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3-1 樣品晶格分析

在製備薄膜樣品之前,先選擇適合的基板 (substrate),使得基板的晶格 常數與樣品的晶格常數匹配最好,如此才能夠成功的成長出高品質的薄膜 樣品。

在這個實驗中所要成長的龐磁阻樣品La

0.7

Ca

0.3

MnO

3

為鈣鈦礦結構,結 構如圖2-2 所示。常用的基板晶格常數資料如下:

Crystal type a(Å) b(Å) c(Å)

La

0.7

Ca

0.3

MnO

3

Perovskite 5.45 5.46 7.72 NGO(110) orthorhombic 5.44 5.5 7.71 LAO(001) cubic 3.82 3.82 3.82

STO(100) cubic 3.901 3.901 3.901

表3-1 基板晶格常數表

第三章 薄膜樣品製備及基本特性分析

3-2 薄膜蒸鍍步驟

實驗室是透過脈衝雷射蒸鍍法PLD (Pulsed laser deposition)來成長所需 的薄膜樣品,所使用的脈衝雷射為KrF準分子雷射(Lambda Physika

Lextra200),波長為248 nm,脈衝寬度約20-30 ns,雷射脈衝使用的重複率 及雷射能量密度分別為5 Hz 及 3-5 J/cm

2

,雷射鍍膜真空腔體構造如圖3-2 所示,雷射光先經一長方型限光器擷取中央較均勻之光源,再由過反射鏡 導光至真空腔內,進入真空腔之光學鏡為一凸透鏡,使雷射光聚焦在靶材 上,利用馬達旋轉鈀材,調整好雷射光入射的適當角度使靶材表面被雷射 光瞬間蒸發,噴發出的物質可以均勻的蒸鍍在基板thermal couple的位置 上,以確保溫度的正確性,藉此成長出我們要的薄膜樣品。另外,雷射源 至真空腔的光徑是由Nd-YAG Laser 的可見綠光來進行校準:先使可見綠光 經過KrF準分子雷射共振腔的兩片反射鏡鏡心,以確定其光路與KrF準分子 雷射光的光路相同,再調整綠光由KrF 準分子雷射腔體射出後的光徑,便 可知KrF 準分子雷射射出後至真空腔的光徑。

雷射鍍膜步驟如下:

1. 清洗基板:將基板依序置入丙酮、甲醇、去離子水 (D.I water)的燒杯中,

用超音波震盪清洗各約5 分鐘,如此重複三次,最後再用氮氣槍噴乾,

這是為了確保薄膜成長的品質,所以必須把薄膜所要成長的環境先確保

第三章 薄膜樣品製備及基本特性分析

是否乾淨。其中丙酮用於去除基板上的有機物和殘餘物,甲醇用於清除 基板上的殘餘丙酮,去離子水用於清除基板上殘留的甲醇。

2. 黏貼基板:用高溫銀膠將基板黏貼於已經磨研好的不銹鋼板上並烤乾,

使用銀膠目的除了可使基板附著於加熱基座上外,亦因為銀是良好的熱 傳導體,可將加熱基座上的溫度較均勻地傳導至基板上。黏貼基板過程 必須仔細用牙籤將氣泡壓出,避免於加熱時基板與鋼板間的氣泡膨脹導 致基板脫落。最後以氮氣槍吹去表面細塵再將黏貼好的基板置於加熱器 上加熱120℃左右烘烤十分鐘,以除去銀膠內的有機溶劑,避免在鍍膜 過程中污染基板,並增加銀膠的黏著效果。

3. 將烤乾的基板及靶材置入真空腔內,並將熱電偶插入鋼板內,對好光之 後,把氧氣噴嘴調整到適當的位置之後就可以透過機械幫浦及渦輪幫浦 將真空度抽至約10

-7

torr。

4. 升溫:開啟加熱器,第一階段15

o

C/min 將溫度從室溫升至 120

o

C,持 溫一分鐘,第二階段 30

o

C/min 將溫度接著升到鍍膜溫度,接著通入氧 氣至鍍膜氧壓後,開啟靶材旋轉馬達便可開始鍍膜過程。

5. 雷射蒸鍍條件如下:脈衝重複率5 Hz 、雷射功率 350 mW、脈衝雷射 次數6000 pulses。

6. 蒸鍍完成後關閉加熱器,並通入大量氧氣至溢出真空腔體,用淬冷方式 (quench)降溫。降溫完成後取出樣品,完成蒸鍍過程。

第三章 薄膜樣品製備及基本特性分析

圖3-2 脈衝雷射蒸鍍系統示意圖

圖3-3 脈衝雷射蒸鍍真空腔

第三章 薄膜樣品製備及基本特性分析

3-3 薄膜基本特性量測與分析

當樣品蒸鍍完成後,我們透過幾種基本特性的量測來判斷薄膜樣品的 品質,在本實驗中,透過X光繞射 (X-ray diffraction,XRD)來分析樣品的晶 格結構;電阻-溫度關係量測、磁化強度-溫度關係、以及原子力顯微鏡 (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來探測薄膜表面平整度等。

