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五. 補充「學習進程架構」:

5.2 S Level (S1-S9):

5.2.2 說話範疇

76

學習範疇 : 說話 (Sp)

級 別 級 別 描 述 學 習 成 果 補 充 說 明 學 生 表 現 示 例 S1 學生說出單

詞或輔以其 他方法以表 達一個簡單 的概念

Sp1.1

學 生 在 特 定 的 情 境 下 能 依賴手勢、身 體語言,並輔 以 簡 單 的 聲 音 或 圖 卡 作 表達。

概念詮釋:

 「說出」:學生有動機及主動地表達個人的意願、

感受和看法。

 「表達」︰學生能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或在引 導下主動回應別人。教師偶爾為了提升學生的 注意力,會以提問方式測試和提醒學生,然而不 斷的追問不但無助啟發學生的思考,久而久之,

更會減低學生主動、積極表達的動機。因此,教 師 宜 減 少 用 是 非 題 、 選 擇 題 或 封 閉 式 問 題 (closed questions)提問學生。

教學提示:

 創設學生有共鳴或感興趣的情境,令學生有身歷 其境的感覺,因而樂於代入其中,主動分享想法、

表達感受。

 教師可根據事物的類別(如食物、家品、交通工具 等),提供大量照片/圖卡,讓沒有口語能力的學 生,有更多輔具供選擇以表達想法。

 學生想喝水,發現課室內的水壺沒有水,會拿取 溝通圖卡(飲水)請教師協助。

(示例反映:學生說/表達出個人的需要。)

 天氣報告活動中,教師問:「今天天氣點呀?係晴 天定陰天?」,學生走近窗前視察外面的天氣,然 後選取「晴天」的圖卡,貼在報告板上。

(示例反映:學生會回應教師的提問。)

 教師展示一段開花的縮時攝影,學生表現期待。

於課堂尾聲,教師問:「今堂你最記得學到咩?」

學生用動作模仿開花的情境:先合上手掌,後打 開手掌,以表示對該教學環節的享受。

(示例反映:學生能表達課堂中最欣賞和理解的環 節。)

 教師提問學生母親節有否向媽媽說了什麼話時,

學生做出許願動作,以示向媽媽送上祝福。

(示例反映:學生以手勢表達一個完整的概念,從 其回應可反映學生能提取相關記憶,以回答教師 的提問。)

77

Sp1.2

學 生 能 採 用 一 個 單 字 或 單 詞 去 表 達 需要、感受或 簡單的概念。

成果詮釋:

 學生能使用簡單的詞彙表達溝通意圖,如要求提 供訊息、要求停止某項活動、請求進行某項遊戲、

說出需用的物品名稱等。

 注意學生可能限於口語表達能力有障礙,他們只 會說出簡單的一字一詞,教師要注意思考學生一 字一詞的意含,可能是簡單的一個想法。又或是學 生的認知能力提升了的話,一字一詞背後,或有可 能是複雜的感受或豐富的意念。教師需仔細分辨 是S1 或是屬於認知能力較高的級別。

 教師展示昆蟲的圖片,學生一看到就很害怕,然 後說:「走」,表達自己很怕昆蟲,想離開。

 教師展示「酒樓」的圖片時,學生說出:「爸爸」,

表示曾與家人到酒樓飲茶。

 教師在桌子上展示不同的食物和飲品,學生主動 拿起罐裝汽水放在自己的臉頰旁,然後高興地 說:「凍!」

(示例反映:學生表達的可能是:

 我喜歡汽水,因為它很凍(說明理由)

 我喜歡汽水,啊,這罐汽水很凍(表示發現)

 最近好熱,我需要喝冰凍的汽水(表達需要)

教師可作簡單的回應:「係喎,罐汽水好凍。」

並觀察學生回應或是否有再補充的意願。給 予時間和鼓勵,讓學生能夠敢於表達。) S2 學生聯繫兩

個或兩個以 上有關連的 字詞以表達 意思

Sp2.1

學 生 能 運 用 兩 個 或 兩 個 以 上 有 關 連 的字詞,表達 個 人 需 要 或 情感。

成果詮釋:

