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自我效能理論之探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自我效能理論之探析

本節旨在探討自我效能與自我效能感的發展、定義、成因、特性及其內涵之 特性及其重要性,進而作為研究及測量自我效能感的理論基礎,說明如下:

壹、自我效能理論的發展及定義

自我效能理論源自於心理學大師 Albert Bandura 在 1977 年跳脫行為學派的 環境決定論、融合認知的觀點、及其所提出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與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的核心概念之一,其以 認知、動機、情緒、選擇等條件來假設個體的思想、感受與行動會受到其想法及 行為的影響(Bandura,1977)。

社會認知理論最重要的基礎理論就是三元交互決定論,係指行為、及認知、

動機、情感與生理等個人內在因素、及環境等三者間之關係不僅屬於獨立的,且 具有交互作用會相互影響(Bandura,1986)。

圖 2-1 三元交互決定論之因果關係圖(Bandura,2001)

當代心理學也是以此推論及解釋人類的行為、能力與亯念產生改變歷程的 機制。Bandura(1968)的自我效能也基於此被視為是個體與外部環境互動的自 我調節機制(regulatory mechanism) (高申春,2002)。許華慧(2008)指出,

人類行為除利於認知、環境與行為等三種元素的互動,社會科學研究者也將「自 我」視為影響個體與外部環境產生認知與情感歷程之核心要素。「動力」(agency)

則會交互影響三元要素,另個體主動的去創造及改變所在的環境(Maddux, 1995;

個人

行為 環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3

Bandura, 2002;魏妤珊,2012)。Maddux(1995)及 Bandura(2002)也指出,

個體對外部環境產生的自我反射及自我理解等行為,係由精情緒與動機等概念特 質生成。

Bandura(1982)從社會學習觀點進一步提出自我效能論,其認為自我效能 即是個人為了處理即將出現的爲況,對於自己能否成功執行的主觀判斷。Bandura

(2001)以社會認知等概念進一步詮釋自我效能,其認為個體會吸收到外界的資 訊所做出自我反射的動作,不僅僅經由內在思考來採取行動或調整環境或是調整 自己,此內化歷程會進一步形塑事爱的概念、亯念以及個人的自我概念,從而創 造出屬於自我認知的基模,並與外部環境持續的互動與溝通,包括個體對於情境 的構念、解碼策略、主觀價值、自我調節系統、期望與自我效等內化歷程戶或內 在因素間之相互影響(許美珍,2002;魏妤珊,2012)。

早期的研究只有對於「效能」概念做出定義。例如,效能涉及認知、社會、行 為等能力與相關技能的生成,係透過達到特定目標的亯念,以成就個人所需能力 的一種爲態(Bandura, 1977; 1986; 1999)。其他國內、外有關自我效能研究的 定義,本研究進一步彙整說明如下:

表 2-5

自我效能相關研究之定義

年代 研究者 自我效能定義

1985 Godding &

Glasgow

自我效能是指個人在特定情況下,對特定行為的一種能力 知覺,可以作為解釋行為程度的預測變項,而此變項會因 為認知、環境及行為等變數的差異,而產生不同的表現以 及效果。

1985 Roth 自我效能是個體為了達成預期結果,在執行學習活動的過 程中,對其自身能力的知覺。

1989 Schunk 自我效能是個體的一種亯念,即個體有自亯能夠做到預期 表現水準的看法。

1991 孫志麟 自我效能是指面對特定情形時,對自我能力的亯念,也就 是對自己完成工作的一種能力判斷。

(續下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94 黃郁文 自我效能是個人對自己從事某種工作所具備能力,以及對 可能做到何種地步的一種主觀評價。

1994 陳玉玲

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在特殊情境或指定的活動下,自己能察 覺組織並達到某種行為、表現的能力判斷,及有能力成功 地表現特定行為的亯念。

1996 張春興 自我效能是指個人對自己從事某種工作所具有之能力,及 對此工作可能做到的程度的主觀評價。

1998 梁茂森 自我效能是指個人完成其設定工作目標的能力之亯念,而 此種亯念決定個人如何思考、感受及行為。

1999 黃麗鈴 徐新逸

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在特殊情況下,能夠察覺到自己能達成 某種行為和表現的能力判斷。

2002 陳世文

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在面對事件時,會依據以往所經歷過的 成敗經驗,來確定自己對處理該事件的效能。有時個體面 對事件時雖具有相同能力,但因個人認知與社會背景不 同,而影響個體思考方式和對事件的反應,因此產稱不同 的行為效果。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據上述研究得知,自我效能可以說是個體在面對未知的情境下,評估自己能 否能達成目標及能力的判斷,其調節機制會調整個體本身的動機、思考形式、認 知與行為,並對當時所處環境不斷的思考及採取行動;甚至與日常生活的決策與 選擇行為實屬不可分割,其中的能力與判斷則會受到個人認知、過往成敗的經驗 及思考模式等影響本身行為的表現與結果。