3-3-1 α-step

在鍍膜時,將我們所要鍍膜的基板用廢棄的基板蓋上一個範圍,

大約2~3mm,再以 α-step 量測薄膜的厚度。樣品的膜厚大約 250nm。

步驟如下:

(一)打開α – step(須暖機 20 分鐘),關機則可以直接關即可。

(二)螢幕方向 實際方向

圖3-4 α-step 轉盤示意圖(順時針轉增加斜率,逆時針減少斜率) (三)將sample 放在平台,旋轉至探針底下,按

PRGM Î 1~9 皆可

第三章 薄膜樣品製備及基本特性分析

ÎScan length:300~500μm ENTER Î

speed:選擇 Medium 即可 ; 選擇 Low 會較仔細 Îprofile:平均波形

ÎMeasure Rang:解析的最大值設為 65KÅ 即可 Îstylus Force(探針力道):2~3mg

ÎFun+9+7 出現探針位置 Î△▽ 下針Î調整探針位置

ÎscanÎFun+4+5 看 slop (需要<0.01) 因此要增加或減少斜率以求水平。

形出來以後,按 REF 和 MEAS 移動調整

(四) 圖 參考平衡(最好設基本平

面),等斜率<0.01 後,按|V|重現圖形。

PS:

ile Type:掃描之後顯示的圖形

(建議使用)。

只 只

Prof

a. : 適合任何高低起伏的形狀 b.: 適合掃凸起物。

c.: 適合掃凹下物。

第三章 薄膜樣品製備及基本特性分析

3-2 X 光繞射 (X-ray diffraction,XRD)

品的晶格結構及軸向。

(3-1) 其中

度(θ),可由00掃到450,而偵測器的角度(2θ)則可由 00

利用X-ray晶格繞射,可以檢視所製備之薄膜樣

本實驗室的X-ray繞射分析儀是RIGAKU薄膜繞射儀,其放置樣品固定座之 垂直軸與X-ray入射光之夾角θ,而偵測器可隨θ角的轉動而作2θ的改變。

X-ray入射進入有週期性排列的樣品時,若條件符合布拉格(Bragg)的繞射原 理時,就會產生建設性干涉,而在偵測器接受到一繞射峰值信號:

2dsinθ= nλ Eq.

d為繞射晶格與薄膜表面平行的晶格平面間距;

θ為X-ray與樣品之間的夾角;

λ為入射光波長;

n為正整數。

系統入射光的角

到 900,再將所得到的繞射強度對角度的關係圖,比對資料庫之各材料繞射 強度資料,即可知道樣品的晶格結構。

第三章 薄膜樣品製備及基本特性分析

第三章 薄膜樣品製備及基本特性分析

3-3-3 電阻-溫度關係量測 (R-T Dependence)

如圖3-6,包括低

uid Helium Refrigerator )

KEITHLEY 220 PROGRAMMABLE

溫度計(Silicon Diode Thermometer)、控溫器 實驗室以四點量測法來量測樣品的電阻值,系統裝置

溫、真空、電性量測、控溫及電腦五大系統:

1. 低溫系統:閉路液氦冷凍機( Closed Cycle Liq 2. 真空系統:真空式機械幫浦

3. 電性量測系統:電流供應器(

CURRENT SOURCE)、多功能電錶(HEWLETT PACKARD 34401A MULTIMETER)。

4. 控溫系統:二極體

(LAKE SHORE DRC-91CA CONTROLLER)。

5. 電腦系統:GPIB 卡、LabVIEW 軟體及電腦。

22.4 23.1 23.8

0

第三章 薄膜樣品製備及基本特性分析

圖3-6 四點量測系統

第三章 薄膜樣品製備及基本特性分析

第三章 薄膜樣品製備及基本特性分析

透過電阻與溫度關係量測,我們可以得知樣品的傳輸特性,圖3-8 為 LCMO (X=0.3)薄膜樣品成長於 NGO 基板上的電阻與溫度關係相圖,由相 圖上可得到在降溫過程中電阻本來隨著溫度下降而上升,此為絕緣態;而 到一特定溫度時,電阻突然開始驟降,此時為金屬態。此絕緣轉金屬相變 的溫度稱為Tc。

