幻小說居次,其他實驗 小說、推理小說、動物小說、歷史小說比較少。林文寶在該文文末認為,得獎作 品寫作技巧不夠多元,同時亦嫌單薄。他建議往後徵文活動將字數增加至6―7 萬字。他同時建議創作者回歸文學的基本面,多用心於關照美學想像及多元技巧

(22)

張子樟以〈表層與深層—淺論鄭宗弦與王文華的作品〉一文,分析兩人的作 品。認為兩人的作品內容都與作者的背景有關。鄭宗弦學農藝出身,他的作品《姑 姑家的夏令營》有許多鄉村農事的描繪,《媽祖回娘家》則敘述民俗活動。王文 華在山區小學服務,接觸山區生活及原住民,《南昌大街》、《再見,大橋再見》

兩篇對原住民多所著墨。

許建崑〈筆下展乾坤—試評王文華、林音因、王晶 現代兒童文學獎得獎的 作品〉評論第八、九兩屆連續獲獎的三位作家王文華、林音因、王晶的作品。作 者許建坤認為這三位作家都能充分反應現實社會的問題,且各有特色。三位作者 熱衷於使用第一人稱觀點。

再者,陳昇群以〈文化衝突下掙扎的鮮活意象―探究《老蕃王與小頭目》的 人物描寫〉一文,探討第三屆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首獎作品《老蕃王與小頭目》

的人物。該文指出,在現代文明衝擊下,原住民成為文化弱勢民族。在族群文化 日漸消逝的境況下,仍有堅持的強者(瑪樂德)以堅毅的形象給後輩啟蒙與再造。

小頭目戈德與瑪樂德相處一段時日之後,對族群文化,由抗拒而猶疑,再認同,

終至與瑪樂德一樣願意挺身護衛。

此外,論文專輯《 臺灣少年小說作家作品研討會論文集》,該書出版於2004 年4月,探討九歌現代兒童文學得獎作品的內容有2篇:張子樟〈少年小說的功能 與欣賞作用—以「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得獎作品為例〉以及林哲璋、王宇清〈陳 素宜少年小說中的台灣少女—不是問題少女,卻有少女問題〉。

《臺灣少年小說作家作品研討會論文集》是民國九十一年在國家文化藝術基 金會贊助,九歌文教基金會與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合辦「台灣少年小說 學術研討會」,台北市立圖書館、民生報、國語日報等單位協辦,在台東師院兒 文所林文寶所長策劃下,廣邀海內外及海峽兩岸少兒文學學者作家舉辦為期兩天 的研討會,就創作理念暨少兒文學教學、推廣以及作品類型等,做即深又廣的全 方位探討。

林哲璋、王宇清在〈陳素宜少年小說中的台灣少女—不是問題少女,卻有少

(23)

女問題〉裡,主要探討陳素宜三部長篇少年小說:《等待紅姑娘》、《秀巒山上 的金交椅》、《第三種選擇》。他們認為陳素宜寫少女的問題,著重在內心的思 想變化,呈現獨立思考了解生命的示範。

張子樟在〈少年小說的功能與欣賞作用—以「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得獎作 品為例〉裡,提到少年小說的功能分為提供樂趣、增進了解和獲得資訊,作者認 為絕大多數都能達到上述的功能,也分析這些作品的欣賞作用集中在認同、洞 察、頓悟和移情上,淨化作用較少,主要因為作品以呈現光明面為主。他建議台 灣少年小說的視野、技巧與內涵應該更為寬廣深厚。

(24)

第二節 老人研究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六十五歲以上的人稱為老人。我國的老人 福利法中第二條,亦稱六十五歲以上之人為老人。高齡人口在現今社會中所佔的 比例愈來愈高,也因而引起學者對老人的研究愈發重視。根據第 3031 次行政院 院會決議提到:在今年(2007)年 1 月底,台灣老人人口達 229 萬多人,今年底預 計達 232 萬人,很快的到了 2019 年,台灣的老人人口將佔全國總人口的 15%,

以達聯合國定義的「高齡社會」,可見人口快速老化相當嚴重。(2007/03/14)。行 政院在「中華民國台灣 2008 年至 2056 年人口推計(初稿)」案中,也推計高齡人 口的比例:65 歲以上人口比例將由 97 年 10.4%,至 107 年增為 14.7%,之後快速 上升,至 145 年達 37.5%。1

所以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與其所衍生的問題日趨複雜,老人學的研究內 涵也不斷擴大。

一、老人的相關研究 (一) 老年人的界定

生理學家以生理發展老化的狀況或衰退的身體狀況來界定,而心理學家更難 以某一單項之負面表現,作為劃分的依據。所以心理學家 Ian Stuart-Hamilton 在

《老人心理學導論》中認為其實沒有人開始變老的時間點,生理年齡在任何狀況 下,都是武斷且不很精確的衡量結果,因此用單一數字代表門檻,其所呈現的常 常是華而不實的客觀性。(頁 14)傳統上退休年齡而言,老年人是指六十五歲以上 族群的概括稱呼。

本研究的老人定義是經細讀文本發現老人角色的稱呼,包括:爺爺、奶奶、

1 網路資料: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http://www.cepd.gov.tw/encontent/m1.aspx?sNo=0010563〉。

(25)

外公、外婆,老一輩的男、女性長者都涵括在其中。在文本中以兒童為角度出發,

以父母為衡量準則,年長於父親、母親,稱謂上增添「公」、「婆」、「長老」

的人,皆為論述的角色。

(二) 老人學研究

人對了解老化的過程愈來愈感興趣,於是促成了老人學的研究。在美國,老 人學興起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包括生物學家、心理學家與 人類發展學者,聯合大力宣揚研究老人問題的重要性,並組合了各種型態的老人 學研究發展組織。2無可疑義的,老人學在二十世紀末期,已自行形成一門廣博 精深的獨立學術。

