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聖嚴法師其佛性與淨土之學思歷程

第二章 聖嚴法師其佛性與淨土學思與著述

第一節 聖嚴法師其佛性與淨土之學思歷程

聖嚴法師一九三○年誕生於江蘇省南通縣狼山前小娘港,一九四三年(十四歲)投江蘇省狼 山廣教寺出家,法名依臨濟宗剃度子孫派取為「證覺常進」。一九四九(二十歲)年因大時代不得 不捨僧從戎,軍旅十年,不曾或忘出家初衷,常撰寫有關佛法相關文章發表於佛教刊物,於一 九五九年(三十歲)申請退役獲准後,旋即於一九六○(三十一歲)由曹洞宗系焦山定慧寺方丈東初 老人剃度,法名「慧空聖嚴」。一九七八年(四十九歲),拜見靈源長老,復得其法脈傳承,繫屬 虛雲老和尚下第三代,臨濟義玄下第五十七代傳人,蒙賜法派字號「知剛惟柔」,一九八九年

(五十九歲)創建法鼓山,於二○○九年(八十歲)捨報,有關聖嚴法師波瀾跌宕傳奇的一生,請參

閱林其賢所編撰的《聖嚴法師年譜》1及法師自傳、傳記等2,已有詳贍精彩的論述,在此不容 贅述,謹擇聖嚴法師一生中如來藏與淨土思想的形塑、開展與成熟期作探討,將之分為四期:

掩關六載瓔珞啓如來、負笈東瀛雙論涉佛性、風雨行腳東西傳禪法、六十法鼓人間成淨土。

壹、掩關六載瓔珞啓如來(1961~1968)

一九六○年,聖嚴法師依止東初老人再度披剃之後,最大的願望即是求菩薩賜予一個靜修 用功的道場,因此,天天禮拜大悲懺,誦念觀音大士聖號,終於在浩霖、星雲、悟一法師介紹 協助下於一九六一年正式向東初老人告假,南下高雄美濃朝元寺。3一開始是禁足,直到一九 六三年九月三十日關房建成後則掩關。聖嚴法師於掩關這一段時日,前期是讀經、拜懺,後期 是讀經、寫作,讀經與寫作在時間上互有更替,唯有打坐則是從未中斷,他打坐的方法非常奇 特,既不修觀也不參禪,更不念佛;也就是說上述佛家修定大法,對他而言竟然都不契機,他

1 林其賢編著:《聖嚴法師年譜》(臺北:法鼓文化,2016 年 2 月,初版 1 刷)。

2 釋聖嚴:《歸程》(臺北:法鼓文化,2009 年 3 月,2 版 8 刷)。釋聖嚴:《聖嚴法師學思歷程》(臺北:法鼓文 化,2009 年 2 月,3 版 4 刷)。釋聖嚴:《雪中足跡》(臺北:三采文化,2009 年 2 月,初版 1 刷)。釋聖嚴:

《美好的晚年》(臺北:法鼓文化,2010 年 2 月,初版 1 刷)。釋聖嚴:《我願無窮:美好的晚年開示集》(臺 北:法鼓文化,2011 年 5 月,初版 3 刷)。施叔青:《枯木開花──聖嚴法師傳》(臺北:時報文化,2004 年 8 月,2 版 5 刷)。潘煊:《聖嚴法師最珍貴的身教》(臺北:天下遠見,2009 年 3 月,1 版 1 刷)。陳慧劍:《聖嚴 法師》(臺北:法鼓山佛教基金會,2006 年 12 月,3 版 1 刷)。

3《聖嚴法師七十年譜》,頁 149。

的打坐是諸法之外的「純打坐」不加任何「禪觀」,他也自知這是個人的創作,所修法門為自

表 2-1:聖嚴法師於「掩關六載瓔珞啟如來」期間完成之重要著作

書名 出版日期 出版單位 現收錄於

律制生活 1963-01-01 台北:東初 《法鼓全集》05-05 怎樣做一個居士 1965-01-01 台北: 覺世旬刊社 《法鼓全集》05-04 怎樣修持解脫道 1965-01-01 台北:佛教文化服務處 《法鼓全集》05-04 正信的佛教 1965-01-01 台北:東初 《法鼓全集》05-02 戒律學綱要 1966-01-25 高雄:佛教文化服務處 《法鼓全集》01-03 為什麼要做佛事 1967-01-01 台北:佛教文化服務處 《法鼓全集》05-04 基督教之研究 1967-03-01 台北:佛教文化服務處 《法鼓全集》01-05 聖徒的故事 1968-01-01 台南:開元寺佛經流通處 《法鼓全集》05-07 比較宗教學 1968-04-01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法鼓全集》01-04 歸程 1968-10-15 台南:開元寺佛經流通處 《法鼓全集》06-01 佛教是什麼

