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五. 補充「學習進程架構」:

5.2 S Level (S1-S9):

5.2.1 聆聽範疇

52

學習範疇 : 聆聽 (L)

級 別 級 別 描 述 學 習 成 果 補 充 說 明 學 生 表 現 示 例 S1 學生在不同

環境中聽出 有關日常生 活話語的常 用字詞和短 語

L1.1

學 生 能 藉 實 物、視覺圖像 或說話者的身 體語言等的輔 助,聽懂與個 人日常生活有 密切關係字詞 的意義。

概念詮釋:

 學生未能聽明白一整段話語的意思,但能夠聽懂 一整段話語中的某些字詞,這些字詞與學生的生 活相關,學生會在似懂非懂的情境下,根據自行的 理解,而揣測說話者的意思。

成果詮釋:

 為了減少學生出於被動或下意識的回應,未能確 知學生的聆聽能力,教師需要避免採用日常校內 常規的指示作教學搜證。

 朗讀圖書或用一段稍長的話語介紹新概念,可以 從中觀察到學生對聆聽的內容,能否掌握當中常 用的字詞及短語。

教學提示:

 教師溫柔的語氣,自然的語調、悅耳的聲量,從容 不逼的節奏、緩急有度的表達,會減低孩子學習的 壓力,增加他們聆聽理解的能力。(對聲音敏感的 學生來說,教師高亢的語音及單調的語調,反倒令 學生感到莫大的壓力而逃避學習,影響聆聽的成 效。)此外,眼神、臉部表情、肢體動作等,都是 有效的表達媒介,可以有效傳意及提升學生聆聽 理解的能力。

 教師展示「烚蛋」和「煎蛋」的圖片,並說:「雞 蛋有好多種食法,當中我最鍾意食烚蛋。烚蛋做 法好簡單,直接將雞蛋放入凍水中,開火,煲滾 滾水,約7-8 分鐘後,雞蛋就會烚熟咗,就可以 剝開蛋殼食。煎蛋要用油,放油在鑊中,打開蛋 殼,將蛋放在油上煎,咁就係煎蛋。同學知唔知 老師鍾意邊種食法?」當教師舉起「烚蛋」圖片,

學生舉手示意教師喜歡吃。

(示例反映:學生已有背景知識知道「蛋」是甚麼,

上面一段圖片輔助說話的表達,令學生聽明白烚 蛋不同煎蛋,而老師就「鍾意食烚蛋」。)

53

 教師借助實物、視覺圖像、動畫等,能為學生提供 更多聆聽線索,提升學生理解聆聽材料中,關鍵 詞、短語的能力。

 教師需欣賞學生嘗試運用已有知識去解讀老師的 話語。要是學生只掌握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字 詞,教師可適時向他們解釋整個句子/句段的意思,

從而在學生的聆聽能力上,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

 教師不要因學生掌握的詞彙少,而減少輸入完整 意義的句段,教師可用細描及適度輔以多感官等 表達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話語。學生在完整、真實 情境的話語中,由於有上文下理,容易理解夾雜在 話語當中陌生字詞的意義。他們多聆聽這類話語,

詞彙量就會慢慢豐富起來。

54

L1.2

通過對指示中 個別字詞或短 語的理解,學 生能對指示作 出回應。

成果詮釋:

示例一

 學生甲聽完指示後在坐位旁站立。該學生能夠聽 明白教師一個完整指示中的部份內容,並對此作 出回應。學生乙聽明白「行出嚟排成直線」,所以 走到課室門口排隊。

 要注意的是:乙走出來排隊,表示乙聽明白教師的 要求,但隨後其他出來排隊的學生則可能只是模 仿乙同學的行為。教師要小心觀察,以分辨學生是 聽明白,還是只是出於模仿別人才排隊。

教學提示:

 教師需說完整、提示豐富的指示,並因應學生的能 力而提供協助,如換一個角度再說一遍,以引導學 生理解。

 能力較好的學生能通過話語中個別字詞或短語而 聽懂指示;能力稍遜或記憶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 在講述詳細的話語後,再以扼要的形式重提重點,

加深學生的印象。如示例一,教師可再提示:「出 嚟、一個跟一個、排直線」,以幫助學生掌握重點 訊息。

 當教師說:「我哋而家會落操場,請同學一個跟 一個行出嚟,排成直線」,學生甲離開座位後,左 右張望片刻,在坐位旁站立。學生乙在離開座位 後,便站在課室門口等待,對即將到操場活動十 分期待。