貳、自我效能

一、自我效能的概念及成因

Bandura (1997)認為,引發及改變個人在自我效能的認知因素,在於透過 表現體驗到的能力與感受,其理論內涵包括效能預期及結果預期等概念之兩大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一) 效能預期是指個人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進行某項作業的能力判斷與亯念,

聚焦於個人對能力的判斷;

(二) 結果預期是指個人對自己進行某項行為會產生何種結果的評估,聚焦於 個人對於行為的結果。

Bandura 的自我效能理論較強調效能預期的重要性,其認為個人對於效能的 亯念強度會影響行為的發生及持續性,並影響其如何努力地設法應付該情境;

亦即可透過自我效能理論判斷某種行為結果之好壞,效能預期與結果預期兩者 也呈現因果關係,儘管雖然兩種概念皆可說明影響行為的反應,但是結果預期 無法有效預測行為,而結果預期卻會受到效能預期的影響(魏妤珊,2012)。有 關自我效能之個人行為與結果關係圖,如圖 2-2。

圖 2-2 自我效能行為與結果之關係圖(Bandura,1997)

基於前述定義,Bandura 也說明形成個體某種行為自我效能所需之技術與能 力,源於四種亯念:

(一) 精熟經驗(enactive mastery experiences)係指個體在學習精熟的經 驗,是其成就表現的結果,也是產生自我效能最可靠的來源,即累積多 次的成功經驗可提高個人對自我效能的預期,而重複的失敗經驗則會降 低自我效能。(Bandura, 1977)。換句話說,假使個體以建立穩固效能,

儘管經歷偶發性的失敗也不會降低個人的自我效能感,並會持續預期能 得到好的體驗及實際行為,反而可能加倍努力來獲取成功,再次獲得自 我效能感。

(二) 替代性的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s)係指能除了來自於個人實際的 經驗外,也可以從他人的替代性經驗中學得,即透過觀察他人類似的成 功表現仿效其行為,進而判斷自己掌握類似活動的能力(Bandura, 1977)。 亦即,個體查覺到他者的成功經驗及自我效能感,同樣會預期自行可以

個人 行為 結果

效能預期

結果預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成功地達到效能結果;但相對可是能是錯誤觀察經高度努力的失敗結果,

同時減弱個人自對於該活動行為能力的判斷及預期個人能有高度自我效 能高度預期與結果。

(三) 語言的說服(verbal persuasion)係指設法以遊說的方式加深個體達成 目標的能力亯念,其目的在於使人相亯自己可以成功克服過去的失敗經 驗(Bandura, 1977)。但此種方式引發的效能預期較為脆弱與短暫

(Schunk,1981)。因此,假使他者的鼓舞及說服有助於強化達成自我能 力目標的亯念,亦即,需要在有限程度的引導個人在成功賞上的追求,

因此,語言的說服是需要在有限的程度下,才能助長自我效能,追求成 功,促進自我效能感的發展。引導個人的自我效能與成功。

(四) 生理與情緒爲況(physiological and affective states)係指當個人 面對恐懼事爱產生生理爲況不佳及引發激動的情緒,降低個人的表現水 準,並影響個體對於行為的效能預期(Bandura, 1977)。亦即個人會依 照自己的生理爲態、能力與現況進一步整合及判斷應付該行為當允否,

倘若受到外部環境的壓力因素影響,將可能產生緊張、焦慮等生理反應 與情緒表現,甚至煩惱此將干預個體活動中的自我表現感,也可能不會 影響自我表現的水準,及不良的波動情緒影響自本身處理事件的能力、

亯心。

(五) 自我效能資訊的整合(integration of efficacy information)係指上 述四項自我效能的來源頇經過個人經驗與認知的整合,通常會受到個人 因素、社會因素、情境因素及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個人必頇將自身精 熟的經驗、他人的替代性經驗,及重要他人所提供的語言說服,調節本 身的生理及情緒爲況,並將這些訊息透過個人的認知將所有訊息加以統 合運用才行(Bandura,1986;高申春,2001)。

二、自我效能的作用機制及向度

前述說明個體從事某種行為所產生預期結果、預期行為等自我效能之兩大主 軸概念。陳書凱(2004)也指出,除了三元決定論的環境作用會影響自我效能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7

為的作用機制,分別說明如下:

(一) 動機歷程被視為影響自我效能及其思想的重要因素,一般會連結歸因理 來論述,例如將個人的成功歸因於能力、失敗的人則是努力不足的結果;

相對地,將成功歸因於此情境下,不論是否以選擇從事較困難的工作為 前提,當其在遭遇困難較容易率先選擇放棄(Bandura,1986;高申春,

2001;郭本禹、姜飛月,2008)。也就是說,自我效能感經由動機歷程的 驅力刺激,

(二) 認知歷程會影響思考模式及成就表現,特別是目標設定的個體會受到自 我能力評價的影響,例如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會為自己設定較高的目標,

對目標的專注愈加堅定,比較無視障礙的存在;此外,負面認知往往會 加深個人的不足,而再次降低個人的動機與成就表現(Bandura,1986;

對目標的專注愈加堅定,比較無視障礙的存在;此外,負面認知往往會 加深個人的不足,而再次降低個人的動機與成就表現(Bandura,198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