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記錄型報導節目之後製階段

第二章 台灣全記錄節目之製作程序

第三節 記錄型報導節目之後製階段

外景拍攝記錄報導節目現場經常是採單機電視攝錄影作業方式,實際上,外 景拍攝記錄和電影是相同的,尤其是單機使用的電視攝錄影作業方式,對於畫面 的組合必須加以周密的安排,因而後製作業的功能可補充攝影機運鏡的不足,並 能補充收音、場景與照明的缺陷;並藉由後製作業工作的組合效果,充分表現拍 攝的主題。整體而言,台灣全記錄節目後製作業的工作包括剪輯、效果製作、聲 音處理以及字幕設計等,影像剪輯的最後一階段又稱為定剪,乃按照該集之記錄 報導節目內容,將原始的內容都按順序和正確長度剪輯完成。

台灣全記錄節目工作流程中,針對外景拍攝記錄報導節目,常將動態的組合 中剪輯視為創意的工作,在傳統的映像組合理論,剪輯的意義在使鏡頭以適當的 次序組合起來,提供平滑通暢的畫面轉移,以促成畫面的連續感與韻律感,使觀 眾無法察覺轉移的痕跡,將注意力集中於戲劇的發展,而不是剪輯動作的技巧。

根據研究者的參與心得,其實剪輯觀念的研究發展,最重要的事,使一些幕後剪 輯工作不再停留於安排鏡頭的表面意義,應漸而領悟出創意才是最高準則,運用 一些原則有計畫的引導觀眾去接受影片中意念的傳達。必須強調的是,剪輯並不 一定要有合乎邏輯的接續性,唯其所有的通則是,應避免造成視覺之混亂。

除此之外,由於錄影帶記錄影像採磁化作用(新一代採檔案式記錄模式已經 無此缺點),不像影片是採化學作用,因此無法用肉眼自磁帶中看出拍攝的影像,

須藉著整套剪輯設備(錄放影機、彩色監視器、剪輯機)才可進行剪輯工作。電 視編輯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不論外景拍攝記錄報導節目現場,拍攝技術或導演多 完美,缺乏編輯技術就不可能製作出一部高品質影視作品。換言之,編輯就是按 所希望的順序重新安排已拍攝好的素材。根據研究者的參與心得,台灣全記錄節 目基於記錄報導節目素材已被錄製,而且錄製的品質較高,編輯不可能提高素材 圖像的質感在拍攝時,應拍攝比實際採用的內容更多的素材,外景人員通常會自 我規範,拍攝的素材與編輯完成後所採用的材料之比例最低限度是3:1,一般為 5:1,透過編輯使拍攝材料能發揮外景拍攝記錄報導節目之藝術性與質量兼具的 效果。

類似台灣全記錄節目而言,有些外景拍攝記錄報導節目現場,在拍攝完畢後 通常不準備再對所拍攝的內容進行剪輯,台灣全記錄節目人員會自我規範,注意 要有一個清楚的拍攝計畫,事件的各個情節怎樣發展才能有邏輯性和連續性。如 果確定要進行後期剪輯,則應注意要拍好事件各方面的內容,包括跳離鏡頭,反 向拍攝畫面、特寫及主觀鏡頭等等。根據研究者的參與心得,拍攝記錄報導節目 現場之外景作業過程,應有足夠的素材在組合與剪輯時有較大的靈活性。導演必 須認知剪輯的動作往往就在分鏡時發生,事後的剪輯只是給予整體影像再生的可 能性。不過,經過剪輯後的影像畫面是否順暢,剪輯時機的把握是很重要的,因 為沒有理由的鏡頭轉換最容易造成畫面跳動或不自然的現象,這些現象會使觀眾 產生反感,因而在每個剪輯動作之前必須了解觀眾的需要,也就是剪輯人員應站 在觀眾之立場多方考慮,外景拍攝記錄報導節目現場,節目內容到底傳達些什麼。

有關外景拍攝記錄報導節目影像剪輯的心理意義分析如下:

