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視覺表徵能力測驗表現

本節對應到研究問題(一),學生在閱讀視覺表徵時,對表徵的理解為何?

依據「視覺表徵能力指標(VRAI)」中的四個成分分別陳述,這四個成分對應到研 究問題(一)的四個次問題,並與視覺表徵能力測驗之試題架構一致,包括知覺、

詮釋、轉換和連結、選擇和評估。

一、視覺表徵能力各成分表現

此部分回答研究問題(一)「學生在閱讀視覺表徵時,對表徵的理解為何?」, 依據「視覺表徵能力指標(VRAI)」中的四個成分作為探討視覺表徵能力的四個向 度。成分一「知覺」具有四種次成分,分別為巨觀、次微觀、部分符號、以及符 號表徵;成分二「詮釋」具有兩種次成分,分別為語法規則及語意詮釋;成分三

「轉換和連結」具有兩種次成分,分別為「語法規則的轉換和連結」及「語意詮 釋的轉換和連結」,在視覺表徵能力測驗中,「語法規則的轉換和連結」及「語意 詮釋的轉換和連結」於同一個題目測驗,當學生以語意詮釋做表徵間的轉換和連 結時,則該題答題表現為「正確」,當學生以語法規則(也就是表面特性)做表

徵間轉換和連結時,則該題答題表現為「錯誤」,也就是說,語法規則及語意詮 釋包含於同一題目的選項當中;成分四「選擇和評估」不具有次成分,學生在選 擇表徵的同時即對表徵進行評估。

由四個成分的成分平均答對率可知,學生在四個成分的答題表現由高而低依 次為:知覺、詮釋、選擇和評估、轉換和連結。「知覺」的題目,要求學生對表 徵的外觀進行描述,例如,由題目中所呈現的「水分子表徵」,選擇正確描述水 分子形狀的答案。「詮釋」的題目,要求學生對表徵進行詮釋,而非僅止於描述 表徵的外觀,例如,由題目中所呈現的「水分子生成的反應中,氫氣、氧氣、和 水的比值為2:1:2」,詮釋這個比值所代表的意義。「轉換和連結」的題目,要 求學生進行表徵之間的連結,例如,學生依據表徵的表面特性,對表徵進行分類,

則屬於「語法規則的轉換和連結」的層級。「選擇和評估」的題目,要求學生在 特定情境下選擇合適的表徵,例如,選擇適合用來體現「分子的立體結構」的化 學表徵。大體上來說,學生對表徵的外觀進行描述的能力,較對表徵進行詮釋的 能力為佳(t=6.932, p<.001),而學生對表徵進行詮釋的能力,又較表徵之間的轉換 和連結(t=7.709, p<.001)、選擇和評估(t=8.447, p<.001)為佳(如表 4-1-1)。學生詳 細的答題表現於下段陳述。

表4-1-1 視覺表徵能力測驗表現在各成分答對率

成分 知覺 詮釋 轉換和連結 選擇和評估

次成分 巨觀 微觀 部符 符號 語法 語意 語法或語意 - 次成分答對率

(%) 71.9 42.1 69.7 46.6 57.3 40.3 - - 成分答對率

(%) 59.1 50.0 33.8 35.9

二、知覺

體的形狀會隨容器而改變」,20.7%的學生不理解液體的狀態,認為「液體的形狀

2.理解微觀表徵

由第21 題「水分子的重量」答題表現可知,58.0%的學生能理解「18 克的水 有6 × 10 23個水分子」,其餘42%的學生無法理解表徵中「18 克的水」及「6 × 10

23個水分子的意義」,其中有23%的學生誤認 1 克的水有 6 × 10 23個水分子,18 克的水則有6 × 10 23 × 18 個水分子。

由第22 題「水分子的形狀」答題表現可知,只有 26.2%的學生能理解「水分 子是由不同的粒子排成彎曲型的」。其餘 73.8%的學生無法理解表徵中的水分子 形狀,其中有 35.3%的學生認為水分子是一個球狀的粒子,28.6%的學生則認為 水分子沒有固定的形狀。