(示例反映:學生甲聽明白完整指示中的部份內 容;學生乙則是聽明白完整指示中所有的內容。)

 教師帶領學生閱讀繪本《巫婆與黑貓》,故事中 巫婆所擁有的物品,甚至養的貓,全部都是黑色。

於是,教師便引導學生觀看故事圖頁,然後提問:

「貓貓喺邊度呀?你幫我搵隻貓出嚟,睇下佢做 緊乜嘢。」」學生隨即在色彩繽紛的故事圖頁中 找出巫婆的貓躲在哪裡。

(示例反映:學生聽明白關鍵字:「貓」。儘管頁 面的圖畫訊息很多,學生仍能找出黑貓的位置,

可見他能理解話語的內容並以行動回應。)

55

L1.3

學生能初步感 受說話者的語 氣,對生活周 遭人物的說話 表現好奇,並 留心聆聽。

概念詮釋:

 語言是溝通表意的工具,同一句說話在不同場合、

不同人物口中說出,會帶出截然不同的效果,我們 需要培養學生在這方面的觀察能力和聆聽的敏感 度。

成果詮釋:

 學生在此階段或未能完整地用語言來表達他們的 理解,教師可觀察他們聽到不同的語氣後,用眼神 等表示了他們的回應。

 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眼神、表情、身體語言或態度等 有長時間的觀察和理解,才會分辨到學生專注聆 聽,對語氣有所感受而出現了不一樣的回應。

 對自閉症的學生而言,聽出語氣並不容易,他們需 要更多情境的提示和說明,才能略有理解。教師可 用其他輔具如圖片,或形象化的比喻來說明。

教學提示:

 教師在課堂上要多營造不同的生活情境,多運用 自然、有變化的聲線、語調、語氣等,增加學生聆 聽的興趣,讓學生對表達內容要傳達的訊息,容易 獲得理解。

 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生活故事的聆聽經 驗,通過不同人物、情節、聲調的演譯,豐富學生

 教師展示飛機機艙的圖片,學生專心觀看圖片。

教師模仿空姐以嚴肅的語氣說:「各位乘客,飛 機即將起飛,請大家關掉所有電子設備」,然後 模仿孩子語帶興奮地說:「嘩,就嚟飛啦!」學生 聽出教師的語氣轉變,隨即望向教師,好奇她接 下來會說甚麼。

 學生以單手拿取位置較高的教具籃,教師以急促 語調說:「小心呀!」學生感受到教師焦慮,便停 下動作注視教師,然後教師提醒學生應以雙手取 物。

56

對生活話語的理解。

S2 學生辨認以 基本成分組 成的單句的 意思

L2.1

學生聽到熟悉 字詞組成的單 句時,理解句 子的意義。

概念詮釋:

 學生聆聽時不只是聽到句子中的某些字詞,而是 聽明白整個句子的意思及句子在溝通時的傳意內 容。

 「理解」:學生可能會以眼神、面部表情、身體語 言、塗鴉、符號、繪畫、口頭回應等方式來展示對 聆聽內容的理解,教師宜多觀察學生表示理解而 採用的不同表達方式。

成果詮釋:

 學生未能掌握一整段話語的全部內容,但他們可 聽懂某些詞語,也能聽明白句段中某些句子。

教學提示:

 多用兒童故事、生活故事作教材,有趣而豐富的內 容,有助學生理解一個完整的概念。

 教師說:「馬路上有很多汽車,我們橫過馬路時,

要注意安全,守交通規則。交通規則就是:看到 紅燈停下來,看到綠燈開步走……交通規則是甚 麼?」學生選行人在紅燈前停下來的圖片。另有 學生說要注意安全。

L2.2

學生聽到夾有 熟悉及陌生字 詞組成的單句 時,嘗試理解 句子的意義。

成果詮釋:

 學習的重要歷程是活用舊知識與整合新知識。聆 聽完整的語料後,學生運用熟悉的詞語及背景知 識去猜測和嘗試理解陌生的字詞的意思,並在完 整的語境下掌握字詞的意義及用法。

 教師完整講述一段與當下情境相關,又或是可以 想像的情境的話語時,學生可以憑上文下理及情

 教師與學生閱讀繪本時,講述繪本的內容:「汽 車經過公路會發出好多噪音,所以政府喺公路兩 旁起隔音屏障,用嚟隔住啲聲。我哋坐巴士由沙 田到屯門公路果陣,會見到好多隔音屏障。」學 生對於「隔音屏障」這個字詞並不熟悉,但他們 會翻看繪本內頁,嘗試於圖畫上指出甚麼是「隔 音屏障」。