老人學內容廣泛,涵蓋心理、生理、社會等各個層面。老人學研究者遍佈以 下領域:生物、醫藥、護理、物理及職能治療等老人醫學層面;在心裡方面有老 人心理學、老人精神病學;在社會方面則有老人福利、老人的社會支持、社會照 護等議題。由於許多國家都開始面臨老人人口迅速增加的現象,因此未來「老人 學」將成為一門重要的學科。

1.生理的老化現象

徐立忠認為老人生理上的變化,是隨著歲月的消失,使身體內的組織與各種 器官逐漸腐化磨損,失去應有的功能,也就是所謂的老化。根據研究歸納老人生 理上常見的變化:(1)身體組成的改變:老化的皮膚會變得較黯淡、無光澤、起 皺紋,頭髮、鬢髮呈灰白色且稀少,視力減退、聽力不佳,行動緩慢。(2)器官 與系統的變化:彎腰駝背的姿勢使他們看起來身形較小,許多老化相關的衰退會 導致疾病,如:高血壓,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功能減退。(3)腦部的老化:生理 的老化也包含大腦的失調與改變,反應變慢,記憶力衰退。(4)感覺功能的改變:

在視覺、味覺、嗅覺、聽力上,老人的感覺普變衰退。老人在力量、平衡感上,

(26)

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減退。3

2.老人心理的相關研究

艾瑞克森(Erik H. Erikson)是一位人類發展學者,他將人一生的發展分為八大 心理社會發展階段,認為人格在一生中都持續發展,在每個階段都有其任務。老 年期所要面臨的是自我統合(ego integration),自我統合是指人生前面的七個議題 在年老時,都順利的解決或滿足於現況。如果沒有達到自我統合,就是失望(loose ends)。失望是指年長者認為這一生都是失敗的,有許多遺憾與未解決的事物,

會感到焦慮與憂鬱。

所以他認為老年期是最後一個階段,其基本價值是智慧,老年人的挑戰是必 須去面對一個以已活過大半的人生週期,整合智慧以在日後剩餘的人生中活出更 美好的未來。艾瑞克森等人認為:老年人試圖活出他們所尊敬的人身上的特質,

以開放的態度來接受不同的議題。將子孫視為未來生命的擴大,並思考未來的世 界,也平衡絕望,不因周遭同輩相繼死亡或個人病痛,而對生命有所失落。在回 顧與釋懷中,面對過去的生命歷程,無論是遺憾或滿意,都被賦予新的意義,成 為整體生命週期的一部分,在沉思中獲得平衡。4艾瑞克森(Erik H. Erikson)也強調 個人人格的發展取決人本質與環境的互動,每當人們進展到下一階段,認知與情 緒的能力就會提升,因此更能應付更大的社會環境。5

美國巴克萊的成長研究按人格與調適情況,將老人分為下列類型:

(1)成熟型:待人不卑不亢、處世不慍不火,明世故、通人情,對家庭 有強烈責任感,對晚年一切頗能怡然自得。他們大多擁有多方面的

3 參考自《社會老人學》,頁 109-154、《以「老人為主體」之兒童圖畫書分析研究》,頁 22-23。

4 Erikson,Erik H.(艾瑞克•艾瑞克森)等著 周怜利譯 《Erikson 老年研究報告:人生八大階段》(Vital Involvement in Old Age : The Experience of Old Age in Our Time) 台北市: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 2000 年 5 月 頁 76-96。

5 Nancy R.Hooyma, H. Asuman Kiyak 原著;林歐貴英,郭鐘隆合譯《社會老人學》,台北市:

(27)

興趣,靜觀萬物與四時佳興。不好高,不鶩遠,更有容人的雅量。

(2)搖椅型:大多被動倚賴,胸無大志,凡事缺乏主見與定力。

(3)裝甲型:他大多剛強堅毅、挺立不屈、一身傲骨。為人處世,中規 中矩,思想刻板,嚴以律己,極不願有求於人。此類型老人傾向於 高度控制自我,喜歡從活動中,工作忙碌時,覓取快樂,忘卻老之 將至。

(4)憤世嫉俗型:在任何時候或任何情境都盲目的排斥他人,以攻擊來 防衛自己。總認為別人都占他們的便宜,有機會就把滿肚子怨氣出 在別人頭上。

(5)自怨自艾型:此類型老人攻擊的對象,不是針對別人,而是針對自 己,總覺得處處只有挫折與失敗,樣樣都不如別人。什麼事情也都 遠落人後,不想振作。6

沙依仁在《高齡學》裡說:詳細探究巴克萊成長研究與艾瑞克森的理論,有 其類似或關聯之處。上述成熟型、搖椅型、防衛(裝甲)型,均屬於調適良好的類 型,亦即艾瑞克森所稱的整合型。成功整合人生經驗的老人對年輕一輩產生連結 感,並能與他們分享經驗與智慧。其他類型老人則屬於適應不良,處於悲觀的世 界。

3.社會學相關理論

徐麗君、蔡文輝在《老年社會學》一書中論述老年學未來受重視的必然性,

他們認為:

大多數的學者都同意一個人的老化過程牽涉到個人生理、心理、社會結 構三種因素的相互影響。對社會學家來講,老化過程和老年生活不僅是 個人心理和生理特質的結合,而且也是社會結構影響下的產物。(頁 31) 以下以社會學家常提出的三種主要理論來闡述老人的社會地位,社會學家最

