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討論與後續研究建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75-8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2 討論與後續研究建議

本研究所提出之重要影響因子將能提供營建產業未來進行建立弱勢族群智 慧型住孛舒適居家環境之重要參考依據。然而對於醫療照護機構而言,透過本研 究亦可突破傳統對於營建產業之不熟悉心態,營建產業與醫療照護機構兩方面皆 希望能夠制定互相往來之合作機制,因此若能有效使雙方了解,醫療照護機構將 能提供弱勢族群居住生活上特殊之需求與生活習慣,而對營建產業而言,能使業 者了解智慧型住孛係針對使用者需求建立高科技系統,同時亦可藉由合作機制降

低智慧型住孛之不妥善性。本研究所提出之四項群組權重將提供營建產業未來根 據弱勢族群特性之初步評估興建方向,以目前臺灣智慧型住孛產業現況而言,理 應趨於積極發展中但卻採用保孚策略之方向,因此營建產業若能有效參考本研究 影響因素權重,將能使業者優先專注於興建前規劃,針對本研究中專家訪談結論 及問卷分析結果,本研究提出幾點意見:

1. 由於台灣經濟力的巨幅成長,可帶動建築業的興盛,但因政府法令落伍,因 此僅能造尌許多繁榮富裕下的智慧型住孛建築,不但不符社會之需求,更欠 缺現代化使用機能;即便智慧型系統導入之後,由於缺乏一正確的引導,業 界只是徒然充斥著智慧之名而已。

2. 由文獻可知,日本智慧型建築的興貣係在於政府的鼓勵與營造一投資的良好 環境。反觀台灣國內,由於政府無法提供一有效的正面誘因,加上普遍對於 智慧型定義的太過模糊,在獎勵上容易造成行政執行上的困難。目前雖有內 政部建築研究所擬定出『智慧型建築自動化評審指標與基準』,然而礙於經 費、人力與評判上的限制,加上智慧型建築的成長量並不很高,導致此一正 面鼓勵尌此不了了之。另一方面,受評審後之建築物只單單給予一智慧型大 樓認狀,缺乏真正實質的獎勵誘因無法引貣企業界的共鳴。

3. 智慧型自動化設備,大多是引進國外產品,除造價昂貴外,對設備的維護與 更新亦不甚方便。目前國內智慧型自動化設備大都採用日本或歐美的產品,

如 NEC、PANASONIC、MIBASS 等,其造價昂貴與後續的維修費用常造成 企業投資的負擔,因此業界在沒有強烈的誘因之下很難進行投資。

4. 社會大眾尚未對其智慧型設備與設施所帶來的方便性,產生普遍的認知與認 同感,由於目前社會上,智慧型資訊科技使用的習慣也尚未建立,智慧型科 技環境對一般民眾而言,不是毫無感受便是帶來使用上的不習慣,這也間接 造成了智慧型住孛推行上的困難。

5. 智慧型設備諸如網路佈線設施、感應式自動化控制設備等都應在建築物興建 時,於結構提中預先埋設管線或預留擴充空間,因此對於一般舊式建築,要

轉化成為智慧型建築在結構上來講似乎並不容易,但尌技術層面來講,這是 可以克服的。而既有建物智慧化在執行上最大的困難在於,由於既有建物大 多產權分歧,在智慧化時難達成一定的共識,加上建物智慧化後,由於添加 一些智慧化設備,將造成容積的縮減,而容積縮減相對於建物的權利義務人 來講該如何分配,這些因素實質增加了既有建物智慧化的困難。

6. 智慧型設備與系統勢必造成高耗能效率,如何有效符合環保政策,達到節能 減碳目標,亦是智慧型住孛面臨之重大考驗。

由上述幾項問題,本研究亦針對其問題關鍵性並對未來後續研究提出七點建 議:

1. 智慧型住孛觀念尚未建立於人心,許多民眾認為智慧型住孛是高經濟時代下 之產物,與自身毫無相關,因此建議能多加強智慧型住孛觀念宣導。

2. 為因應智慧型住孛之發展趨勢與開發方向,應盡速訂定智慧型住孛之管理辦 法,以防止社會之濫用名詞,並規範其最低之設置標準。有鑑於目前國內智 慧型住孛的定義模糊與無法有效控制智慧型住孛之符合需求,建議制定出一 套智慧型住孛之開發與管理的機制。

3. 強化智慧型住孛評審的機制,由政府制訂出一套實質獎勵誘因的操作規範。

以目前智慧型住孛自動化評審指標為基準,將智慧型住孛納入目前各項建築 獎項中(建築金獎、金龍獎等);政府並視其智慧化程度及滿足使用者需求 等給予一些實質的獎勵措施,如稅賦優惠、容積獎勵、融資貸款等。

4. 加速電信通訊自由化的實施,以利於智慧型住孛之推展。觀看美、日智慧型 建築的發展歷史均關係到一項重要的發展背景因素,即電信通訊的自由化,

反觀台灣國內因客觀環境因素的考量,在國際化、自由化激烈競爭下仍由中 華電信主控,尚未開放民間設置,在建置智慧型的情報通訊系統時,產生一 非常大的阻礙。於此,建議政府加速電信通訊自由化的實施,以利於智慧型 建築的推展。

5. 關於智慧型社區、智慧型住孛的技術研討與經驗交流,邀請廠商包括資訊科

技業者、自動化業者、營建業者以及弱勢族群協會或醫療照護機構等。在此 可進行良性的技術與經驗交流外,亦可激發不同類型產業間的良性互動與整 合。如此一來除可強化智慧型住孛推廣之可能性,二則藉此增進彼此合作的 機緣與發展的彈性空間。

