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評估因素的篩選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52-59)

第四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評估因素的篩選

得到整體的評估架構。

表12

構面、影響指標與說明

構面 影響指標 影響指標的說明

環境因素 充實的軟、硬體設備 學校有充足的軟體及硬體(電腦、投影機、電子 白板、網路…等)設備

人力資源或專業技 術的支援

學校有專業資訊素養人力能提供技術上協助

師生家中電腦網路 設備是否充足

教師及學生家庭中電腦網路等資訊設備是否充 足以支援教師個人教學準備或學生的學習操作 等

學校預算的支持 學校能編列預算、經費作軟、硬體設備的充實、

維護及教師研習活動 建置數位教學資源

資料庫

豐富的教學或學習資源供教師或學生方便取得 使用

設備取得與使用的 方便性

設備的借用、裝配、使用具有方便性

行政主管的支持或 同儕的激勵

學校校長、主任會主動推動、建立制度,使教 師的教學獲得支持或同儕之間相互模仿學習、

資源分享、技術合作 教師因素 減輕課堂上身體的

疲勞

課堂上使用資訊科技代替教學講授,可以減輕 身體疲勞

教師個人資訊素養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教師個人所具備的資 訊能力

教師個人對於自身 教學領域的投入

教師對自身教學領域的熱誠、付出及投入

教師個人意願、信念 與自信

教師個人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想法、意願 及行動力

教師個人自我成長 教師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自我成長、自我學 習的機會

教師準備時間 教師教學前的備課、設備的熟悉所需投入的時 間、耗費的精神與體力

表12 (續)

構面 影響指標 影響指標的說明

學生因素 引起學生的動機和 興趣

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中,來引起學生學 習的動機、學習的興趣

滿足學生的視聽效 果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讓學生有視覺、聽覺…等 聲光效果體驗,有身歷其境的感覺

學生的接受度 學生對於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接受程度 學生的學習成效與

反應

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學生們的反應、

回饋及學習的成效如何 學生使用資訊科技

能力

學生個人所具備的資訊能力,是否足以操作、

使用資訊設備 學生操作練習的時

學生在課堂中能操作、使用資訊設備的時間或 練習的時間是否足夠

社會因素 資訊科技帶來的益 處

大家對於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來提升教 與學的效果是否認同、肯定

社群資源的支持 教師社群資源、教學平台或網路資源分享 學生家長的反應或

學生家庭行動支援

學生家長認同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中、

並希望教師能持續進行 科技的新趨勢與社

會變遷

因應科技的日新月異,教師可以藉助科技產品 來輔助教學工作

使用資訊科技的社 會價值觀

大家對於善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師是較持 正向肯定的態度

課程因素 學生學習成效的評 量方式

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後,對於學生學習 成效的評估方式、評量方法為何

教學能隨時調整資 料圖片大小呈現方 式

教師能因應教學的需要及學生需求隨時調整影 像呈現狀況

可透過網路連結資 訊用於教學

教學現場透過網際網路搜尋、連結上課所需的 教學主題及教材於課堂上使用

教學是否有達到課 程目標

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能否達到預期的教 學成效或目標

教學教材的管理 教師可以透過資訊設備的編輯、音效、圖像、

儲存…等功能來處理上課所需的教材 如何融入課程 資訊科技如何融入課程及與課程的整合

表12 (續)

構面 影響指標 影響指標的說明

教育政策 教 育 主 管 機 關 要 求 使用

教育主管機關要求在課堂上使用資訊技術 提供獎勵措施 獎勵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師、提供經費的補

助或提供訓練獎金 提 供 在 職 進 修 的 機

會與環境

主管教育機關提供教師參加在職訓練必要的時 間,辦理相關研習活動、教學示範…等課程,

使教師有學習的機會 教 科 書 列 出 資 訊 科

技可融入之單元

教科書、教師手冊或備課用書等能清楚列出可 以融入的教學單元或融入方式之參考

教 師 參 加 資 訊 能 力 檢定

教育主管機關舉辦教師資訊能力檢定,並鼔勵 或獎勵教師參加檢定

教學評鑑項目 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作為學校或教師個人教學 評鑑項目中

表13

模糊德爾菲法專家問卷專家列表

編號 職務 人數 說明

1 學者 1 致力於數位學習、資訊教育推動及研究之

學者

3 行政主管 3 具有推動資訊種子學校經驗之校長、主任 4 資訊教師 3 具有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五年以上經驗者

在問卷回收之後,經整合計算,所得的結果如表14所示:其中的計算以「環境因 素」構面的「設備取得與使用的方便性」為例:

a

6 =

Min

i {5, 5, 5, 5, 6, 7, 6} = 5

b

6 =

7 1

= 7

=

1

8 ) 8 , 9 , 7 , 7 , 8 , 9 , 8 (

i

c

6 =

Max

i {10, 10, 9, 9, 9, 10, 10} = 10

S

6 =

7 . 67

3

10

8

5 + + =

表14

三角模糊函數

構面 影響指標

a

j

b

j

c

j

s

j

環境因素 充實的軟、硬體設備 5 8.29 10 7.76 人力資源或專業技術的支援 3 7.14 10 6.71 師生家中電腦網路設備是否充足 1 5.57 9 5.19

