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製作過程

在文檔中 小粉紅 (頁 30-33)

圖  3.1‐7 小粉紅美術設計 2 

3.2    製作過程 

前置作業完成後開始進入製作階段。製作時使用到以下軟硬體。本節將詳細 介紹製作過程。 

硬體:動畫定位尺、動畫紙、透寫台、翻拍台 

軟體:TVPaint、Monkey Jam、Photoshop、After Effect、Premiere  3.2.1  線稿繪製 

首先依照分鏡腳本中的畫面決定如何繪製每一個鏡頭。決定時需考量在畫紙 上以多大的尺寸做為鏡頭畫面的大小。我使用的動畫紙尺寸為A4(297mm x  210mm),而安全框11的尺寸依照畫面需要調整為 60mm x 45mm至 263mm x  197mm。畫面大小是依照鏡頭距離角色遠近決定。若是鏡頭距離角色越近,會使 用越小的安全框,在掃描圖檔時需要越高的解析度。如此一來,當鏡頭拉近角色 後就能更清楚的看到鉛筆繪製的筆觸,更能完整表達角色傳達的情緒。 

在線稿繪製階段,一開始我直接繪製在動畫紙上後,再掃描進電腦做處理,

       

11  安全框目的為表示安全的工作區域,避免重要的對象或動作落在畫面之外。一般安全框範圍

約為圖像畫面的 10%區域。 

確認動作是否順暢以及符合角色個性。但是由於這是我第一部完整的個人動畫製 作,缺乏經驗的情況下必須來回修改多次才能讓角色符合期望的動作以及正確的 時間控制(timing),實作起來非常耗時。 

於是我決定改變製作的方式,利用數位的方式確認好動作後再開始進行鉛筆 的繪製。首先我在 TVPaint 軟體中繪製大致的動作和型態(圖  3.2‐1),並決定動 作的關鍵影格(key frame)作為之後鉛筆繪製的參考。在電腦軟體中繪製簡單的 骨架線條速度會比使用鉛筆繪製在紙上快的很多,而且能夠實際測試動作逐格方 3.2‐2)。而後進入電腦使用軟體 MonkeyJam 測試動畫是否正確。在 MonkeyJam 中能夠快速的調整影格曝光次數,因此也能很快地知道動作與時間如何調整。關 鍵影格測試完成後接續將中間影格(in‐between)逐一補上。而完成後,同樣地 也再次用翻拍的方式,數位化進入電腦測試動畫是否完整。若是修改完成,確認 動作無誤的話,動畫的部分就已經完成。 

 

圖  3.2‐1  動作測試  圖  3.2‐2  翻拍畫面 

接下來開始將畫面中的線條細緻化。在這個階段我使用了 STAEDTLER 和 OTTO 兩個牌子的 2B 鉛筆。前者筆芯較硬,適合作為完稿清楚的線條。後者筆芯較軟,

適合作線條細節的修飾。原先完成的線條是比較偏向草稿的線條,並且角色中會 帶有骨架。所以先將畫面中多餘的線條去除,並用 STAEDTLER 鉛筆勾勒明確的線 條,確認影格中的線條。因為留下的線條是較為單調的線條,所以我使用 OTTO 鉛筆直接在繪製好的線條上做修飾與調整。在要表現動作力道的地方以及身體曲 線彎曲程度較大的線條上,我會加上更多的修飾(圖  3.2‐3)。如此會加強動作在 視覺上的動態,並且使畫面能更完整。 

 

圖  3.2‐3  線稿修正前後比較圖 

線稿完成後使用大量批次掃描的機器將線稿數位化,並使用 Photoshop 批次 處理的功能將所有檔案去背。因為所使用的線條不是單一線條,而是經過多層次 的修飾,所以在掃描線稿時,需要注意掃描碳粉濃度才能完整地將線條粗細濃淡 數位化。掃描完成的檔案統一匯入 TVPaint 中做排序動作,依照自己制定的編號 系統將每一個影格串成片段。將排序後的檔案輸出後透過 After Effect 製作成影片 片段,並將這些影片片段依序匯入剪輯軟體 Premiere 整合所有片段。將整合的 影片透過剪接,刪減多餘的片段,確認影片的時間軸。至此影片整體架構已經完 成。之後能同時進行配樂以及上色等後續製作。 

3.2.2  色彩 

影片中顏色使用的種類不多,分別是背景的藍色、角色身體的顏色、兩種角

角色上色時使用 TVPaint 排序後的檔案作為上色的基礎,直接將線稿中的顏 色塗滿。而後使用筆刷將陰影部份的色調疊上去。由於陰影部分是逐格分開塗上 去的,所以當影片撥放時,色調會產生和手繪的線條一樣連續的晃動。如此能夠 減少用數位方式上色時漸層過於平順而導致缺乏個性的色階。 

在文檔中 小粉紅 (頁 30-3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