 部分學生可能只聽懂語言材料中的部分詞彙,於 是嘗試回應教師。

 部分學生則能明白整段語料,但礙於大腦記憶體 容量不足或因詞彙匱乏,所以僅能用有限的詞彙,

或將其認識的詞彙加以組合,表達想法。

 教師應多鼓勵學生表達,並多觀察他們的回應,透 過整體的語境,判別學生運用的詞語所表達的是

 在學習課題《校護的工作》時,教師模擬受傷求 助的情境,用紅色白板筆在學生手上點了一點紅 點,模擬手部受傷。

教師接著說:「咦,同學,你隻手流血喎!」

學生說:「姑娘」、「貼膠布」意指「我受傷了,需 要護理,請姑娘給我貼膠布。」

(示例反映:學生能就關鍵的人和事,用「姑娘」、

「貼膠布」,表達一個完整的概念。)

78

「缺乏完整意義」,還是學生嘗試以兩個或兩個以 上的詞語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概念」。經過合宜的 判斷,才可適切地幫助學生完整的表意。

 教師需考慮學生在怎樣的情境下作出回應及表 達,是在情急之下,只簡單說出兩三個詞語去表 達;還是經過思考後,卻因詞彙匱乏,才選用兩三 個詞語去表達個人的需要或感受。

教學提示:

 教師宜多用學生感興趣或與其生活相關的課題切 入,讓學生自然流露真實的回應。

 教材建議

在這階段,朗讀/誦唱兒歌/童詩,有助豐富學生的 詞彙,學習準確的咬字發音,有效提升說話表達的 能力。

 教師的回應

 當學生已能運用兩個或兩個以上有關連的字 詞後,教師需要跟進,並作豐富的描述。

如示例一

教師的回應可以是:「你想搵姑娘,因為姑娘間房 有個急救箱,急救箱裡面有膠布,你想拎嚟止血,

係咪呀?貼好膠布後就可以止血,傷口就唔會咁 痛,就唔洗喊啦。」

 學生在上游泳課前,主動說出:「游水」、「換泳 衣」,以表達飯後要更衣的要求,配合上課的準 備。

(示例反映:學生明白事件間的因果關係,即上游 泳課前,需要換好泳衣,並能以「游水」、「換 泳衣」表達了一個完整的概念―上游泳課前我要 有準備,要先換好泳衣。)

79

 教師可通過回應以確知學生的想法,同時,教 師的回應及示範,讓學生聽到意思比較飽滿 的說法而學到更有效的說話表達方法。

 教師的回應讓學生感到被肯定及接納,予學 生學習的信心,有助學生往後樂於主動表達。

Sp2.2 學 生 能 運 用 兩 個 或 兩 個 以 上 有 關 連 的 字 詞 回 應 提問或指示。

概念詮釋:

 「回應」︰除說話外,學生亦可以用圖卡、眼神或 手勢等去回應提問。

教學提示:

 學生多表達,教師多觀察及適時跟進

當學生說出兩個有關連的字詞後,教師宜同時留 意學生的動作、眼神,也可以為學生提供紙筆,讓 他們在顏色紙上畫下自己的感受、看法,從而推論 學生是否只能說關鍵字詞,還是有意願表達完整 的概念。

 教師的回應

教師應細心觀察,從學生的話語去了解學生的想 法,再檢視自己的猜測是否合理。要是學生搖頭,

表示不同意教師的猜測,那就要再觀察。長期下 來,這樣的師生溝通,即使學生使用很簡單的字 詞,教師也能較準確地了解學生表達的意思。教師 需要給予學生信心,讓他們知道即使自己目前只 能以破碎的話語來表達,教師也接納和明白他們 的看法。

 教師提問有關家庭的問題,學生能以詞語回答:

教師問:「你屋企住咗啲咩人?」

學生答:「媽媽、小明。」

教師問:「仲有冇其他人?」

學生答:「姐姐。」

教師:「姐姐叫咩名?」

學生答:「小美,家姐返學。」

 學生聆聽教師朗讀繪本《最喜歡媽媽了》後,再 翻看繪本的其中一頁,看著母親責罵孩子的畫 面,教師請同學猜想母親的感受。學生按着自己 的心口,說:「心痛、唔開心。」

 教師講述故事《好肚餓的毛毛蟲》。當教師講述毛 毛蟲吃了很多不同食物,例如:蘋果、橙、梨、

蛋糕和雪糕……教師問學生:「毛毛蟲食咗咁多 食物,會點呢?」學生回應:「食多咗、變肥仔。」

以表示毛毛蟲吃得太多,變得肥胖。

80

 教材及教學建議

生活繪本、圖書等教材有助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藉此增加學生的表達意願。教師也可多分享個人 生活經歷,或在與學生閱報、聆聽網上新聞後,分 享個人看法,為學生示範怎樣以描述、說明、解釋 等方式,完整地表達個人想法。

