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模擬的結果以五個年金品質的指標來加以分析如下:

1. 年金普及率(pension coverage)

就年金品質的第一個指標年金普及率加以分析的話,我們可以從表 6 和表 7 的結果來看,表 6 的結果是還沒有以勞動參與率調整之前領取年金 的比例,它所代表的意義是該勞工投入就業市場之後就不再退出這個勞動 力市場,除非他失業或者是中老年之後永久性的失業,才會暫時或永久地 退出勞動力市場,在這樣的假設之下我們可以發現,勞保條例個人帳戶制

帳戶制及附加年金制本來就是為了規避勞基法中很多勞工請領不到退休 金的弊端而設計的制度,而勞保條例下請領的條件非常寬鬆,只要保險年 資超過一年就可以請領,所以也是每一個勞工都可以請領到。而在勞基法 的部分,我們可以發現女性的請領比例較男性為高,此結果並不意外,因 為我們假設該勞工有意願持續地投入勞動力市場,而女性的失業率較男性 低,因此才會產生女性得以請領勞基法退休金的比例高於男性的現象。

表 7 的結果是以勞動參與率加以調整後,男女勞工得以請領退休金的 比例,此處的勞動參與率是指 30 歲到 44 歲的勞動參與率的平均值,我們 以近五年的數據加以平均計算,採用 30 到 44 歲的勞動參與率來計算的原 因是因為在這個年齡階層裡勞動參與率處於一個穩定的水準,代表說有意 願持續投入在勞動力市場的勞工應該是反應在這年齡階層裡面,因為在 30 歲之前,很可能有求學或生育的需求,因此其勞動參與率比較不穩定,而 在 30 歲到 44 歲之間,有意願就業的勞工應該都會反應在勞動參與率裡 面。以勞動參與率調整後,由於男性的勞動參與率遠高於女性的勞動參與 率(合乎實際情況),因此男性在勞保條例、個人帳戶制及附加年金制底下 領取年金的比例遠高於女性領取年金的比例,而即使在勞基法底下,男性 請領年金的比例亦高於女性,因此就年金品質的第一個指標來看,確實存 在著顯著的性別差異,有為數不少的女性,因為並沒有參與勞動力市場,

沒有請領到退休金,而必須仰賴配偶的退休金。

就年金品質的第一個指標而言,台灣地區勞工退休金制度的變革對於 性別差距程度的影響並不大,對其中三個退休金制度而言,其領取退休金 的比(調整前)皆為百分之百,主要的影響因素反而在於勞動參與率,因此 積極鼓勵女性就業才能有效改善女性領取退休金的比例。

2. 年金財富(pension wealth)

其次就年金品質的第二個指標年金財富加以分析,從表 8 及圖 1 的結 果,我們可以發現,在這四種退休金制度底下都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男 女勞工所請領的平均月退休金額的差距從 5%到 23%不等,其中以附加年

金制的性別差異最小,而勞保條例的性別差異最大。

此外,我們也發現即使勞基法及勞保條例中基數計算的方式非常類 似,但在勞基法中勞工所可以請領到的月退休金額卻遠高於在勞保條例底 下勞工所可以請領到的月退休金額,分析其原因在於勞基法中的給付是以 退休時的一個月平均薪資來計算,由於我們是模擬勞工在 60 歲時退休,

在此時因為勞工的年資較高,所以其一個月的平均薪資也較高。相反地,

在勞保條例底下,其退休金的請領金額是按照投保年資期間的平均月投保 薪資來計算,所以在整個投保的過程中,年輕時的薪資當然是遠不如在退 休前的薪資,因此一平均下來其所可以提領到的金額會遠低於勞基法中的 給付金額。

比較研議中的個人帳戶制及附加年金制可以發現,個人帳戶制的月退 休金額是較高的,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投資報酬率設定的水準較高,或者是 因為附加年金制的給付率太低,導致個人帳戶制的月退休金額較附加年金 制高出許多。但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比較基礎對附加年金制稍微不公平,

因為在個人帳戶制中,我們用年金表試算其月退休金額,其月退休金額是 固定的,然而附加年金制的月退休金額以後還可以隨著社會平均薪資的成 長而成長,因此在比較這兩個制度底下的數字時要特別注意這一點的差 異。

就年金品質的第二個指標而言,台灣地區勞工退休金制度的變革有助 於性別差距程度的減少,男女平均月領退休金的比值從現行的 14%及 23%

降為 19%及 5%,尤其是附加年金制的設計,其性別差距程度僅為 5%。

3. 所得安全性(income security)

再其次以年金品質的第三個指標所得安全性來分析,從表 9 及圖 2 的 結果可以發現,在個人帳戶制底下的所得替代率是最高的,而在勞保條例 底下的所得替代率是最低的,即使在個人帳戶制底下最高的所得替代率其 平均數也只有 42.3%,可見在國內四種年金制度底下,所得替代率都有偏

