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記錄型報導節目之拍攝階段

第二章 台灣全記錄節目之製作程序

第二節 記錄型報導節目之拍攝階段

回歸記錄型報導節目製作原則,由於基材的簡單化與廉價化,使得一般人對 記錄型報導節目的攝影刻板印象:是較粗糙、影像不穩定、通常用自然光、不彩 排、手持拍攝較多;然而,這些因素亦常常被寫實劇情片也是通稱的新電影創作 者所應用,代表其劇情中某種新聞性的語言或個人特殊的電影風格。但是電影發 展至今似乎這些「刻板印象」已無法以此來說明,這是專屬記錄型報導節目的特 有攝影語言。基於這些因素必須釐清,以下幾項,便是台灣全記錄節目可參考之 處:包括用人以精簡為原則,儘量降低製作成本(製作人可兼任導播、主持人、

編劇、剪接師等);蒐集資料,選擇題材,提出節目企畫書;勘查可用外景,了解 工作環境,包括如何按照該集之記錄報導節目內容需求,整理地方特色、氣候、

食宿、交通、電源供應、可用設備等等(最好列表逐條檢查);但是,也可加入常 用自然光、不彩排、手持拍攝較多的拍攝形式。不過一般而言,尤其是具有商業 化特質的台灣全記錄節目,必須於拍攝現場之配合仍須事前詳加勘景,其中應注

意事項如下:

(1)按照該集台灣全記錄節目之記錄報導節目內容需求,瞭解至拍片現場所 需交通時間及路況,以免外景機組徒勞而返。

(2)記錄報導節目需考慮的技術條件,應考量攝影眼光(Camera Eye)及收 音條件是否良好,判斷影像與聲音的處理方式,如果可能應先行實際測 試效果。

(3)有無照明需要、電源之選擇與容量配 合,現場受光情況及光質反應可事前 記錄,已做現場因應參考。

(4)使用現場是否應得到許可與協調,且 須按照該集台灣全記錄節目之記錄報 導節目內容需求,排除攝製時可能產 生的人為干擾。

圖 1 台灣全記錄節目攝製現場

(5)按照該集台灣全記錄節目之記錄報導節目內容需求,預測當天開拍與結 束的時間,以便訂出拍攝進度與拍攝鏡頭之順序。

(6)仍須按照該集台灣全記錄節目之記錄報導節目內容的特質,測出當天天 氣條件、陽光照射角度及攝影機設定位。

(7)按照該集台灣全記錄節目之記錄報導節目內容需求,藉由勘景結果,以 作拍攝前之分鏡、取角、主持人走位的最後決定。

(8)按照該集台灣全記錄節目之記錄報導節目內容需求,加以確認經費預 估,器材選擇與工作人員的確定。

除此之外,必須同時按照該集台灣全記錄節目之報導內容,提出較精準的節 目製作預算,協商播出電視台或贊助單位;遴選撰稿人,編寫節目內容大綱及拍 攝腳本;遴選主要工作人員:導播、攝影師、錄影師、演員、主持人;其次是,

為工作人員及重要設備辦理所需保險;但不可忽略的是,凡有涉及場地使用權和 資料著作權等事宜,應按規定取得書面許可證或授權狀,以免日後產生法律糾紛;

最後則是,預定出外景日程、工作進度,但應保留適度彈性,防止任何意外發生。

綜觀各種型態之記錄報導節目製作的處理,台灣全記錄節目的製作首先都是 先針對該集台灣全記錄節目之報導節目內容需求,對於拍攝主題進行深入了解,

亦可透過訪問調查來聽取相關觀念,以便選定攝製表現重點,如此可利於緊扣內 容主軸與攝製核心訴求,同時避免失焦。再者,三立公司內部工作小組也先會就 有關製作主題進行洽詢,並策訂製作方針,此乃由於尋求相關領域專業人士之指 導與建議,更能突顯主題之重要性。接近正式攝製程序之前,必須按照該集台灣 全記錄節目之報導內容或簡要需求,製 作主題擬訂分場大綱及內容,以求攝製 流程明確化。同時,亦會按照該集台灣 全記錄節目之報導內容與需求,三立公 司內部再按照該集之節目與情境,進行 勘景並將拍攝程序擬出,細加分鏡,使 內容呈現更為精緻化。另外,台灣全記 錄節目也都會詳加編列人員與器材計畫 並核估經費,以便維持成本的掌控平衡。