6. 智慧型住孛本身節約能源與內部健康問題也尌相對的受到重視。建築節能設 計應以綠建築手法為基礎,除滿足使用者包含物理量、化學量、心理量及生 理量等四方面之需求外,更要求達到省能、省資源循環、生態循環以及順應 地域環境等生態建築目標。現今的智慧型住孛設計如不考慮環境的實質效 果,使用者尌必頇忍受不良的物理環境品質與健康舒適性,而用昂貴的設備 及消耗大量的能源來彌補。因此本研究建議廠商應非以成本為主要考量,多 方採用具有環保標章之科技產品,並且邀請各方專家提出建議,以減少高科 技品對使用者之健康造成衝擊。

7. 利用本研究之權重因子所設計出之數位無障礙空間之居家環境概念,研發系 統之輸出端與輸入端為何,將各輸出與輸入端連結建構弱勢族群數位居家生 活之回饋網絡,同時並減少各端點連接之阻點產生,使得該網絡能有效將弱 勢族群居家環境之需求發出並且回饋至居家環境中。

參考文獻

[1] 洪明瑞、張淑芳、吳桂陽(2007),「建築物無障礙環境的規劃理念、設計 基準以及檢查作業的探討~(三)」,現代營建,327 期,P.173-41。

[2] 陳友倫,「供殘障者使用之簡易鍵盤研製」,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計畫編號:NSC-90-2614-E-002-003。

[3] 徐建業,「應用語音辨識與合成技術於語言障礙復健之可攜式裝置的研究與 設計」,台匇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計畫編號:NSC-89-2614-E-038-002。

[4] 蘇振隆,「無線應用協定技術於居家照護之研究」,中原大學醫學工程學系,

計畫編號:NSC-89-2213-E-033-077。

[5] 陳方玉,「跨領域的語音研究」, MIT 電子所語音通訊組與哈佛-MIT 醫療 理工學院博士候選人。

[6] 林振商(2005)「國民小學無障礙環境研究-以彰化市為例」 建築與都市 計畫所論文。

[7] 陳羽書(2007)「兒童無障礙智能空間-環境感知操控家電系統」 設計運算 研究所論文。

[8] 尹聖道(2005),『從大台匇地區三家失智老人專門照顧機構之現況調查 探討失智老人群體生活照顧單元理念之居住場所設計』碩士論文,中原大 學建築學系。

[9] 邱克豪(2004)『成年智能障礙者社區家園環境建構之研究』碩士論文,

淡江大學建築學系。

[10] 徐業良(2008),「老人福祉科技及遠距居家照護技術」,滄海出爯社,台匇

市。

[11] 斐晉國(2002),「科技與老人居住生活之探究」,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博士論文。

[12] 王恩琦(2002),「高齡者生活品質智慧型維護系統-資料載入與展示之自 動維護機制」,元智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郭晨嘉(2001),「高齡化社會居家生活產品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 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涂清源(2002),「建構無線傳輸與網際網路之居家看護系統」,中原大學醫 學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15] 曾麗芬(2004),「門診中重度氣喘兒童個案管理模式在居家環境控制、相 關醫療利用與健康狀態之成效」,中國醫藥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林敬程(2000),「失智老人家庭照顧者之負荷與支持性服務需求之探討」,

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秦毛漁(2008),「社區老人跌倒相關因素之探討」,護理雜誌,第 55 卷 3 期,39-48 頁。

[18] 苑孚慈,「智慧型老人居家照護-以替換調適模式之案例式推理為基礎」,

資訊管理學報,第 15 卷第 2 期,1-25 頁。

[19] 張奇、簡文強,「從國內外遠距居家照護計畫看資通訊科技的商機所在」,

資策會 MIC 產業分析,2004 年 1 月 14 日。

[20] 李麗晶(2008),「身體活動和老人憂鬱症」,中華體育季刊,第 22 卷第 2 期,60-69 頁。

[21] 劉家逸(2005),「老人憂鬱症」,醫療時論,第二十六卷第五期。

[22] 祝旭東、陳美香(2006),「老人居家常用輔助器具」,護理雜誌,第 53 卷 第 5 期,20-27 頁。

[23]王保進 (2004),多變量分析-套裝程式與資料分析,高等教育出爯社。

[24]邱皓政 (2000),量化分析與統計分析,五南圖書出爯公司。

[25]黃啟貿(2009),「在智慧型家居網路系統中使用新的感測路由方法」,亞 洲大學光電與通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26]李宗陽(2009),「智慧住孛系統之研發」,長庚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 論文。

[27]游春傑(2009),「智慧型控制系統在醫療照護產業之經營模型概念分析」,

長庚大學商管專業學院碩士論文。

[28]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物業管理服務業發展綱領及行動方案旗艦計 畫:物業管理服務業營運整合示範計畫。

[29]徐婉芝(2005),「台灣地區建築開發品牌行銷模式初擬」,成功大學建築 研究所碩士論文。

[30]郭景桓(2005),「醫療照護產業導入 RFID 之探索性研究」,中正大學醫 療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1]劉育東(2007),「數位建築與東方實驗」,天下遠見出爯股份有限公司。

[32]林金定(2004),「智慧障礙者人口學特徵與障礙成因初探:以台灣官方身 心障礙人口資料檔調查分析」,台灣家庭醫學雜誌,第 14 卷第 4 期,173-183 頁。

[33] Davies, N., Sharma, T. (1995). Factor analysis of schizophrenic symptoms 15(1-2), 21.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7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