第21 及 22 題的資訊呈現於同一個表徵中,然而,只有 16.3%的學生既能理 解表徵中所表達的文字意義「18 克的水有 6 × 10 23個水分子」,又能理解表徵中 呈現的視覺資訊「水分子是由不同的粒子排成彎曲型的」。有 36.7%的學生只能 理解表徵中的文字資訊,無法理解表徵中的視覺資訊,或者保有他們自己原先對 水分子的心像,其中有19.8%的學生認為「水分子是一個球狀的粒子」,而有16.9%

的學生認為「水分子沒有固定的形狀」(如表4-1-5)。

表4-1-5 水分子的重量與水分子的形狀答題表現比較 22.水分子的形狀(人次,%)

1 2 3 4 總計

21.水分子的重量 (人次,%)

1 1.2 2.3 0.9 2.3 6.7 2 3.8 3.5 2.0 2.9 12.2 3 16.9 19.8 5.0 16.3 58.0 4 6.7 9.6 2.0 4.7 23.0 總計 28.6 35.3 9.9 26.2 註:灰色網底為正確答案

3.理解部分符號表徵

由第23 題「反應物的判斷」答題表現可知,有 70%的學生可能理解表徵中的 符號「箭頭」所要表達的意義,認為H2和O2是此化學反應中的反應物。在判斷 錯誤的學生中,有21.3%的學生認為只有 H2或O2其中之一是反應物。

由第24 題「生成物的判斷」答題表現可知,有 69.4%的學生可能理解表徵中 的符號「箭頭」所要表達的意義,認為 H2O 是此化學反應中的生成反應物。其 餘有30.6%的學生將全部或部分的反應物視為生成物。

第21 及 22 題的資訊呈現於同一個表徵中,有 59.2%的學生完全理解表徵中 的符號「箭頭」所要表達的意義,認為在此化學反應中,H2和O2是反應物,且 H2O 是生成物。其餘有部分的學生,僅能正確判斷反應物或生成物的其中一個(如 表4-1-6)。

表4-1-6 反應物的判斷與生成物的判斷答題表現比較 24.生成物的判斷(人次,%)

1 2 3 4 總計

23.反應物的判斷 (人次,%)

1 0.6 2.6 1.2 3.2 7.6 2 3.5 2.9 2.0 5.2 13.7 3 3.8 3.8 3.2 59.2 70.0 4 1.5 1.2 4.4 1.7 8.7 總計 9.3 10.5 10.8 69.4 註:灰色網底為正確答案

4.理解符號表徵

由第25 題「水分子的組成」答題表現可知,有 46.6%的學生能理解「水分子 由氫原子和氧原子組成」。而在53.4%的答錯學生中,有 25.7%的學生傾向以 H2O 表徵的表面特徵詮釋水分子的組成,認為「水分子(H2O)中含有氫氣(H2)」;其餘 27.7%的學生可能無法理解表徵中的視覺及符號資訊,或者保有他們自己原先對 物質組成的觀點,認為「水分子裡除了有氫原子和氧原子外,還包含了其他成 分」,或「水分子不一定都由固定的原子組成」(如表4-1-7)。

表4-1-7 水分子的組成答題表現

題目 選項 人次(%)

25. 關於水分子的組成,下列何者正確? 1 14.9

2 25.7 3 12.8 4 46.6

註:灰色網底為正確答案

三、詮釋

(一)詮釋的答對率

此部分回答研究問題(一)-2「學生在閱讀視覺表徵時,對表徵的詮釋為何?」

測驗詮釋的題目具有兩個次類別,一為語法規則,一為語意詮釋,語法規則的題 目是為了測驗學生是否能依據語法規則理解表徵,包括化學式的命名規則、表徵 的表面意義描述等,都屬於語法規則的層級;語義詮釋的題目是為了測驗學生是 否能依據語意理解表徵,包括化學式背後蘊含的化合物性質、數學關係式的詮釋 等。由詮釋層次的答對率可知,學生對表徵中體現的語法規則的理解,較語意為 佳(t=9.119, p<.001),語法規則的平均答對率為 57.3%,語意詮釋的平均答對率為 40.3%。語法規則題目的答題表現,答對率大致都介於 50.7%到 60.3%之間,第

19 題「去概念化命名規則」與第 20 題「概念化命名規則」,所需應用的語法規 則相同,唯第19 題採用的是一般代號,第 20 題採用化學式的符號,以瞭解概念 的負載對學生詮釋語法規則的影響。學生在第19 題的答對率為 50.7%,較第 20 題的答對率57.7%為低,兩題之答題表現達顯著水準(t=2.185, p<0.05);語意詮釋 題目的答題表現,答對率都介於37.6%到 43.1%之間(如表 4-1-8)。