圖 2 研究者參與台灣全記錄節目之情形

進入拍攝作業時,按照該集台灣全記錄節目之記錄報導節目內容需求,場記 工作必須謹慎,以便剪輯對照依據。台灣全記錄節目作為一部記錄型報導節目,

必定大多是上山或下海型的外景節目。在戶外拍攝時,當然需要足夠的基本光源 照度,拍出來的畫面才會亮麗;因為,在光線不足的場景,想打光卻又被限制不 能,或是沒帶燈光器材,或是電池用光,也沒有一般電源,甚至拍攝不能加光的 情況下,可以利用視訊增益選擇開關(Gain Selector),從 0dB 切到+9dB,以增強 視訊位準(強度),使畫面亮麗些,而且,最好不要使用+18dB 的方式,亦即提升 到 8 倍的強度,以免畫面雜訊隨之增多,影響畫面品質。為求色溫之穩定性,攝 影機調校白/黑平衡前,先要將白平衡切到 A 或 B 檔位置,光圈控制切至自動,再 將色溫濾鏡轉到適合於當時要拍攝的場景光源色溫檔位,鏡頭拍攝白紙或白色物 體卡滿畫面,再調校白/黑平衡至出現 O.K.字樣,惟 PRESET 檔則僅適於 3200°K 色溫場景的光源,不需經調校即可拍攝,因其在原廠攝影機已經預調。而 A、B 三檔可分別預先記憶調校 OK 狀態,遇緊急情況即可連拍,不須重新對白(黑)

平衡,其設計上考量相當周延。目前之攝錄影機的操作程序:

(1) 假設攝錄影機在關機狀態時的各個功能鍵鈕或開關,均在正確位置,請 先檢視一遍。相對的台灣全記錄節目工作小組(又稱為機組)在關機收 工時,也要將各開關回歸正常位置。

(2) 台灣全記錄節目工作小組先打開主電源開關(MAIN POWER SWITCH)

→ ON ,再打開 VCR 電源開關,並將 SAVE 推向 STANDBY。外景的 工作狀況甚多,必需有經驗的機組,較能應付。

(3) 視情況,工作小組會先檢視光學鏡頭的光圈控制(IRIS-CONTROL)鈕,

並將之切在A(或 SERVO)的位置。

(4) 可視情況,由工作人員按規定檢視 光 學 鏡 頭 的 促 鏡 控 制

(ZOOMING-CONTROL)鈕,並將 之切在AUTO(或 S)的位置。

(5) 視情況,工作小組人員按下促鏡鍵 拉出(ZOOM-OUT)鏡頭,使觀景 窗能看見畫面。

圖 3 節目人員檢視機器

(6) 必 須 視 情 況 , 工 作 小 組 會 先 設 定 適 當 檔 位 的 色 溫 濾 鏡

(COLOR-FILTER)、白平衡選擇開關(WHITE BALANCE SELECTOR)

切在A 或 B 檔的位置。

(7) 在即將拍攝的場景中,工作小組人員通常會放置一張白紙,鏡頭對準白 紙並促進(Z--I)使白紙充滿全畫面。可視情況,如無白紙,可代以白色 物體,如襯衫、白牆……等,但最好自備白紙板。

(8) 必須視情況,工作小組會分別切 換自動白平衡(A.W.B.)開關向 上推及自動黑平衡(A.B.B.)開 關向下壓,使VF 能出現 A.W.B.

→ OK 及 A.B.B. → OK 字樣,

表示攝影機已自動調整白(黑)

平衡特性。目前新型攝影機再此 一項目的設計已經相當完備。

圖 4 節目現場的危險性

(9) 攝影機單元至此已處備用狀態,在後掛 VCR 放進錄影帶或光碟,先錄製 1 分鐘 COLOR BAR 訊號,接下來準備正式拍攝第一個鏡頭的畫面。必 須視情況,拍攝一些只有聲音的鏡頭,以備不時之需。

(10) 白平衡之調校(WHITE-BALANCE)非常重要。之所以,在攝影機必須有 色溫濾鏡(Color Temperature filter ) 的配置,乃因攝影機的不同廠牌機 型層級結構,而有各種配置的差異,簡單的只有 3 檔,有的是 4 檔,但 適合的色溫範圍不同。新式數位高畫質攝錄影機已有雙碟式(Double Disc ) 濾鏡,可參照下表,將光學色溫濾鏡與ND 濾鏡分開搭配。

表 6 攝影機之內鍵濾鏡型式 1. A. 3200°K

B. 5600°K

C. 5600°K +1/4ND

2. A. 3200°K B. 5600°K +1/4ND C. 5600°K

D. 5600°K +1/16ND 3. A. 3200°K

B. 5600°K +1/4ND C. 4600°K

D. 5600°K +1/16ND

4. A. 3200°K B. 5600°K + 1/16ND C. 5600°K

D. 5600°K + 1/32ND 5. A. 3200°K

B. 4600°K + 1/4ND C. 5600°K + 1/8ND D. 6400°K + 1/32ND

6. A.十字鏡片 (1) CLEAR B. 3200°K (2) 1/4ND C. 4300°K (3) 1/16ND D. 6400°K (4) 1/32ND 7. A.十字鏡片 (1) CLEAR

B. 3200°K (2) 1/4ND C. 4600°K (3) 1/8ND

8. A. Cross-filter (1) CLEAR B. 3200°K (2) 1/4ND C. 4300°K (3) 1/16ND

D. 5600°K (4) 1/32ND D. 6300°K (4) 1/64ND

9. 1/4 ND + 3200°K 1/16ND + 4300°K 1/32ND + 5300°K 1/64ND + 6300°K

綜合拍攝場景的採光與攝影機使用色溫濾鏡調配的技術,首先以採光在攝影 機的使用來說,是指光線透過鏡頭光圈控制所攝取的光量大小,其作用宛如人類 眼睛的瞳孔,在正常的光線環境中,瞳孔縮小以防止光線過量進入,光線不足時,