1. 基於拍攝外景記錄報導節目製作,台灣全記錄節目必須有順理成章的節奏 感,以激起戲劇氣氛的共鳴,藉著剪輯的理性導入而感性導出。

2. 基於外景拍攝記錄報導節目製作,台灣全記錄節目必須藉著鏡頭大小的跳

接,對存在於畫面之外的人、事、物、環境關係,經由主持人的描述能深入 了解。

3. 基於拍攝記錄報導節目製作,台灣全記錄節目必須有特殊的事物或重要的動 作反應,皆能在畫面中放大看到的思考。

4. 基於拍攝記錄報導節目製作,台灣全記錄節目必須注意觀眾不願意接受無意 義與呆滯的畫面。

5. 基於拍攝記錄報導節目製作,台灣全記錄節目必須有穩定的畫面表現,以免 造成視覺的負擔。刻意的追求炫麗多變的畫面會使剪輯效果得到造作感。

由於觀賞者的心理反應,外景拍攝記錄報導節目製作過程,剪輯作業必須考 量諸多原則,其中包括不要過分的剪輯,而增加觀眾視覺負擔;剪輯動作一定要 合理化,不要盲目的使用;避免因剪輯而造成角度或畫面大小有太大差異;剪輯 應特別注意上下鏡頭的方向感要連貫;兩個相似的影像、人物位置應避免剪輯;

出鏡要在動作結束才跳接,但此一主體無特殊理由,不可在出入鏡兩次;剪輯在 於強化意識貴乎自然,不可太過分散;除非特殊理由不要在運鏡(Pan、Follow)之 同時,多次嵌入鏡頭;最後則是,外景拍攝之記錄報導節目製作,必須有剪輯動 作應在觀眾不知不覺之情況下跳接;剪輯應考慮動作、轉場、時間的交待,在期 待之中引入戲劇得到共鳴,這在在都是台灣全記錄節目製作過程可以參考的方式。

電視剪輯作業之發展

1961 年電視剪輯方式開始使用之後,至目前為止,專業用剪輯仍以 Assemble 和Insert 剪輯為主。除此之外,剪輯又可分為一對一的單剪、一對多的多機剪輯 以及AB Roll(可加入效果的剪輯)等。隨著數位時碼剪輯方式的出現,電子剪輯作 業上不斷發展,漸漸分出了兩種剪輯作業模式,一為線上剪輯(On-Line Editing),此 種剪輯方式即是將所有影像、聲音、字幕、動畫以及效果皆在同一剪輯空間和設 備組合中完成所有的後製作業工作。另一為線外剪輯(Off-Line Editing),則是為避 免線上剪輯作業空間的浪費,先分別將所需之影像,於較簡易的設備中先完成鏡 頭與鏡頭銜接順序與效果的先期思考,並予以登錄在剪輯決定表(EDL,Edit Decision

List)上,在進入線上剪輯室完成後製作業工作。外景拍攝記錄報導節目製作,其

剪輯的型式頗多,以台灣全記錄節目的製作為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外景拍攝記錄報導節目之線上剪輯作業

乃指利用錄製節目母帶的設備,在錄影機裡進行剪輯組合作業,使所有影像、

聲音、字幕、動畫以及效果皆在同一剪輯空間和設備組合中進行,亦即,外景拍 攝記錄報導節目製作,通常可在同一空間中完成所有的後製作業工作。此作業方 式又分為:

1. 台灣全記錄節目製作過程,可以採手動方式將片段鏡頭銜接來。

2. 台灣全記錄節目製作過程,可藉用電腦的協助以尋找接點的半自動方式。

3. 台灣全記錄節目製作過程可採電腦全自動控制的方法,以線外剪輯的模式,

簡單卡接只用兩部機器便可;如需要加入淡入淡出、溶化等效果,則必須佔 用三部機器和一些附設電子設備配合才可。

台灣全記錄節目製作過程,如必須運用線上作業方式,其要求作業效率必須 在作業之前,熟悉所要鏡頭之前後秩序,並擬好詳盡之剪接計畫,而且攝製及分 鏡計畫皆要配合,以免在剪輯室內作業過程,因設想不周而影響作業進行,更有 礙外景拍攝記錄報導節目製作品質。