佛教實用法

瓔珞 1968-01 台南:開元寺佛經流通處

由以上這些著作可歸納出聖嚴法師對律學的鑽研,「(《學佛知津》)這是一本新書,是從《佛教 是什麼》、《佛教實用法》、《瓔珞》的三本舊書中選輯而成。……那些文章,寫成於山中掩關及 禁足期間。由於當時的閱藏方向,著重於根本佛教或佛教原始面貌的探究,多半的工夫,放在 阿含部及律部,這使我對佛陀化世的本懷及僧團生活的型態,把握到了源頭的景色,以致嗣後

釋聖嚴:《學佛知津》(臺北:法鼓文化,《法鼓全集》,輯 5 冊 4,1999 年 12 月,2 版 1 刷),自序,頁 3。

當我涉及大小乘各宗派的思想之時,不再受一宗一派的模式所限,卻能從各派的優勝處得到法 益。」16聖嚴法師致力閱讀「四阿含」,並據此寫成《正信的佛教》,接著是埋首於「律藏」,舉 凡《大正藏》中所能見到的律典,無一遺漏,因此,對佛教僧團的制度、生活、戒相,如數家 珍。他一邊讀一邊寫,經過十個月時間,又完成了演繹佛家戒律義理的《戒律學綱要》一書。

17戒律學對於佛性的開展有何關係呢?聖嚴法師認為「因為戒律是佛子生活中唯一的防腐劑」

18因為皈依三寶及持守戒律得以破除無明以尋求佛性的顯現。

聖嚴法師從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二日到美濃閉門讀經,到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二日出關弘 法,前後計達六年三個月零八天。他總結這一段期間的成果有二點,前二點對於日後他對如來 藏的體會及詮釋具關鍵性:

1. 所有的修行方法除了「九十天的般舟三昧」之外,其他的有關佛家禪定(六祖禪、

天臺止觀、念佛三昧)都試煉了,……,雖然自己修的不是中國正宗「禪」,但是 他遍讀一切禪修的典籍,也選擇了日後教禪的路。

2. 在經藏上,也選讀、精讀全部佛典中重要的經論,包括般若、華嚴、涅槃、楞嚴、

法華、大智度論……。其中尤以「阿含、般若」最為得力,凡是重要的經論都已做 了一番浸禮。19

聖嚴法師於掩關六年解行雙運的歲月,於修證的部分在試煉了六祖禪、天臺止觀、念佛三昧後,

深知自己修的不是中國正宗「禪」,但是他遍讀一切禪修的典籍,也選擇了日後教禪的路,也 就是融貫古今中外的中華禪法鼓宗;而在閱藏的過程中,舉凡性空唯名(空)與真常唯心系(有) 經論:般若、華嚴、涅槃、楞嚴、法華、大智度論……,他皆做了一番浸禮。

16《學佛知津》自序,頁 3。

17《歸程》,頁 292~293。

18《戒律學綱要》自序,頁 11。

19《歸程》,頁 295。

貳、負笈東瀛雙論涉佛性(1969~1975)

一九六五年春天,東初老人去函尚在美濃朝元寺掩關的法師,敦促他出關,赴日留學,以 俾立足於時代潮流尖端,備他日弘化之用,並允諾將全力支持留學費用。隨後,留學日本之張 曼濤居士也去函鼓勵,及出身於日本京都佛教大學的楊白衣居士,從臺北牯嶺街的舊書攤蒐集 了一批一批日文的佛教舊書,送到美濃的「關房」。那段期間,聖嚴法師也從日文的文法書開 始,以自修的方式讀通了日文。因此,聖嚴法師本以為既然已經能夠看懂日文,運用日文著作,