(28)

早以角色理論(role theory)的觀點來討論老人如何適應新角色的問題,發現老人拋 棄成年人所扮演的角色,以老年人的新角色取代之。兩性的角色也和非老年人的 社會有所不同,在美國社會,老年社會生活圈的兩性角色劃分就沒有那麼清楚。

此理論認為能對角色變遷做適當調整者的晚年生活會比較成功和滿足。7

社會學家解釋角色理論(role theory)持續延續之因在於:理論本身能夠實際應 用,而且能夠自我證明有關,每個人在社會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母親、太 太、女兒等,每一個角色基於自我概念(self-concept)能在社會上被確認,且用以 描述一個人的特色。8因此每一種角色通常伴隨著一定的年齡或是生命中的某個 階段,一個人學習表現新的角色時,如果能對新的角色進行調適,便能夠更進一 步融入整體社會。老年人通常會展現可觀的韌性,創造或支持生活環境中所面臨 的轉變,如同心理學家所提的達到自我統合的境界。

老年社會學相信社會裡的每一個部門或單位都是有其存在的價值的,也就是 說有功能的。老年人對社會最主要的功能在於下一代的社會化。老年人屢經滄 桑,累積長期經驗,而且也是文化的傳播者,因此在下一代的社會化過程裡老年 人擔當了一個重要的任務,把文化由他們這一代傳遞到下一代,使文化持續不斷 的綿延下去。

接著社會學家主張老人應該退出社會活動,於是有脫離理論產生。脫離理論 是指老年人自動地停止活動和參與,而社會也鼓勵年齡的區隔。該理論主張由於 老年人對自己的重視日增,對他人的情緒投入日減,社會互動的減少可幫助老年 人維持均衡。但是批評者指出該理論未能認清脫離似乎與老年本身相關較小,而 與老化因素相關較大,如:健康不佳、喪偶等。9

因為批評脫離理論者甚多,所以又有學者提出活動理論。活動理論認為:雖 然老年人面臨生理狀況的改變,但其心理與社會的需求,基本上並沒有太大的改

7 參考自徐麗君、蔡文輝著,《老年社會學》,頁 47-53。

8 同註 5,頁 411。

9 黛安納•巴巴利亞、莎莉•歐茨原著,黃慧真譯,《成人發展心理學》,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

(29)

變,老年人維持愈活躍,老化得愈順利。和脫離理論是背道而馳,主張老年人應 盡可能維持和中年時一樣多的活動。也有針對年長者的研究顯示:與朋友、家人 的往來愈密切,愈覺得快樂。10

經過上述探討發現老人需要社會的支持與鼓勵,正式的社會支持如:老人照 護、健保制度等,非正式的社會支持包括家庭、子女、手足、朋友等。老人首先 使用非正式社會支持來滿足情感上的需求,只有在情況必要且獨居時,才會尋求 正式的社會支持。11也有無數研究支持,頻繁的社會接觸與良好健康、提升解壓 能力與提高生命滿意度有關。12經以上研究發現,老人注重人際互動的情感交流,

從互動中獲得肯定與滿足。所以彭駕騂在《老人心理學》裡提到:老人的人際關 係首先強調老伴之愛,夫妻關係著重在維繫感情、重視對方的存在價值、興趣與 嗜好的交流,避免緊張的生活及加強溝通。其次是親子之情,老年人與子女、家 人的關係,通常決定於老年人心理是否健康,以及個己對生活的滿意度的高低。

而朋友之誼也是重要因素,美國前總統卡特曾說:要享受幸福老年生活,有兩個 基本前提:一是積極地、不斷地參加各種活動;一是跟別人保持密切的關係。最 後是回饋社會,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我國 的傳統美德,回饋社會是達到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前提。(頁 144-156)

(三) 老人面臨的危機

對一個老年人而言,家庭是他晚年生活的依賴,無論他是與子女同住或是夫 婦倆人單獨居住,家庭的生活佔據他日常生活的絕大部分。事實上,家庭擔當了 一些重要的社會功能,徐麗君,蔡文輝在《老年社會學:理論與實務》述說如下:

1. 社會化功能:一個社會如果能持續下去,必定要訓練教育年輕的一代接 受社會規範,兒童的社會化更是個人人格發展和定型的重要階段,而幫

10 同註 9,頁 656-658。

11 同註 5,頁 443。

12 James W. Vander Zanden 著,周念縈譯,《人類發展學》,台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

(30)

助兒童人格定型的最主要社會制度就是家庭。

2. 保護功能:出生的嬰兒是脆弱的,家庭則提供一個安全的處所保護和照 顧尚無獨自生存能力的嬰兒和兒童,使其長大成人,成為社會的一份子。

3. 感情功能:個人在家庭裡一方面可以付出感情,另一方面也可以接受感 情。家庭所提供的感情是最親密的,最直接的。

4. 傳宗接代的功能:社會要持續下去,必須要有下一代,因此生育下一代 的功能就由家庭來負擔。

5. 社會地位賦予功能:每一個人在社會裡都有某種社會地位,已確定個人 與他人的來往互動方式。通常我們的第一個社會地位是由家庭所給予 的,例如:人們會說:「張家的孩子真可愛。」「張家」代表這個孩子的 社會地位。

6. 經濟功能:家庭是一個很重要的經濟單位,在現代社會裡,家庭的經濟 生產功能減少,但經濟消費功能仍然是相當重要。(頁 111-112)

