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符應台灣盲聾者的需求

綜觀國外盲聾教育的發展,我們更可 看出在荷蘭 Groningen 大學,近十年來的 盲 聾 教 育 碩 士 課 程 , 所 畢 業 的 校 友 論 文 中,都是探討觸覺、手勢、觸覺手語、觸 覺相關語言,甚至從質性研究的精神,探 討觸覺對天生盲聾者溝通的意義,已發展 高度觸知覺的觸覺手語結構,認為這些手 語結構,未來應詳細檢核其手型、移動、

位 置 , 以 提 供 新 的 觸 覺 手 語 分 類 辭 典 (Forsgren, 2016)。然而,反觀台灣盲聾手 指語的發展,卻少為盲聾生所用,因為盲 聾生大多伴隨智能受損,較無法勝任高抽 象層次的手指語。正如,莊素貞(2002)的 研究建議:發展一套統一簡單的「手語」,

來幫助認知層次較低的視覺多重障礙學生 與教師溝通互動之用。莊素貞(2002)進 一步的說明與建議:國內惠明盲校所研發 的「手指語」,適合認知層次較高的盲聾 學童,認知層次較低的視覺多重障礙學生 需要一套統一且系統化的「手語」。這真

是一段發人深省,又極為懇切的呼聲。無 獨有偶的,曾靖雯(2015)的研究,也同 樣建議,亟需為這群盲聾兼智能受損者發 展出一套適合的溝通形式。因此,台灣觸 覺手語的研發,是為符應國內智能受損的 盲聾者,或伴隨智能受損之視多障無口語 者的溝通需求,試圖趕上世界齊一為盲聾 溝通教育的努力。

(二) 參酌世界各國觸覺手語

世界各國的盲聾溝通教育,都有自己 的一套觸覺手語。本研究參考自美國觸覺 手語 Watkins (1985)一書,其書中內容提 到美國觸覺手語的打法分為三種:原始手 語 (Primitive Signing) 、 共 同 活 動 式 手 語 (Co-Active Signing)、互動手語(Interactive Signing)。原始手語的打法,大多為自然的 手勢;共同活動式手語,有參考自美國指 拚語的字母打法,例如:餅乾美語字母為 cookie 觸覺手語的打法,教導兒童用自己 的右手在左手掌上,畫兩次 C 的樣式。

參 考 自 德 國 觸 覺 手 語 : Gebardenkernwortschatz(核心詞彙觸覺手 語),其觸覺手語是學自荷蘭的,筆者特 地前往德國烏茲堡盲校見習,實地練習如 何與盲聾童使用觸覺手語。並且前往荷蘭 參訪盲聾機構採擷觸覺手語研發原理,荷 蘭 有 四 本 盲 聾 教 育 專 書 (Janssen &

Rødbroe, 2007;Rødbroe & Janssen, 2006;

Souriau Rødbroe & Janssen, 2008;Souriau, Rødbroe, & Janssen, 2009) , 書 中 附 有 DVD,詳細介紹盲聾者與溝通夥伴如何使 用觸覺手語溝通。

荷 蘭 觸 覺 手 語 的 發 展 , 是 將 手 指 分

特殊教育發展期刊 31 成:一隻、兩隻、三隻、四隻、五隻,單

手、雙手的呈現方式;再將手勢分成:向 下、向上、向左、向右、右勾、左勾;手 型又分成:合併、張開、握拳、屈指,如 圖二所示,很有系統的建立觸覺手語的打 法 , 甚 至 情 緒 詞 彙 也 可 表 徵 (Lahtinen &

Palmer, 1996)。

(三) 台灣觸覺手語研發舉隅

本研究已蒐集盲聾常用詞彙,約 150 個,且即將發行台灣觸覺手語圖冊,如圖 一所示。其研發的程序:第一、參考美國、

德國、荷蘭等,世界各國的觸覺手語。第 二、再從台灣已有的自然手語表意的部分

(教育部,2000),配合已有的簡易表意 手指語的打法(惠明盲校,2013),蒐集 盲聾生日常生活高頻詞內容。第三、融合 上 述 各 國 精 神 , 以 及 國 內 已 有 的 表 意 手 語、手指語的打法。第四、研發出一套適 合盲聾生易懂易學統一且系統化的觸覺手 語。第五、試用觸覺手語,將不適切者改 良調整,至合乎盲聾兼智能受損者適用之 觸覺手語。第六、發行台灣觸覺手語圖解 手冊、圖卡與教學 DVD。期待不久的將 來 , 台 灣 觸 覺 手 語 能 成 為 視 多 障 無 口 語 者、盲聾兼智能受損者的溝通利器。

32 特殊教育發展期刊

我 我們 坐下

是的 什麼? 一起

害怕 笑 生氣

圖一 台灣觸覺手語圖例

特殊教育發展期刊 33

一指 握拳 屈指 一掌

屈兩指 屈五指 抓三指 抓五指

抓兩指 兩指 弓二指 彎三指

觸點 向右平移 雙邊平移 維持(靜止)

迴轉 用力抓 用力拍打 左右轉動

圖二 手部動作打法舉例

34 特殊教育發展期刊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