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藝文時事輔助音樂鑑賞教學法

在文檔中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頁 51-54)

絕對表現主義

5. 藝文時事輔助音樂鑑賞教學法

運用報章雜誌刊載的音樂新聞,引發學生學習動機,養成學生重視日常生活 中音樂相關資訊的習慣,並鼓勵其主動參與音樂相關活動。另外,透過時論與樂 評,幫助學生學習評論音樂的方法、內容與原則。

Livinston(1989)還針對這種教學模式提供以下建議:

(1) 定期提供報紙廣告中音樂會、音樂祭等活動訊息。

(2) 讓學生練習寫信給報社主編。

(3) 要求學生根據限定的音樂相關主題,蒐集並整理相關音樂資料。

(4) 要求學生蒐集音樂相關的漫畫,貼於公佈欄彼此分享,並根據音樂主題創 作漫畫。

(5) 選取音樂文章,讓學生分析文章的五個 W-who、what、when、where、why,

並要求學生寫出摘要。

67

(三) 結合通識教育與一般教學模式的音樂鑑賞模式

結合美國大學常見的通識教育教學模式與一般教學常用的教學模式(吳舜 文,1996;黃坤錦,1996)所設計的音樂鑑賞模式,如下詳述:

1.「講述簡介」欣賞教學模式

講述介紹欣賞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講述與介紹為主,傳統最常見的教學法。

對於所欣賞的樂曲名稱、作者背景、風格特性等相關資訊進行概括性的介紹,此 法優點為簡單易行、節省時間,缺點為容易使課程枯燥乏味,

實施要點:

(1) 充分的準備與規劃:教師應於課前熟知並分析教材內容與形式,及其表現 手法與特點。再學生完整聆聽樂曲過後,適時提出解說與提示,並可編寫 具體的教案和準備相關教具。其中包含視聽設備的檢查、有聲資料的彙 整、相關圖片與資料的蒐集和自製教具的預備。

(2) 兼顧「知識性」與「趣味性」:課堂講述法容易落入冗長無味的缺點,因 此文案的準備應根據學生實際接受的能力編寫簡短扼要的說明,並輔以生 動、活潑、多元的介紹方式與呈現,使「知識性」與「趣味性」兼顧。

(3) 多種教學法的輔助:運用圖片、幻燈片、power point、音樂故事等具體事 物引導學生對樂曲的認知與思考。並與音樂常識、樂理知識教學模式互相 搭配,提升學生音樂鑑賞的能力。

2.「問答」欣賞教學模式

「問答」欣賞教學法是「講述」教學法的拓展,強調師生間的互動。教師在欣 賞前事先設計相關問題或學習單,促發學生在音樂鑑賞過程中,保持相當的專注 與思辨,增進學習的成效。另一方面運用「問答」教學模式亦可提示教學重點並 檢視學生的理解程度。問答教學方式也可作為學習之預備工作,課前預告學生下 堂課欣賞曲目與重點,讓學生先行做課前聆聽與資料的蒐集或的工作,正式課程 開始便可透過問答方式進行教學,增進教學效果。

3.「小組討論」欣賞教學模式

小組討論比全班授課較能讓學生主動思考,透過小組活動及小組討論之發 表,過程中使學生更具思考地聆聽音樂,並增進對音樂組織的了解。此外,還可 帶動較不主動參與的學生,因為大多數學生覺得與同儕討論音樂較為自由,也可 從彼此的交談中分享他人的思想。對教師而言,巡視各組時的指導可得知學生個

別之想法,而回到大團體的報告時,能將各組的資料加以分析和解釋,並做出總 結。主要強調的是「合作學習」的概念,以能力強的學生輔導能力較弱的學生,

達到學習互補的效果。

4.「研習發表」欣賞教學模式

事先分發音樂鑑賞課程相關研習主題,並將全班學生分組或個人為一單位,

課程開始前第一、二週內分派指定好各組或個人負責的部份或主題,按次序當任 課堂主角輪流報告,為該種欣賞課程模式的重點。亦可搭配教師講述與小組討論 進行,增進師生彼此間的多向溝通與交流,並可訓練學生獨立思考與研究的精神 與能力。

研習發表欣賞教學模式可以與小組討論模式結合,呈現「報告」和「展演」

合併的成果,藉由課堂上小組間的討論與腦力激盪,課堂外個人或小組對研究主 題的訂定、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結果的呈現,一方面訓練學生邏輯與思路,一方 面促成團體合作的情意學習。

另外,就音樂鑑賞教學實施應注意的原則,整理各專家學者的看法如下所 述:(黃友隸,1982 ;吳秋琴,1994)

(一) 避免過多的分析。減少理智分析,偏重情感反應。

(二) 教材選擇合乎年齡與程度,側重與現實生活連結的素材。

(三) 技術的學習是手段而非目的。

(四) 讓學生自己選擇最好的樂曲加以記憶。

(五) 不要使學生欣賞教師自身不能欣賞的樂曲。

(六) 每次欣賞時間不要過長,避免專注力的的分散,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

(七) 重視重複的聆聽,讓學生產生熟悉感。

(八) 運用適當教學媒體,提升教學的效益。

69

四、音樂鑑賞教學評量

評量在教學過程中擔任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教師可藉由評量瞭解學生學習 成就、學習障礙與教學問題等,並可作為改進課程規劃與教學實施的重要指標。

教學與評量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評量在課程教學的任何階段皆可實施,時時監 控學生學習歷程與課程實施成效。評量實施的目的應當著重於學生學習效益的提 升,增進學生理解、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能將所學轉嫁到日常生活的 運用,使學生獲得『帶得走』的終身學習能力。

一般來說,評量可分為三大類:(吳秋琴,1994)

(一) 預備性評量:指教師再課程實施之前進行的教學評量,可評量學生的

「起點行為」與「先備能力」。

(二) 形成性評量:指教學過程中所進行的評量,可以讓教師獲得教學實施 的效率與成果,一方面可掌握學生學習的進步情形和缺點。

(三) 總結性評量:實施於教學活動結束之後,用來考察教師的教學成果與 學生的學習成就。

(一)音樂鑑賞評量的內容

姚世澤(1994)認為音樂鑑賞評量內涵可以分為認知、情意、技能三方面,

評量內涵大要分述如下:

在文檔中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頁 51-5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