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數據分析

4.2 變形機構分析

4.2.1.5 晶粒尺寸指數

為分析低溫超塑性之變形機構,除了求取真實活化能外,另外可透過求取 p 值之大 小,來驗證當時之變形機構為何。從 (4-2)、(4-3) 與 (4-4) 中可發現,當晶界滑移發生 時,p 值可為 2 或 3,在晶格擴散或差排管擴散時,p 值為 2,而於晶界擴散時,p 值為 3;至於 power law dislocation creep 或溶質拖曳潛變發生時,p 值≅0。在探討應變速率對 流應力之影響,最常用之關係式為 (4-5) 式,但若要探討晶粒尺寸與應變速率及流應力 之關係,則可將 (4-5) 式再重新以下列式子來表達,

 

 

 −

 

 

 

 

 ′

= RT

Q E

d B b

n p

σ

exp

ε&

(4-10)

其中 B′為一係數,p 為晶粒尺寸指數,d 為晶粒尺寸。而再將 (4-10) 式兩邊分別取自 然對數,在固定溫度下時,則可得下列式子:

 

 

 + 

 

 

 + 

= n E

d p b

C σ

ε

ln ln ln

ln & (4-11)

其中 C

為一係數。因此,在求算 p 值時,可採用兩種方式。第一種,可在固定

ε& 的條件

下,透過分析σ與 d 之關係,而求得 p 值;第二種,乃在固定σ的條件下,分析ε& 與 d 之關係,而求得 p 值。

而在 3.1.2 節中,曾經討論過 TMT3 試片受溫度、時間及應變速率之影響,其中乃

嘗試將 TMT3 試片分別於 250 oC 恆溫靜置 10、20、30、40、50 及 60 分鐘後,並再於 1x10-3 s-1的條件下做拉伸測試。因此,我們可採用第一種方式來求算 p 值。如表 4-3 所 示,在各種靜置時間下,由 TEM 照片所量取之晶粒尺寸,並從各條件下之拉伸應力應

變曲線圖上,擷取真實應變為 0.4 之真實應力值。如圖 4-9 所示,乃以

n

E

 

σ

ln 對

 

d

ln 1

作圖,所得斜率即為 p 值,從圖 4-9 上可發現,其斜率乃趨近於零,也就是 p 值趨近於 零,此意味著,在 250 oC 之低溫,拉伸至真實應變為 0.4 時,應變速率與晶粒尺寸並沒 有明顯之關係。

透過上述所求得之結果,當拉伸至真實應變為 0.4 時,其真實應變速率敏感值約為 0.28,乃介於 power law dislocation creep (m ~ 0.2) 及溶質拖曳潛變 (m ~ 0.33) 之間,且 因 mt值較靠近 0.33,故推測溶質拖曳潛變之貢獻較大;真實活化能約為 66 kJ/mole,靠 近差排管擴散或晶界擴散;且晶粒尺寸指數趨近於零,因此,可推測在 200 ~ 250 oC 之 溫度區間,拉伸初期其主要之變形機構並不是晶界滑移,而應仍以溶質拖曳潛變或 power law dislocation creep 為主,且這兩種變形機構,理論上均與晶粒尺寸沒有任何關 係,此與實驗數據顯示晶粒尺寸指數趨近於零是完全一致相符的,由於應變進行時,溶 質拖曳潛變之貢獻較大,故其應變速率之步驟控制機構極可能是鎂在鋁基材中的差排管 擴散。

然而,當拉伸至真實應變為 1.0 時,如圖 4-10 所示,p 值會增加至 0.8 左右,因此,

當拉伸越到高應變量時,晶界滑移將有更多之參與,由於此時 m 值之測量會因部分試 片有不同程度頸縮之影響,使其真實應力估算會有較大之不準確性,不易確認其 ma或 mt值,但從 TEM 與 EBSD 結果來看,晶界滑移是一定曾參與在其中,因在ε = 1.0 之後,