-25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275 300 325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Tc=254 K

LCMO/NGO 760

0

C

sample7

R es

ist an c e( Ω )

Temperature(K)

(Cooling down) Resistance (Ohm)

圖3-8 LCMO (X=0.3)/NGO 的 RT 圖

第三章 薄膜樣品製備及基本特性分析

Device ; SQUID) 來量測磁化強度跟溫度關係,量測溫度從300K至30K,

加的磁場為0.1T,結果如圖3-9所示。

LCMO with substrate

圖3-9(a) LCMO 未扣除基板訊號的 MT

LCMO without substrate

圖 3-9(b) LCMO 已扣除基板訊號的 MT

第三章 薄膜樣品製備及基本特性分析

LCMO without substrate

1/M(emu

-1

)

LCMO/NGO 760

0

sample7

(Cooling down) Resistance (Ohm)

M( emu)

Tc=254 K

圖 3-9(d) LCMO RT 與 MT 圖

第三章 薄膜樣品製備及基本特性分析

3-3-5 原子力顯微鏡 (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

自1980年代Binnig 和Rohrer 發明了掃描穿隧顯微術後,一系列的掃描 探針技術便隨著衍生出來。這類顯微術的特徵是,將一根微小的懸臂 (cantilever)固定在一端,另一端由尺寸極細微的探針(tip)接觸樣本的表面進 行掃描,藉以了解其表面形貌與結構。原子力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便是其中的一種,其原理是利用XY軸壓電移動平台,以其探針原子 與樣本表面原子之間不同的作用力做為回饋,控制探針在Z軸方向上的位 置,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種不同的操作模式:

a. 接觸式(contact mode)

在接觸式的操作模式之下,探針與樣品表面的作用力為原子之間 的排斥力(repulsive force)。由於在接觸式操作模式下,探針與樣品之間 的距離最短,約幾個奈米,所以得到的解析度最佳,亦最接近真實的表面 形貌為其優點。但是由於針尖尺寸極小,近距離的接觸容易造成樣品的損 壞,此為其缺點。

b. 非接觸式(non-contact mode)

由於接觸式掃描有可能造成樣品的損害,其後便發展出非接觸式 的掃描模式,以避免此現象的發生。非接觸式掃描是拉大探針與樣品 之間的距離,約10~100奈米,利用探針與樣品之間的凡德瓦爾力(van der Waal force)做為回饋,藉以做表面非破壞性的量測。不過由於探針與樣品

第三章 薄膜樣品製備及基本特性分析

彼此的距離較大,使得非接觸式的解析度約略小於接觸式的掃瞄模式。

c. 輕敲式(tapping mode)

輕敲式掃瞄為非接觸式的掃瞄的改良,主要是震盪探針,利用受 力場梯度對探針震幅變化的關係,控制探針與樣品表面的間距,藉以 掃瞄出表面形貌分佈,其探針解析度約為20奈米,與接觸式掃描法比較,

雖然其解析度較低,但探針對於樣品的損害將大為降低。

本論文用的樣品是以此種模式來進行表面形貌的掃瞄;原子力顯微鏡 工作原理如圖3-10所示及探針尖端做掃瞄式電子顯微鏡(SEM)影像如圖 3-11(a)、(b)所示。

圖3-10 原子力顯微鏡工作原理

第三章 薄膜樣品製備及基本特性分析

圖3-11(a)、(b) 探針尖端 SEM 影像

從實驗結果來看,以下的圖3-12 (a)、3-12 (b)、3-12 (c)、3-12 (d) 、3-12 (e),分別為La

0.7

Ca

0.3

MnO

3

/NGO(110)在原子力顯微鏡(AFM)下的圖形結 果,我們可以看出樣品的平整度還算不錯,而且也相當的均勻。

Line 2

Line 1 Line 3

圖3-12 (a) La

0.7

Ca

0.3

MnO

3

樣品表面AFM圖

第三章 薄膜樣品製備及基本特性分析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16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18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5

第三章 薄膜樣品製備及基本特性分析

圖3-12 (e) La

0.7

Ca

0.3

MnO

3

樣品表面AFM 2D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