以上所述的社會功能裡,老人也是需要被保護,給予感情的支持的家庭一份 子,在傳統認知裡,老人是備受尊敬的對象。

傳統中國家庭的重心在於家庭內男性成員身上,權柄握之於男性手中,在此 種嚴格的父權父系制度裡,孝道自然成為對子女的絕對要求。孝經上言:「孝子 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曲禮又言:「冬溫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及「父 母在,不遠遊。」人子盡孝,無微不至。(《老年社會學:理論與實務》,頁 114)

父權的威嚴與孝道的規範延伸至我國傳統社會對老年人的尊敬。老年人在家 庭裡由於年齡和輩份居人之上,受人侍奉。然而,在工業化和都市化的影響之下,

社會結構改變、生產方式改變,在都市化興起與教育水準提升的社會結構變遷 中,老年人也要改變傳統的觀念,才能在與子女相處的關係上達到和諧與平衡。

(31)

曾文星在《老人心理》說:

年老的父母要脫離過去年長的角色,逐漸放棄上下“縱”的人際關係,

改而跟自己的成人子女建立大人與大人“橫”的關係。也就是說,要能 幾乎是同輩似的相互來往,尊重彼此的想法與意見。而不要像過去子女 小時似的,仍一味兒的繼續要訓教他們,要求他們服從。最好能相互交 換意見,相互觀照,相互享樂。

換句話說,年老父母跟成年子女的關係需要逐漸的改變,發生親子關係 的“倒轉”,特別是到了邁年的階段,可能要成人的子女來照顧年老的 父母。(頁 24-25)

家庭是老年人「社會支持」的基本來源,子女的陪伴對老人而言是珍貴的,

不過互動之間產生的衝突也是無可避免,例如:婆媳問題。親子溝通的問題時常 發生在有老人的家庭裡,「以和為貴」是人際關係的最高境界,每個家庭成員必 須盡力找尋出合適的位置,在角色轉換間取得平衡點。

三、兒童文學中的老人題材研究 (一) 單篇期刊論文

表 2-2-1 兒童文學中的老人題材研究期刊論文 研究者 完成時間 論文名稱

1 張湘君 1993.6 兒童讀物中老人角色之研究 2 蘇雅婷 2004.7 以老人為主角之兒童圖畫書探析

張湘君在 1993 年發表〈兒童讀物中老人角色之研究〉期刊論文中,以內容 分析法對兒童圖畫書中的老人角色作為研究,結果發現:1.在研究樣本中,約有 四分之一的圖畫書含有老人的角色,但是大抵以民間故事人物為主,沒有真實的 老人全貌。老人大多數伴隨兒童一起出現,老人角色常被淡化。2.含老人圖畫書

(32)

中,女性老人是被忽略的角色,男性老人的人數是女性老人的三倍。3.多數的圖 畫書描繪老人正面的特徵,呈現正面的「一元化」,極少數提及負面個性和情緒,

缺乏個別差異。

依據研究結果分析,張湘君對政府、出版界、兒童圖書館、老師和家長提出 建議:政府應該積極進行老化現象的研究;出版界出版能呈現老年生活多種風貌 的圖畫書;圖書館致力發展多元化館藏,配合節日辦理專題書展,吸引兒童對老 人主題書籍的注意;師長提供正面描述老人形象的書籍給兒童閱讀,修正其對老 人的負面看法。以關懷老人的角度,提供改善的方法,期許社會對老人更加重視。

蘇雅婷在 2004 年〈以老人為主角之兒童圖畫書探析〉期刊論文中,將老人 為主角的圖畫書做屬性分類,並描述老人呈現有智慧、健康有活力、積極學習與 樂觀灑脫的正面形象。在心理需求方面,需要友誼的支持、退出社會角色時需要 重新找到自我價值與滿足感、害怕寂寞與失去等,傳達老人需要愛與陪伴的關懷 意涵。

(二) 兒童文學中的老人題材研究論文 表 2-2-2 兒童文學中的老人題材研究論文

研究者 完成時間 論文名稱

1 張美蘭 2006.8 繪本在教學上的運用―以「老人關懷」為例 2 林盈呈 2008.1 以「老人為主體」之兒童圖畫書分析研究 3 藍莞婷 2008.6 兒童圖畫書中老人形象之探析

4 賴育秀 2008.8 圖畫書中成功老化長者之形象研究

張美蘭在 2006 年所做的《繪本在教學上的運用―以「老人關懷」為例》論 文中,研究者透過繪本教學的方式,經由「老人形象的刻畫」、「老人需求的照護」、 和「老人生活的型態」三個面向,來認識、了解老年人,珍視老人的經驗傳承,

(33)

以愛與關懷照護老人的需要,和探尋理想的老年生活。透過詳細的課程設計和教 學策略之研究方法,再運用於實際的教學現場,從觀察與省思中,發現學生的反 應與變化。

在其研究中,將老人形象分為四類:1.可愛有趣、努力不懈的老人 2.充滿智 慧、用心生活的老人 3.跨越歲月、童心依舊的老人 4.獨立自主、實踐理想的老人。

主要目的在於讓兒童了解不同類型的老人面貌,並歸結與老人的相處方法是:以 同理心、同情心、正義感幫助老人;以鼓勵、讚美和祝福撫慰老人的心靈;再以 愛與關懷,扶持、陪伴老年人的生活。

林盈呈在 2008 年《以「老人為主體」之兒童圖畫書分析研究》的論文中,

在探討台灣地區出版的以「老人為主體」的兒童圖畫書中,老人所呈現的外觀、

健康與人格特質,以及老人在家庭與社會扮演的主動性、被動性角色。發現圖畫 書多以面部及頭髮特徵表現老人之老邁,大多數老人屬於適應良好類型,呈現正 向愉快的特質。男女兩性老人與孫子的互動方式有所差異,東、西方作者描繪老 人的筆法也因文化差異而呈現不同的特質。

