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而本鎮的人口密度與一般都市人口密度都是呈現市中心人口密度最高,隨著 距離市中心的距離越遠,人口密度逐漸稀疏,民國 59 年(1970 年)開始,鄰近市

中心的區域人口密度上升速度較市中心快,到了民國 69 年(1980 年)市中心的人 口密度出現了下降的現象,而鄰近市中心區域的人口密度則持續上升,因此使得 岡山鎮的人口出現了由市中心往外圍擴張的離心現象,直到 90 年代後期市中心 勵志新城的竣工後,才出現了扭轉的情勢。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第一節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本研究自日治時期到民國 99 年之間,探討岡山鎮百年來人口成長之變化及 人口分布之變遷,本文將其歸納成下列諸項結論:

一 一一

一、、、、整體人口成長整體人口成長整體人口成長 整體人口成長

本區人口在日治時期從明治 38 年(1905)的 11129 人增加至昭和 14 年(1939) 的 19864 人,成長指數達到 178.49,人口共增加了 8735 人,平均每年增加 266 人,年平均增加率為 17.37‰,同時期全臺人口從 3123302 人增加至 5895864 人,

成長指數為 188.77,年平均增加率為 18.89‰,本區的人口成長幅度略小於全臺 的人口成長幅度。

本區在日治時期明治 43 年(1910)以前人口成長較緩甚至出現負成長,主因 在於疾病及醫療衛生問題,之後人口便開始穩定成長;到了昭和 7 年(1932)之後 人口成長更加快速,尤以接近戰爭前人口增加幅度達到最高點。人口增加率最高 一年是昭和 14 年(1939)的 78.63‰,最低是大正 7 年(1918)的-15.94‰,成長的主 要原因是本區的交通輻輳位置、工商機能發達、軍事地位重要所致,而負成長的 主因乃是發生流行疾病。

光復後,本鎮的人口和日治末期相比減少甚多,減少的原因是戰爭以及日僑 遣返。本鎮人口從民國 35 年的 20284 人增加至民國 99 年的 97102 人,人口成長 指數為 478.71,即 64 年來人口增加了 3.78 倍,年平均成長率為 25.84‰,同時 期全臺人口從 6090860 人增加至 23054815 人,成長指數為 378.51,年平均成長 率為 21.14‰,本鎮的人口成長幅度略大於全臺的人口成長幅度。

本鎮在民國 40 年到 61 年是人口成長最快速的階段,在光復初期人口成長快 速主因是來自中國大陸大量軍民移入,岡山為空軍基地以及空軍官校、空軍通

校、空軍機校所在地,因此眷村人口比例甚高,民國 58 年軍人及在監人口納入 戶籍計算,導致人口成長率突然升高。民國 62 年到民國 70 年人口成長率下降,

但大都維持在 10‰以上,民國 71 年以後人口成長率繼續下降至 10‰以下,在民國 99 年時降到 0.07‰。

本鎮從光復以來僅有民國 41 年為負成長,其餘均為正成長,民國 70 年代以 前本鎮人口平均年成長率略低於高雄縣全縣年平均成長率,民國 80 年代以後則 較全縣年平均成長率高,高雄縣在近年來人口有出現負成長的現象,但岡山鎮仍 持續成長,主要原因乃是本鎮乃是岡山地區的中心,交通便利,工商機能發達,

因此在鄰近鄉鎮人口逐漸流失的同時,本鎮仍能吸引人口移入。

二二二

二、、、、人口的自然增加與社會增加人口的自然增加與社會增加人口的自然增加與社會增加 人口的自然增加與社會增加

在日治時期昭和 6 年(1931)以前的人口成長主要受到自然增加的影響,而昭 和 7 年(1932)以後社會增加的影響力超過自然增加,光復後在民國 40 年至民國 78 年間,本鎮的人口成長主要是依賴自然增加,民國 79 年以後自然增加的影響 力有減弱的趨勢而社會增加的影響漸增,以長期的趨勢而言,本鎮的人口成長主 要還是依賴自然增加。

在人口轉型方面,昭和 3 年(1928)以前出生率及死亡率都超過 30‰,此時期 為高穩定時期;昭和 4 年(1929)以後死亡率開始下降,而出生率仍高,此時進入 了早期擴張階段;1960 年代以後家庭計畫推動,出生率開始下降,開始進入了晚 期擴張階段;2003 年以後出生率下降至 10‰以下,進入了低穩定階段,與臺灣 的人口轉型大致相同,而本鎮在 2010 年出現了自然增加率為負值的狀況,是否 意味著本鎮將邁入衰退階段,值得持續觀察。

在社會增加方面,在日治時期變化不大,但在昭和 7 年(1932)以後社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