晶界滑移使織構強度大幅下降,且高角度晶界比例明顯增加,以及晶界角度分佈趨勢呈 現散亂分佈狀態等發現,證明晶界滑移之運作,另外,從 ARA 與 TMT3 試片在 250 oC 上下低溫之抗拉強度來看 (表 3-2),TMT3 試片常出現約為 ARA 試片一半以下之抗拉 強度值,故也暗示著,TMT3 試片在ε = 0.3 ~ 0.5 之後,成功的進行動態再結晶,並轉

型出高角度晶界,以致於在ε>0.5 之後,可以運行晶界滑移,而使抗拉強度大幅下降。

4.2.1.6 230 ~ 250 oC 之溫度區間

就如同 4.2.1.3 節所提到,由於在 200 oC 之條件下,不管在任何之應變速率下,其 所呈現之伸長量與 230 oC 及 250 oC,相較起來有極大之差別,且從拉伸應力應變圖上,

更可發現 200 oC 時,有明顯之應變硬化,有別於 230 oC 及 250 oC 之拉伸,幾乎已喪失 超塑性質,因此,將 200 oC 併入與 230 及 250 oC 一起計算,雖可使這溫度區間有三點 數據,便於測量 Qa或 Qt值,但可能會產生計算上的誤差,故我們乃嘗試計算在 230 oC

~ 250 oC 之兩點數據,推測可能之活化能。

如圖 4-2 所示,在 230 oC 及 250 oC 兩者之 ma值很接近,約為0.24左右。而透過 (4-6a) 式,在固定應力值為 200 MPa 的條件下,可得斜率約為 119.5,如圖 4-11 (a) 所示,即 Qa值約為 119.5 kJ/mole;另外,透過 (4-6b) 式,在固定應變速率為 1x10-3 s-1的條件下,

可得斜率約為 28.1,如圖 4-11 (b) 所示,再除上 ma值後,得 Qa值約為 117.3 kJ/mole。

而透過 4.2.1.3 節所提到求算 mt值之方法,所算得在 230 ~ 250 oC 之 mt值,依然約 為 0.28,而其初始應力值分別為 23.58、16.98 MPa。因此透過 (4-9a) 式,在固定

( σσ

th

)

為 200 MPa 的條件下,可求得 Qt值約為 89.5 kJ/mole,如圖 4-12 (a) 所示;而透過 (4-9b) 式,在固定應變速率為 1x10-3 s-1的條件下,所求得之斜率約為 26.0,如圖 4-12 (b) 所 示,故除上 mt值後,則可得 Qt值約為 92.9 kJ/mole。

另外,亦透過 (4-1) 式,來考慮溫度對彈性係數之影響,因此,在固定

E

σ

th

σ

等 於 1.5x10-3 時,如圖 4-13 (a) 所示,可求得斜率為 84.7,即所求得之 Qt 值約為 84.7 kJ/mole;而在固定應變速率為 1x10-3 s-1的條件下,則可求得斜率約為 24.7,如圖 4-13 (b) 所示,故再除上 mt值,則則可求得 Qt值約為 88.2 kJ/mole。

從上述所得之結果可發現,mt值仍約為 0.28,而 Qt值則約為 86 kJ/mole 上下,乃 更接近於鎂在鋁中或鋁自身的差排管擴散,如此更是說明了,在 230 ~ 250 oC 之溫度區

間,

ε = 0.4 之初期應變中,其主要變形機構為溶質拖曳潛變及 power law dislocation creep

二者同步進行,而應變速率控制之主要擴散步驟最可能為鎂在鋁中的差排管擴散。

4.2.2 300 ~ 400 oC 之溫度區間

此溫度區間所呈現之伸長量,明顯都比另兩個區間來得低,因此,在低溫與高溫超 塑性之交接區間,其變形機構為何,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的。而透過該區間變形機構之分 析,亦可讓我們更清楚低溫與高溫超塑性變形行為之差異,以致於在這中間交接區域對 超塑性所產生不利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