從台灣地區出版的以「老人為主體」的兒童圖畫書中的整體老人而言,呈現 了「成功老化」的健康形象,不但多數老人顯示身體狀況良好,在老人人格上也 顯露出美好的品德與智慧,在自我的發展階段也達到統整與平衡的任務。

藍莞婷在 2008 年《兒童圖畫書中老人形象之探析》的論文中,蒐集 1990 年 至 2008 年間,122 本含有老人的圖畫書,並自製表格加以分類,以便作為初步的 參考資料,而後使用文本分析法,從中挑選 56 本較具代表性的圖畫書,藉由分 析圖畫書中對老人的外在特徵、人格特質和社會生活之描繪,來瞭解含有老人的 圖畫書中所透露的老人形象是正面亦或是負面形象為多,根據其研究目的獲得以 下結論:圖畫書中對於老人外在特徵之描繪趨於刻板化,對於老人人格特質之描 述有正向的表現,對於老人社會生活之描繪具有刻板印象。

此外,研究者發現 1990 年至 2000 年間所出版含有老人的圖畫書較少,且男

(34)

顯增多,其中又以 2004 年為「高峰期」,女性老人的出現率在 2001 年之後也與 日俱增,顯示特別是女性老人的地位在圖畫書中越來越被重視。

賴育秀在 2008 年《圖畫書中成功老化長者之形象研究》論文中,以探討圖 畫書中所呈現的「成功老化長者」形象為主軸,採取細讀法,對圖像、文本內容 進行比較分析,從角色塑造、故事敘事模式及圖像語言呈現等不同角度進行探 討,以了解圖畫書中的成功老化長者如何面對老化的心理歷程。成功老化長者歷 經接受自我現況、發現自我潛能及實現自我理想三種不同的階段,能夠更了解並 接納自己,提供老年的形象。而這些銀髮英雄們追求成功老化的過程,也可以帶 給讀者正向的作用與學習典範。

在研究結果上,賴育秀認為成功老化長者圖畫書中對兒童讀者呈現三大示範 作用:呈現老年多種樣貌、示範與長者相處以及思索生命態度,讓兒童透過學習,

獲得正面積極的態度。也對成人讀者呈現跳脫老人迷思與正向生命態度的價值澄 清,學習老人肯定自我、積極參與的開放態度。

本節從老人界定談起,提出「老人相關研究」了解老人在生理、心裡及社會 發展的狀態,並提出老人面臨的危機,以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進而分析前人撰 寫的兒童文學中的老人主題研究,發現並未有專門以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為例,

進行老人研究的作品,遂選擇以此作為論述。再者,依據蘇雅婷〈以老人為主角 之兒童圖畫書探析〉期刊論文中,描述老人呈現有智慧與積極學習的正面形象。

因而研究者細讀文本,分析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作品中老人的內外特質,並加以 整理歸納少年小說中老人內在與外在形象。

(35)

第三節 普羅普《故事型態學》角色區分理論

俄國民俗學家弗拉基米爾•雅可夫列維奇•普羅普開創了結構主義研究方法 的先河,他在《故事型態學》中,研究神奇故事情節間的比較,以角色的名稱、

行動劃分故事的組成成分,然後再根據其組成成分對故事進行比較,最後發現一 套型態學。他發現神奇故事結構中,角色的名稱以及他們的物品是可變的因素,

不變的是他們的行動或功能。故事情節的發展是將相同的行動分派給不同的人 物,於是他根據角色的功能來研究故事。在其研究中發現故事有七個行動圈:1.

加害者的行動圈;2.贈與者的行動圈 3.相助者的行動圈;4.公主(要找的人物)及其 父王的行動圈;5.派遣者的行動圈;6.主人公的行動圈;7.假冒主人公的行動圈。

根據行動圈角色排列功能,普羅普將故事人物畫分為下列七種角色:(一)加 害者(二)贈與者(三)相助者(四)被尋求者(五)派遣者(六)主角(七)假主角。

研究者經由閱讀整理七種角色如下:

(一) 主角:本故事的主人公。

(二) 相助者:幫助主角的人(幫助主角解決難題、除害的人) (三) 贈與者:提供主角寶物,物力捐助的人。

(四) 被尋求者:被主角尋求的人。

(五) 派遣者:派遣某人完成使命或任務的人。

(六) 加害者:加害或阻礙主角行事的人。

(七) 假主角:冒充主角的人。

故本研究以文本中的老人呈現角色加以整理歸納,分析老人在不同角色的特 質與價值觀。

(36)

第四節 老人角色分析

英國小說家佛斯特(E.M.Forster)說過,小說家必須造出許多文字堆來概略描 述自己,他給這些字堆以姓名、舉止動作,同時加上說話,還使其行為前後一貫。

這些文字堆就是小說家的人物。(《小說面面觀》,頁 64)除此之外,他也提到:「小 說家的功能就在表現內心最深處的生活。」(《小說面面觀》,頁 66)依據佛斯特 的說法,小說中的人物除了具備姓名、性別、動作、說話的條件外,還能表現內 心的想法,所以人物是一部小說的靈魂,佔有重要地位。

李喬在《小說入門》提到對人物的看法:

「人物,是為了主題的顯現而演出那些情節。至於結構,也就是人物演出 的形式。作者選擇的敘事觀點,除『全知觀點』外,都要受人物的限制;

小說中的語言必須適切於人物的質性。」又認為:「『小說現象』的中心,

應該是『人物』。」(頁 133)

所以人物是故事的重要基本元素,作者在情節發展與主題呈現上,都與人物 的安排息息相關。

依據普羅普的角色區分理論和文本裡的老人角色,經過詳細閱讀分類後將角 色區分如下表:

表 2-3-1 老人角色區分表

老人角色 編

號 書名

主角 加 害 者

相助者 贈與者 被 尋 求 者

差遣者 假 主 角 1 少年龍船隊 火炎伯公

林森伯公

火炎伯公 林森伯公 2 少年曹丕 奶奶

3 老蕃王與小 嘎 企 瑪樂德 瑪樂德

(37)

頭目 賴 4 冬天裡的童

爺爺

5 小子阿辛 豆 子 的

阿公、

阿嬤 6 第三種選擇 曉 春 的

奶奶

曉 春 的 阿公

7 姊妹 外公

外婆

外公 外婆 8 第一百面金

太師父 太師父

9 阿公放蛇 阿公

10 南昌大街 阿公 老山東 打鐵伯公

11 送奶奶回家 奶奶 老伯伯 ( 陳 龍 生) 12 媽祖回娘家 阿嬤 阿婆 老先生 13 藍天使 外婆 外婆 14 再見,大橋

再見

外公 外婆

外公 外婆 15 寒冬中的報

歲蘭

將 軍 爺 爺 將 軍 奶 奶

16 創意神豬 三叔公 阿公

17 泰雅少年巴 隆

頭目 雅基 18 我家是鬼屋 老阿公 19 藍天鴿笭 阿公 阿福伯 20 米呼米桑•

歡迎你

都姆 都姆

21 紅眼巨人 夫夫

22 剝開橘子以 後

爺爺

(38)

23 在地雷上漫 舞

士官長

24 老樹公在哭 泣

李桑

25 他不麻煩,

他是我弟弟

外公 外婆 26 走了一個小

偷之後

阿嬤 阿嬤

27 帶著阿公走 阿公 阿公 28 歡迎光臨幸

福小館

外公 外婆

外公 外婆

29 神秘島 太爺爺

30 阿祖的魔法 天書

華 山 道 長 ( 阿 祖) 31 月芽灣的寶

老姜

從31本有關老人角色的文本中,發現以老人為主角的文本有4本,分別是《阿 公放蛇》、《送奶奶回家》、《媽祖回娘家》、《帶著阿公走》。以老人為加害 者的文本有1本,以老人為相助者的文本有14本,以老人為贈與者的文本有22本,

以老人為被尋求者的文本有3本。因為以老人為加害者、被尋求者的角色形象太 少且不夠鮮明,同一個角色也有兼具兩種類型,所以本研究主要以主角和相助 者、贈與者類型的老人為討論對象。

陸志平和吳功正在《小說美學》中提到:

塑造豐滿鮮明的人物形象,總是小說家共同的藝術追求。離開了人的活 動、人的本性、人的慾望、人的思想感情、人的心理、願望、人與人之間 的關係的描寫,就沒有小說。(頁 19)

(39)

因此小說中的人物必須與週遭的人事物互動,由互動塑造鮮明的人物。普羅 普在《故事型態學》裡將故事人物分為七種角色,其中相助者是幫助主角的人、

贈與者是提供主角寶物、物力捐助的人。在閱讀本研究文本的過程中,發現老人 角色多數是幫助主角度過難關,無論是提供物質或精神的支助,終其目的是解決 問題,所以相助者和贈與者的特質相似,故本研究將兩種角色合併來討論。另外,

研究者整理文本過程發現:老人在文本中有部分是前來幫助主角的人,但也有部 分是針對整個小說發展過程提供協助的人,兩者也都納入本研究範圍。

(40)

第五節 小結

本研究以普羅普角色區分理論為主要依據,依角色的功能對人物的區分,分 為七種角色,研究者仔細閱讀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的文本後,將老人角色的呈現 加以歸納。

本章從文獻探討著手,首先探究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的起源與發展,此一獎 項鼓勵華人創作少年小說,開闊讀者的世界觀。研究者從歷年相關論文開始探 討,整理有關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的相關論文總共 13 冊,分析其研究方向。再 蒐集相關單篇論文,探討多位學者對此獎項作品的觀察與看法。

此外,老人學研究也是本研究的理論基礎,探討老人在生理、心理與社會因 素的交互影響下,如何面對角色轉換與調適,是老人們必須學習的課題。

研究者整理自 1992 年至 2008 年,第一屆到第十六屆得獎作品中的老人角 色,依據角色區分理論歸納結果,主要研究對象是主角、相助者和贈與者型的老 人形象,分別在以下的第參章、第肆章討論。

(41)

第參章 以老人為主角人物書寫

研究者將文本裡的老人角色逐一審視,在本章進行以老人為主角的人物分析 與探討。從角色分析著手,依據老人生理、心理與社會學理論,架構在文本的老 人角色上,分為生理部分是有關於老人形象的描述,老人與他人互動關係裡是心 裡情感的呈現與活動理論的印證,以及老人對於文化傳承的做法,為三大研究方 向,再依序分析文本裡老人呈現的特質。

第一節 角色分析

本節將以文本裡主角型的老人為研究對象,研究者經過整理歸納後,以老人 為主角的文本有 4 本,分別為《媽祖回娘家》、《帶著阿公走》、《送奶奶回家》以 及《阿公放蛇》。

研究者分析老人的生理變化、人格發展理論與人格特質,再加上社會學的觀 點論述,主要以艾瑞克森(Erik H. Erikson)主張八大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為依據,老 年期面臨的是絕望與統合階段,調適是否得當攸關於老年人的生命活力。因此,