瞳孔會放大以接受更多的光線。如果要在不同形式的光線下,重現正常白色,就 必須根據光源的色溫來調節攝影機的色彩信號,才能獲得正確效果。亦即,在不 同光源下必須採取再生的修正,才能獲得正常的白平衡。必須強調的是,雖然特 殊效果濾鏡並不昂貴,但除了偏光鏡和紫外線濾鏡外,並不鼓勵使用特殊效果濾 鏡,因為這些濾鏡產生的效果很容易看出來,而且顯得很不自然。在螢幕上短時 間可以偶爾使用星光或稜鏡表現夜景的情境,所以,外景人員應更用心學習濾鏡 的使用。

總而言之如前所述,工作小組在外景作業為了 保險起見,必須視該集之記錄報導節目內容需求與情 況,可多拍攝一些鏡頭,以備不時之需。但是,待拍 攝工作結束後,應將工作母帶整理完成,進入剪輯階 段,此為後製階段的首要關鍵程序。最後,旁白的撰 寫、錄製、進行配音工作,是為後製加工的重要元素。

而片頭片尾的製作,以及整體節目片段的銜接,更能 形 構 出 全 段 節 目 的 初 步 樣 貌 。 接 著 進 行 過 帶

(Dubbing)並配上字幕完成作業,即相當於完成輸 出程序,準備播出。

圖 5 拍攝現場的工作默契

一般而言,各種型態之記錄報導節目製作的處理,仍須看其節目形式而定,

各種記錄報導節目製作要領。以台灣全記錄節目相關屬性的活動記錄報導之拍攝 為例,記錄報導節目的首要程序,必須對攝製對象風俗習慣的了解,與攝製過程 安排之協商,以做拍攝作業之參考。其次,才會進入安排台灣全記錄節目工作人 員與使用器材數量的估計,尤其燈光的配合,列出要項清單。

活動記錄報導節目的拍攝運作要求穩定性,與轉接組合概念要有意義,避免 重複或大角度搖鏡;必須按照該集台灣全記錄節目之記錄報導節目內容或需求,

對拍攝過程仍要有時間空間之連貫與整體性的內容;運鏡應具機動性且反應要 快,重要人、事、時、地、物的描述不可遺漏,儘量設計鏡頭使拍攝主體又自然 表情;攝取鏡頭應予美化,戶外作業多帶前景以襯托主體之突出;拍攝運作中工 作人員以手勢聯繫,以免工作人員聲音與現場麥克風的聲音混雜;每個鏡頭之長 度不宜太短,而且特寫鏡頭不宜太多;應注意攝影主體之視向與動向設定攝影機 位置,以免造成方向性的混雜;燈光照射應儘量以順光方式跟隨攝影機拍攝角度,

並儘量接近主體;儘可能節省電池耗電量,並預估每一階段之錄影帶使用量;注 意攝取角度之逆光反光對比太現象,以免傷及攝影機;對光源色溫值的判斷要快,

隨時檢查濾色片位置與色溫修正情況;保持良好的敬業態度,增進攝製對象的信 心,可使攝製工作更加順利;最後則是,類似三立台灣全記錄節目的外景拍攝過 程,製作人皆會按照該集之記錄報導節目內容,隨時對拍攝情況加以檢查,以了 解攝製之品質,並可即予以補正。綜合言之,其流程必須包括如下幾項重點:

1. 按照該集台灣全記錄節目之記錄報導節目內容需求,針對拍攝主題的情境,

深入了解與訪問調查聽取觀念及相關資訊,以便選定攝製表現重點。

2. 按照該集台灣全記錄節目之記錄報導節目內容需求,對有關製作主題進行洽 詢,並策定製作方針,避免無謂的投入。

3. 按照該集台灣全記錄節目之記錄報導節目內容需求,分別由製作主題擬訂分 場大綱及內容。

4. 進行勘景並將拍攝程序擬出,台灣全記錄節目外景導演仍須按照該集之記錄 報導節目影音規劃,細加分鏡。

5. 公司為了營運管理,常會按照該集台灣全記錄節目之記錄報導節目內容需 求,按集次詳加編列人員與器材計畫並預估經費。

6. 按照該集台灣全記錄節目之記錄報導節目內容需求,進行拍攝作業,同時配 合場記工作。

7. 每集台灣全記錄節目外景殺青之後,後續將工作母帶整理完成,進入剪輯準 備階段。

8. 按照該集台灣全記錄節目之記錄報導節目內容需求,進行旁白的撰寫、錄製、

進行配音工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