二、外景拍攝記錄報導節目之線外剪輯作業:

此作業方式正如影片之剪接過程一樣,由戶外拍攝工作帶印成毛片進行以 後,在做最後之底片剪接,主要目的在避免影響錄音室的正常作業,而剪輯設備 及作業場所設計在另一獨立作業中心。此種方式常將錄製之母帶轉錄為3/4 或 1/2 卡式帶,轉錄同時錄進控制時碼(Time Code)(時碼之作用就如影片之邊號,可做事後剪輯

底片之依據)作為接點選定之參考。將全部過程作成剪輯決定表(Decision List)或製

成打孔紙帶,再交由專業用錄影系統完成播出用子帶,又稱工作帶剪輯 Work Editing 或 Note Editing,意為事前與記錄性編輯作業。台灣全記錄節目製作過程,

已經有幾項自我規範:

1. 台灣全記錄節目製作過程,需考量運作成本的可控制性,耗費約為線上作業 的三分之一。

2. 台灣全記錄節目製作過程,使用任何機器只要格式相同,皆應可看到靜止畫 面,並可做快速、慢速的前後移動,便於尋找畫面,以便讓作業時間彈性增 加。

3. 台灣全記錄節目製作過程,應要求工作環境舒適,作業人員可在無時間壓力 下集中精力發揮專程,並細加協調剪輯內容,雖然根據研究者的參與心得,

這是一件頗奢侈的期待。

4. 台灣全記錄節目製作過程,外景機組可以簡便剪輯器材成立獨立剪輯室,或 是在外租剪輯是進行初步剪輯作業,皆應不留縫隙。

5. 台灣全記錄節目製作過程特別強調,工作母帶訊號保持高品質,減少受損情 況,並且剪輯後之修正容易且在剪輯時皆由電腦記錄即可,以增加工作效率。

亦即,根據研究者的參與台灣全記錄節目的工作心得,外景拍攝記錄報導節 目製作無論線上或線外作業,皆為配合事後剪輯而須事前及拍攝之同時加入時 碼,尤其線外作業方式為

了方便自動剪輯方式且防 止過帶過多生訊號損失更 為需要,線上或線外作業 之工作母帶以各種錄製素 材皆可,但皆需使用可於

事前加入時間碼之機種。

圖 6 線外剪輯作業流程

台灣全記錄節目製作過程,其實其線外作業與電影剪接作業流程甚為類似,

過帶Dupe Copy 等於印毛片,影片之作業過程中,係將完成編輯與配音作業合併 套片之後即可印片(完成帶Dub),電影之簡單作業流程以作比照參考。

目前外景拍攝記錄報導節目製作中,目前一般電視台,在CPU 系統乃為多不 工作母機同時自動剪輯作業用,如此方式不但可精確且流暢的將多種母帶影像組 合,並加上特殊效果機(S.E.G.)於剪輯作業中加入各種效果(Wipe、Super、Dissolve

以及DVE 特殊畫面),但此方式必須以A、B Roll 一併完成,多部 VTR 一併剪輯系

統。根據研究者的參與台灣全記錄節目的工作觀察,記錄報導節目製作針對效果 的製作,就是電影中常使用的技術,它包括變焦,使用濾鏡,模仿天氣、火和爆 炸,以及後製處理中的淡、劃/拭、疊映等技術。亦即,大多數的外景拍攝記錄報 導節目,在後製作時,通常要求仿製這些場景在電影的製作流程,因需仰賴光學 合成技術,所以,需按時間計算是昂貴的,而且執行上也較困難,此點,在電視 數位化作業,確實方便許多。

根據研究者的參與台灣全記錄節目的工作心得,外景拍攝記錄報導節目製 作,在其電視剪輯作業之模式,常可分爲「線性剪輯」與「非線性剪輯」。其實,

簡而言之,亦可將「線性」與「非線性」以打字機與電腦來比喻;所謂的線性剪

拍攝 工作 母帶

複製 Dupe Copy

執行 剪輯

Time Code 作成Cut表 輸入Cpu

拍攝母 帶自動 剪輯

完成 Dub

加入Time Code

紀錄Time Cod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