表4-1-9 原子守恆答題表現

題目 選項 人次(%)

18. 關於化學反應時的原子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1 60.3

2 10.5 3 19.2 4 9.9 註:灰色網底為正確答案

由第19 題「去概念化命名規則」答題表現可知,50.7%的學生能依據語法規 則命名未知的化合物,如題中,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AnB2n+2,當 n=1 時,此化 合物為AB4。其餘49.3%的學生無法依據試題中提供的文字線索,理解未知化合 物的命名規則。

由第20 題「概念化命名規則」答題表現可知,57.7%的學生能依據語法規則 命名未知的化合物,如題中,烷類的化學式為 CnH2n+2,甲烷只有一個碳原子,

也就是n=1 時,此甲烷的化學式為 CH4。其餘42.3%的學生無法依據試題中提供 的文字線索,理解烷類的命名規則。

如前述,第19 和 20 題具有相同的語法規則,有 36.4%的學生能同時在概念 化與去概念化的情境中,運用語法規則命名未知化合物。然而,學生在第20 題

「概念化命名規則」的答題表現較第19 題「去概念化命名規則」佳,經過顯著 考驗後,發現兩題之答題表現達顯著水準(t=2.185, p<0.05)。可能的原因為,學生 要透過文字陳述理解語法規則,需要某種程度的邏輯推理能力,而文字本身就屬 於一種抽象的表徵,在沒有先備概念的前提下,理解文字所傳達的語法規則,仍 然較為抽象,因此,這可能導致學生在概念化情境下的答題表現較去概念化情境 下的答題表現為佳。

此外,由學生在第19 和 20 題的答題趨勢來看,除了兩題都答對的 36.4%學 生外,其餘學生只有 9.9%在兩題都選答同一個選項,也就是說,大多數的學生

都沒有察覺兩題屬於相同的語法規則(如表4-1-10)。

2.語意詮釋

由第26 題「H2O 的性質」答題表現可知,40.2%的學生能理解符號 H2O 的化 學意義,認為「H2O 包含 H 和 O 原子,是一種純物質」。有 59.8%的學生無法理 解符號H2O 蘊含的背後意義,其中有 31.5%的學生認為「H2O 包含 H 和 O 原子,

是一種混合物」,而有 19.5%的學生認為「H2O 分子中會有 H2的性質」,上述兩 群學生偏向於以表徵所觀察到的表面特徵詮釋表徵,有8.7%的學生將 H2O 視為 水的英文代號,無法顯示水的其他性質(如表4-1-12)。

表4-1-12 H2O 的性質答題表現

題目 選項 人次(%)

26. 關於 H2O,下列何者正確? 1 8.7

2 19.5 3 31.5 4 40.2

註:灰色網底為正確答案

由第 28 題「水的生成」答題表現可知,有 37.6%的學生能理解「H2分子和 O2分子反應後,形成H2O 分子,H2O 分子的化學性質與 H2不同」。其餘62.4%

的學生可能無法理解「H2分子和O2分子反應生成H2O 分子」及「H2O 的性質」,

其中有 21.6%的學生瞭解「H2分子和 O2分子反應後,形成 H2O 分子」,但認為

「H2O 分子具有 H2的特性」,其餘學生則認為H2O 分子的生成,是分子和原子、

或原子和原子間的反應,且 H2O 分子具有 H2的特性或 H 和 O 的特性(如表 4-1-13)。

表4-1-13 水的生成答題表現

題目 選項 人次(%)

28. 關於 H2O 的生成,下列何者正確?

2 : 1 : 2

1 20.7 2 20.1 3 21.6 4 37.6

註:灰色網底為正確答案

由第29 題「定比定律」答題表現可知,有 43.1%的學生理解表徵中比值的意 義,認為「2:1:2 代表反應中 H2、O2和H2O 的分子數量比例」。其餘 56.9%的

由第29 題「定比定律」答題表現可知,有 43.1%的學生理解表徵中比值的意 義,認為「2:1:2 代表反應中 H2、O2和H2O 的分子數量比例」。其餘 56.9%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