以人格發展理論結合社會學的角色理論與活動理論,作為老人學的理論背景,再 經由研究者細讀文本後,發現角色的呈現都與內外在描繪、老人的人際關係以及 老人累積大半輩子的人生經驗等相關,以上述探討結果結合老人學的概念,研究 者決定以老人形象、老人與他人的互動關係和老人與文化傳承作為探討老人書寫 的三大主題。分析表如下:

(42)

表 3-1-1 以老人為主角人物分析表 編

書名

老人形象 老 人 與 他 人 的 互動關係

老人與 文化傳 承 外表形象 內在描寫

生 理 老 化

服 裝 儀 容

臉 部 表 情

工 作 態 度

身 體 外 型

接 受 命 運 安 排

堅 韌 生 命 力

溫 和 良 善

飲 水 思 源

儉 樸

祖 孫 之 間

親 子 之 間

朋 友 之 情

土 地 之 愛

信 仰 文 化

知 識 傳 承

1 媽 祖 回 娘家

◎ ◎ ◎ ◎ ◎ ◎ ◎ ◎ ◎ ◎ ◎ ◎

2 帶 著 阿 公走

◎ ◎ ◎ ◎ ◎ ◎ ◎ ◎ ◎ ◎ ◎ ◎ ◎ ◎

3 送 奶 奶 回家

◎ ◎ ◎ ◎ ◎ ◎ ◎ ◎

4 阿 公 放 蛇

◎ ◎ ◎ ◎ ◎ ◎ ◎ ◎ ◎ ◎ ◎ ◎

依據表 3-1-1 以老人為主角人物分析表,將老人書寫分成三大主軸來探討,

首先是老人形象,其次是老人與他人的互動關係,最後是老人與文化傳承。在老 人形象裡探討外表形象和內在描寫;老人與他人的互動關係裡探討老人和孫子、

子女、朋友、土地的互動;老人與文化傳承裡探討信仰文化的傳承以及知識傳承。

以下各節依據老人形象、老人與他人的互動關係、老人與文化傳承來做詳細闡述:

(43)

第二節 老人形象

小說的影響力,不斷進入社會的各階層,小說人物永遠活在人間的每個角 落;孫悟空、張飛、賈寶玉等會飄洋過海到歐美活躍;愛麗絲、唐•吉柯 德、魯賓遜等,也不時在你我身邊出現。(李喬,《小說入門》頁 7)

依據李喬的說法,人物的影響力在小說中的地位不容小覷,對人物的描寫,

方祖燊認為,可以從外在與內在兩方面去下筆。外在就是一個人的外表形象,包 括:姓名、形貌、服飾、身體、言語、行動、習慣、癖好、事業……去描寫,叫 做「外在世界描寫」。內在就是從一個人的心理和性格去描寫,叫做「內在世界 描寫」。(《小說結構》,頁 342) 根據表 3-1-1,研究者依據方祖燊的內在與外在 描寫,本節從老人的外表形象與內在描寫談起,探討四本以老人為主角的文本 中,老人們的外在呈現和內在想法與性格。歸納其特質成表 3-2-1:

表 3-2-1 主角型老人形象

編號 書名 老人形象

外表形象 內在描寫

生理 老化

服 裝 儀 容

臉 部 表 情

工 作 態 度

身體 外型

接受 命運 安排

堅 韌 生 命 力

溫 和 良 善

飲 水 思 源

儉 樸

1 媽祖回娘家 ◎ ◎ ◎ ◎ ◎ ◎ ◎ 2 帶著阿公走 ◎ ◎ ◎ ◎ ◎ ◎ ◎ ◎ ◎ 3 送奶奶回家 ◎ ◎ ◎ ◎

4 阿公放蛇 ◎ ◎ ◎ ◎ ◎ ◎ ◎ ◎

以下分別從外表形象、內在描寫的特質來敘述:

(44)

一、外表形象

(一)生理老化

人為何變老?大多數的學者採取既定老化論(programmed-aging theory)和磨 損理論(wear-and-tear theory )兩種基本取向,既定老化論(programmed-aging theory) 主張身體的老化乃是每個動物體內一種預先設定的正常發展型態。磨損理論 (wear-and-tear theory )主張身體因不斷的使用而老化。13所以老年期的許多變化是 相當明顯的:皮膚缺乏彈性便成皺褶式、暗淡、多斑點等。

老人的外貌變化最能看出年齡之增長,在《媽祖回娘家》裡,阿源與阿嬤一 起參加媽祖婆回娘家的活動,祖孫一起走在漆黑的馬路上,他感受到阿嬤手掌的 紋路:

想到這兒,我抓住阿嬤粗粗皺皺的手掌,用力的握緊。(頁 55)

《帶著阿公走》的阿公臉上也呈現出歲月的刻痕,身體逐漸老化:

這時晚風吹來,感覺比較不那麼酷熱了,阿公帶著笑容談話,臉上的皺紋 也跟著揚起,在斜陽的映照下,紋路顯得更加深刻。(頁 115)

只不過歲月催人老,阿公看起來雖然身強力壯,但因為身體機能退化,常 要半夜起床上廁所。(頁 137)

(二)服裝儀容

老人們也會因為場合而注重服裝儀容的重要:

(45)

阿公平常都是舊短褲配白汗衫。(《帶著阿公走》頁 152)

要出遠門時,阿公請詹佑全幫他換衣服。說:「快幫我穿上,出門就是要 穿端莊一點,不要讓別人說我們是土里土氣的鄉下人。」

(《帶著阿公走》頁 152)

《送奶奶回家》裡,方方的奶奶對於服裝的要求尤其更甚,她參加喜宴時的 端莊服儀讓人一眼就能發現她的存在:

奶奶穿著長及小腿肚的藍色旗袍,七分的袖口下,晃著一隻翠綠的玉鐲 子,頭髮往後盤個髻,一雙黑亮的低跟皮鞋,一碰地面就發出「篤!篤!」

的聲音。奶奶雖然年紀大了,但是她高雅的打扮,和藹的笑容,在眾多賓 客中,一眼就能看到她。(頁 33)

甚至是為自己準備的最後一套衣服時,也考慮得十分周全:

長及腳踝的藏青色旗袍,一雙擦得金亮的黑色皮鞋,奶奶像要去參加一場 隆重的宴會。(頁 28)

《阿公放蛇》裡的阿公要去「山仔腳」認祖歸宗那一天:

阿公今天穿得好整齊,白襯衫,深灰色西褲,黑皮鞋,頭髮梳得很整齊。

(頁 119)

(三)臉部表情

在以主角呈現的這四本小說中,老人的外在表現常常面帶笑容,讓身為孫子

(46)

的角色們總是難忘爺爺、奶奶的那一份溫馨愉悅的感覺。

阿公下來了。身高一八六公分,體重九十公斤的阿公,慢慢的踩著樓梯走 下來,乍看之下很像一個巨人。

「巨人」的頭不大,但臉很大,長長寬寬的,有一點「戽斗」。戽戽的大 嘴看起來很開朗,好像咪咪笑著。但小小的,有著厚眼瞼的眼睛長在那張 大臉上顯得小了一點兒;鼻子大大的,但有點塌;大臉兩旁有一對大耳朵,

頭髮和眉毛黑黑粗粗的,看起來有點乾燥。(《阿公放蛇》頁 20)

在自己的生日,仍舊辛苦的忙著準備孩子、孫子要享用的美食,但是阿嬤樂 在其中。

只看到阿嬤圍著圍裙,額頭上冒著汗珠,身上好像安裝了一具電動馬達,

忙進忙出的停不下來,臉上堆滿笑容。(《媽祖回娘家》頁 66)

阿公因為騎車摔傷,右手摔斷,所以爸爸決定讓詹佑全回去石角陪伴阿公一 個月。阿公感受到孫子對他的關心,內心充滿愉悅與感動。當佑全留在老屋的第 一天時:

阿公靜靜的坐在我對面的椅子上,他嘴角上揚,因皺紋多的關係,臉上的 笑意及善意很容易被辨識出來。(《帶著阿公走》頁 65)

俐方的奶奶過世了,她靜靜的躺在病床上,俐方覺得奶奶的面容依舊是慈祥 的。

(47)

太陽升高了,陽光移到了奶奶的臉上,一張總示範著笑容的臉,像一朵盛 開的蓮花,雍容而不華麗。在奶奶慈祥的笑容裡,還有一份寬容,一份比 責罵更讓人想把自己做好的力量。(《送奶奶回家》頁 20)

(四)工作態度

在老人的人生觀裡總是積極想為自己的子孫盡自己的一份心力,有時是為了 完成自己的夢想,符合心理學家「整合智慧以在日後剩餘的人生中活出更美好的 未來」的觀點。如同《阿公放蛇》裡的阿公―黃安全,努力想要回去老家認祖歸 宗,完成五十多來年的願望。和太太積極經營林家炸粿店:

店是阿公和阿嬤經營的,他們每天也是早早的就起床,在樓下「ㄎㄧ ㄎ ㄧ ㄎㄡ ㄎㄡ」的,清理炸「粿」的油炸鍋和菜刀、砧板等工具,以及準 備這一天裡做生意要用的各種材料。(頁 10)

勤勞認真的精神總是讓街坊鄰居讚不絕口:

他還常常跟人家說:「那空安全做事很認真,挖個墳我要挖老半天,他呀,

一揚起鋤頭,三兩下棺材就全出來了。」(頁 99)

《帶著阿公走》裡的阿公總是眼見兒子忙於生意,喜歡為他們分憂解勞。不 辭辛苦地騎著單車,帶著自己栽種的新鮮無農藥殘留蔬菜,來给兒子一家人吃。

總是閒不下來,幫忙處理自己能力所及的工作:

每次來豐原,阿公都會帶幾把青菜過來,都是他親手栽種的。和爸爸精心 挑選的空心菜或小白菜相較,阿公種的青菜又瘦又小,上頭還常有蟲吃的

數據

表 3-1-1    以老人為主角人物分析表  編 號  書名  老人形象  老 人 與 他 人 的互動關係  老人與文化傳 承  外表形象  內在描寫  生 理 老 化  服裝儀 容  臉部表 情  工作態 度  身體外 型  接受命運 安 排  堅韌生命 力  溫和良 善  飲水思 源  儉 樸  祖孫之 間  親子之 間  朋友之 情  土地之 愛  信仰文 化  知識傳 承  1  媽 祖 回 娘家  ◎    ◎  ◎  ◎    ◎  ◎  ◎    ◎  ◎  ◎    ◎  ◎  2  帶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Genre – animal stories but even the stories have animals as main characters the contents are actually realistic..  Curious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1.1.3 In an effort to provide affordable and quality KG education to all eligible children,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Government (the Government)

Research has suggested that owning a pet is linked with a reduced risk of heart disease, fewer visits to the doctor, and a lower risk of asthma and allergies in young

Creative approach for counseling individual children in the school setting... Creative approach for counseling individual children in the

To enable pre-primary institutions to be more effective in enhancing school culture and support to children, actions can be taken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reas: Caring and

Effective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school affairs may be linked to parent educational programs which is central to high quality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of the children. The

Having due regard to the aforementioned, in case parents / guardians consider that the applicant children may still have difficulties studying in a school with an immer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