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資料蒐集分析

第三節 臺北市相關資料

由前節資料,由於五都中以臺北市都市發展最早,都市雨水下水道可再發展空間,茲,

因此以臺北市為模擬例,茲蒐集臺北市資料如下:

一、降雨 1.降雨概述

臺北市位於臺北盆地,屬亞熱帶氣候區,夏季受西南季風之影響,高溫重濕氣,

常悶熱多雲,且午後有雷陣雨;冬季則受大陸性氣團東北季風的影響,陰濕多雲,每 年之 6-11 月為颱風季,常有颱風豪雨。在本計畫臺北區內有中央氣象局所設立之臺北 氣象站,其年平均降雨約 2,405.1MM(如表 2.3-1),年降雨日數約 165 天,月平均降雨最 高 360.5MM(6 月),最低 73.3MM(12 月)。

表 2.3-1 臺北氣象站水量統計

氣象因子/時間 月平均最高 月平均最低

降雨量 2,405.1(mm) 九月 360.5(mm) 十二月 73.3(mm) 降雨日數 165 (day) 六月 16(day) 十二月 12(day)

資料來源:「吉美建設新北市永和區中信段 958 等 17 筆地號綜合大樓新建工程環境影響說明書(101 年 5 月)」表 6.2.1-1,第 6-9 頁。

23

圖 2.3-1 臺北市內與最鄰近之水利署所屬雨量站

臺北鄰近水利署所屬雨量站如圖 2.3-1,在臺北市有竹子湖、中正橋 2 站,位於新 北市而最為鄰近者有雙峻頭站 、社后橋站 、石碇站 。

資料來源:臺北市建築物雨水貯留設施技術規範之研究,民國 103 年。。

2.颱風雨

臺灣位處太平洋西側,為太平洋地區颱風行進路徑之要衝,侵臺通常最早時間在 6 月,最晚在 11 月,每年以 7 至 9 月最盛。颱風侵臺路徑分類(中央氣象局網頁),計分 10 類(如圖 2.3-2),統計民國 47 年至 95 年間侵襲臺灣地區之颱風記錄,侵臺颱風類型 中侵襲計畫區域範圍主要以第 1、2 及 6 類路徑之颱風對本計畫區威脅最大,過去以歷 史颱風有西北颱,或共伴東北季風如琳恩、納莉均為可資參考者。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網頁

圖 2.3-2 1958~2006 年侵台颱風路徑

24

25 (二)士林北投集水區

1. 概況:行政區範圍為士林及北投行政區。集水面積:37.34km2。集水區狀況:位 於基隆河北側,區內中上游山區部分主要為貴子坑溪、磺港溪、雙溪和蘭雅溪集 水範圍,下游始穿越市區排入基隆河,除高部位壓力水路可藉重力排水外,上述 河溪沿線重要排水出口均設置有機械抽水設施;本區關渡平原和洲美地區尚有大 片待開發土地,目前已初步完成配合堤線變更之填土開發研究,另洲美地區之知 識經濟園區現正進行規劃作業中。

2. 逕流量:五年重現期颱風雨和暴雨逕流量分別為 547cms 和 797cms,每 km2單位 面積流量比約為 14.6 和 21.3。

3. 排水系統現況:北投區排水系統主要沿中央南北路、大業路及承德路西北側分佈,

由於下游端之關渡平原和洲美地區尚未開發,故現況區域排水均係直接銜接既有 灌排水路後再排入基隆河;士林區排水系統主要分布在雙溪兩側和基隆河沿線間 區域,現況基隆河兩岸之通河東、西街水路渠底較低,區域排水易受河川感潮迴 水影響。

4. 抽水站概況:集水區內現有 21 座抽水站,21 座臨時抽水站,另尚需配合區域開 發新設 9 座抽水站,總抽水容量需求約 349cms;其中劍潭、士林、社子和大南 抽水站起抽水站較河川大潮高潮位為低,劍潭、芝山、文昌、福林、福德和大南 抽水站現況裝置抽水容量尚不足。

(三)內湖集水區

1. 概況:行政區範圍為內湖及中山行政區。集水面積:30.39km2。集水區狀況:

位於基隆河北岸,區內內湖區及中山區北側多屬山地丘陵區,除內溝溪仍維持 明溝水路直接排流入基隆河外,位於基隆河沿岸的市區,如大湖集水區沿康寧 路至基隆河出口間水路等,均已改建為箱涵型式,因排水受基隆河感潮迴水及 洪流洪水位高漲影響,於颱洪期間須借助機械抽排水,始能將雨水逕流排入基 隆河。

2. 逕流量:五年重現期颱風雨和暴雨逕流量分別為 446cms 和 649cms,每 km2單 位面積流量比約為 14.7 和 21.4。

3. 排水系統現況:本區排水系統主要沿基隆河北側分佈,其中以內湖區的康寧路、

陽光街和港墘路為主要之排水幹線,並於水路出口末端設置機械抽水設施。另 為避免洪水漫淹,本區近年戮力於改善既有防洪缺口,現內溝溪沿線堤防及基

26 隆河右岸堤防均已陸續完成。

4. 抽水站概況:集水區內現有 11 座抽水站,總抽水容量需求 470cms,未來計畫於 大直抽水站辦理擴建。

(四)信義南港集水區

1. 概況:行政區範圍為信義及南港行政區。集水面積:23.35km2。集水區狀況:

區內信義區及南港區南側大多屬山地丘陵區,除大坑溪及四分溪部分支流仍維 持明溝水路,可直接排流入基隆河外,其餘早期灌排水路如三張犁截留溝及松 隆路下游接玉成站重力出口水路等,均已改建為箱涵型式。本區集水區內現無 裝置高部位分洪設施,故上游山區逕流和中下游市街密集處之區域逕流會有交 互影響情況發生,易在山坡地坡腳地勢轉折和低漥處釀成積淹水。

2. 逕流量:五年重現期颱風雨和暴雨逕流量分別為 318cms 和 463cms,每 km2單 位面積流量比約為 13.6 和 19.8。

3. 排水系統現況:本區排水系統主要沿基隆河左岸分佈,其中以信義區松隆路幹 線,南港區三重路幹線及南港區興華路幹線為主要之排水幹線,並於水路出口 末端設置機械抽水設施。另為避免洪水漫淹,本區近年戮力於改善既有防洪缺 口,現大坑溪及四分溪沿線堤防已陸續完成。

4. 抽水站概況:集水區內現有 11 座抽水站,總抽水容量需求約 312cms,包括新 近完成經貿抽水站、福山抽水站及勤力抽水站等。

(五)文山集水區

1. 概況:行政區範圍為文山行政區。集水面積:15.14km2。集水區狀況:區內文 山區南側大多屬山地丘陵區,其排水系統範圍涵蓋景美及木柵地區,北以蟾蜍 山為界臨北市大安、南港區,東臨北縣深坑、石碇鄉,南以景美溪為界通心北 市新店區、西以新店溪為界。由於本區地勢中央地帶較為低窪,每逢豪雨雨水 自山區逕流而下,匯集於中央地帶,需藉由抽水機抽水排放。

2. 逕流量:五年重現期颱風雨和暴雨逕流量分別為 264cms 和 384cms,每 km2 單 位面積流量比約為 17.4 和 25.4。

3. 排水系統現況:本區排水系統主要沿景美溪兩岸分佈,現有興隆路排水系統、

景美排水系統、景福街排水系統、景文街排水系統、景美街排水系統、埤腹抽 水站系統、實踐抽水站系統、中港抽水站系統、保儀抽水站系統、萬芳路、軍 功路重力及壓力排水系統、道南抽水系統及老泉溪、無名溪抽水站系統。

27

28

29

30

及儲存設施,將雨水儲存在下方的雨水回收槽,再抽取提供公園內景觀澆灌使用。

資料來源:臺北市建築物雨水貯留設施技術規範之研究,民國 103 年。

第四節 小結

綜合前述資料蒐集,可知相關於雨水貯集滯洪者,包括雨水貯留利用、基地保水 設施、雨水流出抑制設施、低衝擊開發單元(設施)等,其目的、法源雖各有不同,但以 達到都市防洪觀點,具有貯留、入滲或兼具兩者功能設施達到降低洪水流量歷線者,

均可以廣義地將之歸屬於雨水貯集滯洪設施。

上述雨水貯集滯洪設施中,內政部營建署規定之雨水貯集滯洪設施、臺北市之雨 水流出抑制設施與新北市之雨水貯留及涵養水分再利用相關設施,在最小設置貯留量與 允許最大排放量比較如表 2.4-1。

表 2.4-1 臺北市與新北市規定兩項雨水貯集滯洪設施之量體雨排放量比較

內政部營建署 臺北市 新北市

設施名稱 雨水貯集滯洪設施 雨水流出抑制設施 雨水貯留及涵養水分 再利用相關設施 最小設置貯留量 0.045(M3/M2)*A(M2) 0.078(M3/M2)*A(M2) 0.05(M3/M2)*A(M2) 允許最大排放量 -- 0.0000173(M3/M2)*A(M2) 0.000019(M3/M2)*A(M2) 資料來源:本計畫彙整。

由表可知,臺北市規定者較為嚴格,而內政部營建署規定之雨水貯集滯洪設施中,

並無對於排放量有限制規定,其他相關文獻資料並沒有提到排放量限制對於滯洪效能 的影響。但大型的滯洪池或水土保持設施,以水文方程式演算其入流與出流歷線比較。

而今年參考「水環境低衝擊開發設施操作手冊編製與案例評估計畫」報告於低衝擊開 發其效益評估方式,取設施蓄存洪水量(A1)、集水區洪峰時間的延遲(DT)以及洪峰 流量的降低(DQ)等三者為設施滯洪效能之量化評估參考變數。

由文獻可知,從河流形態學的原理,從集水區面積、河道比降、河流形狀與疏密 連通特性,分析相同的降雨下,其出流逕流量,結果顯示:集水面積越大、比降越大、

河系越圓(不狹長)、河系越密,則出流逕流峰值越大。由此研究可知,要評估某一區設 置許多雨水貯集滯洪設施之效果,參如前述,與設施連接的雨水下水道系統需將前述 因子考慮進去,由於因子較多,其評估需另案處理。本計畫僅對單一設施之貯集滯洪 效能作敘述。

3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