57

境,增加對語段的理解,有助學習新詞彙。 (示例反映:學生不認識句子中「隔音屏障」一詞,

但他們能通過教師對情境的解說,並在聆聽圖書 時明白此陌生字詞,因而可以指出減低公路噪音 的設施是甚麼。有些學生可能見過而有「隔音屏 障」的概念,只是沒有聽過此名詞,在圖書聽到 /學到「隔音屏障」後,有助聽明白相對應的句子。)

 教師展示教具及講述故事:「我把鮮花放在玻璃 瓶裡,然後抽走瓶中的空氣,讓花成為能夠持久 觀賞的擺設」。說完故事後,教師問:「嗰朵花 點樣整出嚟㗎?」學生回答:「將花放入玻璃杯。」

(示例反映:學生聽出鮮花需要放在玻璃瓶裡這 個步驟,只是不懂「玻璃瓶」這個語詞,所以只 能以自己熟悉的玻璃杯這詞語來回答,此例子看 到學生的詞彙量不足,但無礙他們理解一整句句 子的意義。)

S3 學生演示其 對話語中結 構複雜句子 或小段落的 理解

L3.1

學生能回應 含有兩個至三 個指示的句子

概念詮釋:

 「演示」:學生可以做動作、繪畫、口頭回應或表 演等來展示自己的理解。以演示為主的評量,教師 應避免動手示範,或可在示範後,調換指示的順 序,以檢視學生是否聽明白話語的內容。

 「複雜句子」:在這級別可包括順序、並列、因果 或簡單轉折如假設等。

 學生扮演在地鐵站中不見了父親,教師說:「因 為你哋同爸爸走散咗,所以你要先拖着弟弟,然 後企喺原地等爸爸返嚟。」學生用手拖著同學,

向著教師說:「我爸爸唔見咗,請幫幫我哋」,模 擬向地鐵職員求助的情境。

(示例反映:學生聽懂所有指示並作出回應,並能 以演出的方式展現自己的理解,即當發現爸爸不 見了,自己也可以向他人求助。)

58

 「兩個至三個指示的句子」:學生能夠聆聽結構複 雜或小段落中兩個至三個指示的句子。

成果詮釋:

 學生在聆聽小段落後聽懂部分內容,並把自己所 能理解的零散句子組合成個人的理解。

 若每個學生都做次序相同的動作,那就測試不到 學生是聽懂了還是只是模仿其他同學的動作。

建議教師可為學生布置不同的任務或要求不同的 學生回應時,調動動作的先後次序,以了解學生是 否聽明白教師的指示。

 學生對複句的理解,與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關,學生 需對時間(先後)、空間(由此及彼)、事物間的關係 (因果)、類別(總分、對比)、事物的屬性(列舉)、想 像(假設)等有充分的理解,那才有能力聽明白複句 的內容及含意。

 學生只能聽懂部分話語內容的原因:

 對語境不熟悉

 沒有相關的背景知識

 詞彙匱乏或對句子的結構不理解(如聆聽繪 本時對「海軍總司令」一詞感到疑惑;對一些 複句的關係未掌握致出現理解有誤)

 學生的專注力丶記憶力不足引致(注意教材 的選用及活動時間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影響)

 學生在關於「北極融化」的音樂劇中,扮演失去 家園的北極熊。學生能聽明白教師指示:「北極 熊會先上台,然後到台中央坐低,最後喺台上大 哭。」學生能自行走上台中央,並用手模仿哭泣,

嘴巴扁著的。

(示例反映:學生只能聽懂部份指示。教師的話語 中有三個動作指示:上台、坐低、哭泣。學生雖 然沒有坐下來,但是他明白自己需要先走上台中 央和在台上大哭。)

 教師以說話指導學生如何做紙花,她先讓學生配 合紙花顏色選擇香水,紅色的花瓣要噴玫瑰花香 水,而紫色的花瓣要噴薰衣草香水,學生能正確 選擇香水(兩個指示學生都能完成)。

 當教師要學生幫手用香水噴花時,指出同學須手 握香水瓶手把及向着紙花的方向按一下,學生能 握着手把,但卻往桌子方向按下噴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