 多運用生活情境教學

真實、實用的生活話題,能引起學生的參與及回 應,亦可增加其說話動機。例如: 讓學生分享家庭 生活或生活經驗,透過聆聽同儕或別人的生活經 驗,可藉此擴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說話的內 容,提升學生的說話能力。

Sp2.3

學 生 能 掌 握 一 些 簡 單 的 詞彙,去描述 身邊的人物、

事物。

成果詮釋:

 學生有興趣專注及用心觀察,對事物增加了認識 後,就會有動機去表達,逐漸令說話的能力提升。

說話能力初階的展現就是會主動以簡單的詞彙來 描述、說明、或解釋身邊的人物、事物,這表現顯 示了學生對口語的掌握仍需更多的學習及練習。

教學提示:

 教師要有豐富的語言表達示範,在適當的時機教 導學生怎樣細緻觀察、理解事理間的關係、描述身 邊的人事物等。若教師經常作示範,學生的觀察能 力便會有所提升,從而增強其說話表達的能力。

 教師可多示範把學生不完整的表達改以完整的句

 教師講授課文《王冕畫荷花》後,學生能在「友 善」、「上進」、「勤力」、「懶惰」四個詞語中,選 出「勤力」一詞,以讚揚王冕努力練習畫荷花的 行為。

 在課堂開首時,教師以圖片介紹花開的過程(含 苞待放、燦爛綻放、花瓣枯萎、花落)。當教師展 示一朵乾花後,學生便指著乾花說:「花,枯萎」, 並以手向下的動作以示「花落」。

(示例反映:學生吸收課上所學,除了能用詞彙描 述事物,還能以手勢輔助展示他的理解。)

81

段說出來,並觀察學生的回應,看教師的補充說 明,與學生表達的內容是否相配合。

學生聽到教師的示範,短期間也許仍是以散亂的 詞語或短語來表達,但假以時日,學生的說話表達 能力或將有所提升。

S3 學生以單句 演示一個足 以達意的句 子

Sp3.1

學 生 在 特 定 的 情 境 下 能 以 單 句 表 達 一 個 完 整 的 意思。

概念詮釋:

 「特定的情境」:是指教師提示或創設學生較熟悉 或有經驗的情境,讓學生較容易回取記憶或想像 而作出回應。

成果詮釋:

 學生在特定情境下,如傳遞訊息、提問、提出要求 或看法時,能以單句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簡單而 斷裂的以詞語回應,並不算是以單句表達完整的 意思。

 學生有不錯的口語表達能力,對口肌、語言運用有 一定程度的掌握。

 教師宜為沒有口語能力的學生提供紙筆或其他輔 具。若學生在不用教師提示或補充下,仍能自行表 達出一個完整的意念,便可見其具備說單句以表 意的表達能力。

教學提示:

 教師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喜好有不錯的理解,那才 能為學生提供他們熟悉、有趣的情境和話題,讓學 生有主動表達的興趣及意願。

 教師與學生談論晚餐吃甚麼時,學生說出:「我 想食咖哩牛腩飯。」

 閱讀課文前,教師提問學生:「冬天天氣係點 㗎?」學生回答:「好凍。」教師接著提問:「好 凍嘅時候,你會點?」學生分別回答:「我會著多 件外套」、「我會戴頸巾」。

 教師講解與巴士有關的課文,提問同學日常生活 中有沒有坐過巴士,學生回應:「我坐過182 去 探婆婆呀。」

 教師與同學一同閱讀圖書。學生看到圖畫書內有 小狗的圖片,說出:「我鍾意狗狗。」

〔示例反映:學生十分主動表達自己喜歡狗,在 教學時教師可再跟進:「你鍾意狗狗既咩呀?」

(提問式回應)或「係喎,狗狗好可愛,你唔怕 狗狗,好鍾意佢。」(回應感受)通過自然的回 應,引導學生繼續分享。教師的回應若能認同學 生的感受,學生在得到共鳴下,自然樂於分享。〕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