學校預算的支持 1 6.00 10 5.67

建置數位教學資源資料庫 1 5.43 9 5.14

設備取得與使用的方便性 5 8.00 10 7.67 行政主管的支持或同儕的激勵 1 5.71 9 5.24 教師

因素

減輕課堂上身體的疲勞 1 5.00 8 4.67

教師個人資訊素養 4 6.57 10 6.86 教師個人對於自身教學領域的投入 1 5.14 9 5.05 教師個人意願、信念與自信 3 7.29 10 6.76

教師個人自我成長 1 5.57 10 5.52

教師準備時間 3 6.43 10 6.48 學生因素 引起學生的動機和興趣 3 7.00 10 6.67 滿足學生的視聽效果 4 7.29 10 7.10

學生的接受度 2 5.71 9 5.57

學生的學習成效與反應 4 7.71 10 7.24

學生使用資訊科技能力 2 5.57 9 5.52

學生操作練習的時間 1 4.86 8 4.62

社會因素 資訊科技帶來的益處 4 7.71 10 7.24

社群資源的支持 1 5.43 9 5.14

學生家長的反應或學生家庭行動支 援

1 4.71 8 4.57 科技的新趨勢與社會變遷 3 6.86 10 6.62 使用資訊科技的社會價值觀 2 5.29 9 5.43

課程因素 學生學習成效的評量方式 2 5.00 8 5.00

教學能隨時調整資料圖片大小呈現 方式

1 5.43 9 5.14 可透過網路連結資訊用於教學 3 6.71 10 6.57 教學是否有達到課程目標 3 7.29 10 6.76

教學教材的管理 2 5.14 9 5.38

如何融入課程 5 8.14 10 7.71

表14 (續)

構面 影響指標

a

j

b

j

c

j

s

j

教育政策 教育主管機關要求使用 0 4.29 7 3.76

提供獎勵措施 3 6.14 9 6.05

提供在職進修的機會與環境 2 6.57 10 6.19 教科書列出資訊科技可融入之單元 2 4.71 7 4.57

教師參加資訊能力檢定 0 4.14 7 3.71

教學評鑑項目 0 3.86 7 3.62

本研究參考可能影響指標之算數平均數(5.80),並考慮篩選後影響指標的數量分 配與代表性之間的平衡,而將門檻值訂為6.05,剔除門檻值小於6.05之影響指標,篩 選出的影響指標為:

1. 在環境因素構面下影響指標:

(1) 充實的軟、硬體設備。

(2) 人力資源或專業技術的支援。

(3) 設備取得與使用的方便性。

2. 在教師因素構面下影響指標:

(1) 教師個人資訊素養。

(2) 教師個人意願、信念與自信。

(3) 教師準備時間。

3. 在學生因素構面下影響指標:

(1) 引起學生的動機和興趣。

(2) 滿足學生的視聽效果。

(3) 學生的學習成效與反應。

4. 在社會因素構面下影響指標:

(1) 資訊科技帶來的益處

(2) 科技的新趨勢與社會變遷。

5. 在課程因素構面下影響指標:

(1) 可透過網路連結資訊用於教學。

(2) 教學是否有達到課程目標。

(3) 如何融入課程。

6. 在教育政策構面下影響指標:

(1) 提供獎勵措施。

(2) 提供在職進修的機會與環境。

合計共篩選出十六項評估指標,並據以建立起整體的評估架構。此外,為進一步 了解篩選結果,本研究另行將依其解模糊化後的

s 之高低依序排列成表15。

j

表15

16

項篩選因子之

Sj

重要程度值排序表

排序 篩選因子

a

j

b

j

c

j

s

j

1 充實的軟、硬體設備 5 8.29 10 7.76

2 如何融入課程 5 8.14 10 7.71

3 設備取得與使用的方便性 5 8.00 10 7.67

4 學生的學習成效與反應 4 7.71 10 7.24

4 資訊科技帶來的益處 4 7.71 10 7.24

6 滿足學生的視聽效果 4 7.29 10 7.10

7 教師個人資訊素養 4 6.57 10 6.86

8 教師個人意願、信念與自信 3 7.29 10 6.76

8 教學是否有達到課程目標 3 7.29 10 6.76

10 人力資源或專業技術的支援 3 7.14 10 6.71

11 引起學生的動機和興趣 3 7.00 10 6.67

12 科技的新趨勢與社會變遷 3 6.86 10 6.62

13 可透過網路連結資訊用於教學 3 6.71 10 6.57

14 教師準備時間 3 6.43 10 6.48

15 提供在職進修的機會與環境 2 6.57 10 6.19

16 提供獎勵措施 3 6.14 9 6.05

從表15專家

s j

值所排列出充實的軟、硬體設備(7.76)、如何融入課程(7.71)、設 備取得與使用的方便性(7.67)、學生的學習成效與反應(7.24)、資訊科技帶來的益處 (7.24)、滿足學生的視聽效果(7.10)…等優先順序,初步了解到專家們對影響國中教師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因素的看法為:

1. 除了要有充足的設備來支援教學外,設備應便利教師使用及應具有操作的方便 性。

2. 教師希望透過資訊科技作為教學輔助工具來吸引學生注意、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但又會在乎學生是否因此在學習成就上獲得提升及是否符合大家的期待。

3. 教師花費太多時間、精力在準備上課所需的教材上,對於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 教學是很大負擔。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52-59)

相關文件