在所得替代率方面,比較四種退休金制度我們可以發現,勞基法、勞 保條例及附加年金制由於其給付是和勞工退休前的薪資或社會整體的薪 資或投保期間的平均投保薪資相連動的,因此其所得替代率的標準差相對 而言較小21,從這個角度而言,上述三種退休金制度,在所得替代率方面 來講是比較優越的設計,反之,個人帳戶制的所得替代率則受到投資報酬 率波動的影響,尤其因為退休金帳戶都是長期投資產生的收益,因此在這 麼長的時間下其報酬率的波動率相當地高。

最後,在所得替代率方面,性別差異並不明顯,追究其原因是因為比 較的基礎是和勞工自己本身退休前的平均薪資做比較,雖然女性所領的平 均月退休金額較低,但相對地其退休前的平均薪資也較低,因此,在所得 替代率方面,男女並無呈現顯著的差異,這樣的結果也是合理的。

就退休金品質的第三個指標而言,台灣地區勞工退休金制度的變革影 響並不大,但仍稍微有助於性別平等的發展。

4. 所得適足性(income adequacy)

以退休金的品質的第四個指標所得適足性來分析的話,從表 10 及圖三 的結果可以發現,個人帳戶制底下的所得適足性是最高的,而勞保條例底 下的所得適足性是最低的,此結果和退休金品質的第三個指標結果一致。

現行或研議中的四種退休金制度,對勞工退休生活的保障都顯得不 夠,如果退休家庭只靠一份退休金來過活的話,和社會的整體平均薪資相 較之下,勞工月領退休金事實上是偏低的,以勞保條例為例,男性的月領 退休金和退休時的社會平均薪資的比值只有 8.7%,非常的低,而女性更 低,只有 7.1%。相對地,在個人帳戶制底下所得適足性較佳,男性的所得 適足率約為 30%,女性約為 25%,然而即使如此,所得適足率的比例仍然 偏低,尤其是個人帳戶制的所得適足率的標準差非常地高,代表仍有為數 不少的勞工很可能會落入貧窮線以下。在所得適足性的指標底下,存在著 顯著的性別差異,在四種退休金制度底下,男性顯然都處於較女性有利的

21尤其是在勞基法與勞保條例底下,由於勞工所提領的退休金額與他退休前的平均薪資高度相 關,因此其所得替代率的標準差非常地小。

地位,其差異從 2% ~ 5%的差距不等。

就退休金品質的第四個指標而言,台灣地區勞工退休金制度的變革有 助於性別差距程度的減少,男女平均月領退休金的比值從現行的 14%及 23%降為 19%及 5%,尤其是附加退休金制的設計,其性別差距程度僅為 5%。

5. 保證最低生活水準(guaranteed minimum)

最後就退休金品質的第五個指標保證最低生活水準來加以分析,有關 貧窮程度(extent of poverty)的探討請參見呂朝賢(1996),本文有關於貧窮程 度的設定是參考政府的貧窮線定義,以最近一年平均每人消費支出 60%定 為貧窮線的水準,以最近五年的資料,我們估計出來,貧窮線的水準和社 會平均薪資之間的比例關係約為 20%,換句話說,最低生活費約為社會平 均薪資的 20%。

從表 11 的結果中我們可以發現,如果退休家庭僅請領一份退休金的 話,落入貧窮線的機率將非常地高,尤其如果只是單靠女性勞工的退休金 過活的話。以勞基法為例,落入貧窮線的比例,男性而言為 44.8%,女性 為 56.9%,以個人帳戶制為例,男性為 28.9%,女性為 42.5%,勞保條例 的結果更是極端,幾乎所有的男性和女性如果僅靠勞保條例的退休金過活 的話都將落入貧窮線以下,當然實際上退休家庭可能有不少比例有兩份退 休金或其他的收入,所以落入貧窮線的比例並不會這麼地高,但是這樣的 數據仍然值得警惕。

從表 11 及圖 4 的結果也可以發現,就退休金品質的第五個指標而言,

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例如在勞基法中有 44.8%的男性會落入貧窮線底 下,而女性則高達 56.9%的比例。

在解讀本文結果時必須要注意,本文所呈現的數字都是平均數字的概 念,因為我們是用平均的薪資、平均失業率、平均薪資成長率來加以分析,

而忽略了個別差異的存在。

最為優渥,其次依序為勞基法、附加退休金制及勞保條例。個人帳戶制優 於附加退休金制的給付,顯示附加退休金制的退休金給付比例似乎有偏低 的現象。

最後,就退休金品質的五個指標來看,幾乎都存在著顯著的性別差異,

最後,就退休金品質的五個指標來看,幾乎都存在著顯著的性別差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