那就不必要去日本了。20終究敵不過對佛教振興起弊的強烈責任心及對眾生濟度的悲心,在不被 教界祝福與看好之下,僅憑一張機票及願心啟程了。

由於基督教的刊物指名挑戰,……當時的佛教界,……已經沒有一個懂得梵文,……雖 然年紀已經快要四十歲,還是打著勇氣說:「捨我其誰!」……尤其是,由於國內佛教 教育普遍地低落,僧眾不受一般人的重視,……。為了提高佛教的學術地位以及僧人的 素質,以備開創佛教教育的新局面,我就毅然決然地發願去留學日本。事實上,在山中 讀了許多日文的佛教著作之後,發現日本在佛教教育設施及學術研究方面,確實已有了 輝煌的成就,儼然已執世界佛教動脈的牛耳。就這樣,我於一九六八年二月,走出關 房,……21

而後由慧嶽法師全力促成,並經留學東京之吳老擇先生奔走接洽,為聖嚴法師及在泰國留學之 淨海法師辦妥赴日留學手續,獲得東京立正大學入學許可。由於前昔赴日留學之僧侶,還俗者 多,頗令教界人士灰心。影響所及,唯恐聖嚴法師此行將易裝返俗,因此原允諾贊助學費的東 初長老改口不支持,可想而知其他的長老不贊成、居士不護持,致使經費無著。聖嚴法師因經 費無著,亦有放棄之心理準備。此時已在日本學習的淨海法師勸請法師前往,期勉他對於經費 不必掛心,只要真心,自有善緣護法。聖嚴法師以逆緣實推動向上之增上助緣,下定決心赴日 留學,並在佛前祈願:為重振中國佛教文化及教育而留日,絕不改裝、絕不葷食、絕不打工、

20《聖嚴法師學思歷程》,頁 84。

21《聖嚴法師學思歷程》,頁 85。

絕不變志還俗。願文云:

「弟子聖嚴,此番為求中國佛教文化及教育的重振,而去日本留學,去後決不改裝、決 不放棄素食、決不以做散工來換取生活費用。若我佛教尚有前途可為,敬乞三寶加被,

助弟子完成學業。倘以弟子無福無德而非其選者,則在糧盡援絕之時,使之立即返回祖 國,再度入山,閉門思過,決不因此灰心而變志還俗。」22

堅決不改僧侶的型範,力挽當代教界不重視慧學之傾向,以維繫中國佛教命脈。23

近世以來,中國佛教,不論在戒定慧的那一方面,都在沒落退潮之中,主要原因是,佛 教的人才太少,雖仍不乏苦修戒定的人,但以慧學不夠,終無法產生可大可久的影響作 用。……近世中國佛教界,正因為不重視慧學,也可以說不夠資質深入慧學──佛教法 義的堂奧,所以不鼓勵法義的廣泛研究,甚至於詆毀法義之學與生死大事無關,反而是解 脫生死的絆腳石。24

聖嚴法師對於教界不重視慧學,甚至於詆毀法義之學與生死大事無關,反而是解脫生死的絆腳 石這樣的時代背景,造成無法產生影響深廣久遠的佛教人才。因此,為了提高佛教的學術地位 以及僧人的素質,以備開創佛教教育的新局面,他發願以僧侶的型範維繫中國佛教命脈,毅然 決然地去留學日本。

一九六九年三月十四日法師以不惑之年負笈東瀛,以同等學歷及著作成果,考取日本東京 立正大學。在經費極度拮据的情況下,以六年的時間,取得了文學碩士及文學博士的學位,成 為少數的博士僧。艱辛的求學歷程,使得聖嚴法師越發感受學佛的可貴。學成之後,致力於佛 學教育之推展,以培養更多的佛學學者及弘法人才,這也是聖嚴法師建構「人間淨土」時,為

22釋聖嚴:〈留學日本一週年〉,《留日見聞》(臺北:法鼓文化,《法鼓全集》,輯 3 冊 4,1999 年 12 月,初版 1 刷),頁 30。

23《聖嚴法師年譜》,頁 241~245。

24釋聖嚴:〈劃時代的博士比丘〉,《書序·評介·勵行》(臺北:法鼓文化,《法鼓全集》,輯 3 冊 6,1993 年 11 月,

24釋聖嚴:〈劃時代的博士比丘〉,《書序·評介·勵行》(臺北:法鼓文化,《法鼓全集》,輯 3 冊 6,1993 年 11 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